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地理空间的区隔和地区文化差异带来了教育发展的区域化特征。新中国时期的湖湘女性教育重视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和实用职业技能培训,努力缩小两性教育差距,女性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出现了以湖南女子学院为代表的女子高等教育规律探索者和践行者。湖南女子学院的办学体现了湖南省妇女联合会突破边界倡导两性教育平等和女校特色办学执着的情怀和冠绝的勇气,显示了湖湘女性教育者巨大的创造力,是湖湘一脉志士仁人长期传承的一方文化。
[关键词] 湖湘女性教育;女性高等教育;妇女联合会
在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地理空间的区隔和长久以来各地形成的独特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教育呈现出地区差异性。“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南教育受湖湘文化影响,湖湘女性有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心怀天下的大爱情怀、男女平等的性别意识、外柔内刚的坚毅性格”,这是一种“敢为人先、大情大爱、至刚至柔、坚毅执着、勤劳聪慧”的湘女精神[1]。“湘女多才,湘女多情”,纵观湖南女子教育发展的历程,湖南女性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一批批女性成才奠定了基础”。湖南女子学院正是湖湘女性教育实践的当代范例。
湖南女子学院作为全国现有的独立建制的三所本科女子学院之一,其前身是创办于1985年的湖南女子职业大学,2010年3月,湖南女子职业大学升格为本科院校,其办学以其特色而获得社会广泛认可,也是一代代湖南女院人努力办学的结果。
一、迂回嵌入:艰难创办
湖南女子学院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湖南地处闭塞和保守的中南地区,其高等教育办学与发展相对落后,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相对较低。改革开放活跃了经济,刺激了社会的高等教育需求,教育体制的改革催生了内陆大批的高等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机构和职业院校的兴办是20世纪80年代中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显著特征。在湖南省妇联的努力和坚持下,湖南女子职业大学开始兴办。
与国内其他同期兴建的女子学院不一样的是,湖南女子学院创办时基础十分薄弱,创立之初还是一个“三无”(无人员、无场地、无经费)学校。在中国的计划时代,学校的设置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种行政行为,也就是说,一所学校要获得建制,就必须诉诸行政性设置,行政的允可是一所学校获得人员编制、资金资助的必要条件。考虑到没有办学基础,且创办者妇联没有办学启动经费和运行经费,如何得到政府的资助是办学者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在一个经济不富裕、性别问题还没有被明晰的时代和环境下,行动的努力和良好的处理策略是一所女子学校在体制中突围的重要前提。湖南女子学院的立校和发展正是通过一些个人努力和有效地“迂回”策略才得以成功[2]。
湖南女子学院的创办正是用中国问题的解决办法获得成功的:通过“迂回”获得艺术的效果。女院办学者顺应中国文化的表达策略——“迂回”以达到进入的效果,间接接近的功效可能是无限多的。采取“迂回”的表达方法,“并不是因下层的意见和决定注定要掩着什么”,而是“物本身就乐于用隐秘的方式发出号召”;在中国,“表达偏离的意见,或干脆就是特殊的意见都只能比别的地方更加多地在赞同表述的掩盖下进行,因而必须运用曲折和巧妙的方法”。[3]兴校者与直接主管者既保持距离,又不离其权力框架,通过请更高层的权力人物题写校名,获得“表述的赞同”,而不是表述内容的赞同,再与上级部门进行商讨,索要进一步的支持。显然这种策略获得了成功。1985年9月,湖南女子学院正式招收第一批学生162人。
二、韧性坚持:曲折历程
湖南女子学院从创办、发展到今天,历时三十五载,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初创探索期、过渡期、稳定发展期、内涵建设期。
第一,初创探索期(1985—1990年)。主要进行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初创时期的湖南女子学院专业设置主要考虑:“既能满足社会需要,又能适应妇女特点为原则,从有利发展妇女儿童福利事业出发,实行灵活变通、讲求实效、确保质量的办学方针。”[4]专业教学重视基础,文化教学重视外语和体育教学。在学校选修课中设置了两门“女性课程”:美学艺术、妇女学。学院根据当时女子职业教育情况向全国妇女联合会提出了有关的意见和建议[5],这些建议与意见是十分可贵的:(1)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部门要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女子职业技术教育,全国妇联和各级妇联要为女子职业技术教育争地位;(2)建议全国妇联成立女子职业技术教育的领导机构,制定有关方针、政策、计划,加强女子职业技术教育的宏观控制、协调、指导与管理。鼓励各级妇联开办女子职业学校建立全国性的女子职业技术教育网。全国妇联可以直接领导几所重点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以便培训干部,总结经验;(3)建立国家女子职业技术教育基金或由国家财政给全国妇联拨付女子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由全国妇联统一管理,用于发展全国女子职业教育,各省市也应由地方财政拨给女子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用于发展地方女子职业技术教育;(4)建立全国性的妇女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或研究中心,出版女子职业技术教育的报纸杂志,开展女子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研究活动,交流女子职业技术教育的工作经验;(5)组织编写具有女子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教材。
第二,过渡期(1990—1994年)。这一时期的办学因一些因素的制约而停步不前,不过,学校仍然坚持不懈。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高校原来布局分散、专业单一、条块分割、重复设置、规模过小、专业狭窄、资源浪费的办学弊端显示出不利于国家和地方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湖南开始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调整布局结构,改变条块分割状态,对“单、小、窄、重”的学校进行撤、并。1992年春天,国务院对普通高等教育实行“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的指导方针,《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为湖南高等教育改革增强了活力,指明了方向,湖南大力推进高等職业技术教育,这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转机。在承诺改善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学校中专部获准招生,开始积极探索,尝试在中专部学生中开设女性特色课程“女性修养”。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应怎样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仪态风度、待人接物,提高学生的处世能力、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素质[6]。 第三,稳定发展期(1995—2010年)。办学规模稳步上升,提出升本战略,为本科办学做准备。湖南女子学院抓住“北京世妇会”和“高校扩招”的良好机遇,积极发展,师资力量逐年增强。2003年,湖南女子学院提出“整体升本、提升办学层次”的奋斗目标。2003—2006年的师资水平上升最快,这是该院确立“升本战略”以来人才立校的重大举措,2006年以后的师资逐步稳定,主要强调高端人才的引进。在所引进的人才中,女性专任教师的比例增幅大于专任教师和整体师资引进力度,专任教师的学科分布以文科为主,有些学科一直阙如。在此期间,湖南女子学院先后举办了艺术设计、会计学、音乐学的专本沟通办学,积累了本科教学的一些初步经验。
第四,内涵发展期(2010年至今)。2010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湖南女子职业大学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公办全日制女子普通高校,全国三所独立设置的女子普通本科高校之一,全国妇联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世界女子教育联盟成员,中国女子高校联盟成员。升格本科后,学校凝练办学理念,按照本科办学要求继续完善师资和教学配备,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办学条件,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逐年分专业实现升本,探索本科办学的规律和女校办学特色。
一是明确办学理念与思路。湖南女子学院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将学校建设定位为“规模适中、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教学型女子本科院校”,主要服务于地区经济与区域女性人才发展,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社会经济和妇女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质量观,按照“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凸特色”的总要求,确定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突出实践能力与适应能力,注重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发展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女性教育相结合,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和妇女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四自’精神、创新意识、传统美德的应用型高素质女性人才”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二是以教学为中心,科研来促进。湖南女子学院组织全校教职工开展本科教育大讨论和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贯彻“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思想,教学管理要以教学工作第一,“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为教学工作服务”,确保教学“三个地位”: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教学中抓教师责任落实,严格实行主讲教师资格制度,优先安排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讲授本科课程。
三、终有所成:女性特色
湖南女子学院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在抓办学质量和内涵建设的基础上抓住机遇稳步推进办学规模,学校规模与全国高校办学规模基本持平,招生专业在经过了几年的扩展期后,专业数基本趋于稳定。学院办学主要围绕“女”字进行,突出女性特色。
第一,以女性为本、构建女性特色专业群。湖南女子学院强调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的培养,积极推广社会性别意识,以女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为基础,为适应未来的女性人才需求,根据女性生理、心理特点和市场需求,重点发展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构建了以文学、管理学、艺术学为主要学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以一批应用特色学科为基础,形成如生活服务类、经管财会类、文学语言类、文化艺术类、信息技术类特色专业集群,开设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计学、服装设计、空中乘务、应用英语、文秘、学前教育、家政学、社会工作、妇女工作与管理等专业。其中,家政学成为国家一流专业;旅游管理被列为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级重点专业;服装设计是省级特色专业,在省内及全国同类院校中有一定的影响;女性学和妇女工作与管理分别是全省高校唯一开设的专业,直接为湖南妇女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涉外旅游(韩语方向)是全省首创的特色专业,培养的女性韩语导游是目前旅游市场紧缺的专业人才。
第二,开设女性特色课程。根据女性性别特征和女性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开设了17门女性特色课程,形成了“女性学”“家政学”“礼仪学”等三个系列的女性特色课程。女性学系列课程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高性别意识,培养人文情怀。主要课程有:女性学、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妇女思想史、妇女工作概论、女性社会学、家庭社会工作、女性心理学、女性与法律等。家政学系列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培养家政素质,优化生活品质。主要课程有:家庭生活科学、婚姻与家庭、插花与茶道、女性经济学、家庭理财等。礼仪课系列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提高气质修养,融入社会生活。主要课程有:女性形象设计、女性服饰、形体训练、女性卫生与保健、女性伦理与礼仪等。
第三,进行女性研究、构建女校校园文化。学校先后有全国首批“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 湖南省公民礼仪素质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女性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高等教育学科(女性教育)学科研究基地、湖南省教育科学现代家政教育研究基地等5个国家级、省级研究基地和女性人类学研究所、女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女性经济研究所、女性体育研究所、女性服饰文化研究所、女书文化研究所等20个校级女性研究所,积极开展以女性教育和女性研究为重点的科学研究工作,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女性教育史展览馆。以女性研究带动其他学科的研究,先后承担“礼仪的伦理学视角”“女子大学办学特色的研究与实践”等国家级课题,出版了国内较有影响的《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丛书》,完成了中国—欧盟基金项目“社会性别意识的教育与推广”、中加政策选择项目“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妇女权益保护政策研究”等国际性项目,承办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2005年年会暨妇女教育与女性发展国际研讨会”等重要会议。学院以“男女平等、两性和谐”为校园价值观,以“懿德睿智、笃行臻美”为校训,追求和培植“求真、求善、求美、求精”的校风、“爱生、善教、博学、创新”的教风、“明礼、修身、乐学、自强”的学风。开展各种校园活动,成立女子礼仪队、管乐队、哈韩舞蹈队等40多个学生社团,开展国际家庭日、女生节、空姐之星、反家暴社会宣传等一系列大型校园活动。学校兴建了女性教育与文化展览馆、服饰文化展览馆,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地方的长廊和墙壁上悬挂国内外杰出女性的照片及事迹宣传帖,激励学生,以营造女性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建设阳光校园文化,培养‘四自’女性人才”的校园文化精品成果多次获得省内奖项。
四、结语:文化意涵
湖南女子学院的创办源于妇联这一组织,其长期办学过程也一直与妇联有关。妇联这一组织位置的复杂性使之不能将边界划分得过于明显。女子院校创办者一直会强调领导的关怀,不仅在年度汇报中,也会在其他的多种场合表达。表述了女子院校的办学是与上级的主张相一致。女子院校就是国家教育的一部分,女子院校的办学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湖南省妇联在工作中划出其妇女工作边界,并利用当时的社会形势创办女子学院以争取女性受高等教育权利的做法无疑是成功的,且意义重大。既彰显了湖南女子教育倡导者执着的情怀和不灭的勇气,也显示了湖湘女性教育者巨大的创造力,是湖湘一脉志士仁人长期传承的一方文化。
参考文献
[1]罗婷.湖湘女性文化和创新型湖南建设[N].中国艺术报,2012-05-16.
[2]欧阳林舟.教育与性别:女子院校办学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196.
[3]弗朗索瓦·于连.迂回与进入[M].杜小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18.
[4]湖南女子职业大学档案室.要求成立湖南女子职业大学的报告[A].1985.
[5]湖南省档案馆.湖南女子职业大学办学情况汇报[A].1986.
[6]湖南女子学院档案室.湖南女子职业大学中专部财务会计专业(九四级)教学计划[A].1994.
[关键词] 湖湘女性教育;女性高等教育;妇女联合会
在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地理空间的区隔和长久以来各地形成的独特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教育呈现出地区差异性。“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南教育受湖湘文化影响,湖湘女性有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心怀天下的大爱情怀、男女平等的性别意识、外柔内刚的坚毅性格”,这是一种“敢为人先、大情大爱、至刚至柔、坚毅执着、勤劳聪慧”的湘女精神[1]。“湘女多才,湘女多情”,纵观湖南女子教育发展的历程,湖南女性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一批批女性成才奠定了基础”。湖南女子学院正是湖湘女性教育实践的当代范例。
湖南女子学院作为全国现有的独立建制的三所本科女子学院之一,其前身是创办于1985年的湖南女子职业大学,2010年3月,湖南女子职业大学升格为本科院校,其办学以其特色而获得社会广泛认可,也是一代代湖南女院人努力办学的结果。
一、迂回嵌入:艰难创办
湖南女子学院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湖南地处闭塞和保守的中南地区,其高等教育办学与发展相对落后,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相对较低。改革开放活跃了经济,刺激了社会的高等教育需求,教育体制的改革催生了内陆大批的高等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机构和职业院校的兴办是20世纪80年代中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显著特征。在湖南省妇联的努力和坚持下,湖南女子职业大学开始兴办。
与国内其他同期兴建的女子学院不一样的是,湖南女子学院创办时基础十分薄弱,创立之初还是一个“三无”(无人员、无场地、无经费)学校。在中国的计划时代,学校的设置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种行政行为,也就是说,一所学校要获得建制,就必须诉诸行政性设置,行政的允可是一所学校获得人员编制、资金资助的必要条件。考虑到没有办学基础,且创办者妇联没有办学启动经费和运行经费,如何得到政府的资助是办学者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在一个经济不富裕、性别问题还没有被明晰的时代和环境下,行动的努力和良好的处理策略是一所女子学校在体制中突围的重要前提。湖南女子学院的立校和发展正是通过一些个人努力和有效地“迂回”策略才得以成功[2]。
湖南女子学院的创办正是用中国问题的解决办法获得成功的:通过“迂回”获得艺术的效果。女院办学者顺应中国文化的表达策略——“迂回”以达到进入的效果,间接接近的功效可能是无限多的。采取“迂回”的表达方法,“并不是因下层的意见和决定注定要掩着什么”,而是“物本身就乐于用隐秘的方式发出号召”;在中国,“表达偏离的意见,或干脆就是特殊的意见都只能比别的地方更加多地在赞同表述的掩盖下进行,因而必须运用曲折和巧妙的方法”。[3]兴校者与直接主管者既保持距离,又不离其权力框架,通过请更高层的权力人物题写校名,获得“表述的赞同”,而不是表述内容的赞同,再与上级部门进行商讨,索要进一步的支持。显然这种策略获得了成功。1985年9月,湖南女子学院正式招收第一批学生162人。
二、韧性坚持:曲折历程
湖南女子学院从创办、发展到今天,历时三十五载,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初创探索期、过渡期、稳定发展期、内涵建设期。
第一,初创探索期(1985—1990年)。主要进行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初创时期的湖南女子学院专业设置主要考虑:“既能满足社会需要,又能适应妇女特点为原则,从有利发展妇女儿童福利事业出发,实行灵活变通、讲求实效、确保质量的办学方针。”[4]专业教学重视基础,文化教学重视外语和体育教学。在学校选修课中设置了两门“女性课程”:美学艺术、妇女学。学院根据当时女子职业教育情况向全国妇女联合会提出了有关的意见和建议[5],这些建议与意见是十分可贵的:(1)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部门要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女子职业技术教育,全国妇联和各级妇联要为女子职业技术教育争地位;(2)建议全国妇联成立女子职业技术教育的领导机构,制定有关方针、政策、计划,加强女子职业技术教育的宏观控制、协调、指导与管理。鼓励各级妇联开办女子职业学校建立全国性的女子职业技术教育网。全国妇联可以直接领导几所重点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以便培训干部,总结经验;(3)建立国家女子职业技术教育基金或由国家财政给全国妇联拨付女子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由全国妇联统一管理,用于发展全国女子职业教育,各省市也应由地方财政拨给女子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用于发展地方女子职业技术教育;(4)建立全国性的妇女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或研究中心,出版女子职业技术教育的报纸杂志,开展女子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研究活动,交流女子职业技术教育的工作经验;(5)组织编写具有女子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教材。
第二,过渡期(1990—1994年)。这一时期的办学因一些因素的制约而停步不前,不过,学校仍然坚持不懈。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高校原来布局分散、专业单一、条块分割、重复设置、规模过小、专业狭窄、资源浪费的办学弊端显示出不利于国家和地方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湖南开始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调整布局结构,改变条块分割状态,对“单、小、窄、重”的学校进行撤、并。1992年春天,国务院对普通高等教育实行“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的指导方针,《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为湖南高等教育改革增强了活力,指明了方向,湖南大力推进高等職业技术教育,这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转机。在承诺改善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学校中专部获准招生,开始积极探索,尝试在中专部学生中开设女性特色课程“女性修养”。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应怎样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仪态风度、待人接物,提高学生的处世能力、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素质[6]。 第三,稳定发展期(1995—2010年)。办学规模稳步上升,提出升本战略,为本科办学做准备。湖南女子学院抓住“北京世妇会”和“高校扩招”的良好机遇,积极发展,师资力量逐年增强。2003年,湖南女子学院提出“整体升本、提升办学层次”的奋斗目标。2003—2006年的师资水平上升最快,这是该院确立“升本战略”以来人才立校的重大举措,2006年以后的师资逐步稳定,主要强调高端人才的引进。在所引进的人才中,女性专任教师的比例增幅大于专任教师和整体师资引进力度,专任教师的学科分布以文科为主,有些学科一直阙如。在此期间,湖南女子学院先后举办了艺术设计、会计学、音乐学的专本沟通办学,积累了本科教学的一些初步经验。
第四,内涵发展期(2010年至今)。2010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湖南女子职业大学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公办全日制女子普通高校,全国三所独立设置的女子普通本科高校之一,全国妇联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世界女子教育联盟成员,中国女子高校联盟成员。升格本科后,学校凝练办学理念,按照本科办学要求继续完善师资和教学配备,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办学条件,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逐年分专业实现升本,探索本科办学的规律和女校办学特色。
一是明确办学理念与思路。湖南女子学院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将学校建设定位为“规模适中、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教学型女子本科院校”,主要服务于地区经济与区域女性人才发展,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社会经济和妇女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质量观,按照“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凸特色”的总要求,确定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突出实践能力与适应能力,注重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发展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女性教育相结合,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和妇女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四自’精神、创新意识、传统美德的应用型高素质女性人才”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二是以教学为中心,科研来促进。湖南女子学院组织全校教职工开展本科教育大讨论和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贯彻“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思想,教学管理要以教学工作第一,“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为教学工作服务”,确保教学“三个地位”: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教学中抓教师责任落实,严格实行主讲教师资格制度,优先安排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讲授本科课程。
三、终有所成:女性特色
湖南女子学院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在抓办学质量和内涵建设的基础上抓住机遇稳步推进办学规模,学校规模与全国高校办学规模基本持平,招生专业在经过了几年的扩展期后,专业数基本趋于稳定。学院办学主要围绕“女”字进行,突出女性特色。
第一,以女性为本、构建女性特色专业群。湖南女子学院强调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的培养,积极推广社会性别意识,以女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为基础,为适应未来的女性人才需求,根据女性生理、心理特点和市场需求,重点发展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构建了以文学、管理学、艺术学为主要学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以一批应用特色学科为基础,形成如生活服务类、经管财会类、文学语言类、文化艺术类、信息技术类特色专业集群,开设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计学、服装设计、空中乘务、应用英语、文秘、学前教育、家政学、社会工作、妇女工作与管理等专业。其中,家政学成为国家一流专业;旅游管理被列为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级重点专业;服装设计是省级特色专业,在省内及全国同类院校中有一定的影响;女性学和妇女工作与管理分别是全省高校唯一开设的专业,直接为湖南妇女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涉外旅游(韩语方向)是全省首创的特色专业,培养的女性韩语导游是目前旅游市场紧缺的专业人才。
第二,开设女性特色课程。根据女性性别特征和女性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开设了17门女性特色课程,形成了“女性学”“家政学”“礼仪学”等三个系列的女性特色课程。女性学系列课程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高性别意识,培养人文情怀。主要课程有:女性学、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妇女思想史、妇女工作概论、女性社会学、家庭社会工作、女性心理学、女性与法律等。家政学系列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培养家政素质,优化生活品质。主要课程有:家庭生活科学、婚姻与家庭、插花与茶道、女性经济学、家庭理财等。礼仪课系列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提高气质修养,融入社会生活。主要课程有:女性形象设计、女性服饰、形体训练、女性卫生与保健、女性伦理与礼仪等。
第三,进行女性研究、构建女校校园文化。学校先后有全国首批“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 湖南省公民礼仪素质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女性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高等教育学科(女性教育)学科研究基地、湖南省教育科学现代家政教育研究基地等5个国家级、省级研究基地和女性人类学研究所、女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女性经济研究所、女性体育研究所、女性服饰文化研究所、女书文化研究所等20个校级女性研究所,积极开展以女性教育和女性研究为重点的科学研究工作,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女性教育史展览馆。以女性研究带动其他学科的研究,先后承担“礼仪的伦理学视角”“女子大学办学特色的研究与实践”等国家级课题,出版了国内较有影响的《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丛书》,完成了中国—欧盟基金项目“社会性别意识的教育与推广”、中加政策选择项目“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妇女权益保护政策研究”等国际性项目,承办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2005年年会暨妇女教育与女性发展国际研讨会”等重要会议。学院以“男女平等、两性和谐”为校园价值观,以“懿德睿智、笃行臻美”为校训,追求和培植“求真、求善、求美、求精”的校风、“爱生、善教、博学、创新”的教风、“明礼、修身、乐学、自强”的学风。开展各种校园活动,成立女子礼仪队、管乐队、哈韩舞蹈队等40多个学生社团,开展国际家庭日、女生节、空姐之星、反家暴社会宣传等一系列大型校园活动。学校兴建了女性教育与文化展览馆、服饰文化展览馆,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地方的长廊和墙壁上悬挂国内外杰出女性的照片及事迹宣传帖,激励学生,以营造女性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建设阳光校园文化,培养‘四自’女性人才”的校园文化精品成果多次获得省内奖项。
四、结语:文化意涵
湖南女子学院的创办源于妇联这一组织,其长期办学过程也一直与妇联有关。妇联这一组织位置的复杂性使之不能将边界划分得过于明显。女子院校创办者一直会强调领导的关怀,不仅在年度汇报中,也会在其他的多种场合表达。表述了女子院校的办学是与上级的主张相一致。女子院校就是国家教育的一部分,女子院校的办学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湖南省妇联在工作中划出其妇女工作边界,并利用当时的社会形势创办女子学院以争取女性受高等教育权利的做法无疑是成功的,且意义重大。既彰显了湖南女子教育倡导者执着的情怀和不灭的勇气,也显示了湖湘女性教育者巨大的创造力,是湖湘一脉志士仁人长期传承的一方文化。
参考文献
[1]罗婷.湖湘女性文化和创新型湖南建设[N].中国艺术报,2012-05-16.
[2]欧阳林舟.教育与性别:女子院校办学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196.
[3]弗朗索瓦·于连.迂回与进入[M].杜小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18.
[4]湖南女子职业大学档案室.要求成立湖南女子职业大学的报告[A].1985.
[5]湖南省档案馆.湖南女子职业大学办学情况汇报[A].1986.
[6]湖南女子学院档案室.湖南女子职业大学中专部财务会计专业(九四级)教学计划[A].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