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设置法在复习课中的尝试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25z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复习教学实践,探讨陷阱设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基本过程、策略、措施等问题。
  关键词:陷阱设置;理论基础;基本过程;策略;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8-0054-03
  
  我们常感到复习课难上,难在旧中出新。平时在复习课中常常只是对知识点的简单重复,从而给学生造成“温剩饭”的感觉,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不高,导致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似听非听。这样,尽管老师备课有多么认真、仔细、全面,课堂上分析有多么透彻,总结有多么全面,但是对相当多的学生来说其效果并不理想,往往是“当时懂,过后忘,听时会,做时错”。因此,在复习教学中,笔者认为如果教师能重视学生的错题分析,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及时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知识误区和思维盲点,从而做到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澄清模糊认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明确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基于此,笔者在复习课教学中尝试陷阱设置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此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陷阱设置教学的理论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做了一个经典实验“饿猫开迷笼”:实验中的小猫通过不断尝试、犯错,最终学会了开启笼门,那么,我们的学生是不是也能够通过不断地尝试错误而最终学到并掌握正确的知识呢?是的,陷阱设置教学法就是基于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建立起来的。如果我们事先在题目中设置“陷阱”,让学生去做一做,使其“上当”,当他们落入“陷阱”而不知,仍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教师指出他们的错误,并通过正误辩析,让他们从错误中猛醒过来,汲取教训,往往能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由于高度的情感反差,伴随着明显的正误对照,自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强烈的震动和刺激。通过对失败原因的探讨和错误思维过程的反思,可以提高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
  
  二、陷阱设置教学的基本过程
  
  这一方法的基本过程可用图解简略表示如下:
  
  先叫几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重力和压力的示意图并判断重力G和压力F的大小关系。然后针对他们的具体错误,大家一起来进行对比分析,并找出其相似和相异点。
  再如对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有关概念,在解答时学生往往会填错,甚至张冠李戴。复习时,可设计一道填空题:如有一个池塘,池塘边上有芦苇和杂草,池中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青蛙和蝌蚪、鲢鱼、鳙鱼、草鱼、鲫鱼等,池塘泥土里有细菌等,这个池塘中的所有鲫鱼构成一个__________,这个池塘中的芦苇、杂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青蛙和蝌蚪、鲢鱼、鳙鱼、草鱼、鲫鱼、细菌等生物构成一个_________,这个池塘构成一个______。进而再问这个池塘中的所有鱼构成什么?是群落吗?这个池塘中的所有青蛙和蝌蚪构成什么?是种群吗?
  5.针对实验能力薄弱点设置陷阱,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对于实验的复习,我们要紧紧围绕学生容易出错的环节设置陷阱。比如,实验意识上、操作基本技能上、操作程序上、藥品的选择和仪器组装上、实验设计能力上、实验表述能力上、结果分析上等。学生往往会在这些陷阱中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和盲区:如取用药品时“量”的意识淡薄,实验安全意识差,实验原理认识不够深入,操作顺序颠三倒四,表述不完整或张冠李戴(如用原因代替实验现象,把性质表述成实验现象,把反应条件表述成实验现象)等。因此,在实验复习教学中,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错误和薄弱环节加强习题训练和实验练习等。
  6.针对解题思维障碍设置陷阱,以消除消极因素的影响。
  采用习题复习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在知识上存在的弱点进行陷阱设计:设置先入为主、错误的生活经验,诱使认知发生矛盾;设置关键环节,诱使形不成思维中心;设置隐蔽条件,诱使考虑不全;制造相似情景,诱发思维定势;改变题设条件,制造审题困难等。例如:复习“运动和力”时设计一题:用一根绳子拉着一物体以1米/秒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绳子不会被拉断,如果现用这根绳子拉着同样的物体在同样的水平桌面上以15米/秒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绳子会不会断呢?A、一定会断;B、可能会断;C、可能不断;D、一定不会断。本题学生选择A或B或C的学生不少,主要是忽视了题目中的“匀速直线运动”,再加上受生活经验的影响。此题还可进一步展开分析,由物体运动状态来分析物体受力,由物体受力情况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四、陷阱设置法教学的一些措施
  
  1.教师要做好“角色转换”、多反思、多积累。
  教师要自觉地进行“角色转换”,在备课时,要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心态和眼光去看待问题。要知道本节课学生在什么地方容易出错,知识误区、漏洞和思维盲点在哪里?从而能够有目的地设置陷阱。在讲课时,教师要把自己的思维降格,后退到学生原有的思维水平上,面对一个问题,要有意识地造成一种陌生感、新鲜感,要多从学生思维的角度、思维的习惯和方法去体验。学生是怎么想的?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把他们这些常见的错误以教师的思维活动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去判断、比较、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改错中要多进行反思,多与学生交流,多记录易出错、易混淆、易模糊的知识点,归纳统计,做到心中有数。
  2.教师要创设情景,引导思维。
  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解决陷阱问题的情景,把问题问在“点子”上、“关节眼”上。让学生人人参与、思考、探索,然后教师加以引导和调控,不断发问、层层推进、指向真理。
  3.要让学生敢说、敢问、敢疑、敢评。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话,鼓励他们说知识提纲、说解题思路、说实验设计、说错误原因等。敢于追根问底,敢于批判和质疑。敢于对他人的说法、解题方法、实验设计方案等给出客观评价。在敢说、敢问、敢疑、敢评中相互取长补短,各有所得。
  4.要让学生勤做、细练。
  要让学生勤于练习和动手做各种实验,围绕薄弱环节和出错点作重点而细致的练习,以此达到灵活运用、攻难克疑、查缺补漏的目的。
  5.要让学生会自学、会思考、会总结、会应用。
  要让学生学会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重点词,学会抓住问题中心,从中获得启示、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能相互交流。要让学生学会记录错题并归纳总结,时常翻阅,加强记忆。
  【责任编辑 张桂英】
其他文献
2006年高考结束,试题答案一公布,有部分考生及教师认为理综第17题答案有误,为此对本题做如下分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本文在比较新、旧初中物理教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教材对中学物理教师的新要求,并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和对中学教学的实际调查了解,总结了中学物理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一册》第七章练习二中的第3题有问题,值得商榷。  原题:一台抽水机每秒能把30kg的水抽到10m高的水塔上,不计额外功的损失,这台抽水机的输出功率是多大?如果保持这一输出功率,半小时能做多少功?取g=10m/s2。  教参中的解法为:  这台抽水机的功率为:  P=Wt  =mght  =30×10×101W
在一些参考资料上,包括一些考试中,均能出现下列两道题型,但就提供的答案来看,有值得商榷之处。  题1 图1光滑平面中央有一小孔,质量为m们的小球用细线系住细线穿过小孔后挂两质量分别为m1和m2重物,小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r0,今剪断m1和m2之间细绳,当A球重新达到稳定状态后,问小球的角速度和半径r为多少?    大多参考答案利用能量守恒给出解答:    两种解答均建立在一个重要的假设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展开,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今后的教学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构建解决各种问题的基本策略,力争做到不但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受益终身。  关键词:构建;中学化学;化学反应;思维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10-0059-02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诺曼说过:“真奇怪,我
节日的焰火绚丽多彩,虽然只有在空中停留很短的时间,但这美丽的景象却让人难忘。那么焰火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呢?它在空中怎样变成圆球形状的呢?可以用物理学的知识抛体运动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