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新时尚:“透支未来”

来源 :金色年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010l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笔者应朋友所在的北京央视调查咨询中心(此为中央电视台下属的一家全国性信息公司)盛邀,就“超前消费”之专题在笔者寓居的城市南宁作了一些调查、采访与分析。于是便有了“透支未来”这个创意。说白了,“透支未来”就是“今天花明天的钱”。
  其实,透支未来在现实生活中正逐渐正常化。或为了购房,或为了求学,或由于置业,或由于患病等,因为手头暂时资金不够,只好向亲人、朋友挪借,或者从银行、单位贷款,待事情成后,再慢慢偿还。“需要花钱而目前缺钱,便去筹钱解决,这没什么不对。”许多被调查、采访的居民都这么说。“海归派”代表之一、电力公司副总莫先生告诉笔者:“超前消费在西方国家是很普遍的。他们购房都是实行分期付款,早早住下一套豪宅,等到若干年后人老了,钱也早还清了。而在我们国内则相反,老百姓一辈子都在攒钱买房砌屋,等到钱攒够了房有了,这一生也差不多到头了。所以人家终生在享受,我们却终生在吃苦。”
  青秀区的小蔡,在市直机关工作,他的爱人小王在某高校教书。他们2004年初结婚。2005年初,小蔡单位集资购房,他们马上报了名。他们申请的是三室一厅,需26万元左右。把年轻夫妇俩的所有积蓄加在一起,还不如这个在目前看来不亚于天文数字的零头。他们才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不久,去年结婚添置家电、家具、服装等,就花去了两人几乎全部收入,还向各自父母要了不少钱。但他们仍然采取向银行贷款、分期付款等方式,把房子要下来了。他们说:“我们不想由集体宿舍、单身房、一室一厅、二室一厅……这样慢慢过渡,搬家太麻烦。如今我们是一步到位,宽敞、高档的三室一厅,户外环境优雅,住上20年、30年都行。再说,每个月才付几百块钱,15年左右就可以还清,我们能够接受。而且,住房补贴很快便到位了嘛!”
  几年前,国家在一部分省区与高校尝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简称“高职班”)。这种高职教育一般对学生录分较低,而收费比普通本、专科生略高;但专业大多比较好,适应当代社会需要,以实用为主;也转户口与档案;学制为3年,发大专文凭;成绩优异者还可申请连读本科,再学2年后毕业。市某高校中文系99级高职班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专业的女生小韦,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家庭辩论会:我能否读新高职?》,便谈及这个新生事物在她家产生的一阵小波澜。当她接到该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时,她爸一时举棋不定:又想送她读,又嫌花钱多。于是征求大伙意见。她大伯反对,她堂哥支持。最后还是她爷爷表态:“可以。关键小妮子要努力学习。”全家族便你凑1000我出500,又向邻居借来2000,小韦终于得以迈入大学门槛,继续深造。几个学期过去了,该校的文秘专业办得很有起色,小韦自己又表现好,韦家人就彻底放心了,来电话给学院中文系领导说:“我们家长很满意。只要你们这样搞下去,孩子有出息,我们哪怕是倾家荡产也可以的。”
  但是,对透支未来,也有一些人持不同看法。他们多半是一些老年人,或办事谨慎有余者。他们认为:“今天岂能花明天的钱?应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宁可过得差一点,也要做到不因小失大。”市西乡塘区一家小型彩印厂的王姓老板,现有资金300万元左右,他原想从银行、部门、个人手中再借700万元,搞扩大再生产,却遭到家里老父阻止,只好打消念头。老者自有其道理:“如今市场变幻莫测,你借这么多钱,一旦破产,怎么办?”
  根据自己目前的基础与潜力,有计划地消费,这不错。但是,有时候若能抓住良机,多投资便多收益,则适当透支是明智与应该的。规模越大损失可能越大,但收获也可能越高。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的《实话实说》栏目曾在2002年前后做一个名叫《姐妹》的片子。说的是湘西农村有一对姐妹,几年前都考上了中学,但家里的经济条件只容许一人能继续念书,母亲只好采取原始的抓阄方式。最后妹妹颤抖的双手抽出了那根长一点的稻草;无奈,姐姐辍学。笔者想,当时若有人愿借钱给她们,如今姐妹俩都大学毕业了。而实际情形是,姐姐成了普通农家妇女,一直恨母亲无情,怨自己命苦。
  而在平时,我们也常见一些人不实事求是,消费上过于奢侈挥霍,无计划地盲目开支,到处借钱,结果弄得债台高筑。普通工薪阶层人士,月收入不过千儿八百的,却每年老是旅游,今天飞天涯海角,明天观黄山日出;时而荡舟漓江碧波,时而留连京城古迹,哪有不家徒四壁的?一朝阮囊羞涩,不思悬崖勒马,仍只考虑下个月、明年那一笔笔有限的工资,甚至幻想有一天空中掉下金馅饼,于是继续要出游,要玩好、住好、行好,向单位、个人挪借,一味透支未来,岂有不负债累累的?还有经济实力一般,却成天想着穿名牌服装、用高档电器;为了追求虚荣,购进口车、提“掌中宝”,等等,便贷公家款、借私家钱。凡此种种透支未来,就算是不正当、不科学的消费观了。
  以上是笔者在采访市社科院经济所黄姓副研究员时,他的一席谈,值得“消费超前族”们借鉴。
其他文献
2005年3月10日上午10点,公安部举行公开悬赏通缉抓获大毒贩刘招华奖金兑现仪式,向提供刘招华线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两名群众兑现奖金各10万元,同时向提供通缉毒贩马顺苏线索的云南群众发放奖金5万元。考虑到举报群众的安全,奖金分别由广西、云南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兑现仪式中代领。    大毒枭刘招华曾是法警    1999年7月28日,云南省公安机关获悉:境外大毒枭谭晓林准备到我国贩毒,省公安厅领导
期刊
许多人可能还没把买来的《细节决定成败》读完,《管理决定成败》便放出话来:战略决定成败,细节主义缓期执行!那天逛书店,又见一书,名为《关系决定成败》。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到底什么决定成败?上网一查,竟发现“决定成败”的“东东”还真不少。什么《人才决定成败》、《速度决定成败》、《执行决定成败》等等。  想想也是,对于一家企业来说,细节、管理、关系、执行、人才、速度,哪个与成败无关呢?但是,成或者败,是
期刊
随着数码科技的进步,MP3产品已经随处可见,拥有一款造型小巧的MP3俨然已成为了一种时尚。特别是当前,低价位、大容量的MP3着实让市场火了一把。火爆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MP3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更有了"低价"、"杂牌"甚至"假冒"MP3的出现。面对如此现象,如何能更好的识别真假优劣MP3,揭穿卖MP3的骗术呢?看完这篇文章,相信你会豁然开朗。     骗术一:以杂牌充名牌      老王来科技市场
期刊
惠普公司前首席执行长卡丽·费奥瑞娜必须得从内心深处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她所主张的评判业绩时男女应该平等的原则在她身上得到了体现。惠普董事们决定罢免费奥瑞娜,是因为他们认为费奥瑞娜所倡导的惠普-康柏合并实现扩张的想法完全没有收到成效。 在全球计算机行业整体增长速度缓慢之际,费奥瑞娜被大量的整合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她被迫出局完全是因为她的战略失误,同女性的身份没有关系。   这对于主张男女平等的女性来说是
期刊
对话人: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  前程无忧《人力资本》执行主编孙虹钢    博弈点1:尖才是  体制型人才,低才  是改革型人才,中才是协作型人才    孙虹钢:我们中学班上一个最顶尖的学生,十几年后,社会地位还可以,但财富水平只排中等。当年,他6门功课有5门是第一名,总成绩比别人高100多分。那些没考上重点学校、重点院系的,或做公司总经理,或做政府高官,财富和地位都很突出。学校中特别顶尖
期刊
作者简介:谢耘,1963年生,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神州数码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曾任联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联想研究院副院长,神州数码软件公司总经理。现在《IT经理世界》等杂志开设管理专栏。    1993年的12月17日,北京已是寒风凛冽。我作为国内一家当时在中关村比较有名的IT民营企业的对外合作项目的第二负责人,作为一位令我非常敬重的典型的60年代毕业的
期刊
麦当劳前掌门人吉姆·坎塔卢波说:“美国任何一个乡村老太太都会做汉堡,但她们做的汉堡只能自己吃,而我做的汉堡能卖遍全球!”同样,中国所有的家庭主妇都会做馄饨,但能够把小小的馄饨做成像麦当劳的“汉堡”一样,卖遍全市或全国,恐怕只有徐晓恩了!  红的、白的、黄的、绿的……徐晓恩在短短3年时间里,靠卖“七彩馄饨”赚了300多万!    心存希望,坚信小小馄饨能赚大钱    徐晓恩天生是个坐不住的人,7年前
期刊
近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苏丹红”事件使“苏丹红”三个字频频出现在媒体上,在互联网上搜索,与“苏丹红”有关的信息居然有80多万条,“苏丹红”已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词语。  与此同时,一些商家也纷纷打起了“苏丹红”的歪主意:抢注“苏丹红”商标,想趁机大捞一把。笔者在“google”搜索引擎上输入“抢注‘苏丹红’商标”几个字,显示有近5000条相关信息,这是随手摘录下的几条:3月26日江苏《扬子晚报》报道
期刊
中国女孩叶千千在美国伊利诺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克里斯托弗的销售公司从事推销工作。4年后,克氏公司被美国商业王国称作“股神”的波克夏·嗒萨维公司收购,叶千千成了“股神王国”的一名副总裁。她是这个王国高层领导集团中唯一的外籍人。    向轻慢的老总致谢    我是四川成都人,父亲是国内一家电器公司的代理商,为了把他的事业发扬光大,我留学到了伊利诺大学学习市场营销。毕业后,我决定在美国闯荡一段时间。  那
期刊
想脱胎换骨成为职场常胜军之前,首先必须先破除一些常见的职场陋习,其中“心态”是最核心的问题。关于“心态”我给大家讲一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  “张明是位年约25岁的年轻人,自从专科毕业后就三天两头换工作,屡屡换工作惹得双亲也着急,只得请托友人代为寻觅一份理想的工作,结果找到了一份墓园守门人的差事,张明的双亲心想这份工作虽然听起来有点晦气,但其实工作很轻松,想想孩子应该可以安分工作了。第一天张明下班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