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丹亭》题外
元朝五世十一帝,九十八年,诗词文章无甚起色,杂剧大放光芒。东京瓦肆勾栏各种伎艺的演出本子,因为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的改编或者创作,气象一新。其后明朝,谈到剧作,汤显祖最为我所喜。汤显祖的好,好在满园春色关得住,一枝红杏不出墙。
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三十四岁中进士,做过官,政绩斐然。隔了几百年,我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所喜欢的,还是人家的文章学问,更喜欢那一本《牡丹亭》。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改编自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故又名《还魂记》,这些名字皆不如“牡丹亭”三字春意缠绵。看《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如睹画美人,看《牡丹亭》如睹真美人。画美人亦好,但无真美人之罗袜生尘,更无真美人之活色生香。《牡丹亭》的好,好在活色生香。
沈德符《顾曲杂言》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是汤显祖得意之作,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四梦者,《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汤显祖耽于梦。夜气方回,鸡鸣枕上,痴人说梦,慕繁华,爱热闹,系怀闺阁,无事记梦,写出了一场热闹的大梦。汤显祖百年之后,曹雪芹也爱梦,一场《红楼梦》更宏大,更波澜壮阔。《金瓶梅》亦是梦,烟花春梦,浮生若梦。
“得意处唯在《牡丹》”,实则得意处唯在《牡丹亭》洋洋一卷好文字。汤显祖落墨有种正大的好,不偏不倚,是大风之声,是大雅之言。好得浩浩荡荡,好得横无际涯,好得气象万千。明清一代,小品盛行,格调上来了,局面往往狭窄。汤显祖下笔有楚声,即屈原的风气。不独屈原的风气,纵横捭阖不失史家气派,行迹又有文人爽朗洒脱状,自高处平易近人。
男欢女爱、吹拉弹唱、饮食日常、人情世故,在汤显祖笔下如日似月。《牡丹亭》造句尤为和风丽日,无怨愤,无哀伤,读来清嘉宛媚,不似牡丹,更近碧荷芳草。《牡丹亭》是日影,风动日影,水流日影。
《牡丹亭》有喜悦有深情有心动,描尽男女相悦之悦男女相亲之亲,高情的相遇,缱绻千古。我读《牡丹亭》,觉得不枉然。世间男女有高情厚意,如梦如幻,带着夏夜的清露,读来喜不自胜。汤显祖是古往今来第一大情种,《牡丹亭》题词有一番明人所无的魏晋风度: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汤显祖晚年潜心佛学,自称“偏州浪士,盛世遗民”,说“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以“茧翁”自号。有人作茧自缚,可叹。有人终其一生作不出茧,无所可缚,亦可叹也。
青岛那条街忘了模样,那家书店也忘了模样。只记得一排大樟树在街口的拐弯处,书店藏身在树影里,更记得书架上那一套中华书局1975年《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隶书题签,封面图案如豹影如古纹如树叶。一翻开,旧纸页与铅印字的气息扑面而来。下午时光,街市喧嚣声不时入得店内。快二十年了,那书香一直不散。老版本不好遇了,书缘亦姻缘,三分天注定,强求不得。去年存得一套宣纸影印版,到底圆了旧梦。闲来无事,翻寻检索为之叹息。
贯华堂是金圣叹的书斋名号,又敞亮又响亮。金圣叹常常在贯华堂设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次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同在舌下。座下四众一时颠倒,顶礼膜拜,堂主人抚掌自豪。
金圣叹绝意仕进之后,更名人瑞,每日里除了和朋从谈笑之外,静坐在贯华堂内,读书著述为务。
读书著述为务是书生之志也是书生之噩。
金圣叹少年时参加乡试,考题是:西子来矣。提笔写:开东城也西子不来;开南城也西子不来,开西城也西子来矣,吾乃喜见此美人矣……考官阅卷大怒,在考卷上批到:美人来矣,可惜你一个秀才丢矣!
其后虽一考再考,不忘戏谑之心,终遭逐黜。金圣叹说:“今日可还我自由身矣。”有人问“自由身”三字出于何书,他说:酒边多见自由身,张籍诗也。忙闲皆是自由身,司空图诗也。世间难得自由身,罗隐诗也。无荣无辱自由身,寇准诗也。三山虽好在,惜取自由身,朱子诗也。
自由身后,金圣叹落得超脱落得自在,访友诗云:
访君无一事,不遇亦悠然。
野菜绕门出,小虫当户悬。
昼厨寒有鬼,童子倨如仙。
我亦便归去,关窗独自眠。
心境闲适,恬然而自足。
袁枚《随园诗话》卷一第七则,论及金圣叹,说他好批小说,人多薄之。然其《宿野庙》一诗清绝:
众响渐已寂,虫于佛面飞。
半窗关夜雨,四壁挂僧衣。
佛面、虫子、半夜雨、僧衣四壁,寂寞入骨秋意也入骨。暮秋时节穿过一弦月亮门走进小庙,花树微茫,朱栏寂寞,水榭无语,虫子在佛像前飞舞,施施然近身拜佛,窗外天阴欲雨……《随园诗话》持论,聊备一格。古人轻小说,重诗文,怪不得袁枚偏见。金圣叹的见识与性情实则多在批注小说上。《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仔细看了,得了纵横家与兵家的法则,比李卓吾的评点高出不止一头。金圣叹解衣盘礴,谈笑间处处是機锋,李卓吾到底拘谨。
李卓吾是一个学者,对人世还有迂腐的见解。金圣叹也迂腐,但他了解生活,活泼泼的心性与鲜淋淋的才华突破了学问的桎梏。
金圣叹将《水浒传》中受招安、征战方腊等内容删去,增入卢俊义一梦,梦想梁山头领悉被嵇叔夜捕杀,虽损了原作的完整,有人觉得“昏庸得可以”,到底有独到之见,割股去瘤,非常人所能为也。
金圣叹删《水浒传》也删《西厢记》。金批本砍掉了第五本,以“惊梦”终结全篇,使大团圆的结局变成震撼人心的悲剧,眼界实在高人一等。
金圣叹评庄子、屈原、司马迁、杜甫、施耐庵、王实甫,神游千古,心心相映,其间自浇块垒,常有沉痛处。更难得有文人气,有兵家气,亦不乏谋略家的眼光,把玩、俯瞰、纵览。“吾特悲读者之精神不生,将作用之意思尽没,不知心苦,实负良工,故不辞不敏,而有此批也。”金圣叹此语锵锵。 金圣叹好以曾点自居。曾点之行迹,《论语》有零星记录。有一回,孔子让学生自况其志,子路、冉有、公西华各有一番功业,曾点在一旁鼓瑟,余音方了,才缓缓说道:暮春时节,着春衫,约四五好友,六七少年,至城西沂水沐浴,去抵城中舞雩台,吹风晒日,一路高歌,兴尽而归。孔夫子悠然神往,喟然叹曰:吾从点也。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以入仕治国为务,并不能与曾点歌咏而归。金圣叹性情疏宕,好闲暇,大半生游荡在水边林下,与酒友痛饮达旦,与诗人则摩诘沉吟,遇武人则耍枪弄剑,遇辩士高谈阔论,遇棋客布局对弈,遇道士谈玄,遇僧人言佛。此等样范难免让后人向往,周作人早先写作曾受金圣叹影响,林语堂年近不惑仍日见陷没圣叹文风,以致被讥为病亦难治。好在并非恶疾,此病不治无妨。
金圣叹的墓地在苏州,破败萧条,一路前寻如翻阅一本残书。这是多年前的事了。
王国维的三段境界论给人抄烂了,有人说毛泽东三段词亦可谈境界:“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此第一境也。“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此第二境也。“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此第三境也。在这里,我姑且以鲁迅的诗试谈学问三境界: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此第一境也。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此第二境也。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此第三境也。
前几天见到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毛笔字写在小笺上,蚕豆大小,一颗颗墨色如新,看得见诚恳,看得见功力,也看得见才华,写得标致极了,文气极了,只是福气似乎少一些。福气多了,老先生不会拮据如此,老先生更不会跳湖。王国维执笔,转折处有看得见的执拗,作文做学问执拗一点好,做人执拗了容易损了命途。
客居台湾的旧王孙毓鋆,说起爱新觉罗家族的溥心畬说得沉痛。毓老说溥心畬溥老爷子是个烂好人,纯净得不得了,画画写字之外什么也不会。太太死了丫头扶正,天天欺负他,吃也吃不好,卖画都要经她手。毓老当面骂溥先生:“咱们先朝怎么能不亡?皇族中尽出了你我这样的货色!”皇族有那样的旧王孙,偏偏文人士子里有王国维这样的硬骨头。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死因成谜,争议快一百年了,谁也不能说服谁。生无从择选,死抑或宿命。二十世纪的北京,有几个人选择了水。王国维之前有梁济(梁漱溟之父),之后有老舍。陈寅恪先生将王国维比喻成自沉汨罗江的屈原,认定他是殉情。静安先生到底书生,皇族里蝼蚁如云,他从容赴死。陈寅恪还说静安先生所殉之道,与所成之仁,均为抽象理想之通性,而非具体之一人一事。这样的道理暂且感受不深切,张岱的自题小像倒像是写给我的一样,真喜欢,喜欢其通透,喜欢其畅达:
功名耶落空
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
锄头耶怕重
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
王国维的书看了一些,看不懂,那些学问于我到底远了,但遇到了还会翻翻。纯净的书生一脉,值得敬重值得拜读值得供养。坊间有闲人将王国维学术研究以外的文章编了本《人间闲话》,友人买来送我,这一次认真读了,读进去了。王国维的语言文白相间,今日看来,仿佛看古庙墙上的壁画,斑斑驳驳都是故事都是寓言。《人间闲话》比《人间词话》丰富——人的丰富。
挥戈大启汉山河,武帝雄才世讵多。
轻骑今朝绝大漠,楼川明日下洋河。
这是静安先生的读史诗,有老杜风味。我知道王国维喜欢杜甫,《文学小言》道:“天才者,或数十年而一出,或数百年而一出,而又须济之以学问,助之以德性,始能产真正之大文学。此屈子、渊明、子美、子瞻等所以旷世而不一遇也。”木心说《道德经》宜深读,《离骚》宜浅读。《道德经》若浅读,就会讲谋略,老奸巨猾,深读,会炼成思想上的内家功夫。《离骚》若深读,就爱国、殉情、殉国,浅读,则唯美。
文化上我大抵亦属遗民,文笔涵养不及静安先生一丝半毫。和王国维怀揣一纸遗书自沉昆明湖的惨烈相比,我的人生安稳得多。没有幻想,不抱希望,乐于平凡。做学问不刻意求精,写文章不指望闻达。闲来案头灯下的片楮散墨,不过是一种归属,一种怀念,一份痴想罢了。提笔清风明月,诗酒品茗中怡然自若,这样的人生安妥。
刀马旦
一个女人,在舞台中央顾盼自若,抬刀带马,周遭的人仆地又起来,起来又仆地。大红毯子铺在楼板上,脚步轻盈飘逸,如风行水上。万种风情,千般滋味,像流水一样淌进双眼。她是京戏里的刀马旦。
刀马旦者,不过人生如戏。人生如戏,世事一场大梦。曾取过一个笔名叫刀马旦,我喜欢这三个字的排列,蕴藏一股旧气盈纸斜行,有种斑驳美,像月下美人,也像夏天正午的树影。美人是旧时月色了,而树之不存,影将安在?寂寞的人在空山徘徊。
刀马旦的笔名让文章多了一段旧时风月。近来写作常常怀旧,怀旧以憧憬为底色,同时笔涉风月。血肉之躯里深藏了一颗好色之心,好文字之色。墨分五色,然文色何止五种。
声色犬马,声居其首,我却最后才体会出它的好。声要仔细玩味,境界不到,玩不了味,更玩不了物,只能玩樂,甚至玩山玩水都不行。声色犬马,色排第二,世间好色之徒,多好皮囊之色。色分多种,皮囊之神皮囊之态更甚玩味。
刀马旦之美在神在态,虞姬的面孔、穆桂英的面孔、樊梨花的面孔、扈三娘的面孔……一个个英姿飒爽的面孔慢慢浮现,须臾,走远消失,一切水落石出。历史退回去,蜷缩在一个模糊朦胧的暗角,只剩下刀马旦在舞台中央,穿蟒扎靠,念着说着,身后斑斓的锦鸡长毛翎子如三月桃花般艳丽。
桃花开在枝头,或者含苞待放或者灼灼其华。刀马旦浸在铜锣与皮鼓里,顶盔贯甲,潇洒地甩起衣袖,丹凤眼斜挑,柳叶眉轻扬,红唇粉脸里装有说不尽的金戈铁马,大靠戏服中藏着看不完的刀光剑影。花枪的红缨抖落一团团红霞,翻滚、泼辣、凌厉,更有鲜活的神秘,更具有汪洋肆意的大美。大美不言,大音希声。刀马旦在静立时兀自有种气势,一身豪壮怀抱沧桑,疲乏抑或无奈,男子气的女儿身是点缀沙场的一抹绯红。 刀和马一起组成金戈铁马。刀的刃口,马的铁蹄,是一章历史册页,也是一章传奇长卷。历史往往演义成传奇,从高头典籍的黑字里转化而出,流连市井,幻作后世舞台的一场好戏,交织着邂逅在刀马旦身上。
舞台锣鼓喧天,刀马旦美艳登场,刀寒剑冷的故事涂上一抹瑰丽的暖色。华丽明亮的唱腔隐约传来,有点热闹喧嚣,有些清寂空灵。那样的氛围,属于现世的欢乐,身在其中,让人满心欢喜。台下一时好声如潮,窗外暗夜如同昨天案头磨开的浓墨。一个末代王朝的背影,一个乱世王朝的芳魂,在灯火下恍成一曲高歌,恍成一幕隔帘花影的雅韵。
刀和马,刀客与马贼。刀是静的,马是动的,刀客静若处子有侠气,马贼动如脱兔打家劫舍拦路。刀客马贼都是往昔的事了。往昔的事情,最让人惦记。
时过境迁,刀马旦的笔名早已弃之不用,成为写作人生的一截如戏插曲。插曲的刀马旦是过场的刀马旦,回忆的刀马旦,幻觉的刀马旦。她贴在年少时的木窗上粉墨登场,微笑、豪情、悲壮。京胡、月琴、弦子、单皮鼓、大锣、小锣,交织如雨,一切悄悄谢幕……
青衣
忘不了许多年前的那个晚上,暗淡的客堂里,一个人独坐深夜。黑白电视机的图像于眼前闪动,虚无在雪花点里,有个女人走来走去,咿咿呀呀唱着什么,虽不能懂,但可以体会那悲切的剧情。
京剧的舞台上,悲切的通常是青衣。青衣的名字很好听,像轻灵的小鸟,像一片飘浮的白云。青衣二字,柔嫩嫩唤出来,发音轻得不能再轻,舍不得似的从容道来,像她们着一身青素褶子裙缓步出场。
西晋孝怀帝,被刘聪所俘,宴会时身穿青衣给宾客斟酒,遭人摆布,受尽侮辱。山河破碎几多恨,青衣行酒皆是愁。舞台上许多青衣的身世也与此类似,被命运捉弄,燃尽生命之灯,最后只剩浅浅的一窝泪水。
戏楼风泠,油灯下青衣身影修长。
京胡苍凉,舞台上女声腔调疏朗。
舞台的悲切冲淡了现实的疲乏,戏曲的力量喷薄而出。
曾经看过一场好戏。记得是冬天,太阳慢慢向西天斜斜归隐,剧场的宫灯渐渐昏黄,是蜡黄、焦黄、枯黄,像老南瓜的颜色,又像秋天熟透了的橘皮,空气里似乎漂浮着黏稠的汁液。
不知坐了多久,蓦地,清越的京胡声劈面响起,锣鼓铿锵。青衣一袭花边的青衫褶子裙,甩起长长的白色水袖,站在幕布后面,凝视琴师,流水般唱出声调。唱腔婉转温柔,细而慢,像远方迤逦而至的溪水。千般柔媚,万种风情,让人忘了尘事,换了心肠。
缓步而出的青衣,目光迷离,像是踩在云端走向前台。时间猛然静止了,空气积滞,连挥手、眨眼这样的小动作也变得凝重。回响在剧场的声音像阴雨天玻璃窗上的漫漫水帘,有种魔力,撩拨得人心旌神摇。端坐在那里,感觉却有假象的移动,似乎穿行在迷宫中或者园林里,走一步是山色葱茏,退一步有湖水清清。一时在牡丹亭中流连,一时在西厢房内望月,恍惚、迷幻,惊醒了桃花扇底的红楼梦。
兰花指优雅伸展,细碎的莲花步,水袖生风,娥眉微蹙,回眸一笑,舒缓,动人,像寒霜下的三秋老树,又像冷月下的二月新花。火气尽褪,丝丝清凉的气息迎面而来。青衣舞动着身子,一个穿越时空的幽魂在眼前盛开。
丑
感冒了,情绪不高,懒得说话,懒得读书,懒得写字,突然想去看一场戏。
刍豢口欲之味,耳目声色之好,其间有一种柔和的情调让人忘记柴米油盐。我喜欢丑角,插科打诨,嬉笑怒骂给舞台增添了明亮的色彩。丑角是氛围,氛围有了,喜气也就有了。丑角以喜气游戏人间。
生命以哭向笑,由笑转闹,因闹变得无所顾忌。悲中取乐,彻底勘破冷嘲与热讽,在舞台上横戳出一道邪姿,独步梨园,这是人生的大境界。
丑,是竹外一枝斜更好。不是仙风道骨的神圣,不是一身肃容的高官,不是娉婷袅袅的仕女,但丑里有人性有市井。
戏剧风雅,丑角疯雅。真是疯雅的,疯中带雅,雅中带疯。丑一色,凝聚了中国文化对生命的态度。丑更接近老庄的无为,无为中藏着有为。
蟒袍宽幅,敦厚儒雅,疾恶如仇,有现实之外的亲切,到底疯癫痴狂更畅快。丑是大餐里的猛料,膏腴中的素食。把戏演得又老又丑,骨子里何其沉重。
春夏秋冬差不多可以对应生旦净丑。春天是旦,夏天是丑,秋天是净,冬天是生,四种面孔有四季性。如果把旦认作娴静,生则是儒雅,净老成持重,丑花里胡哨。丑的表演,脱下一身束缚,变得随心所欲。
但凡好戏,内容绝不会一成不变。好戏是丰富的,一会儿书香世代,一会儿耕种传家。一会儿寒窗苦读,一会儿金榜题名。一会儿金缕玉衣,一会儿布衫褴褛。一会儿金戈铁马,一会儿歌舞升平。一会儿斯文幽雅,一会儿笑料百出。为了皆大欢喜,舞台上离不开丑角热闹的一笔挥洒。
有一天,我看见白鼻子的丑从楼台上纵身而下,也不卸妆,穿着戏服走街过巷,来到三岔口的酒楼,潇洒地高声对老板说:
拿酒来!
花脸
冬天,穿着厚厚的棉袄,坐在露天剧场,一抹帽子,湿津津一头雾水。那番景象,此去经年,记忆犹新。夏天,水稻开花了,青蛙在池塘里乱叫,戏文也像露水浸过一般,带着湿润的气息,淌进台下人的眼眸。
難忘那些听戏的时光,更难忘记那些舒朗的唱词。
花脸张开嘴,拧眉立目,舌头搅动着发出哇呀呀的声音,神定气足如狮子吼一般悠长起伏。
戏曲舞台上,婉约佳人,济世儒士,跳梁小丑,误国蟊贼,风尘奇侠,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曲戏里有芸芸众生的世间况味。生旦净末丑,酸甜苦辣咸。老生的髯口安闲沉稳,青衣的戏服楚楚动人,丑角的扮相滑稽调笑,武旦的花枪凌厉泼辣,花脸的面妆粗犷雄浑……
花脸是净角通俗的说法,花开于脸,脸上开花。面部涂抹得青一块,紫一块,白一块,红一块,黑一块,绿一块,却偏偏称之为净。“净角”像内藏机锋的禅语,“花脸”是直来直去的白话。
花脸的脸谱五彩斑斓,黑脸、老脸、奸白脸、铜锤花脸、架子花脸,一张花脸,就是一曲好戏。勇猛胆大,老奸巨猾,诙谐纯真,刚直不阿,通过颜色,通过线条,基本可以让人区分开来。 我收存有一些脸谱面具,独特的图案和浓烈的色彩。偶尔取出来戴上,俨然踏上了绚烂的舞台,耳畔顿时锣鼓喧天。
脸谱不仅代表一种角色,一种性格,更暗扣了人物的命运,豪放,鲁莽,憨厚,尽在脸上,更有戏里的复杂诡秘与戏外的跌宕起伏。
少年时,在村里的庙会上扮演猖神,画过一次花脸。路过人家的镜子,匆忙瞟一眼,仿佛陌生人,不知镜中人是谁。
晋剧、秦腔、豫剧中也有花脸,几乎所有剧种都有花脸。我喜欢的还是京剧花脸,觉得有更浓的韵味。京剧花脸着色炽热明丽,鲜艳不失温和,线条神采飞扬,有些男人女性化的味道,有旦角之媚,又有净行的壮美。
少年听戏,是寻乐趣、凑热闹。青年听戏,情有余而闲不足。中年听戏,情可浓可淡,味似寡犹鲜,心底添了闲情,戏也听得真切。到了老年,戏,变成了口头的一道谈资。
常不舍,逝去岁月的剧场。离散戏越来越近,月亮越发明亮了,皎洁抖擞。夜色被月色消融,身体被剧情消融,剧情被演员消融。剧情越陷越深,无数双睁大的眼睛,一只小黑猫悄悄爬上童年的肩膀。花脸轮着板斧,拖长了调子,哇呀呀哇呀呀哇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
那几天,雨丝绵绵,阴寒不散,云從小姐约我看朋友新收的一批旧物。昼短夜长,不求甚解,读了几本旧书,从《太平广记》到《聊斋志异》,又信手翻开了《阅微草堂笔记》《夜雨秋灯录》,不觉漏尽更残。雨声越来越密集,半夜三更,蛰伏在泛黄的纸页间,怀旧越怀越深。
云从小姐面前的红茶袅着香气。粉面红茶,红茶衬着粉面,越发艳若桃花,倘或不知究竟,我还以为迈进了《儿女英雄传》的世界。一个陈旧的楠木箱子收着几十件瓷器和古钱,还有几本册页,两卷挂轴。我打开一幅,工笔豆绿牡丹,青豆一样的颜色映着窗外的细雨。云从小姐悄悄站在一边细细看着,豆绿牡丹下那双丹凤眼更添了几分古典的媚韵,还有一丝出落大家的贵气。
“我祖父手上藏过于右任一百多幅字,于先生是我们家女婿。”云从小姐淡淡地说,微微翘起的嘴角露出一丝倔强,转眼又轻声道,“可惜后来全烧了,”顿了顿,跟着说——“破‘四旧’。”
那年头,人如蝼蚁,况且物乎。呜呼。
我想象一百幅于右任书法投身火海的情景。尘世难容神物。神物但随祝融去,只留灰烬在人间。
尽管“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我还是觉得牡丹太俗。周敦颐似乎颇有微词——“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这里面是有情绪的。
描在宣纸上的几朵豆绿,一看惊艳,二看静心,再看,喧嚣不在,几欲一心如洗。濂溪先生倘或见了,亦会喜悦吧。
一件康熙年间的笔洗,黄布包裹着,着实养眼得很,据说是御窑烧制的铜红釉。尤其那美人霁,色调淡雅,幽幽的豇豆红中一抹浅色绿苔,真可谓“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拿手摸去,冰凉中尽是温润。都说旧物养人,这样的笔洗简直尤物,放在案头,比红袖添香更多了风雅,更不输风流。
回来的路上,起风了,吹乱云从小姐的头发,一刹那,愈见灵秀。我只记得“豆绿与美人霁”,梦耶,醒耶。我还记得《水浒传》的开篇是这么写的: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辛弃疾《水龙吟》说得更好: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最坏的,无人会登临意。最好的,还是无人会登临意。
在秋浦河,一只鹤从头顶悠然掠过,优雅、自在、遗世而独立。太阳快下山了,青山阴翳呈墨黑色,仿佛兽影,白鹤之白微微薄亮。
黄昏飞鹤,山谷留不住影子。想起曹雪芹笔下“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一段。《红楼梦》中的夜晚,宛若梦境。鹤影之夜,尤其像梦。那个夜晚的大观园,史湘云弯腰拾了一块小石片向池中打去,打得水响,一个大圆圈将月影荡散复聚者几次。只听那黑影里戛然一声,飞起一个大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
《红楼梦》多次言及鹤,二十六回写贾芸看到松树下有两只仙鹤。贾府钟鸣鼎食,松树下的双鹤是有暗喻的。在七十二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节,不可捉摸的夜色里,贾府的白鹤飞向藕香榭。藕香榭,藕香凋谢,白鹤已去,大厦将倾矣。鹤影至此消失,变成鲁迅笔下的乌鸦。《药》结尾荡开的一笔余音绕梁: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悚然地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
和朋友去湿地看鹤。三三两两的鹤到水洼边饮水,长长的嘴巴浸在水中,松软的羽毛仿佛披上了一层云一层棉。喝饱了水,鹤扑开翅膀忽喇喇腾起,鸣声四散,在天空中久久回响。因为空旷,鹤影格外漂亮,肢体或翅羽摩擦的发声,或修长或短促或爽朗或迟疑,原野骤然生动起来。动物有自己的声色,天下之鸣何其多,唧唧凤鸣,足足凰鸣,雍雍雁鸣,啾啾莺鸣,嚯嚯鸡鸣,嘒嘒蝉鸣,呦呦鹿鸣,萧萧马鸣。相比起来,我更喜欢鹤鸣,唳唳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声闻于天。
同样是写鹤鸣,杨素如此着墨:“雁飞穷海寒,鹤唳霜皋净。”穷海指是荒僻滨海之区,霜皋指是积满重霸的水边高地。鹤有金石音,鸣于布满严霜的原野,令人感到寒气之苍茫,到底高处不胜寒。
有人惊叹群鹤的场景,说足以使《一千零一夜》中的大鹏黯然失色。群鹤翱翔,只有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才可比翼吧。“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样的开头意味深长,是站在云端的俯视。
庄子之后的文人,纷纷从云端跌落,在草泽花丛中仰望或者寻觅或者怀古或者遐想。陶渊明诗云:“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列仙传》说仙人王子乔乘白鹤升天而去。云鹤有神奇的羽翼,可以高飞远去,又能飞回来。陶渊明不相信有神仙,不作乘鹤远游的诗意幻想,而自有独异的地方:“自我抱兹独,僶俛四十年。”独自抱定了认真的信念,勉力而为,已经四十年了。 古人常作高飞远走的想象,庄子的大鹏,苏轼的飞鹤。李白有一篇《大鹏赋》,想象自己变成一只大鹏,遇见一只稀有之鸟,我呼尔游,尔同我翔。杜甫旅食京华,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也愿意变成一只白鸥,消失在那烟波浩荡的大海上,离开失意痛苦的尘世。
李白和杜甫都没能飞走,陶渊明飞走了。在陶渊明那里,鹤影在天空盘旋翱翔,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和云霞融合在一起,最后落入山川,呈现出自然的生机。
《宣和画谱》说薛稷能画鹤飞鸣饮啄之态,顶之浅深,氅之黧淡,喙之长短,胫之细大,膝之高下,别其雄雌,辨其南北,一一写生于笔下。李白杜甫曾为薛稷画鹤题诗作赞。
薛稷的鹤影遁迹而去,二百年后,飞入南唐徐熙勺西蜀黄筌的笔下。画史称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宣和画谱》里的鹤迹,徐氏有《鹤竹图》一件,黄氏也不过《竹鹤图》三件、《六鹤图》二件、《双鹤图》《独鹤图》《梳翎鹤图》《红蕉下水鹤图》各一件,总共九件而已。据传黄筌任职后蜀画院待诏,奉诏在偏殿壁作《六鹤图》,计绘“唳天、警露、啄苔、舞风、梳翎、顾步”情态六种,尽写其真,生动传神,引得鹤飞至驻足以为同类。
徐熙勺、黄筌的鹤影再一次遁迹而去,飞到八大山人的笔下。八大山人的鶴好,好在孤芳自赏。鹤之精神,正好在孤芳自赏,常常与孤树一起,作回视状。
看到鹤这样的飞禽,元世祖的猎鹰也会扑过去。带着弓箭和猎鹰出去打猎,本是忽必烈最大的乐趣。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说,忽必烈在查干湖那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四周留置了一大片肥沃的草原,种植有各种谷类,让那里栖息的鹤没有挨饿之虞。林逋纵鹤,是隐之鹤。忽必烈豢鹤,是玩之鹤。春秋战国时卫懿公也养鹤,最终因鹤身死国灭,是丧志之鹤。
《易经》的爻词中有两只鹤,一只在山阴处鸣叫,另一只在旁边互应。“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易经》的鹤影留在先秦,白云千载,碧空悠悠。读八大山人的鹤,可解此中惆怅。
凤楼常近日,鹤梦不离云。
三祖寺
下午在办公室无所事事,办公室里不办事容易无所事事。今天无公事,就做点私事,我的私事无非作文。
昨晚读散文《五祖寺》,废名说:“我喜欢写五祖寺这个题目。”五祖寺的题目美,三祖寺的题目也美。
我的家乡没有大寺庙,遗憾得很。中国寺庙里有中国人的生活,这生活是精神的,当然还有世俗的。冯梦龙的话本、汪曾祺的小说,写到的寺庙都不是方外净土,简直比红尘还红尘。寺庙有庄严处,庄严的是法相。寺庙也有滑稽的地方,譬如有求必应,差不多就是游戏了,这游戏是一个人身体与内心的较量。
一个人的宗教意识战胜了生活现实,他是快乐的。上次去一居士家玩,居士已经很老了。她一点都不怕老,也不怕死,说死是解脱,死是美好的轮回,这让我觉得美。让我觉得美的还有:乡下老妇人跪在寺庙的蒲团上,对着木偶或者泥塑或者铜像喃喃自语,求五谷丰登,求合家团圆,求人财两旺,求多子多寿,求老头子的脚痛赶快好起来,求小孙子的疝气赶快消停。
如果没有佛教影响,中国民间世俗里巫气只怕要多些。佛教无我,或者说忘我,佛教是一元世界,不二法门,佛教伟大无私。
小时候喜欢去寺庙里玩,很小的土庙,孤零零供一尊神位。十来岁的时候,去过一趟安庆迎江寺,那是我当时见到的最大寺庙,可惜年纪小了,记忆不深刻。后来再去迎江寺,可惜年纪大了,看不到新鲜的东西。
老家离三祖寺六七十里。我很小的时候,有人走路去三祖寺,有人骑车去三祖寺。有个叫水霞的女人,走路去过,骑车去过,每次回来,高兴地谈论三祖寺,给别人看求来的签文。真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骑车去三祖寺,像他们一样去玩。家里的大人似乎对此兴趣不大,印象中没有谁谈论过有关三祖寺的事情。
有一回,水霞又和几个邻人去了三祖寺。我在屋前的沙子岗上坐着等他们回来,坐到夕阳下山,坐到暮色四合,心里有点孤寂了,他们还没有回来。第二天,人都笑话水霞,说她这一次脚走路走肿了。
去外婆家的小路上,晴朗的时候,可以看见天柱山的主峰,三祖寺在天柱山脚下。后来上学了,念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句子,忽然想起三祖寺也是南朝的寺庙。慢慢地,差不多将三祖寺忘了。再后来,我离开了家乡。
每次回家的归途,汽车路过三祖寺的山门,车上总有人指指点点,又想起三祖寺,每每扭头去看。有几次睡着了,坐过了地,没能看成。现在想想,并没有看到什么,无非瞟几眼掩映在树木下的山门。那酱红色的庙门,有些岁月。一个少年,摇晃在进山的车子上,一车子烟草的气味,一车子身体的气味,一车子车子的气味,一车子聊天的声音,一车子嗑瓜子的声音,一车子打电话的声音。少年沉默着,看看三祖寺,看看路边流过的水,看看车子甩远的桥。
有一年在天柱山游玩,走过三祖寺,摸了摸门,到底没有进去。不知道为什么不想进去。年纪大了,寺就是寺,庙就是庙,庵就是庵,堂就是堂,无非一座房子。
快到三十岁才去三祖寺。春天三四月里,还是薄凉天气,朋友约我去潜山,吃过饭,想起三祖寺,去逛了逛。在寺里随便走走,满心枯寂,以为可以拾得一个很大的喜悦,岂料没有。朋友认识庙里的和尚,和尚送我几本经书,还送了两枚供在菩萨法座前的苹果。坐车上吃苹果,心想,算是到过一回三祖寺了。
水霞去世多年了,死时不到四十岁。外婆也去世多年了,享年七十有七。
后来我见了三祖寺的主持。一起吃饭、聊天,说了两个小时的话。我没有告诉他小时候喜欢三祖寺,也没有告诉他,现在对三祖寺漠然得很了,对很多事都漠然得很了。
游石林记
独木不成林,独石亦不成林。密石成林,人称石林。
石林只有两种颜色,乱起的黑石和石缝里的绿树。那些石若古墨,墨分五色,一时缭乱。
蓝天在上,头顶的云一团团密集,白而虚,阳光落下也一白。树簇簇乱生,让一片光罩着,越发苍绿,绿而静。有两株树连成一体,自石缝长出,以为它们永无出头之日。抬头一看,生生高过四周石头半截。阿弥陀佛,我们是同门。 石林之林诘屈聱牙,半圈走下来,像读了一卷《昌黎集》。韩愈说周《诰》殷《盘》,诘屈聱牙。实则他的诗文也诘屈聱牙。
石林之石骨骼嶙峋,远看有兵家气,一身不平。兵戈乱起,向天呐喊。
石隙错综,沟壑复杂,择一缝而入,愈进愈深,走一圈又回原地。
石隙错综,沟壑复杂,择一缝而入,愈进愈深,无路处豁然洞天。
一尊胖石如佛,一尊皱石如仙,一尊怪石如兽,一尊瘦石像笔,手抚其上,祈祷石笔赐人好的命运,笔健人也健。人来了,人走了,人皆拿手触摸那石的突兀处。经年积月,石闪闪发亮,像涂了蜡,生出文气来,有些竟陵派文章的意思。与一尊石看久了,恍恍惚惚浮起刘侗《帝京景物略》的辞章。
在石林寻幽探路。安宁,宁静,静寂,寂寞,寞然,然后怀古——有石头像龚贤笔下的焦墨山水,在无上清凉世界里寂寞。阿弥陀佛,我们是同门。
入口处有人叫卖杂物,阳光忽烈,我们离开。行百步,忽闻桂花香。时在二○一七年七月炎夏,幻境乎。
此石不孤,此行不孤。同游石林者,彝人包倬。
登长城记
此时此地,如果有雪,是有意思的。雪正在下或者已经停了,雪落長城或者雪盖长城,都是有意思的。墙头一片雪中,有墨色有留白。倘或雪开始融化,大块的黑衬着大块的白,更有意思。
秋日无雪,秋阳似霜。
来京十余次,今日初登长城。上得城头,或远望,或近观,若有思,若无思。城已易砖易石,山也易树易草,登临客易了一天天一年年无数。
残垣废台极美,美在沧桑上。枯荣盛衰,城有了生命。
长城如龙,山起则龙升,山落则龙降,往复盘旋如藤架,不知其首不知其尾,或无首无尾耶。
人在城墙上,又在城墙下。城墙在山之外,山在城墙之外。山在城墙上,城墙又在山上。山是城墙,城墙也是山。攀登时一步步数着脚下的台阶,不多时眼乱如麻,于是重数,数不胜数,眼乱心也乱,只得作罢。
走过一个烽火台,又走过一个烽火台,觉得那楼台近在眼底,上得前来,前方又见一烽火台,一座连一座,不知何处是尽头。呆坐良久,思忖并无尽头。忽然解脱,下山吃午饭去也。这一天是二○一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下笔有种
读书万卷,下笔有种。亲到其处,始觉有种之妙。世人但知有神之妙,识得有种之妙者,尤其不易也。
若失自身
读人家好文章,觉得说的都是自己想说的话,若失自身。若失自身,仿佛前世。
酒诰
无酒不成席,我当然也喝。今年饮酒十二场,天增岁月人增寿,唯酒量不增。多喝易醉,往往做不得事。尧舜千钟,孔子百觚,子路十榼,李白斗酒,古之圣贤无不善饮。我本布衣,三杯即乱,明年决定戒了。
熟也罢生也罢,官也好民也好,无论男女老少,不分贫贱富贵,多吃菜少喝酒,认饭不认人。买酒费钱,喝酒伤身,此事两厢无益。座上皆是客,相逢茶一杯,正可谓君子之交。酒少喝或不喝,对谁都好,对我好,对你更好。以此告四方友朋,也警示自己。
山河在
入得山里。不知山之大,不知山之高,但知山之多。一山连一山,一山连一山,一山连一山,一山连一山,一山连一山,一山连一山,一山连一山,一山连一山,一山连一山。山连山,山连山连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
群山重重,你怎么超越得过?
夕阳在山,山影散乱,人迹一个也无。忽生悲意,不见古人,不见后人,唯有山在,唯有河在,唯有我在。
我不在,山不在,河不在,日月不在。
凉
寒日飘雪,天气大凉。雪凉如壮锦万丈,辽阔有兵家气,霜凉像是一方水墨小品,文弱有书生气。最爱墨凉,盛夏时一挺徽墨在手,幽幽清凉沁人。
二○一八年一月三十一日月蚀
大雪初霁,白光染尘,夜晚犹有微亮。月色与雪地互映,天地隐然有珠玉气。夜七时四十八分,月左下现一黑晕,点点蚕食。小女五岁,楼头惊呼,出入窗口厅堂,雀跃报讯。不多时,月剩一弯钩,如狼牙,洁莹可爱。小女不忍入睡,频频问月十余次。开帘卧床遥望,月牙古铜似旧画,泛红光,渐渐阔大,一月皆红。
吾乡人以日为公,以月为婆。日不能直视,月则可赏玩。月食更可赏可玩。小室灯火清荧,辄于此间得天象佳趣,故记此文。
立春大吉
昨夜睡眠甚佳,精神大好。今日外出,一路步行,像小时候春节拜年。阳光下,积雪缓化有冰融释然之意。空旷的街道上有喜气,喜气也正是春意。
立是开始,春乃萌发蠢动——阳气动,阳气是生长之气。立春之后,百草苏醒,一片吉庆。人生多歧,多些吉庆好。吉庆平安,万事如意,那是造化。
立春日吃春卷。春卷以菜籽油炸至金黄色,极香美。
静有神
今日除夕,宜静不宜动,整日房门未出。静养神,心神。静迎神,喜神。在家包荠菜饺子,故家的荠菜故家的猪肉故家的鸡蛋,形极劣,然滋味甚妙。一口红黄一口绿意,更有一口如意一口旧时岁月。
春迟帖
南方自不必说,皖地柳条疯长,北国春迟,院内树芽寸长而已。饭后散步、晒太阳,正午阳气旺,可增病体元气,近日微恙。
见一大喜鹊,极肥硕,黑羽蓝翅白腹,顾盼生雄,隐隐王气在焉。又见一红嘴蓝鹊,尾雉近尺长,机敏之至,树间跳跃如松鼠。稍一近身,即惊飞而别。
不扫
落叶不可扫,残花不可扫,茶渍不可扫,其美在残在落在斑驳在无可奈何。屋舍不可不扫,不可勤扫。三日不扫,和光同尘,自有清净。
两株树 非亲到其处,不知《秋夜》一文记实。进八道湾鲁迅旧居,院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院内有两株树,一株白丁香,还有一株白丁香。《鲁迅全集》二十卷,唯《野草》最善,月华光洁。
旧居无俗韵,多文气多茶气多酒气多意气。此地宜喝茶、宜饮酒、宜对坐、宜闲聊、宜著述,宜翻书,宜回忆鲁迅,宜回忆知堂。
前院有两个人,一个周树人,一个胡竹峰。后院也有两个人,一个周作人,一个还是胡竹峰。
春食记
春食之美在春。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者,天之和也。春,喜气也,故生。春天的食物,生机勃发,欣欣向荣,让人心旷神怡。只是太短暂了,仿佛春眠。
春字在甲骨文里从草从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即刚破土的胚芽,寓意春季万木生长。故春食第一美者,草木也。甜豆、豌豆、水芹、莴苣、油菜、菠菜、香椿、笋、瓠、韭、枇杷、樱桃、茭白、荠菜、马齿苋、蕨、马兰头、枸杞头、榆钱、野蒜、槐花……
梅花闲笔
梅树下闲逛。有些花开始露出残相了,他年的花不是今年的花,他年的人也不是今年的人。花下坐着,有风来,吹乱地上的花瓣,吹落树上的花瓣。花瓣悠悠荡荡,飘在头发上,有一片贴在脸颊,湿润新鲜,真真觉得花似雨了。
梨花闲笔
风吹散梨花,空中飘飘摇摇,水面纷扬扬一白,红色的鱼银色的鱼黑色的鱼跳起,啪地落下。人定在梨花雨中,忽地伤感了。
夕阳下
夕阳下,柳絮微红,忽然想吃一碗炒河粉。
居中原时常吃炒河粉,掺牛肉、豆芽、青菜、鸡蛋。油不可多,多则腻,油不可少,少则干。
太阳西矣,炒河粉三块五,邻座喝啤酒的男人脸色酡然。
离开郑州已经八年,八年没吃过炒河粉了。
逛山
夏日里进山,酷热难耐。凌晨与友人爬山,天上星火点点,地下萤火点点。到得山顶,已是后夜,下山至半途,又逢一对逛山人。夜深不识其貌,约知年五十以上,既知风月无边,也知闲人不独我等也。
茶相
一杯嫩翠像春阳穿过松枝。茶极嫩,想起柳树新芽。三十岁后喝绿茶,最好其色。秀色可餐,一杯绿茶是我的晚饭。好绿茶之色,好红茶之香,好黑茶之味。昨夜喝安化黑茶,不温不火,不燥不热,低眉有观音相,落喉之际,隐隐见金刚相、童子相、水墨相在焉。
张中行先生叔父家养得一黄牛,性情温顺,难得记性好。行翁幼年和几个孩子去姑母家,二十里外的距离,大人牵牛送到村外岔路上,牛自己会认路。一路摇动,孩子们在牛车上东瞧西看,打打闹闹,还可以下车去掐花草,牛走得慢,几步就追上了。一众人在姑母家吃过午饭,依旧让牛送回来。
老马识途,老牛亦识途。张家黄牛识得二十多里的村路,真奇牛也。
张中行先生坐过的牛车,我没坐过。岳西没有牛车。小时候倒是经常以牛当马,纵横山野。水牛力健,几山几趟跑下来,不见丝毫倦意。
骑牛者不独我辈,李聃出关,骑的也是牛。后世奉李聃为道家始祖,大概觉得骑牛失了威风,改口说所骑者乃是兕。《山海经》上记载,兕是神兽,状如牛,苍黑,额心有一根独角,天下将盛才出现。我觉得李聃骑牛更好,牛有一份家常,《道德经》是家常智慧。
小时候放过牛,山里草多,各家的牛在山頭觅食。牛渴了,径自在溪边饮水。山里树多,人坐在荫下看书,十分阴凉。
我家的牛是长角水牛,性情温顺,水草吃得饱时,自行归栏。我却以为牛走丢了,急赤白脸好一阵惊慌,回家发现牛在栏里摇着尾巴,一边空嚼一边眨眼,态颇自得。
有邻人家水牛性极暴躁,两牛拼力,硬是抵得双角折断了才过,那牛满山乱跑,遇沟过沟,草木让路,无人敢挡。
牛招牛蝇蚊子,尾长莫及。牛自有办法,卸下桩,在泥水坑里打几个滚,全身都是泥浆,牛蝇就无可奈何了,山蚂蟥也叮不进去。
水牛会游泳,小时候放牛过河,人骑在牛背上,牛的四条腿全浸在水里,只有它的背和昂起的头部露出水面,悠然划过。
牛在过去乡下是极贵重的财物,耕田犁地,少它不得。人对牛如养妻儿,纵是打骂,也舍不得下重手。每每过了农忙,祖父总要熬几升黄豆给牛进补。偶尔家里吃玉米馍,祖父舍不得吃,藏几个在衣襟送到牛栏里。
《枕草子》上说画起来看去更好的东西:松树、秋天的原野、山村、山路、鹤、鹿。清少纳言忘了牛和马,牛马画起来更好看。金农多次画马,俊逸不可名状,真好丹青也。唐人韩滉的《五牛图》,神气磊落,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姿态,品种有异。牛科里品种不少,有心人可以写一本《牛谱》,可媲美宁戚《相牛经》。
《枕草子》里《扫兴的事》有一条是:虐待牛的饲牛人。我作批:贼杀才,何止扫兴。
春秋时候,齐景公与儿子嬉戏,景公叨绳扮牛,其牵走而行。是为孺子牛也。春秋之前有人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这情境我读到快二十年了,鸡进了窝,夕阳不断西沉,纷纷下坡的那些牛羊呵。
乡下春节时候在牛栏猪棚照例贴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字样,红纸、黑字、竖排。五谷是泛指,说法不一,一切粮食皆可谓之五谷。六畜者,马牛羊猪狗鸡。马驾车,牛耕田,羊产奶,鸡生蛋,犬看户,猪产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才是岁月静好。
岳西人家养马的少,养羊的也不多,牛鸡狗猪,几乎家家户户饲养。
鱼羊为鲜,鱼鲜,羊鲜。羊为畜肉中最鲜者。猪肉浊腻,牛肉粗重。羊憨厚善良,乃六畜中健朗君子,脏话里有蠢猪笨牛猪猡蛮牛之类,带不上羊。羊同祥,秦汉金石多以羊为祥,吉祥写作吉羊。上古诸多器物,常见吉羊一词。吉羊者,好羊、善羊也,即羊长得又肥又壮。
羊成为礼祭青铜器着力表现的吉物,四羊方尊上即有四只羊与四条龙同在。见过不少汉雕石羊,其线型有汉风。汉风里有一种威严,气度凝端,正大。 岳西人家养羊也差不多是在祭祀上使用,所谓猪羊上祭。上祭礼毕,猪肉作为待客用。我的记忆里,羊经常埋了,人嫌羊膻,真是暴殄天物。偶尔有人讨得整羊回去,放辣椒粉红烧。那羊除了辣之外,别无他味,也是暴殄天物。
岳西的羊略瘦略膻,橘生淮南淮北不同,一方水土一方风物。内蒙古的羊肉自不必说,河南陕西的羊肉膏腴清香,皖北的羊肉以盆盛之,俨然重器。有一年去江苏太仓,其地羊肉不输内蒙。羊肝羊眼羊球羊腿,一样样吃来,不亦快哉。藏书羊肉也好,厚味不足但清香有余。
汉画像砖上不少杀猪宰羊的宴饮场面,看得人神畅。羊肉鲜嫩无比,吃得羊肉是福气。岳西人过去不吃羊,近年大多人都爱吃了,口味上开放了是进步。
中国古代以牛羊为贵,直到明朝,羊肉才跌了下来。万历年间,羊价廉于猪。《金瓶梅》五十六回,常二找西门庆借钱,踌躇半日,西门庆借了十二两银子,说是“那日东京太师府赏封剩下的十二两银子”。《红楼梦》中刘姥姥告贷,凤姐说:“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不嫌少,先拿了去用罢。”全袭《金瓶梅》此回。常二拿钱回家,常二嫂骂他“出去一日,把老婆饿在家里”,连忙上街买了米和一大块羊肉。回家时,常二嫂在门口接道:“这块羊肉,又买他做甚?”常二笑道:“刚才说了许多辛苦,不争这一些羊肉,就牛也该宰几个请你。”寻常人家的柴米油盐,不染半点雪月风花。
小时候有邻居养过两头羊。放羊简单,用一长绳系住,拴在稻田里或者山上,羊食量小,吃得几把草禾即饱。一帮孩子偶尔拿些新嫩的水草喂它,那羊胆怯,待人离得远了才敢进食。野山羊不是这样,它们胆子大。我们那野山羊多,有黑色的白色的红色的棕色的野山羊,放牛时经常遇见它们觅食,人走得极近时一溜跑开。跑得几步远,拿眼直勾勾丢过来,挑衅似的。
牧羊的地方远远就能闻到膻腥气,风从那边吹来,咩咩的羊叫让人觉得羊就在周边。
牛静时好看,静静地吃草饮水归栏,态度安详。马非得跑起来,越快越好,奔马之美只有奔马有。在草原上见过群马飞奔的场面,山洪奔泻一般呼啸着汹涌而过,雄浑的马蹄声如战鼓,悲怆苍劲的嘶呜叫喊在马群里碰撞,那些红的马白的马黑的马前呼后应,披毛撒蹄,壮观之外,还有铁血金戈气。
马驰率风,风跟着马,马带着风,马鬃立起来,马尾也立了起来,神骏锐气不可方物,所向披靡。
过去有邻人腿脚不便,养一白马代步,行在路上,极侧目。那白马通身纯白,因为白,英雄气之外也有脂粉气。
鲁北集上有马市,说是马市,实则牛羊猪狗皆有。我偶尔没事去马市看看,专门看马。牛羊之类与马站在一起,秽气顿生。只是马市上好马不多,那马立着,木木然,有蕭索气,大概是自知将沽,折了豪迈的缘故吧。
《隋唐演义》上说秦琼卖马,黄骠马不肯出门,晓得要卖他的意思,把两只前腿蹬定这门槛,两只后腿倒坐将下去。此书旧时读过三两遍,尤爱秦琼穷途落魄几章。褚人获下笔草草,此处却着力以工笔勾画,读来引人眼热。我出身贫寒,当年四处流浪,少不得以秦琼自观,小说里瓦岗寨与单雄信程咬金诸位很觉得可亲。
程咬金迹近李逵,却不拿斧头朝人多处砍,单雄信不输关云长。《酉阳杂俎》里所载单雄信将枣树砍伐作为枪杆,造一重达七十斤的枪头,称为寒骨白。寒骨白三字极好,比鸡骨白峭拔。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又把单雄信尊为神灵,民众为他立庙,并祭祀他。可见英雄虽败,其人不倒。
说起马,我在黄河边一马场骑过一次。枣红色的马,高且长,纵身而上却不敢纵马驰行。笔下文字不好得,马上天下更不好得,不如“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来得清淡。
骑马时,得用腿夹住马肚子,久而久之,大腿内侧无赘肉。刘备住荆州数年,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刘表见怪,刘备回道:“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固然豪迈,也着实悲凉。
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此皆唐太宗之骏马,其名甚奇。红玉辇、紫玉辇、平山辇、凌云辇、飞香辇、百花辇、照业白,此皆唐玄宗之骏马。玄宗时代,世尚轻肥,人如此,马亦如此。时人常将马鬃剪成花瓣形,三瓣者为三花马,五瓣的叫五花马。
项羽马名“骓”;关羽“赤兔马”;刘备的马叫“的卢”;张飞性情暴躁,马名却文雅,叫“玉追”;曹操骑的马为“绝影”,意思是此速度之快,连影子都跟不上;李自成的马名为“乌龙驹”,同为骁勇之誉。
旧小说里的神仙,似乎没见有骑马的,张果老骑驴,姜子牙骑四不像,太上老君骑牛,文殊菩萨与太乙真人骑狮子,西王母骑虎,普贤菩萨的座驾是象,地藏菩萨骑谛听,观音骑金毛吼。大抵是马上没有闲情,损了仙格吧。
元朝五世十一帝,九十八年,诗词文章无甚起色,杂剧大放光芒。东京瓦肆勾栏各种伎艺的演出本子,因为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的改编或者创作,气象一新。其后明朝,谈到剧作,汤显祖最为我所喜。汤显祖的好,好在满园春色关得住,一枝红杏不出墙。
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三十四岁中进士,做过官,政绩斐然。隔了几百年,我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所喜欢的,还是人家的文章学问,更喜欢那一本《牡丹亭》。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改编自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故又名《还魂记》,这些名字皆不如“牡丹亭”三字春意缠绵。看《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如睹画美人,看《牡丹亭》如睹真美人。画美人亦好,但无真美人之罗袜生尘,更无真美人之活色生香。《牡丹亭》的好,好在活色生香。
沈德符《顾曲杂言》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是汤显祖得意之作,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四梦者,《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汤显祖耽于梦。夜气方回,鸡鸣枕上,痴人说梦,慕繁华,爱热闹,系怀闺阁,无事记梦,写出了一场热闹的大梦。汤显祖百年之后,曹雪芹也爱梦,一场《红楼梦》更宏大,更波澜壮阔。《金瓶梅》亦是梦,烟花春梦,浮生若梦。
“得意处唯在《牡丹》”,实则得意处唯在《牡丹亭》洋洋一卷好文字。汤显祖落墨有种正大的好,不偏不倚,是大风之声,是大雅之言。好得浩浩荡荡,好得横无际涯,好得气象万千。明清一代,小品盛行,格调上来了,局面往往狭窄。汤显祖下笔有楚声,即屈原的风气。不独屈原的风气,纵横捭阖不失史家气派,行迹又有文人爽朗洒脱状,自高处平易近人。
男欢女爱、吹拉弹唱、饮食日常、人情世故,在汤显祖笔下如日似月。《牡丹亭》造句尤为和风丽日,无怨愤,无哀伤,读来清嘉宛媚,不似牡丹,更近碧荷芳草。《牡丹亭》是日影,风动日影,水流日影。
《牡丹亭》有喜悦有深情有心动,描尽男女相悦之悦男女相亲之亲,高情的相遇,缱绻千古。我读《牡丹亭》,觉得不枉然。世间男女有高情厚意,如梦如幻,带着夏夜的清露,读来喜不自胜。汤显祖是古往今来第一大情种,《牡丹亭》题词有一番明人所无的魏晋风度: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汤显祖晚年潜心佛学,自称“偏州浪士,盛世遗民”,说“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以“茧翁”自号。有人作茧自缚,可叹。有人终其一生作不出茧,无所可缚,亦可叹也。
青岛那条街忘了模样,那家书店也忘了模样。只记得一排大樟树在街口的拐弯处,书店藏身在树影里,更记得书架上那一套中华书局1975年《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隶书题签,封面图案如豹影如古纹如树叶。一翻开,旧纸页与铅印字的气息扑面而来。下午时光,街市喧嚣声不时入得店内。快二十年了,那书香一直不散。老版本不好遇了,书缘亦姻缘,三分天注定,强求不得。去年存得一套宣纸影印版,到底圆了旧梦。闲来无事,翻寻检索为之叹息。
贯华堂是金圣叹的书斋名号,又敞亮又响亮。金圣叹常常在贯华堂设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次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同在舌下。座下四众一时颠倒,顶礼膜拜,堂主人抚掌自豪。
金圣叹绝意仕进之后,更名人瑞,每日里除了和朋从谈笑之外,静坐在贯华堂内,读书著述为务。
读书著述为务是书生之志也是书生之噩。
金圣叹少年时参加乡试,考题是:西子来矣。提笔写:开东城也西子不来;开南城也西子不来,开西城也西子来矣,吾乃喜见此美人矣……考官阅卷大怒,在考卷上批到:美人来矣,可惜你一个秀才丢矣!
其后虽一考再考,不忘戏谑之心,终遭逐黜。金圣叹说:“今日可还我自由身矣。”有人问“自由身”三字出于何书,他说:酒边多见自由身,张籍诗也。忙闲皆是自由身,司空图诗也。世间难得自由身,罗隐诗也。无荣无辱自由身,寇准诗也。三山虽好在,惜取自由身,朱子诗也。
自由身后,金圣叹落得超脱落得自在,访友诗云:
访君无一事,不遇亦悠然。
野菜绕门出,小虫当户悬。
昼厨寒有鬼,童子倨如仙。
我亦便归去,关窗独自眠。
心境闲适,恬然而自足。
袁枚《随园诗话》卷一第七则,论及金圣叹,说他好批小说,人多薄之。然其《宿野庙》一诗清绝:
众响渐已寂,虫于佛面飞。
半窗关夜雨,四壁挂僧衣。
佛面、虫子、半夜雨、僧衣四壁,寂寞入骨秋意也入骨。暮秋时节穿过一弦月亮门走进小庙,花树微茫,朱栏寂寞,水榭无语,虫子在佛像前飞舞,施施然近身拜佛,窗外天阴欲雨……《随园诗话》持论,聊备一格。古人轻小说,重诗文,怪不得袁枚偏见。金圣叹的见识与性情实则多在批注小说上。《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仔细看了,得了纵横家与兵家的法则,比李卓吾的评点高出不止一头。金圣叹解衣盘礴,谈笑间处处是機锋,李卓吾到底拘谨。
李卓吾是一个学者,对人世还有迂腐的见解。金圣叹也迂腐,但他了解生活,活泼泼的心性与鲜淋淋的才华突破了学问的桎梏。
金圣叹将《水浒传》中受招安、征战方腊等内容删去,增入卢俊义一梦,梦想梁山头领悉被嵇叔夜捕杀,虽损了原作的完整,有人觉得“昏庸得可以”,到底有独到之见,割股去瘤,非常人所能为也。
金圣叹删《水浒传》也删《西厢记》。金批本砍掉了第五本,以“惊梦”终结全篇,使大团圆的结局变成震撼人心的悲剧,眼界实在高人一等。
金圣叹评庄子、屈原、司马迁、杜甫、施耐庵、王实甫,神游千古,心心相映,其间自浇块垒,常有沉痛处。更难得有文人气,有兵家气,亦不乏谋略家的眼光,把玩、俯瞰、纵览。“吾特悲读者之精神不生,将作用之意思尽没,不知心苦,实负良工,故不辞不敏,而有此批也。”金圣叹此语锵锵。 金圣叹好以曾点自居。曾点之行迹,《论语》有零星记录。有一回,孔子让学生自况其志,子路、冉有、公西华各有一番功业,曾点在一旁鼓瑟,余音方了,才缓缓说道:暮春时节,着春衫,约四五好友,六七少年,至城西沂水沐浴,去抵城中舞雩台,吹风晒日,一路高歌,兴尽而归。孔夫子悠然神往,喟然叹曰:吾从点也。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以入仕治国为务,并不能与曾点歌咏而归。金圣叹性情疏宕,好闲暇,大半生游荡在水边林下,与酒友痛饮达旦,与诗人则摩诘沉吟,遇武人则耍枪弄剑,遇辩士高谈阔论,遇棋客布局对弈,遇道士谈玄,遇僧人言佛。此等样范难免让后人向往,周作人早先写作曾受金圣叹影响,林语堂年近不惑仍日见陷没圣叹文风,以致被讥为病亦难治。好在并非恶疾,此病不治无妨。
金圣叹的墓地在苏州,破败萧条,一路前寻如翻阅一本残书。这是多年前的事了。
王国维的三段境界论给人抄烂了,有人说毛泽东三段词亦可谈境界:“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此第一境也。“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此第二境也。“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此第三境也。在这里,我姑且以鲁迅的诗试谈学问三境界: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此第一境也。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此第二境也。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此第三境也。
前几天见到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毛笔字写在小笺上,蚕豆大小,一颗颗墨色如新,看得见诚恳,看得见功力,也看得见才华,写得标致极了,文气极了,只是福气似乎少一些。福气多了,老先生不会拮据如此,老先生更不会跳湖。王国维执笔,转折处有看得见的执拗,作文做学问执拗一点好,做人执拗了容易损了命途。
客居台湾的旧王孙毓鋆,说起爱新觉罗家族的溥心畬说得沉痛。毓老说溥心畬溥老爷子是个烂好人,纯净得不得了,画画写字之外什么也不会。太太死了丫头扶正,天天欺负他,吃也吃不好,卖画都要经她手。毓老当面骂溥先生:“咱们先朝怎么能不亡?皇族中尽出了你我这样的货色!”皇族有那样的旧王孙,偏偏文人士子里有王国维这样的硬骨头。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死因成谜,争议快一百年了,谁也不能说服谁。生无从择选,死抑或宿命。二十世纪的北京,有几个人选择了水。王国维之前有梁济(梁漱溟之父),之后有老舍。陈寅恪先生将王国维比喻成自沉汨罗江的屈原,认定他是殉情。静安先生到底书生,皇族里蝼蚁如云,他从容赴死。陈寅恪还说静安先生所殉之道,与所成之仁,均为抽象理想之通性,而非具体之一人一事。这样的道理暂且感受不深切,张岱的自题小像倒像是写给我的一样,真喜欢,喜欢其通透,喜欢其畅达:
功名耶落空
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
锄头耶怕重
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
王国维的书看了一些,看不懂,那些学问于我到底远了,但遇到了还会翻翻。纯净的书生一脉,值得敬重值得拜读值得供养。坊间有闲人将王国维学术研究以外的文章编了本《人间闲话》,友人买来送我,这一次认真读了,读进去了。王国维的语言文白相间,今日看来,仿佛看古庙墙上的壁画,斑斑驳驳都是故事都是寓言。《人间闲话》比《人间词话》丰富——人的丰富。
挥戈大启汉山河,武帝雄才世讵多。
轻骑今朝绝大漠,楼川明日下洋河。
这是静安先生的读史诗,有老杜风味。我知道王国维喜欢杜甫,《文学小言》道:“天才者,或数十年而一出,或数百年而一出,而又须济之以学问,助之以德性,始能产真正之大文学。此屈子、渊明、子美、子瞻等所以旷世而不一遇也。”木心说《道德经》宜深读,《离骚》宜浅读。《道德经》若浅读,就会讲谋略,老奸巨猾,深读,会炼成思想上的内家功夫。《离骚》若深读,就爱国、殉情、殉国,浅读,则唯美。
文化上我大抵亦属遗民,文笔涵养不及静安先生一丝半毫。和王国维怀揣一纸遗书自沉昆明湖的惨烈相比,我的人生安稳得多。没有幻想,不抱希望,乐于平凡。做学问不刻意求精,写文章不指望闻达。闲来案头灯下的片楮散墨,不过是一种归属,一种怀念,一份痴想罢了。提笔清风明月,诗酒品茗中怡然自若,这样的人生安妥。
刀马旦
一个女人,在舞台中央顾盼自若,抬刀带马,周遭的人仆地又起来,起来又仆地。大红毯子铺在楼板上,脚步轻盈飘逸,如风行水上。万种风情,千般滋味,像流水一样淌进双眼。她是京戏里的刀马旦。
刀马旦者,不过人生如戏。人生如戏,世事一场大梦。曾取过一个笔名叫刀马旦,我喜欢这三个字的排列,蕴藏一股旧气盈纸斜行,有种斑驳美,像月下美人,也像夏天正午的树影。美人是旧时月色了,而树之不存,影将安在?寂寞的人在空山徘徊。
刀马旦的笔名让文章多了一段旧时风月。近来写作常常怀旧,怀旧以憧憬为底色,同时笔涉风月。血肉之躯里深藏了一颗好色之心,好文字之色。墨分五色,然文色何止五种。
声色犬马,声居其首,我却最后才体会出它的好。声要仔细玩味,境界不到,玩不了味,更玩不了物,只能玩樂,甚至玩山玩水都不行。声色犬马,色排第二,世间好色之徒,多好皮囊之色。色分多种,皮囊之神皮囊之态更甚玩味。
刀马旦之美在神在态,虞姬的面孔、穆桂英的面孔、樊梨花的面孔、扈三娘的面孔……一个个英姿飒爽的面孔慢慢浮现,须臾,走远消失,一切水落石出。历史退回去,蜷缩在一个模糊朦胧的暗角,只剩下刀马旦在舞台中央,穿蟒扎靠,念着说着,身后斑斓的锦鸡长毛翎子如三月桃花般艳丽。
桃花开在枝头,或者含苞待放或者灼灼其华。刀马旦浸在铜锣与皮鼓里,顶盔贯甲,潇洒地甩起衣袖,丹凤眼斜挑,柳叶眉轻扬,红唇粉脸里装有说不尽的金戈铁马,大靠戏服中藏着看不完的刀光剑影。花枪的红缨抖落一团团红霞,翻滚、泼辣、凌厉,更有鲜活的神秘,更具有汪洋肆意的大美。大美不言,大音希声。刀马旦在静立时兀自有种气势,一身豪壮怀抱沧桑,疲乏抑或无奈,男子气的女儿身是点缀沙场的一抹绯红。 刀和马一起组成金戈铁马。刀的刃口,马的铁蹄,是一章历史册页,也是一章传奇长卷。历史往往演义成传奇,从高头典籍的黑字里转化而出,流连市井,幻作后世舞台的一场好戏,交织着邂逅在刀马旦身上。
舞台锣鼓喧天,刀马旦美艳登场,刀寒剑冷的故事涂上一抹瑰丽的暖色。华丽明亮的唱腔隐约传来,有点热闹喧嚣,有些清寂空灵。那样的氛围,属于现世的欢乐,身在其中,让人满心欢喜。台下一时好声如潮,窗外暗夜如同昨天案头磨开的浓墨。一个末代王朝的背影,一个乱世王朝的芳魂,在灯火下恍成一曲高歌,恍成一幕隔帘花影的雅韵。
刀和马,刀客与马贼。刀是静的,马是动的,刀客静若处子有侠气,马贼动如脱兔打家劫舍拦路。刀客马贼都是往昔的事了。往昔的事情,最让人惦记。
时过境迁,刀马旦的笔名早已弃之不用,成为写作人生的一截如戏插曲。插曲的刀马旦是过场的刀马旦,回忆的刀马旦,幻觉的刀马旦。她贴在年少时的木窗上粉墨登场,微笑、豪情、悲壮。京胡、月琴、弦子、单皮鼓、大锣、小锣,交织如雨,一切悄悄谢幕……
青衣
忘不了许多年前的那个晚上,暗淡的客堂里,一个人独坐深夜。黑白电视机的图像于眼前闪动,虚无在雪花点里,有个女人走来走去,咿咿呀呀唱着什么,虽不能懂,但可以体会那悲切的剧情。
京剧的舞台上,悲切的通常是青衣。青衣的名字很好听,像轻灵的小鸟,像一片飘浮的白云。青衣二字,柔嫩嫩唤出来,发音轻得不能再轻,舍不得似的从容道来,像她们着一身青素褶子裙缓步出场。
西晋孝怀帝,被刘聪所俘,宴会时身穿青衣给宾客斟酒,遭人摆布,受尽侮辱。山河破碎几多恨,青衣行酒皆是愁。舞台上许多青衣的身世也与此类似,被命运捉弄,燃尽生命之灯,最后只剩浅浅的一窝泪水。
戏楼风泠,油灯下青衣身影修长。
京胡苍凉,舞台上女声腔调疏朗。
舞台的悲切冲淡了现实的疲乏,戏曲的力量喷薄而出。
曾经看过一场好戏。记得是冬天,太阳慢慢向西天斜斜归隐,剧场的宫灯渐渐昏黄,是蜡黄、焦黄、枯黄,像老南瓜的颜色,又像秋天熟透了的橘皮,空气里似乎漂浮着黏稠的汁液。
不知坐了多久,蓦地,清越的京胡声劈面响起,锣鼓铿锵。青衣一袭花边的青衫褶子裙,甩起长长的白色水袖,站在幕布后面,凝视琴师,流水般唱出声调。唱腔婉转温柔,细而慢,像远方迤逦而至的溪水。千般柔媚,万种风情,让人忘了尘事,换了心肠。
缓步而出的青衣,目光迷离,像是踩在云端走向前台。时间猛然静止了,空气积滞,连挥手、眨眼这样的小动作也变得凝重。回响在剧场的声音像阴雨天玻璃窗上的漫漫水帘,有种魔力,撩拨得人心旌神摇。端坐在那里,感觉却有假象的移动,似乎穿行在迷宫中或者园林里,走一步是山色葱茏,退一步有湖水清清。一时在牡丹亭中流连,一时在西厢房内望月,恍惚、迷幻,惊醒了桃花扇底的红楼梦。
兰花指优雅伸展,细碎的莲花步,水袖生风,娥眉微蹙,回眸一笑,舒缓,动人,像寒霜下的三秋老树,又像冷月下的二月新花。火气尽褪,丝丝清凉的气息迎面而来。青衣舞动着身子,一个穿越时空的幽魂在眼前盛开。
丑
感冒了,情绪不高,懒得说话,懒得读书,懒得写字,突然想去看一场戏。
刍豢口欲之味,耳目声色之好,其间有一种柔和的情调让人忘记柴米油盐。我喜欢丑角,插科打诨,嬉笑怒骂给舞台增添了明亮的色彩。丑角是氛围,氛围有了,喜气也就有了。丑角以喜气游戏人间。
生命以哭向笑,由笑转闹,因闹变得无所顾忌。悲中取乐,彻底勘破冷嘲与热讽,在舞台上横戳出一道邪姿,独步梨园,这是人生的大境界。
丑,是竹外一枝斜更好。不是仙风道骨的神圣,不是一身肃容的高官,不是娉婷袅袅的仕女,但丑里有人性有市井。
戏剧风雅,丑角疯雅。真是疯雅的,疯中带雅,雅中带疯。丑一色,凝聚了中国文化对生命的态度。丑更接近老庄的无为,无为中藏着有为。
蟒袍宽幅,敦厚儒雅,疾恶如仇,有现实之外的亲切,到底疯癫痴狂更畅快。丑是大餐里的猛料,膏腴中的素食。把戏演得又老又丑,骨子里何其沉重。
春夏秋冬差不多可以对应生旦净丑。春天是旦,夏天是丑,秋天是净,冬天是生,四种面孔有四季性。如果把旦认作娴静,生则是儒雅,净老成持重,丑花里胡哨。丑的表演,脱下一身束缚,变得随心所欲。
但凡好戏,内容绝不会一成不变。好戏是丰富的,一会儿书香世代,一会儿耕种传家。一会儿寒窗苦读,一会儿金榜题名。一会儿金缕玉衣,一会儿布衫褴褛。一会儿金戈铁马,一会儿歌舞升平。一会儿斯文幽雅,一会儿笑料百出。为了皆大欢喜,舞台上离不开丑角热闹的一笔挥洒。
有一天,我看见白鼻子的丑从楼台上纵身而下,也不卸妆,穿着戏服走街过巷,来到三岔口的酒楼,潇洒地高声对老板说:
拿酒来!
花脸
冬天,穿着厚厚的棉袄,坐在露天剧场,一抹帽子,湿津津一头雾水。那番景象,此去经年,记忆犹新。夏天,水稻开花了,青蛙在池塘里乱叫,戏文也像露水浸过一般,带着湿润的气息,淌进台下人的眼眸。
難忘那些听戏的时光,更难忘记那些舒朗的唱词。
花脸张开嘴,拧眉立目,舌头搅动着发出哇呀呀的声音,神定气足如狮子吼一般悠长起伏。
戏曲舞台上,婉约佳人,济世儒士,跳梁小丑,误国蟊贼,风尘奇侠,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曲戏里有芸芸众生的世间况味。生旦净末丑,酸甜苦辣咸。老生的髯口安闲沉稳,青衣的戏服楚楚动人,丑角的扮相滑稽调笑,武旦的花枪凌厉泼辣,花脸的面妆粗犷雄浑……
花脸是净角通俗的说法,花开于脸,脸上开花。面部涂抹得青一块,紫一块,白一块,红一块,黑一块,绿一块,却偏偏称之为净。“净角”像内藏机锋的禅语,“花脸”是直来直去的白话。
花脸的脸谱五彩斑斓,黑脸、老脸、奸白脸、铜锤花脸、架子花脸,一张花脸,就是一曲好戏。勇猛胆大,老奸巨猾,诙谐纯真,刚直不阿,通过颜色,通过线条,基本可以让人区分开来。 我收存有一些脸谱面具,独特的图案和浓烈的色彩。偶尔取出来戴上,俨然踏上了绚烂的舞台,耳畔顿时锣鼓喧天。
脸谱不仅代表一种角色,一种性格,更暗扣了人物的命运,豪放,鲁莽,憨厚,尽在脸上,更有戏里的复杂诡秘与戏外的跌宕起伏。
少年时,在村里的庙会上扮演猖神,画过一次花脸。路过人家的镜子,匆忙瞟一眼,仿佛陌生人,不知镜中人是谁。
晋剧、秦腔、豫剧中也有花脸,几乎所有剧种都有花脸。我喜欢的还是京剧花脸,觉得有更浓的韵味。京剧花脸着色炽热明丽,鲜艳不失温和,线条神采飞扬,有些男人女性化的味道,有旦角之媚,又有净行的壮美。
少年听戏,是寻乐趣、凑热闹。青年听戏,情有余而闲不足。中年听戏,情可浓可淡,味似寡犹鲜,心底添了闲情,戏也听得真切。到了老年,戏,变成了口头的一道谈资。
常不舍,逝去岁月的剧场。离散戏越来越近,月亮越发明亮了,皎洁抖擞。夜色被月色消融,身体被剧情消融,剧情被演员消融。剧情越陷越深,无数双睁大的眼睛,一只小黑猫悄悄爬上童年的肩膀。花脸轮着板斧,拖长了调子,哇呀呀哇呀呀哇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
那几天,雨丝绵绵,阴寒不散,云從小姐约我看朋友新收的一批旧物。昼短夜长,不求甚解,读了几本旧书,从《太平广记》到《聊斋志异》,又信手翻开了《阅微草堂笔记》《夜雨秋灯录》,不觉漏尽更残。雨声越来越密集,半夜三更,蛰伏在泛黄的纸页间,怀旧越怀越深。
云从小姐面前的红茶袅着香气。粉面红茶,红茶衬着粉面,越发艳若桃花,倘或不知究竟,我还以为迈进了《儿女英雄传》的世界。一个陈旧的楠木箱子收着几十件瓷器和古钱,还有几本册页,两卷挂轴。我打开一幅,工笔豆绿牡丹,青豆一样的颜色映着窗外的细雨。云从小姐悄悄站在一边细细看着,豆绿牡丹下那双丹凤眼更添了几分古典的媚韵,还有一丝出落大家的贵气。
“我祖父手上藏过于右任一百多幅字,于先生是我们家女婿。”云从小姐淡淡地说,微微翘起的嘴角露出一丝倔强,转眼又轻声道,“可惜后来全烧了,”顿了顿,跟着说——“破‘四旧’。”
那年头,人如蝼蚁,况且物乎。呜呼。
我想象一百幅于右任书法投身火海的情景。尘世难容神物。神物但随祝融去,只留灰烬在人间。
尽管“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我还是觉得牡丹太俗。周敦颐似乎颇有微词——“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这里面是有情绪的。
描在宣纸上的几朵豆绿,一看惊艳,二看静心,再看,喧嚣不在,几欲一心如洗。濂溪先生倘或见了,亦会喜悦吧。
一件康熙年间的笔洗,黄布包裹着,着实养眼得很,据说是御窑烧制的铜红釉。尤其那美人霁,色调淡雅,幽幽的豇豆红中一抹浅色绿苔,真可谓“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拿手摸去,冰凉中尽是温润。都说旧物养人,这样的笔洗简直尤物,放在案头,比红袖添香更多了风雅,更不输风流。
回来的路上,起风了,吹乱云从小姐的头发,一刹那,愈见灵秀。我只记得“豆绿与美人霁”,梦耶,醒耶。我还记得《水浒传》的开篇是这么写的: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辛弃疾《水龙吟》说得更好: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最坏的,无人会登临意。最好的,还是无人会登临意。
在秋浦河,一只鹤从头顶悠然掠过,优雅、自在、遗世而独立。太阳快下山了,青山阴翳呈墨黑色,仿佛兽影,白鹤之白微微薄亮。
黄昏飞鹤,山谷留不住影子。想起曹雪芹笔下“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一段。《红楼梦》中的夜晚,宛若梦境。鹤影之夜,尤其像梦。那个夜晚的大观园,史湘云弯腰拾了一块小石片向池中打去,打得水响,一个大圆圈将月影荡散复聚者几次。只听那黑影里戛然一声,飞起一个大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
《红楼梦》多次言及鹤,二十六回写贾芸看到松树下有两只仙鹤。贾府钟鸣鼎食,松树下的双鹤是有暗喻的。在七十二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节,不可捉摸的夜色里,贾府的白鹤飞向藕香榭。藕香榭,藕香凋谢,白鹤已去,大厦将倾矣。鹤影至此消失,变成鲁迅笔下的乌鸦。《药》结尾荡开的一笔余音绕梁: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悚然地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
和朋友去湿地看鹤。三三两两的鹤到水洼边饮水,长长的嘴巴浸在水中,松软的羽毛仿佛披上了一层云一层棉。喝饱了水,鹤扑开翅膀忽喇喇腾起,鸣声四散,在天空中久久回响。因为空旷,鹤影格外漂亮,肢体或翅羽摩擦的发声,或修长或短促或爽朗或迟疑,原野骤然生动起来。动物有自己的声色,天下之鸣何其多,唧唧凤鸣,足足凰鸣,雍雍雁鸣,啾啾莺鸣,嚯嚯鸡鸣,嘒嘒蝉鸣,呦呦鹿鸣,萧萧马鸣。相比起来,我更喜欢鹤鸣,唳唳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声闻于天。
同样是写鹤鸣,杨素如此着墨:“雁飞穷海寒,鹤唳霜皋净。”穷海指是荒僻滨海之区,霜皋指是积满重霸的水边高地。鹤有金石音,鸣于布满严霜的原野,令人感到寒气之苍茫,到底高处不胜寒。
有人惊叹群鹤的场景,说足以使《一千零一夜》中的大鹏黯然失色。群鹤翱翔,只有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才可比翼吧。“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样的开头意味深长,是站在云端的俯视。
庄子之后的文人,纷纷从云端跌落,在草泽花丛中仰望或者寻觅或者怀古或者遐想。陶渊明诗云:“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列仙传》说仙人王子乔乘白鹤升天而去。云鹤有神奇的羽翼,可以高飞远去,又能飞回来。陶渊明不相信有神仙,不作乘鹤远游的诗意幻想,而自有独异的地方:“自我抱兹独,僶俛四十年。”独自抱定了认真的信念,勉力而为,已经四十年了。 古人常作高飞远走的想象,庄子的大鹏,苏轼的飞鹤。李白有一篇《大鹏赋》,想象自己变成一只大鹏,遇见一只稀有之鸟,我呼尔游,尔同我翔。杜甫旅食京华,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也愿意变成一只白鸥,消失在那烟波浩荡的大海上,离开失意痛苦的尘世。
李白和杜甫都没能飞走,陶渊明飞走了。在陶渊明那里,鹤影在天空盘旋翱翔,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和云霞融合在一起,最后落入山川,呈现出自然的生机。
《宣和画谱》说薛稷能画鹤飞鸣饮啄之态,顶之浅深,氅之黧淡,喙之长短,胫之细大,膝之高下,别其雄雌,辨其南北,一一写生于笔下。李白杜甫曾为薛稷画鹤题诗作赞。
薛稷的鹤影遁迹而去,二百年后,飞入南唐徐熙勺西蜀黄筌的笔下。画史称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宣和画谱》里的鹤迹,徐氏有《鹤竹图》一件,黄氏也不过《竹鹤图》三件、《六鹤图》二件、《双鹤图》《独鹤图》《梳翎鹤图》《红蕉下水鹤图》各一件,总共九件而已。据传黄筌任职后蜀画院待诏,奉诏在偏殿壁作《六鹤图》,计绘“唳天、警露、啄苔、舞风、梳翎、顾步”情态六种,尽写其真,生动传神,引得鹤飞至驻足以为同类。
徐熙勺、黄筌的鹤影再一次遁迹而去,飞到八大山人的笔下。八大山人的鶴好,好在孤芳自赏。鹤之精神,正好在孤芳自赏,常常与孤树一起,作回视状。
看到鹤这样的飞禽,元世祖的猎鹰也会扑过去。带着弓箭和猎鹰出去打猎,本是忽必烈最大的乐趣。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说,忽必烈在查干湖那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四周留置了一大片肥沃的草原,种植有各种谷类,让那里栖息的鹤没有挨饿之虞。林逋纵鹤,是隐之鹤。忽必烈豢鹤,是玩之鹤。春秋战国时卫懿公也养鹤,最终因鹤身死国灭,是丧志之鹤。
《易经》的爻词中有两只鹤,一只在山阴处鸣叫,另一只在旁边互应。“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易经》的鹤影留在先秦,白云千载,碧空悠悠。读八大山人的鹤,可解此中惆怅。
凤楼常近日,鹤梦不离云。
三祖寺
下午在办公室无所事事,办公室里不办事容易无所事事。今天无公事,就做点私事,我的私事无非作文。
昨晚读散文《五祖寺》,废名说:“我喜欢写五祖寺这个题目。”五祖寺的题目美,三祖寺的题目也美。
我的家乡没有大寺庙,遗憾得很。中国寺庙里有中国人的生活,这生活是精神的,当然还有世俗的。冯梦龙的话本、汪曾祺的小说,写到的寺庙都不是方外净土,简直比红尘还红尘。寺庙有庄严处,庄严的是法相。寺庙也有滑稽的地方,譬如有求必应,差不多就是游戏了,这游戏是一个人身体与内心的较量。
一个人的宗教意识战胜了生活现实,他是快乐的。上次去一居士家玩,居士已经很老了。她一点都不怕老,也不怕死,说死是解脱,死是美好的轮回,这让我觉得美。让我觉得美的还有:乡下老妇人跪在寺庙的蒲团上,对着木偶或者泥塑或者铜像喃喃自语,求五谷丰登,求合家团圆,求人财两旺,求多子多寿,求老头子的脚痛赶快好起来,求小孙子的疝气赶快消停。
如果没有佛教影响,中国民间世俗里巫气只怕要多些。佛教无我,或者说忘我,佛教是一元世界,不二法门,佛教伟大无私。
小时候喜欢去寺庙里玩,很小的土庙,孤零零供一尊神位。十来岁的时候,去过一趟安庆迎江寺,那是我当时见到的最大寺庙,可惜年纪小了,记忆不深刻。后来再去迎江寺,可惜年纪大了,看不到新鲜的东西。
老家离三祖寺六七十里。我很小的时候,有人走路去三祖寺,有人骑车去三祖寺。有个叫水霞的女人,走路去过,骑车去过,每次回来,高兴地谈论三祖寺,给别人看求来的签文。真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骑车去三祖寺,像他们一样去玩。家里的大人似乎对此兴趣不大,印象中没有谁谈论过有关三祖寺的事情。
有一回,水霞又和几个邻人去了三祖寺。我在屋前的沙子岗上坐着等他们回来,坐到夕阳下山,坐到暮色四合,心里有点孤寂了,他们还没有回来。第二天,人都笑话水霞,说她这一次脚走路走肿了。
去外婆家的小路上,晴朗的时候,可以看见天柱山的主峰,三祖寺在天柱山脚下。后来上学了,念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句子,忽然想起三祖寺也是南朝的寺庙。慢慢地,差不多将三祖寺忘了。再后来,我离开了家乡。
每次回家的归途,汽车路过三祖寺的山门,车上总有人指指点点,又想起三祖寺,每每扭头去看。有几次睡着了,坐过了地,没能看成。现在想想,并没有看到什么,无非瞟几眼掩映在树木下的山门。那酱红色的庙门,有些岁月。一个少年,摇晃在进山的车子上,一车子烟草的气味,一车子身体的气味,一车子车子的气味,一车子聊天的声音,一车子嗑瓜子的声音,一车子打电话的声音。少年沉默着,看看三祖寺,看看路边流过的水,看看车子甩远的桥。
有一年在天柱山游玩,走过三祖寺,摸了摸门,到底没有进去。不知道为什么不想进去。年纪大了,寺就是寺,庙就是庙,庵就是庵,堂就是堂,无非一座房子。
快到三十岁才去三祖寺。春天三四月里,还是薄凉天气,朋友约我去潜山,吃过饭,想起三祖寺,去逛了逛。在寺里随便走走,满心枯寂,以为可以拾得一个很大的喜悦,岂料没有。朋友认识庙里的和尚,和尚送我几本经书,还送了两枚供在菩萨法座前的苹果。坐车上吃苹果,心想,算是到过一回三祖寺了。
水霞去世多年了,死时不到四十岁。外婆也去世多年了,享年七十有七。
后来我见了三祖寺的主持。一起吃饭、聊天,说了两个小时的话。我没有告诉他小时候喜欢三祖寺,也没有告诉他,现在对三祖寺漠然得很了,对很多事都漠然得很了。
游石林记
独木不成林,独石亦不成林。密石成林,人称石林。
石林只有两种颜色,乱起的黑石和石缝里的绿树。那些石若古墨,墨分五色,一时缭乱。
蓝天在上,头顶的云一团团密集,白而虚,阳光落下也一白。树簇簇乱生,让一片光罩着,越发苍绿,绿而静。有两株树连成一体,自石缝长出,以为它们永无出头之日。抬头一看,生生高过四周石头半截。阿弥陀佛,我们是同门。 石林之林诘屈聱牙,半圈走下来,像读了一卷《昌黎集》。韩愈说周《诰》殷《盘》,诘屈聱牙。实则他的诗文也诘屈聱牙。
石林之石骨骼嶙峋,远看有兵家气,一身不平。兵戈乱起,向天呐喊。
石隙错综,沟壑复杂,择一缝而入,愈进愈深,走一圈又回原地。
石隙错综,沟壑复杂,择一缝而入,愈进愈深,无路处豁然洞天。
一尊胖石如佛,一尊皱石如仙,一尊怪石如兽,一尊瘦石像笔,手抚其上,祈祷石笔赐人好的命运,笔健人也健。人来了,人走了,人皆拿手触摸那石的突兀处。经年积月,石闪闪发亮,像涂了蜡,生出文气来,有些竟陵派文章的意思。与一尊石看久了,恍恍惚惚浮起刘侗《帝京景物略》的辞章。
在石林寻幽探路。安宁,宁静,静寂,寂寞,寞然,然后怀古——有石头像龚贤笔下的焦墨山水,在无上清凉世界里寂寞。阿弥陀佛,我们是同门。
入口处有人叫卖杂物,阳光忽烈,我们离开。行百步,忽闻桂花香。时在二○一七年七月炎夏,幻境乎。
此石不孤,此行不孤。同游石林者,彝人包倬。
登长城记
此时此地,如果有雪,是有意思的。雪正在下或者已经停了,雪落長城或者雪盖长城,都是有意思的。墙头一片雪中,有墨色有留白。倘或雪开始融化,大块的黑衬着大块的白,更有意思。
秋日无雪,秋阳似霜。
来京十余次,今日初登长城。上得城头,或远望,或近观,若有思,若无思。城已易砖易石,山也易树易草,登临客易了一天天一年年无数。
残垣废台极美,美在沧桑上。枯荣盛衰,城有了生命。
长城如龙,山起则龙升,山落则龙降,往复盘旋如藤架,不知其首不知其尾,或无首无尾耶。
人在城墙上,又在城墙下。城墙在山之外,山在城墙之外。山在城墙上,城墙又在山上。山是城墙,城墙也是山。攀登时一步步数着脚下的台阶,不多时眼乱如麻,于是重数,数不胜数,眼乱心也乱,只得作罢。
走过一个烽火台,又走过一个烽火台,觉得那楼台近在眼底,上得前来,前方又见一烽火台,一座连一座,不知何处是尽头。呆坐良久,思忖并无尽头。忽然解脱,下山吃午饭去也。这一天是二○一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下笔有种
读书万卷,下笔有种。亲到其处,始觉有种之妙。世人但知有神之妙,识得有种之妙者,尤其不易也。
若失自身
读人家好文章,觉得说的都是自己想说的话,若失自身。若失自身,仿佛前世。
酒诰
无酒不成席,我当然也喝。今年饮酒十二场,天增岁月人增寿,唯酒量不增。多喝易醉,往往做不得事。尧舜千钟,孔子百觚,子路十榼,李白斗酒,古之圣贤无不善饮。我本布衣,三杯即乱,明年决定戒了。
熟也罢生也罢,官也好民也好,无论男女老少,不分贫贱富贵,多吃菜少喝酒,认饭不认人。买酒费钱,喝酒伤身,此事两厢无益。座上皆是客,相逢茶一杯,正可谓君子之交。酒少喝或不喝,对谁都好,对我好,对你更好。以此告四方友朋,也警示自己。
山河在
入得山里。不知山之大,不知山之高,但知山之多。一山连一山,一山连一山,一山连一山,一山连一山,一山连一山,一山连一山,一山连一山,一山连一山,一山连一山。山连山,山连山连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
群山重重,你怎么超越得过?
夕阳在山,山影散乱,人迹一个也无。忽生悲意,不见古人,不见后人,唯有山在,唯有河在,唯有我在。
我不在,山不在,河不在,日月不在。
凉
寒日飘雪,天气大凉。雪凉如壮锦万丈,辽阔有兵家气,霜凉像是一方水墨小品,文弱有书生气。最爱墨凉,盛夏时一挺徽墨在手,幽幽清凉沁人。
二○一八年一月三十一日月蚀
大雪初霁,白光染尘,夜晚犹有微亮。月色与雪地互映,天地隐然有珠玉气。夜七时四十八分,月左下现一黑晕,点点蚕食。小女五岁,楼头惊呼,出入窗口厅堂,雀跃报讯。不多时,月剩一弯钩,如狼牙,洁莹可爱。小女不忍入睡,频频问月十余次。开帘卧床遥望,月牙古铜似旧画,泛红光,渐渐阔大,一月皆红。
吾乡人以日为公,以月为婆。日不能直视,月则可赏玩。月食更可赏可玩。小室灯火清荧,辄于此间得天象佳趣,故记此文。
立春大吉
昨夜睡眠甚佳,精神大好。今日外出,一路步行,像小时候春节拜年。阳光下,积雪缓化有冰融释然之意。空旷的街道上有喜气,喜气也正是春意。
立是开始,春乃萌发蠢动——阳气动,阳气是生长之气。立春之后,百草苏醒,一片吉庆。人生多歧,多些吉庆好。吉庆平安,万事如意,那是造化。
立春日吃春卷。春卷以菜籽油炸至金黄色,极香美。
静有神
今日除夕,宜静不宜动,整日房门未出。静养神,心神。静迎神,喜神。在家包荠菜饺子,故家的荠菜故家的猪肉故家的鸡蛋,形极劣,然滋味甚妙。一口红黄一口绿意,更有一口如意一口旧时岁月。
春迟帖
南方自不必说,皖地柳条疯长,北国春迟,院内树芽寸长而已。饭后散步、晒太阳,正午阳气旺,可增病体元气,近日微恙。
见一大喜鹊,极肥硕,黑羽蓝翅白腹,顾盼生雄,隐隐王气在焉。又见一红嘴蓝鹊,尾雉近尺长,机敏之至,树间跳跃如松鼠。稍一近身,即惊飞而别。
不扫
落叶不可扫,残花不可扫,茶渍不可扫,其美在残在落在斑驳在无可奈何。屋舍不可不扫,不可勤扫。三日不扫,和光同尘,自有清净。
两株树 非亲到其处,不知《秋夜》一文记实。进八道湾鲁迅旧居,院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院内有两株树,一株白丁香,还有一株白丁香。《鲁迅全集》二十卷,唯《野草》最善,月华光洁。
旧居无俗韵,多文气多茶气多酒气多意气。此地宜喝茶、宜饮酒、宜对坐、宜闲聊、宜著述,宜翻书,宜回忆鲁迅,宜回忆知堂。
前院有两个人,一个周树人,一个胡竹峰。后院也有两个人,一个周作人,一个还是胡竹峰。
春食记
春食之美在春。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者,天之和也。春,喜气也,故生。春天的食物,生机勃发,欣欣向荣,让人心旷神怡。只是太短暂了,仿佛春眠。
春字在甲骨文里从草从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即刚破土的胚芽,寓意春季万木生长。故春食第一美者,草木也。甜豆、豌豆、水芹、莴苣、油菜、菠菜、香椿、笋、瓠、韭、枇杷、樱桃、茭白、荠菜、马齿苋、蕨、马兰头、枸杞头、榆钱、野蒜、槐花……
梅花闲笔
梅树下闲逛。有些花开始露出残相了,他年的花不是今年的花,他年的人也不是今年的人。花下坐着,有风来,吹乱地上的花瓣,吹落树上的花瓣。花瓣悠悠荡荡,飘在头发上,有一片贴在脸颊,湿润新鲜,真真觉得花似雨了。
梨花闲笔
风吹散梨花,空中飘飘摇摇,水面纷扬扬一白,红色的鱼银色的鱼黑色的鱼跳起,啪地落下。人定在梨花雨中,忽地伤感了。
夕阳下
夕阳下,柳絮微红,忽然想吃一碗炒河粉。
居中原时常吃炒河粉,掺牛肉、豆芽、青菜、鸡蛋。油不可多,多则腻,油不可少,少则干。
太阳西矣,炒河粉三块五,邻座喝啤酒的男人脸色酡然。
离开郑州已经八年,八年没吃过炒河粉了。
逛山
夏日里进山,酷热难耐。凌晨与友人爬山,天上星火点点,地下萤火点点。到得山顶,已是后夜,下山至半途,又逢一对逛山人。夜深不识其貌,约知年五十以上,既知风月无边,也知闲人不独我等也。
茶相
一杯嫩翠像春阳穿过松枝。茶极嫩,想起柳树新芽。三十岁后喝绿茶,最好其色。秀色可餐,一杯绿茶是我的晚饭。好绿茶之色,好红茶之香,好黑茶之味。昨夜喝安化黑茶,不温不火,不燥不热,低眉有观音相,落喉之际,隐隐见金刚相、童子相、水墨相在焉。
张中行先生叔父家养得一黄牛,性情温顺,难得记性好。行翁幼年和几个孩子去姑母家,二十里外的距离,大人牵牛送到村外岔路上,牛自己会认路。一路摇动,孩子们在牛车上东瞧西看,打打闹闹,还可以下车去掐花草,牛走得慢,几步就追上了。一众人在姑母家吃过午饭,依旧让牛送回来。
老马识途,老牛亦识途。张家黄牛识得二十多里的村路,真奇牛也。
张中行先生坐过的牛车,我没坐过。岳西没有牛车。小时候倒是经常以牛当马,纵横山野。水牛力健,几山几趟跑下来,不见丝毫倦意。
骑牛者不独我辈,李聃出关,骑的也是牛。后世奉李聃为道家始祖,大概觉得骑牛失了威风,改口说所骑者乃是兕。《山海经》上记载,兕是神兽,状如牛,苍黑,额心有一根独角,天下将盛才出现。我觉得李聃骑牛更好,牛有一份家常,《道德经》是家常智慧。
小时候放过牛,山里草多,各家的牛在山頭觅食。牛渴了,径自在溪边饮水。山里树多,人坐在荫下看书,十分阴凉。
我家的牛是长角水牛,性情温顺,水草吃得饱时,自行归栏。我却以为牛走丢了,急赤白脸好一阵惊慌,回家发现牛在栏里摇着尾巴,一边空嚼一边眨眼,态颇自得。
有邻人家水牛性极暴躁,两牛拼力,硬是抵得双角折断了才过,那牛满山乱跑,遇沟过沟,草木让路,无人敢挡。
牛招牛蝇蚊子,尾长莫及。牛自有办法,卸下桩,在泥水坑里打几个滚,全身都是泥浆,牛蝇就无可奈何了,山蚂蟥也叮不进去。
水牛会游泳,小时候放牛过河,人骑在牛背上,牛的四条腿全浸在水里,只有它的背和昂起的头部露出水面,悠然划过。
牛在过去乡下是极贵重的财物,耕田犁地,少它不得。人对牛如养妻儿,纵是打骂,也舍不得下重手。每每过了农忙,祖父总要熬几升黄豆给牛进补。偶尔家里吃玉米馍,祖父舍不得吃,藏几个在衣襟送到牛栏里。
《枕草子》上说画起来看去更好的东西:松树、秋天的原野、山村、山路、鹤、鹿。清少纳言忘了牛和马,牛马画起来更好看。金农多次画马,俊逸不可名状,真好丹青也。唐人韩滉的《五牛图》,神气磊落,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姿态,品种有异。牛科里品种不少,有心人可以写一本《牛谱》,可媲美宁戚《相牛经》。
《枕草子》里《扫兴的事》有一条是:虐待牛的饲牛人。我作批:贼杀才,何止扫兴。
春秋时候,齐景公与儿子嬉戏,景公叨绳扮牛,其牵走而行。是为孺子牛也。春秋之前有人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这情境我读到快二十年了,鸡进了窝,夕阳不断西沉,纷纷下坡的那些牛羊呵。
乡下春节时候在牛栏猪棚照例贴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字样,红纸、黑字、竖排。五谷是泛指,说法不一,一切粮食皆可谓之五谷。六畜者,马牛羊猪狗鸡。马驾车,牛耕田,羊产奶,鸡生蛋,犬看户,猪产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才是岁月静好。
岳西人家养马的少,养羊的也不多,牛鸡狗猪,几乎家家户户饲养。
鱼羊为鲜,鱼鲜,羊鲜。羊为畜肉中最鲜者。猪肉浊腻,牛肉粗重。羊憨厚善良,乃六畜中健朗君子,脏话里有蠢猪笨牛猪猡蛮牛之类,带不上羊。羊同祥,秦汉金石多以羊为祥,吉祥写作吉羊。上古诸多器物,常见吉羊一词。吉羊者,好羊、善羊也,即羊长得又肥又壮。
羊成为礼祭青铜器着力表现的吉物,四羊方尊上即有四只羊与四条龙同在。见过不少汉雕石羊,其线型有汉风。汉风里有一种威严,气度凝端,正大。 岳西人家养羊也差不多是在祭祀上使用,所谓猪羊上祭。上祭礼毕,猪肉作为待客用。我的记忆里,羊经常埋了,人嫌羊膻,真是暴殄天物。偶尔有人讨得整羊回去,放辣椒粉红烧。那羊除了辣之外,别无他味,也是暴殄天物。
岳西的羊略瘦略膻,橘生淮南淮北不同,一方水土一方风物。内蒙古的羊肉自不必说,河南陕西的羊肉膏腴清香,皖北的羊肉以盆盛之,俨然重器。有一年去江苏太仓,其地羊肉不输内蒙。羊肝羊眼羊球羊腿,一样样吃来,不亦快哉。藏书羊肉也好,厚味不足但清香有余。
汉画像砖上不少杀猪宰羊的宴饮场面,看得人神畅。羊肉鲜嫩无比,吃得羊肉是福气。岳西人过去不吃羊,近年大多人都爱吃了,口味上开放了是进步。
中国古代以牛羊为贵,直到明朝,羊肉才跌了下来。万历年间,羊价廉于猪。《金瓶梅》五十六回,常二找西门庆借钱,踌躇半日,西门庆借了十二两银子,说是“那日东京太师府赏封剩下的十二两银子”。《红楼梦》中刘姥姥告贷,凤姐说:“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不嫌少,先拿了去用罢。”全袭《金瓶梅》此回。常二拿钱回家,常二嫂骂他“出去一日,把老婆饿在家里”,连忙上街买了米和一大块羊肉。回家时,常二嫂在门口接道:“这块羊肉,又买他做甚?”常二笑道:“刚才说了许多辛苦,不争这一些羊肉,就牛也该宰几个请你。”寻常人家的柴米油盐,不染半点雪月风花。
小时候有邻居养过两头羊。放羊简单,用一长绳系住,拴在稻田里或者山上,羊食量小,吃得几把草禾即饱。一帮孩子偶尔拿些新嫩的水草喂它,那羊胆怯,待人离得远了才敢进食。野山羊不是这样,它们胆子大。我们那野山羊多,有黑色的白色的红色的棕色的野山羊,放牛时经常遇见它们觅食,人走得极近时一溜跑开。跑得几步远,拿眼直勾勾丢过来,挑衅似的。
牧羊的地方远远就能闻到膻腥气,风从那边吹来,咩咩的羊叫让人觉得羊就在周边。
牛静时好看,静静地吃草饮水归栏,态度安详。马非得跑起来,越快越好,奔马之美只有奔马有。在草原上见过群马飞奔的场面,山洪奔泻一般呼啸着汹涌而过,雄浑的马蹄声如战鼓,悲怆苍劲的嘶呜叫喊在马群里碰撞,那些红的马白的马黑的马前呼后应,披毛撒蹄,壮观之外,还有铁血金戈气。
马驰率风,风跟着马,马带着风,马鬃立起来,马尾也立了起来,神骏锐气不可方物,所向披靡。
过去有邻人腿脚不便,养一白马代步,行在路上,极侧目。那白马通身纯白,因为白,英雄气之外也有脂粉气。
鲁北集上有马市,说是马市,实则牛羊猪狗皆有。我偶尔没事去马市看看,专门看马。牛羊之类与马站在一起,秽气顿生。只是马市上好马不多,那马立着,木木然,有蕭索气,大概是自知将沽,折了豪迈的缘故吧。
《隋唐演义》上说秦琼卖马,黄骠马不肯出门,晓得要卖他的意思,把两只前腿蹬定这门槛,两只后腿倒坐将下去。此书旧时读过三两遍,尤爱秦琼穷途落魄几章。褚人获下笔草草,此处却着力以工笔勾画,读来引人眼热。我出身贫寒,当年四处流浪,少不得以秦琼自观,小说里瓦岗寨与单雄信程咬金诸位很觉得可亲。
程咬金迹近李逵,却不拿斧头朝人多处砍,单雄信不输关云长。《酉阳杂俎》里所载单雄信将枣树砍伐作为枪杆,造一重达七十斤的枪头,称为寒骨白。寒骨白三字极好,比鸡骨白峭拔。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又把单雄信尊为神灵,民众为他立庙,并祭祀他。可见英雄虽败,其人不倒。
说起马,我在黄河边一马场骑过一次。枣红色的马,高且长,纵身而上却不敢纵马驰行。笔下文字不好得,马上天下更不好得,不如“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来得清淡。
骑马时,得用腿夹住马肚子,久而久之,大腿内侧无赘肉。刘备住荆州数年,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刘表见怪,刘备回道:“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固然豪迈,也着实悲凉。
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此皆唐太宗之骏马,其名甚奇。红玉辇、紫玉辇、平山辇、凌云辇、飞香辇、百花辇、照业白,此皆唐玄宗之骏马。玄宗时代,世尚轻肥,人如此,马亦如此。时人常将马鬃剪成花瓣形,三瓣者为三花马,五瓣的叫五花马。
项羽马名“骓”;关羽“赤兔马”;刘备的马叫“的卢”;张飞性情暴躁,马名却文雅,叫“玉追”;曹操骑的马为“绝影”,意思是此速度之快,连影子都跟不上;李自成的马名为“乌龙驹”,同为骁勇之誉。
旧小说里的神仙,似乎没见有骑马的,张果老骑驴,姜子牙骑四不像,太上老君骑牛,文殊菩萨与太乙真人骑狮子,西王母骑虎,普贤菩萨的座驾是象,地藏菩萨骑谛听,观音骑金毛吼。大抵是马上没有闲情,损了仙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