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高考语文试卷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但是文言文阅读始终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其中文言实词的考查更是一个常规考查项目,据统计,2018年全国各地总共9套高考语文试卷不同程度考查了文言实词。特别是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对实词的考查。由此看来,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词词义判断方法,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过程中是很有必要的。
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对于大部分文言实词,我们都可以通过语境分析的方法,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的意思。但是当我们在读一篇比较生疏的文言文时,时常会遇到一些不易理解的词,那怎么办呢?尤其当这些词还是解读文言文的关键,甚至直接是实词题的一个选项,那该怎么办呢?我就自身在授课过程中的几种常见的词义推导小窍门供大家参考、交流。
一、造字结构分析法
通过对汉字造字法演变的研究,我们发现汉字都是以表意为目的的文字,即表意文字。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汉字的简化,象形字和会意字的这些特征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但是我们还是可以运用这一特征在许多情况下推导实词的意思,尤其是形声字。据统计,形声字占全部汉字的80%以上,而“形旁”与字义联系密切,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的条件。可以根据“形旁”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猜测词义提供依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就有可能较为准确的把握词义。例如,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
很显然这是我们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遇到地一个生僻字,如果仅仅结合语境进行推测,“赎”解释成“赎罪”。但是“赎”字的形旁“贝”告诉我们,这个字不可能跟“钱财”有关,只能跟“买卖活动”有关。由此,我们准确获知“赎人”的准确意思。
二、成语联想法
成语是文言语句的浓缩与精练,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当我们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后,也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例如: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当我们要求我们翻译划线句的时候,“威风”是一个明显的得分点,也是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其实,成语“狐假虎威”与“威风猛于涣”,无论意义还是用法上都十分接近,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威风”的意义是指威严;使人震惊的气势”。
三、语法结构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一般是固定的,我们可以通过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推测词义;此外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结构相似,内容相近(或相对)的短语或句子,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结构相似的短语和句子来推倒词义。例如,
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翻译划线句,“名”是一个得分点,在很多情况下它都是名词“名字、名称”的意思,但在这里很明显前面的“君”是名词,而“名”只能是跟在名词后面的胃语;而后面“汉公”明顯是宾语,因此“名”只能解释成名词“叫”。
四、组词推导法
我们都知道,文言词汇中有很多词的义项是延用到现代汉语的义项中的,所以,在某些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对文言词汇进行组词,来推导词义。例如,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许多考生在翻译以上划线句时,都注意到了“理”是一个得分点,但普遍都把这个“理”字简单的理解成“道理”的意思。但结合语境,很明显“道理”是不符合语境的。那“理”是什么意思呢?这时,如果我们多组几个与“理”有关的词语,就会发现“纹理”的“理”意思是“原理、规律”,显然更符合语境。
以上几种推导词义的小窍门,虽然并不能完全解决文言文阅读时遇到的理解词义的问题,但是灵活地运用以上几种小窍门,可以让我们在遇到文言文中的生僻词时,不再束手无策。当然,无论哪一种小窍门,都必须结合语境。只有在结合语境的背景下,综合运用、仔细推敲、反复验证,我们才能更加接近正确的词义。
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对于大部分文言实词,我们都可以通过语境分析的方法,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的意思。但是当我们在读一篇比较生疏的文言文时,时常会遇到一些不易理解的词,那怎么办呢?尤其当这些词还是解读文言文的关键,甚至直接是实词题的一个选项,那该怎么办呢?我就自身在授课过程中的几种常见的词义推导小窍门供大家参考、交流。
一、造字结构分析法
通过对汉字造字法演变的研究,我们发现汉字都是以表意为目的的文字,即表意文字。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汉字的简化,象形字和会意字的这些特征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但是我们还是可以运用这一特征在许多情况下推导实词的意思,尤其是形声字。据统计,形声字占全部汉字的80%以上,而“形旁”与字义联系密切,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的条件。可以根据“形旁”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猜测词义提供依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就有可能较为准确的把握词义。例如,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
很显然这是我们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遇到地一个生僻字,如果仅仅结合语境进行推测,“赎”解释成“赎罪”。但是“赎”字的形旁“贝”告诉我们,这个字不可能跟“钱财”有关,只能跟“买卖活动”有关。由此,我们准确获知“赎人”的准确意思。
二、成语联想法
成语是文言语句的浓缩与精练,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当我们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后,也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例如: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当我们要求我们翻译划线句的时候,“威风”是一个明显的得分点,也是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其实,成语“狐假虎威”与“威风猛于涣”,无论意义还是用法上都十分接近,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威风”的意义是指威严;使人震惊的气势”。
三、语法结构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一般是固定的,我们可以通过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推测词义;此外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结构相似,内容相近(或相对)的短语或句子,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结构相似的短语和句子来推倒词义。例如,
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翻译划线句,“名”是一个得分点,在很多情况下它都是名词“名字、名称”的意思,但在这里很明显前面的“君”是名词,而“名”只能是跟在名词后面的胃语;而后面“汉公”明顯是宾语,因此“名”只能解释成名词“叫”。
四、组词推导法
我们都知道,文言词汇中有很多词的义项是延用到现代汉语的义项中的,所以,在某些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对文言词汇进行组词,来推导词义。例如,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许多考生在翻译以上划线句时,都注意到了“理”是一个得分点,但普遍都把这个“理”字简单的理解成“道理”的意思。但结合语境,很明显“道理”是不符合语境的。那“理”是什么意思呢?这时,如果我们多组几个与“理”有关的词语,就会发现“纹理”的“理”意思是“原理、规律”,显然更符合语境。
以上几种推导词义的小窍门,虽然并不能完全解决文言文阅读时遇到的理解词义的问题,但是灵活地运用以上几种小窍门,可以让我们在遇到文言文中的生僻词时,不再束手无策。当然,无论哪一种小窍门,都必须结合语境。只有在结合语境的背景下,综合运用、仔细推敲、反复验证,我们才能更加接近正确的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