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加环素不同给药方法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来源 :抗感染药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iang8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替加环素不同给药方法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72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持续静脉滴注组,每组36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首剂100mg替加环素,随后减半剂量(50 mg)替加环素治疗,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组患者则给予持续静脉滴注100mg替加环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体温、中性粒细胞)复常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体温、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钙素原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临床症状(体温、中性粒细胞)复常时间早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前后体温、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钙素原水平测得值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静脉滴注100mg替加环素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英语课堂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翻转课堂”的理念应运而生。主要介绍“翻转课堂”的理念和要求以及“微课”的形式和应用。着重阐述如何将“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