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全文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上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以及“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部过程,满腔热情地歌颂了梁山好汉的反抗斗争以及他们内心根深蒂固的“忠义”思想,这也具体揭示了这次起义失败的历史原因以及根本原因。
关键词:水浒传;忠;义;施耐庵
一、水泊梁山的“义”
小说开始介绍了高俅的发迹,也点出了在高俅发迹之后,宋徽宗沉迷酒色,任用小人,导致出现了以高俅为首的“六贼集团”把持朝政,使得社会黑暗,名不聊生。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一个接一个的英雄人物粉墨登场了。这些英雄好汉的出现,满足了当时社会下贫苦大众对于为百姓伸张正义、打抱不平的英雄豪杰的渴望,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而出现的这些英雄豪杰的队伍迅速壮大起来,轰轰烈烈的开始了一场农民起义。仔细品读,究其根源,这次的起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这些英雄好汉的“义”的体现。
1.1正义凛然的水浒英豪
小说不厌其烦的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英雄豪杰,他们武艺高强,行侠仗义,颠覆了传统思想中座山为王、落草为寇的土匪、草寇的形象,反而显得有些可爱。他们虽然性格迥异,但是有一个共同点:义字当先。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鲁智深在和史进吃酒之时,为了帮助和自己素不相识的金氏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宋江身在官职,却知法犯法,私放晁天王;黑旋风为救宋江劫法场;武松醉打蒋门神;为救鼓上蚤时迁,三打祝家庄;为救及时雨宋江和神行太保戴宗,江州劫法场;为救柴进而打高唐州;为救玉麒麟卢俊义攻打大名府这些事迹都是义气的体现。虽然有些事情以现代的眼光看来,他们行事有些鲁莽,也可以说有些“任性”,但在当时的社会下,人们却希望看到这样的义举,他们早期的成功也是得益于民心,仗义走天涯。
1.2 仗义疏财的梁山好汉
小说中提出了一种“八方共域 异姓一家”的思想,这也是梁山泊迅速聚集了许多英雄好汉的原因,文中这样描述到“论称分金银,一样穿绸锦,以瓮吃酒,大块吃肉”这种思想使得大批好汉感到了家的温暖,以及兄弟间的情义。在仗义疏财方面,宋江表现的尤为突出。在众多跟随宋江的豪杰中,有特别多是因为宋江为人仗义,曾经不顾一切的帮助他们,所以他们才会这样誓死跟随宋江,所以江湖送给宋江“及时雨”的美名。
柴进,江湖人称“小旋风”。提起他,最先被人想到的便是“仗义疏财”,进而便是他的颜值颇高。记得《水浒传》中是这样描述柴大官人第一次登场的:那簇人马飞奔庄上来,中间捧着一位官人,骑一匹雪白卷毛马。马上那人,生的龙眉凤目,皓齿朱唇,三牙掩口髭须,三十四五年纪。头戴一顶皂纱转角簇花巾,身穿一领紫绣团胸绣花袍,腰系一条玲珑嵌宝玉环绦,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背后带一张弓,腰间插一壶箭。为何柴进会如此富贵,柴进乃何人,后周皇裔,仗义疏财曾帮助宋江、林冲、武松、李逵、时迁等人,在梁山排名第十位,便是因为他仗义疏财。这也是梁山“义”的代表。
打抱不平、仗义疏财便是《水浒传》中英雄好汉的“义”的最好体现。
二、豪杰好汉的“忠”
《水浒传》又称《忠义水浒传》这里的忠便是作者赋予这些英雄好汉的忠君思想。遥想当初,晁盖晁天王带领极少数几个人聚义梁山伯,火拼王伦,确立了梁山泊的规章制度,后来随着不断发生的事迹,水泊梁山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大闹清风寨、江州劫法场、三打祝家庄、攻打青州、攻打东平府。至此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全部上山。按照当时的战绩看来,梁山三赢高俅,有绝对的硬实力去和当时的朝廷抗衡,但是故事却没有按照“既定的剧本”来发展,梁山泊上聚义厅内,一百零八位好汉排座次,就在人们全部期待着宋江带领英雄好汉成就一番大事业之时,宋江却带领大家接受了朝廷的招安,除了武松,李逵等极少数人反对外,其他大多数人还是同意招安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武艺高强的英雄豪杰会接受朝廷的招安呢,说白了还是当时人们心中忠君思想在作祟。古代人们心中一直向往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这在梁山英雄的心中也不意外。特别是在宋江、杨志、呼延灼以及卢俊义等人的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
2.1 根深蒂固的“忠君”观念
“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走上梁山的道路特别曲折。“一刀一枪,博得一个封妻荫子”是杨志的生活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无数次选择委曲求全。失陷花石纲并没有动摇他追求功名利禄的愿望,高俅的排挤也并没有将他从追求功名的道路上挤走,在充军期间得到了梁中书的青睐之后,杨志追求名利的愿望愈发变得更加炽烈。在比武场上的斗狠逞能,护送生辰纲时的兢兢业业,都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直至生辰纲被劫,不仅追求功名的道路被拦腰斩断,甚至有牢狱或者是生命之灾,最后在不得已之中,杨志上了梁山,但是在他的思想中,仍时刻期盼着为国为朝廷效力,以追求功利。文人出身的“智多星”吴用就主张有能力的接受招安。出身官军的绝大部分同意招安,以得以继续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比如呼延灼等。出身大财主大员外的“玉麒麟”卢俊义也时刻盼望着招安,在他看来,梁山再好终究只是一介草寇,只有得到朝廷得到皇上的肯定的才是真正的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当然,最后梁山好汉接受招安,最主要的还是宋江的思想的腐化,而且忠君的思想在宋江的身上展现的格外耀眼。
宋江原本是刀笔小吏,身为官职,所以怀有忠君的思想不足为奇,而且众所周知,宋江为人特别孝顺,他的思想中一直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该诛九族的勾当。而且在他的心中,他只是把水泊梁山当做一个暂时的避难所,他的内心仍然十分渴望着日后加官进爵,封妻荫子,青史留名。宋江十分认同并且主张招安,在捉到高俅后,宋江在梁山好汉排座次之后,趁着酒性写下一首《满江红》,里面这样写道“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在描述征辽时件时,作者为了表现忠君思想,虚构了一个重要的情节,辽军在节节败退之时,也施展招安伎俩,试图劝说宋江等人投降,并许以高官厚禄,连军师吴用都有些许动心,可是宋江却是这样回答吴用的“军师差矣,若从大辽,此事切不可提。纵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久后纵无功赏,也得青史留名。
忠义,词根中透露出刚强与精粹,纵观时代发展,非大丈夫不能称之忠义。忠义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内在品质,忠义思想是水浒的核心思想,是作者对传统封建论理的道德之中忠与义的深刻思考。不管《水浒传》中,表达的是怎样的忠义思想,不管宋江等人的结局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忠义思想对于一个时代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水浒传;忠;义;施耐庵
一、水泊梁山的“义”
小说开始介绍了高俅的发迹,也点出了在高俅发迹之后,宋徽宗沉迷酒色,任用小人,导致出现了以高俅为首的“六贼集团”把持朝政,使得社会黑暗,名不聊生。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一个接一个的英雄人物粉墨登场了。这些英雄好汉的出现,满足了当时社会下贫苦大众对于为百姓伸张正义、打抱不平的英雄豪杰的渴望,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而出现的这些英雄豪杰的队伍迅速壮大起来,轰轰烈烈的开始了一场农民起义。仔细品读,究其根源,这次的起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这些英雄好汉的“义”的体现。
1.1正义凛然的水浒英豪
小说不厌其烦的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英雄豪杰,他们武艺高强,行侠仗义,颠覆了传统思想中座山为王、落草为寇的土匪、草寇的形象,反而显得有些可爱。他们虽然性格迥异,但是有一个共同点:义字当先。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鲁智深在和史进吃酒之时,为了帮助和自己素不相识的金氏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宋江身在官职,却知法犯法,私放晁天王;黑旋风为救宋江劫法场;武松醉打蒋门神;为救鼓上蚤时迁,三打祝家庄;为救及时雨宋江和神行太保戴宗,江州劫法场;为救柴进而打高唐州;为救玉麒麟卢俊义攻打大名府这些事迹都是义气的体现。虽然有些事情以现代的眼光看来,他们行事有些鲁莽,也可以说有些“任性”,但在当时的社会下,人们却希望看到这样的义举,他们早期的成功也是得益于民心,仗义走天涯。
1.2 仗义疏财的梁山好汉
小说中提出了一种“八方共域 异姓一家”的思想,这也是梁山泊迅速聚集了许多英雄好汉的原因,文中这样描述到“论称分金银,一样穿绸锦,以瓮吃酒,大块吃肉”这种思想使得大批好汉感到了家的温暖,以及兄弟间的情义。在仗义疏财方面,宋江表现的尤为突出。在众多跟随宋江的豪杰中,有特别多是因为宋江为人仗义,曾经不顾一切的帮助他们,所以他们才会这样誓死跟随宋江,所以江湖送给宋江“及时雨”的美名。
柴进,江湖人称“小旋风”。提起他,最先被人想到的便是“仗义疏财”,进而便是他的颜值颇高。记得《水浒传》中是这样描述柴大官人第一次登场的:那簇人马飞奔庄上来,中间捧着一位官人,骑一匹雪白卷毛马。马上那人,生的龙眉凤目,皓齿朱唇,三牙掩口髭须,三十四五年纪。头戴一顶皂纱转角簇花巾,身穿一领紫绣团胸绣花袍,腰系一条玲珑嵌宝玉环绦,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背后带一张弓,腰间插一壶箭。为何柴进会如此富贵,柴进乃何人,后周皇裔,仗义疏财曾帮助宋江、林冲、武松、李逵、时迁等人,在梁山排名第十位,便是因为他仗义疏财。这也是梁山“义”的代表。
打抱不平、仗义疏财便是《水浒传》中英雄好汉的“义”的最好体现。
二、豪杰好汉的“忠”
《水浒传》又称《忠义水浒传》这里的忠便是作者赋予这些英雄好汉的忠君思想。遥想当初,晁盖晁天王带领极少数几个人聚义梁山伯,火拼王伦,确立了梁山泊的规章制度,后来随着不断发生的事迹,水泊梁山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大闹清风寨、江州劫法场、三打祝家庄、攻打青州、攻打东平府。至此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全部上山。按照当时的战绩看来,梁山三赢高俅,有绝对的硬实力去和当时的朝廷抗衡,但是故事却没有按照“既定的剧本”来发展,梁山泊上聚义厅内,一百零八位好汉排座次,就在人们全部期待着宋江带领英雄好汉成就一番大事业之时,宋江却带领大家接受了朝廷的招安,除了武松,李逵等极少数人反对外,其他大多数人还是同意招安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武艺高强的英雄豪杰会接受朝廷的招安呢,说白了还是当时人们心中忠君思想在作祟。古代人们心中一直向往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这在梁山英雄的心中也不意外。特别是在宋江、杨志、呼延灼以及卢俊义等人的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
2.1 根深蒂固的“忠君”观念
“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走上梁山的道路特别曲折。“一刀一枪,博得一个封妻荫子”是杨志的生活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无数次选择委曲求全。失陷花石纲并没有动摇他追求功名利禄的愿望,高俅的排挤也并没有将他从追求功名的道路上挤走,在充军期间得到了梁中书的青睐之后,杨志追求名利的愿望愈发变得更加炽烈。在比武场上的斗狠逞能,护送生辰纲时的兢兢业业,都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直至生辰纲被劫,不仅追求功名的道路被拦腰斩断,甚至有牢狱或者是生命之灾,最后在不得已之中,杨志上了梁山,但是在他的思想中,仍时刻期盼着为国为朝廷效力,以追求功利。文人出身的“智多星”吴用就主张有能力的接受招安。出身官军的绝大部分同意招安,以得以继续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比如呼延灼等。出身大财主大员外的“玉麒麟”卢俊义也时刻盼望着招安,在他看来,梁山再好终究只是一介草寇,只有得到朝廷得到皇上的肯定的才是真正的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当然,最后梁山好汉接受招安,最主要的还是宋江的思想的腐化,而且忠君的思想在宋江的身上展现的格外耀眼。
宋江原本是刀笔小吏,身为官职,所以怀有忠君的思想不足为奇,而且众所周知,宋江为人特别孝顺,他的思想中一直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该诛九族的勾当。而且在他的心中,他只是把水泊梁山当做一个暂时的避难所,他的内心仍然十分渴望着日后加官进爵,封妻荫子,青史留名。宋江十分认同并且主张招安,在捉到高俅后,宋江在梁山好汉排座次之后,趁着酒性写下一首《满江红》,里面这样写道“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在描述征辽时件时,作者为了表现忠君思想,虚构了一个重要的情节,辽军在节节败退之时,也施展招安伎俩,试图劝说宋江等人投降,并许以高官厚禄,连军师吴用都有些许动心,可是宋江却是这样回答吴用的“军师差矣,若从大辽,此事切不可提。纵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久后纵无功赏,也得青史留名。
忠义,词根中透露出刚强与精粹,纵观时代发展,非大丈夫不能称之忠义。忠义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内在品质,忠义思想是水浒的核心思想,是作者对传统封建论理的道德之中忠与义的深刻思考。不管《水浒传》中,表达的是怎样的忠义思想,不管宋江等人的结局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忠义思想对于一个时代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