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式教学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相比,有许多优点,但在我国现阶段学校条件下大面积推广探究式教学又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扼要阐述了目前中学地理学科实施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存在问题;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9-0041-02
地理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地理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探究式教学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相比,有许多优点:能够帮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构建和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但它与接受式学习相比,也有其不足之处:学习效率低,耗时长,对教学设施、教学环境和教师素质要求高等。这使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现有的学校条件下,受到限制而面临重重困难。正视问题,寻求推广地理,探究式教学适合我国国情的实施途径是地理教学课改中一个紧迫而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一、实施地理探究式教学存在的困难
1、教学时间短。探究式学习的缺点是教学效率低,而且中学地理教学课时少,学生学习时间有限,没有足够的教学时间。
2、学生知识经验少。探究式学习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知识经验,只有需要才能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做出适当的假设并开展积极的探究。如果学生生活知识、生活经验太少,就缺乏探究的动机和兴趣,则探究难以进行。
3、教学内容的选择难。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造成不同生活经历的学生具备不同的地理感性知识,选择地理探究式问题就要根据不同地域、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选择。
4、教师的素质。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学习,除了需要地理专业知识、地理科学实践经验的储备以外,还受自身地理探究式学习能力的限制。由于大多数地理教师没有经过探究式学习的培训和实践,因此对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指导存在一定困难。
二、解决的途径
1、教师培训和自我提高。这是解决探究式教学困难的基础,教师探究意识的建立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是实施探究教学成功的关键。地理教师除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外,还须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社会生活经验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之前,教师自己应具备探究意识,理解探究的涵义,把握探究的核心问题。
2、积极创造探究的条件。(1)因地制宜,在班内实行分组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探究式学习小班化上课比较有利,每个教学班人数以20~30人比较适宜。但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这样规模的教学班是不现实的,一般学校的班容量都在50人以上。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班内实行分组探究的方法,精心调配小组成员,选择探究意识强的学生任小组长,带动全体成员探究的积极性。
(2)在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宽松的课堂环境是探究学习的沃土。教师要保护学生求知发问的勇气和兴趣,要营造这样的氛围。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关注发现他们的亮点,多鼓励少指责;要一视同仁,不歧视差生,要体现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心目中。应从学生心理特征出发,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教师只是在适时、适当的地方给予点拨,解决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组织与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提出,并让学生学会自己寻求解决的方法。
(3)精心设置探究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探究式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新课程所提倡的科学探究性学习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等多重任务。正是这样的任务决定了探究式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大洲大洋》这一节时,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个地球仪,上课时地球仪在每个同学手中传递,让学生观察记录:手先碰到地球仪上海洋部分的同学多还是碰到陆地部分的同学多,通过统计手先碰到海洋的同学占2/3,手先碰到陆地的同学占1/3,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让同学们阅读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图,认识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不均,并计算出海洋和陆地各自占地球总面积的百分之几,由此得出地球上海、陆面积比是7:3。这样的课堂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探究,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虽然这不是一个难理解的问题,但这种情景下的学习要比听教师直接讲授会产生更深的认识和记忆。
3、精选探究内容。(1)引入最新的“焦点、热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例如: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提到“中东”是世界的焦点和热点,在学习新教材前,让学生关注和收集有关中东局势变化的新闻报道和图片,上课时通过交流、讨论引入新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的欲望。用最新的时事如“世界杯足球赛”、“国际领导人会议”等焦点和热点事件,利用学生对这些事情的兴趣,作为他们自主学习知识,探索问题的切入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
(2)注重地理的学科特色,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地理图册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包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新课程中可以说每章每节都有地图,很多教学内容是以图示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地理知识和图像的有机结合,通过读图、画图、忆图,丰富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培养地理能力,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例如,在讲“世界气候类型”这一节时,先让学生阅读地图册,通过景观图认识了解世界各地自然景观不同,然后让学生阅读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从而得出自然景观不同是这些地方不同气候的真实写照,而不是简单的介绍气候特征。
(3)突破常规,反向设问,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善于探究。逆向思维,突破常规,可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变单一的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地球运动时,不应简单地介绍自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等内容,而是进一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假如地球不是自西向东转会出现一些什么情况?麦哲伦的东西航行能证明地球是球形,那么南北航行呢?地球不公转是否会有四季变化?等等。从而引发学生思索、探究。
4、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学习兴趣。首先,探究必须建立有效的假设。学习者有了一定的经验与需求,才能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做出恰当假设。因此当学生基础差或者知识难度太大时,探究学习就会很困难,甚至无法进行。因此探究训练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切忌一刀切。
其次,探究学习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学设计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探究问题的情景,教学语言要有逻辑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兴趣,启发学生充分思考。
责任编辑:韩立鹏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存在问题;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9-0041-02
地理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地理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探究式教学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相比,有许多优点:能够帮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构建和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但它与接受式学习相比,也有其不足之处:学习效率低,耗时长,对教学设施、教学环境和教师素质要求高等。这使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现有的学校条件下,受到限制而面临重重困难。正视问题,寻求推广地理,探究式教学适合我国国情的实施途径是地理教学课改中一个紧迫而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一、实施地理探究式教学存在的困难
1、教学时间短。探究式学习的缺点是教学效率低,而且中学地理教学课时少,学生学习时间有限,没有足够的教学时间。
2、学生知识经验少。探究式学习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知识经验,只有需要才能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做出适当的假设并开展积极的探究。如果学生生活知识、生活经验太少,就缺乏探究的动机和兴趣,则探究难以进行。
3、教学内容的选择难。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造成不同生活经历的学生具备不同的地理感性知识,选择地理探究式问题就要根据不同地域、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选择。
4、教师的素质。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学习,除了需要地理专业知识、地理科学实践经验的储备以外,还受自身地理探究式学习能力的限制。由于大多数地理教师没有经过探究式学习的培训和实践,因此对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指导存在一定困难。
二、解决的途径
1、教师培训和自我提高。这是解决探究式教学困难的基础,教师探究意识的建立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是实施探究教学成功的关键。地理教师除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外,还须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社会生活经验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之前,教师自己应具备探究意识,理解探究的涵义,把握探究的核心问题。
2、积极创造探究的条件。(1)因地制宜,在班内实行分组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探究式学习小班化上课比较有利,每个教学班人数以20~30人比较适宜。但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这样规模的教学班是不现实的,一般学校的班容量都在50人以上。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班内实行分组探究的方法,精心调配小组成员,选择探究意识强的学生任小组长,带动全体成员探究的积极性。
(2)在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宽松的课堂环境是探究学习的沃土。教师要保护学生求知发问的勇气和兴趣,要营造这样的氛围。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关注发现他们的亮点,多鼓励少指责;要一视同仁,不歧视差生,要体现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心目中。应从学生心理特征出发,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教师只是在适时、适当的地方给予点拨,解决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组织与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提出,并让学生学会自己寻求解决的方法。
(3)精心设置探究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探究式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新课程所提倡的科学探究性学习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等多重任务。正是这样的任务决定了探究式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大洲大洋》这一节时,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个地球仪,上课时地球仪在每个同学手中传递,让学生观察记录:手先碰到地球仪上海洋部分的同学多还是碰到陆地部分的同学多,通过统计手先碰到海洋的同学占2/3,手先碰到陆地的同学占1/3,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让同学们阅读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图,认识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不均,并计算出海洋和陆地各自占地球总面积的百分之几,由此得出地球上海、陆面积比是7:3。这样的课堂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探究,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虽然这不是一个难理解的问题,但这种情景下的学习要比听教师直接讲授会产生更深的认识和记忆。
3、精选探究内容。(1)引入最新的“焦点、热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例如: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提到“中东”是世界的焦点和热点,在学习新教材前,让学生关注和收集有关中东局势变化的新闻报道和图片,上课时通过交流、讨论引入新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的欲望。用最新的时事如“世界杯足球赛”、“国际领导人会议”等焦点和热点事件,利用学生对这些事情的兴趣,作为他们自主学习知识,探索问题的切入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
(2)注重地理的学科特色,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地理图册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包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新课程中可以说每章每节都有地图,很多教学内容是以图示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地理知识和图像的有机结合,通过读图、画图、忆图,丰富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培养地理能力,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例如,在讲“世界气候类型”这一节时,先让学生阅读地图册,通过景观图认识了解世界各地自然景观不同,然后让学生阅读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从而得出自然景观不同是这些地方不同气候的真实写照,而不是简单的介绍气候特征。
(3)突破常规,反向设问,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善于探究。逆向思维,突破常规,可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变单一的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地球运动时,不应简单地介绍自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等内容,而是进一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假如地球不是自西向东转会出现一些什么情况?麦哲伦的东西航行能证明地球是球形,那么南北航行呢?地球不公转是否会有四季变化?等等。从而引发学生思索、探究。
4、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学习兴趣。首先,探究必须建立有效的假设。学习者有了一定的经验与需求,才能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做出恰当假设。因此当学生基础差或者知识难度太大时,探究学习就会很困难,甚至无法进行。因此探究训练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切忌一刀切。
其次,探究学习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学设计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探究问题的情景,教学语言要有逻辑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兴趣,启发学生充分思考。
责任编辑:韩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