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分类号:G423.1
一、教学目标
1、 课程内容标准:
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2、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信息的具体含义。
⑵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3、过程与方法
⑴能够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
⑵能够结合实例说明信息的特征。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感受信息的各种特征,体验信息和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二、学情分析
1、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等能力,初步形成了主动思考和探究的学习习惯。
2、通过调查,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自全市各个不同层次的初中,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对于生活与学习中信息感受认识不深。
三、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一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信息及其特征。
2、重点难点分析
⑴学习重点: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挖掘出信息应用的价值意义。
⑵信息的具体含义和实例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渗透。采用了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情景创设等教学方法,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强调信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并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提升交流与评价的能力。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情境教学、小组协作学习等。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教學过程
㈠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⑴播放视频:广西贺州——女孩遭遇车祸,全城寻找熊猫血。
⑵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①什么是信息?②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属于信息?③信息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④信息以何途径进行传播?⑤在学校里学的各学科知识属于信息吗?
学生活动:
⑴观看视频,感受当今社会信息的强大魅力。
⑵引发思考,并与同桌进行交流,畅谈对信息的初步认识。
设计理念:
⑴通过观看视频,传递社会正能量,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深切感受到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⑵提出问题,形成思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升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
㈡讲授新知
教师活动:
⑴讲授信息的含义,在讲授过程中渗透解决⑴—⑸问题
学生活动:
⑴通过思考、交流与讨论,描述信息的含义。
⑵观看视频,归纳提炼出信息的含义与传播途径。
设计理念
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⑵培养学生发现知识、提炼知识、总结归纳的能力,营造交流与评价的氛围。
㈢任务引领分组探讨
教师活动:
⑴全班2人为一组,探讨下面案例具有信息哪些特征?
①“当广西贺州9岁小女孩发生车辆,需要熊猫血挽救生命的消息通过电视节目播出后,人们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都可以同时关注小女孩的报道。”这反映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并另举实例。
②“英国作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用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两种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③“湖南电视台《爸爸去哪儿》栏目组温馨提示,您的手机号码已被栏目组抽取为场外幸运二等奖,获得奖金10万元和一台价值16988元的苹果电脑。”
④有两家鞋厂分别派了一位推销员到一个岛上推销鞋,他们上岛后发现岛上居民一年四季都光着脚。一有鞋厂的推销员失望地给公司发电报:“岛上无人穿鞋,没有市场。”然后他就回去了。而另一家鞋厂的推销员则心中大喜,他也给公司发了一份电报:“岛上无人穿鞋,市场潜力大,请速寄100双鞋来了。”他把凉鞋给了岛上的居民,居民穿上后都觉得很舒服,不愿脱下来,他为公司赢得了市场。
⑵以上案例说明了信息具有什么特征?并另举实例。
⑶巡视学生实践情况,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协作探究。
学生活动:
⑴进行体验活动,思考提出的问题。
⑵在体验探究过程中表达思想,与同学、老师交流观点与心得。
设计理念
⑴了解信息的载体形式、传播途径,接收方式和产生作用。
⑵通过亲身体验活动,对信息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的理解更为立体。
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㈣交流评价
教师活动
⑴以2人为一组,通过交流与讨论各案例信息的基本特征。
⑵利用随机抽查小程序检验各小组的探讨结果。
学生活动
⑴思考讨论信息的基本特征。
⑵对思考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并填写表格。
⑶学生互评
设计理念
⑴通过对比交流探讨,进一步加深对信息特征的认识与理解。
⑵通过学生互评,培养学生倾听、尊重、分享的情感态度。
㈤小组探究
教师活动
⑴信息还有什么特征?
⑵提出问题:如何利用信息解决生活、生产和生产的常见问题?
⑶以四人为一小组,思考交流,形成结论。
学生活动
⑴通过上网搜索了解信息其它的特征。
⑵思考讨论信息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⑶对思考结果进行总结归纳。
设计理念
⑴引导学生关注信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⑵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
⑶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学会辨证地思考问题,形成科学素养。
㈥课堂练习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⑴布置课堂练习,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⑵通过演示文稿总结本节知识内容。
学生活动
⑴通过小练习,发现自己的不足。
⑵知识总结,系统归纳,提升对信息含义及其特征的认识。
设计理念
⑴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⑵促使学生将知识内化,并进行能力迁移,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㈦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课后拓展任务:本校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调查报告
学生活动
通过调查,分析、整理、归纳,最后形成调查报告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七、教学评价
本节课在内容上的安排,主是要让学生在理解信息内涵的过程中,通过几个典型的例子,引导通过交流、合作、探讨等学习方式进行探究活动,在探讨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应用价值。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设置了一些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领悟新知识。在“课堂练习”环节,利用多媒体网络,精选了一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测试并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一、教学目标
1、 课程内容标准:
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2、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信息的具体含义。
⑵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3、过程与方法
⑴能够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
⑵能够结合实例说明信息的特征。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感受信息的各种特征,体验信息和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二、学情分析
1、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等能力,初步形成了主动思考和探究的学习习惯。
2、通过调查,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自全市各个不同层次的初中,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对于生活与学习中信息感受认识不深。
三、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一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信息及其特征。
2、重点难点分析
⑴学习重点: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挖掘出信息应用的价值意义。
⑵信息的具体含义和实例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渗透。采用了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情景创设等教学方法,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强调信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并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提升交流与评价的能力。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情境教学、小组协作学习等。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教學过程
㈠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⑴播放视频:广西贺州——女孩遭遇车祸,全城寻找熊猫血。
⑵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①什么是信息?②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属于信息?③信息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④信息以何途径进行传播?⑤在学校里学的各学科知识属于信息吗?
学生活动:
⑴观看视频,感受当今社会信息的强大魅力。
⑵引发思考,并与同桌进行交流,畅谈对信息的初步认识。
设计理念:
⑴通过观看视频,传递社会正能量,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深切感受到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⑵提出问题,形成思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升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
㈡讲授新知
教师活动:
⑴讲授信息的含义,在讲授过程中渗透解决⑴—⑸问题
学生活动:
⑴通过思考、交流与讨论,描述信息的含义。
⑵观看视频,归纳提炼出信息的含义与传播途径。
设计理念
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⑵培养学生发现知识、提炼知识、总结归纳的能力,营造交流与评价的氛围。
㈢任务引领分组探讨
教师活动:
⑴全班2人为一组,探讨下面案例具有信息哪些特征?
①“当广西贺州9岁小女孩发生车辆,需要熊猫血挽救生命的消息通过电视节目播出后,人们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都可以同时关注小女孩的报道。”这反映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并另举实例。
②“英国作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用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两种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③“湖南电视台《爸爸去哪儿》栏目组温馨提示,您的手机号码已被栏目组抽取为场外幸运二等奖,获得奖金10万元和一台价值16988元的苹果电脑。”
④有两家鞋厂分别派了一位推销员到一个岛上推销鞋,他们上岛后发现岛上居民一年四季都光着脚。一有鞋厂的推销员失望地给公司发电报:“岛上无人穿鞋,没有市场。”然后他就回去了。而另一家鞋厂的推销员则心中大喜,他也给公司发了一份电报:“岛上无人穿鞋,市场潜力大,请速寄100双鞋来了。”他把凉鞋给了岛上的居民,居民穿上后都觉得很舒服,不愿脱下来,他为公司赢得了市场。
⑵以上案例说明了信息具有什么特征?并另举实例。
⑶巡视学生实践情况,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协作探究。
学生活动:
⑴进行体验活动,思考提出的问题。
⑵在体验探究过程中表达思想,与同学、老师交流观点与心得。
设计理念
⑴了解信息的载体形式、传播途径,接收方式和产生作用。
⑵通过亲身体验活动,对信息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的理解更为立体。
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㈣交流评价
教师活动
⑴以2人为一组,通过交流与讨论各案例信息的基本特征。
⑵利用随机抽查小程序检验各小组的探讨结果。
学生活动
⑴思考讨论信息的基本特征。
⑵对思考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并填写表格。
⑶学生互评
设计理念
⑴通过对比交流探讨,进一步加深对信息特征的认识与理解。
⑵通过学生互评,培养学生倾听、尊重、分享的情感态度。
㈤小组探究
教师活动
⑴信息还有什么特征?
⑵提出问题:如何利用信息解决生活、生产和生产的常见问题?
⑶以四人为一小组,思考交流,形成结论。
学生活动
⑴通过上网搜索了解信息其它的特征。
⑵思考讨论信息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⑶对思考结果进行总结归纳。
设计理念
⑴引导学生关注信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⑵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
⑶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学会辨证地思考问题,形成科学素养。
㈥课堂练习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⑴布置课堂练习,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⑵通过演示文稿总结本节知识内容。
学生活动
⑴通过小练习,发现自己的不足。
⑵知识总结,系统归纳,提升对信息含义及其特征的认识。
设计理念
⑴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⑵促使学生将知识内化,并进行能力迁移,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㈦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课后拓展任务:本校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调查报告
学生活动
通过调查,分析、整理、归纳,最后形成调查报告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七、教学评价
本节课在内容上的安排,主是要让学生在理解信息内涵的过程中,通过几个典型的例子,引导通过交流、合作、探讨等学习方式进行探究活动,在探讨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应用价值。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设置了一些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领悟新知识。在“课堂练习”环节,利用多媒体网络,精选了一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测试并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