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同的国家形成不同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环境则影响着国家中的人们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在中欧两方对时间与事物重要性的认知与排序下,不同的生活习惯与作息表随之形成。每一种截然不同的作息习惯其实都体现了中欧文化、历史、宗教等方面的本质差别。本论文将从工作习惯、休闲娱乐习惯、节假日习惯这几个角度分析中欧的作息,并从个例进行具体对比,追根溯源分析其原因与意义。
【关键词】:中国;欧洲;习惯
一、中欧工作习惯对比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工作时间。双休日的欧洲街头,冷冷清清,没见几个人影,好多店铺关门落锁,停止营业。即使不是双休日,除了一些餐饮店、生活超市,一般店铺也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在欧洲的城市里,由于商店晚上都停止营业,所以街上相对冷清,跟白天的人来人往形成鲜明对比,而在中国,晚上往往灯火通明,正是商场、超市营业的黄金时间。
在中国,大部分的商家采取的都是白加黑的营业模式,白天早早开门,一直营业到晚上基本没有顾客时才关门,凌晨走上街头,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笔笔皆是,繁华的市区到处是酒吧与网吧,年轻人在街头喝得酩酊大醉。
从开会时间上来讲,北欧人的时间观念要比南欧人更强。北欧人能够精确地使用时间,同南欧人手忙脚乱且杂乱无章的处世哲学形成鲜明的对照。希腊人往往将一公里长估计为一支烟的工夫;而日耳曼人的头脑却像抄表一样精确。在南欧国家,约定好的会见时间基本上失去了意义。欧洲人中最守时的当推德国人。如果晚宴7点钟开始,德国人会提前10分钟到达,到外面溜达一会儿,7点整按响东道主的门铃。这也正是为什么在欧洲旅游时,德国的司机对时间最有概念,而意大利司机大多散漫随意,对时间少有概念。在这点上中国人更像北欧人一些,比较注重时间与礼貌,不会在工作邀约上有所偏差。
二、中欧休闲娱乐习惯对比
欧洲人相比起朝九晚五努力奋斗的中国人,十分注重家庭生活,下班后大多是一家人安静地呆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如果外出游玩,也会崇尚一些绿色健康的休闲方式,比如晒太阳、跑步、骑车、打球等等。很少有中国那样的娱乐休闲场所。而在中国,休闲娱乐的领域是最有潜力的商业,洗脚店、按摩店、KTV遍地开花。人们偏向于在夜间使用室内的休闲方式。
可是有一个个例——西班牙,这个国家的人民每天9~10点开始上班,中午2~3点吃午饭,下午5点再开始工作,晚上8~10点吃晚饭,凌晨1点睡觉。由于作息时间与众不同,西班牙人逐渐养成一天进5餐的习惯。如此奇特的作息,源于当年西班牙独裁者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了和纳粹德国保持一致,将时区改为中欧时区,后期没有恢复格林威治时间。当时西班牙是个农业国家,农民们都按照太阳光照来安排时间,按照一向的习惯吃午饭和晚饭,尽管时钟上显示已经晚了一个小时。
虽然现在的西班牙已经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可是西班牙的作息却是全球公认的诡异,西班牙的人們却似乎无法从农业国的作息中脱离出来。西班牙人爱好斗牛,而性格也像牛一般犟,管理者们因循守旧希望维持原状,民众也没有强烈的呼声,双方都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于是改变作息时间这事儿就不了了之。
三、中欧节假日习惯对比
欧洲在时间表上,相比其他国家最独特的便是夏令时,这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采用的统一时间称为“夏令时间”。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節约照明用电。但是这样的设置对欧洲的日常生息也带来了较大的改变
与中国一样,欧洲有各式各样的节日,以西班牙为例,一到夏季(4月初开始),各种艺术团体在大街小巷搭台演出,晚会时间从凌晨开始直到清晨六七点才结束。尽兴而散的人回家睡觉,睡到当天中午十一二点才起来吃早餐。而在中国,不像欧洲每到家假日的其乐融融,很少会有普天同庆办的庆祝,而这也源于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观念越来越弱,因此除了除夕“守岁”这类大型的节假日,很少会有其他的节日对中国人的作息产生影响。
四、原因分析
究其根本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因素。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从古至今儒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中国家长认为孩子要有好的未来,必须先吃苦,悬梁刺骨、凿壁偷光、卧薪尝胆,一个个励志的历史典故都在弘扬着一种价值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而在圣经·马太福音的第11章:28节:中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信耶稣,减轻不必要的苦难。受基督教、罗马天主教影响,欧洲人着重强调爱,要爱神,爱工作,追求平和喜乐。文化与信仰的不同导致了中欧生活习惯的迥然不同。
在行为动机方面,在中国学生的眼中,成功的定义便是指事业上的成功,男生应该指点江山,而女生则“巾帼不让须眉”成为女强人。 但在欧洲学生们的理想状态中,男生自由安排自己喜欢的职业,女生则偏向做家庭主妇,贤妻良母。这样的对比与中国欧洲的社会环境不同有关,欧洲大多为发达国家,人口稀少,政府福利待遇好,在生活上少有温饱层面的难题,因此更偏向于享受现在的生活,但在中国,人口爆炸导致房价飞涨,社会上对资源、职位的竞争太激烈,因此形成了在竞争中求胜的价值取向。
总而言之,在传统文化与社会现状的基础上,中国与欧洲的作息时间截然不同,在这世界的两端的两个区域,差别不仅仅是时差还有对时间概念的差别。可是究竟哪种模式对一个国家及每一个人更有裨益,还需要更长远的研究。
【关键词】:中国;欧洲;习惯
一、中欧工作习惯对比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工作时间。双休日的欧洲街头,冷冷清清,没见几个人影,好多店铺关门落锁,停止营业。即使不是双休日,除了一些餐饮店、生活超市,一般店铺也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在欧洲的城市里,由于商店晚上都停止营业,所以街上相对冷清,跟白天的人来人往形成鲜明对比,而在中国,晚上往往灯火通明,正是商场、超市营业的黄金时间。
在中国,大部分的商家采取的都是白加黑的营业模式,白天早早开门,一直营业到晚上基本没有顾客时才关门,凌晨走上街头,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笔笔皆是,繁华的市区到处是酒吧与网吧,年轻人在街头喝得酩酊大醉。
从开会时间上来讲,北欧人的时间观念要比南欧人更强。北欧人能够精确地使用时间,同南欧人手忙脚乱且杂乱无章的处世哲学形成鲜明的对照。希腊人往往将一公里长估计为一支烟的工夫;而日耳曼人的头脑却像抄表一样精确。在南欧国家,约定好的会见时间基本上失去了意义。欧洲人中最守时的当推德国人。如果晚宴7点钟开始,德国人会提前10分钟到达,到外面溜达一会儿,7点整按响东道主的门铃。这也正是为什么在欧洲旅游时,德国的司机对时间最有概念,而意大利司机大多散漫随意,对时间少有概念。在这点上中国人更像北欧人一些,比较注重时间与礼貌,不会在工作邀约上有所偏差。
二、中欧休闲娱乐习惯对比
欧洲人相比起朝九晚五努力奋斗的中国人,十分注重家庭生活,下班后大多是一家人安静地呆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如果外出游玩,也会崇尚一些绿色健康的休闲方式,比如晒太阳、跑步、骑车、打球等等。很少有中国那样的娱乐休闲场所。而在中国,休闲娱乐的领域是最有潜力的商业,洗脚店、按摩店、KTV遍地开花。人们偏向于在夜间使用室内的休闲方式。
可是有一个个例——西班牙,这个国家的人民每天9~10点开始上班,中午2~3点吃午饭,下午5点再开始工作,晚上8~10点吃晚饭,凌晨1点睡觉。由于作息时间与众不同,西班牙人逐渐养成一天进5餐的习惯。如此奇特的作息,源于当年西班牙独裁者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了和纳粹德国保持一致,将时区改为中欧时区,后期没有恢复格林威治时间。当时西班牙是个农业国家,农民们都按照太阳光照来安排时间,按照一向的习惯吃午饭和晚饭,尽管时钟上显示已经晚了一个小时。
虽然现在的西班牙已经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可是西班牙的作息却是全球公认的诡异,西班牙的人們却似乎无法从农业国的作息中脱离出来。西班牙人爱好斗牛,而性格也像牛一般犟,管理者们因循守旧希望维持原状,民众也没有强烈的呼声,双方都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于是改变作息时间这事儿就不了了之。
三、中欧节假日习惯对比
欧洲在时间表上,相比其他国家最独特的便是夏令时,这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采用的统一时间称为“夏令时间”。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節约照明用电。但是这样的设置对欧洲的日常生息也带来了较大的改变
与中国一样,欧洲有各式各样的节日,以西班牙为例,一到夏季(4月初开始),各种艺术团体在大街小巷搭台演出,晚会时间从凌晨开始直到清晨六七点才结束。尽兴而散的人回家睡觉,睡到当天中午十一二点才起来吃早餐。而在中国,不像欧洲每到家假日的其乐融融,很少会有普天同庆办的庆祝,而这也源于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观念越来越弱,因此除了除夕“守岁”这类大型的节假日,很少会有其他的节日对中国人的作息产生影响。
四、原因分析
究其根本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因素。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从古至今儒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中国家长认为孩子要有好的未来,必须先吃苦,悬梁刺骨、凿壁偷光、卧薪尝胆,一个个励志的历史典故都在弘扬着一种价值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而在圣经·马太福音的第11章:28节:中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信耶稣,减轻不必要的苦难。受基督教、罗马天主教影响,欧洲人着重强调爱,要爱神,爱工作,追求平和喜乐。文化与信仰的不同导致了中欧生活习惯的迥然不同。
在行为动机方面,在中国学生的眼中,成功的定义便是指事业上的成功,男生应该指点江山,而女生则“巾帼不让须眉”成为女强人。 但在欧洲学生们的理想状态中,男生自由安排自己喜欢的职业,女生则偏向做家庭主妇,贤妻良母。这样的对比与中国欧洲的社会环境不同有关,欧洲大多为发达国家,人口稀少,政府福利待遇好,在生活上少有温饱层面的难题,因此更偏向于享受现在的生活,但在中国,人口爆炸导致房价飞涨,社会上对资源、职位的竞争太激烈,因此形成了在竞争中求胜的价值取向。
总而言之,在传统文化与社会现状的基础上,中国与欧洲的作息时间截然不同,在这世界的两端的两个区域,差别不仅仅是时差还有对时间概念的差别。可是究竟哪种模式对一个国家及每一个人更有裨益,还需要更长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