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预后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m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身麻醉下机械取栓预后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

方法

对沧州市中心医院及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介入科自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收治的108例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而行全身麻醉下机械取栓的患者,依据术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患者间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伴发情况等)及围手术期情况(入室即刻心率、入室即刻收缩压与舒张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等)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预后的独立围手术期危险因素。

结果

108例患者中,预后良好65例,预后不良4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入室即刻心率、入院即刻及术后3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即刻至术后3 d内血红蛋白最大值及血糖最大值、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预后的独立围手术期危险因素为入室即刻心率(OR=1.035,95%CI:1.002~1.067,P=0.037)及术后3 d NIHSS评分(OR=1.153,95%CI:1.016~1.272,P=0.030)。

结论

对于入室即刻心率增快及术后3 d NIHSS评分升高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需高度警惕其机械取栓预后不良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1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直接机械取栓63例(直接机械取栓组),接受桥接治疗53例(桥接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2组患者间术前基线资料、诊治情况以及术后即刻血管有
目的比较抗甲状腺抗体(ATAbs)阳性和阴性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临床特点的差异,明确ATAbs阳性的抗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及机制。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确诊为抗NMDA受体脑炎的53例患者临床资料,按ATAbs阳性和阴性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53例患者中,ATAbs阳性患者16例,
目的探讨双糖链蛋白聚糖(BGN)对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中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血管内穿刺法构建C57BL/6J雄性野生型小鼠SAH模型。(1)将48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 6 h组、SAH 12 h组、SAH 24 h组、SAH 48 h组、SAH 72 h组,每组8只。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是一种慢性功能性前庭障碍,主要表现为超过3个月的持续非眩晕性头晕、不稳,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前庭通路与焦虑相关神经网络重叠机制、经典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假说、再适应失败假说、脑区活动的改变和分子病理学机制,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前庭康复治疗、行为认知治疗以及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本文主要围绕上述内容综述如下。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于脑胶质瘤模型体内增强替莫唑胺抗脑胶质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人源性恶性胶质瘤细胞系T98G移植入BALB/C-nu雌性裸鼠中构建人脑胶质瘤细胞裸鼠原位移植模型。造模5 d后将造模成功的48只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溶剂对照组、白藜芦醇组、替莫唑胺组、联合用药组、Wnt信号通路激动剂组、Wn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每组8只,并分别予二甲基亚砜10 mg/kg、白藜芦醇10 mg/kg、替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山西大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5例采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机械取栓,其中4例实现血管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1例术中血栓脱落至远端小动脉;术后均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事件,1例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罗哌卡因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实验一:分别用0、1、2、3、4、5 mmol/L罗哌卡因刺激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 48 h,于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辅助显微手术切除幕上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及技巧。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31例幕上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术中超声辅助显示病灶位置、大小及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据此选择合理的手术路径;同时借助术中超声实时监测切除程度。统计患者病灶切除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复杂性及血脑屏障的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一直是研究领域的热点及难点。近年来关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MSCs-EVS)的研究发现,MSCs-EVS是潜在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同时,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MSCs-EVS还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的天然载体。笔者现围绕MSCs-EVS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