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佛山
佛站着或坐着
山一样一动不动
我走过千佛山
像一片云或一阵风
泰山
泰山太老了
一直在打盹
唤不醒
推不动
扯一扯他脸上的胡须和眉毛
也不睁开眼睛
崂山
在海边走累了
石头都累出了颜色
头上的帽子和裸露的发丝
被海风吹拂着
变成了海岸线上的景色
朵朵浪花
是崂山和大海唱起的歌
岱崮
能望泰岱风云
远观群峰地貌
站在岱崮山顶看江山如此多娇
想流芳千古的念头在云端缭绕
脚下的岱崮分明就是一颗野心
守护着自己的江山
任风吹雨打也不动摇
牛角崮
每次去爬山
都像去钻牛角尖
那么大的天空
却怎么也钻不上去
还不如像一棵老树
站在远处观看
把长长的根
伸向地眼眼
把狂想的枝叶
插进蓝天
奶子崮
奶大了天
却没有奶大一座青山
鹰窝峰
绿色的翅膀
把它带入了飞翔的高度
在宽广的蓝天下
发表着它的豪言壮语
整个沂蒙山区都听到了
鹰窝峰的声音
像很多山鹰的翅膀在试飞
盘山路
一条条盘山路像弯曲的铁钩
钩挂着一座座山头
一座座山头像挂在铁钩上的肉
太阳就像屠夫
天天守候在山口
石板路
路过的脚印越积越厚
敲打出来的声音也就越来越沉闷
偶尔有人来想把它当成文物偷走
却是没有能力把它搬动带回
反倒让一块块石头远近闻名
让一代代山民传说着石板路的功勋
石桥
石桥像大山的嘴
讲述着一个个源远流长的故事
走过桥面的人像一茬茬胡须
生长出来又被风刀剃去
村口
村口像一口大钟
时常被进进出出的人敲响
村里有任何风吹草动
都会在钟声里回荡
水井
井口石板上深深的绳索磨痕
磨去了一代代村民的青春
黑洞洞的水井里
隐藏着一代又一代村民的灵魂
五岳独尊
一夜酒宴
太阳喝红了脸
浮云低下了头
远山像入睡的野兽
打着呼噜
频频劝酒的星星不见了踪影
敞开的天门吹进徐徐微风
被远山碰倒的茶壶
流出一帘瀑布
餐桌上举目可见的剩菜残羹
在茶水流淌的热气中
时隐时现
环绕着屹立不倒的酒瓶
酒瓶的标签上
印着“五岳独尊”
在太阳醉醺醺的目光中金光闪闪
作者简介:晁佃荣,笔名晁一民,斋号玉钱堂。1968年生,山东费县人。爱好文学、书画、收藏,均有作品发表。文学作品曾在《星星》《农村青年》《山东文学》《参花》《中国文学》等报刊发表,并有作品入选《当代青年新诗一千家》《齐鲁文学作品年展2014》《2015中国诗选》等作品集。曾入编《山东作家辞典》《中国书画家大辞典》当代卷、《新中国书画六十年》等多部辞书。
佛站着或坐着
山一样一动不动
我走过千佛山
像一片云或一阵风
泰山
泰山太老了
一直在打盹
唤不醒
推不动
扯一扯他脸上的胡须和眉毛
也不睁开眼睛
崂山
在海边走累了
石头都累出了颜色
头上的帽子和裸露的发丝
被海风吹拂着
变成了海岸线上的景色
朵朵浪花
是崂山和大海唱起的歌
岱崮
能望泰岱风云
远观群峰地貌
站在岱崮山顶看江山如此多娇
想流芳千古的念头在云端缭绕
脚下的岱崮分明就是一颗野心
守护着自己的江山
任风吹雨打也不动摇
牛角崮
每次去爬山
都像去钻牛角尖
那么大的天空
却怎么也钻不上去
还不如像一棵老树
站在远处观看
把长长的根
伸向地眼眼
把狂想的枝叶
插进蓝天
奶子崮
奶大了天
却没有奶大一座青山
鹰窝峰
绿色的翅膀
把它带入了飞翔的高度
在宽广的蓝天下
发表着它的豪言壮语
整个沂蒙山区都听到了
鹰窝峰的声音
像很多山鹰的翅膀在试飞
盘山路
一条条盘山路像弯曲的铁钩
钩挂着一座座山头
一座座山头像挂在铁钩上的肉
太阳就像屠夫
天天守候在山口
石板路
路过的脚印越积越厚
敲打出来的声音也就越来越沉闷
偶尔有人来想把它当成文物偷走
却是没有能力把它搬动带回
反倒让一块块石头远近闻名
让一代代山民传说着石板路的功勋
石桥
石桥像大山的嘴
讲述着一个个源远流长的故事
走过桥面的人像一茬茬胡须
生长出来又被风刀剃去
村口
村口像一口大钟
时常被进进出出的人敲响
村里有任何风吹草动
都会在钟声里回荡
水井
井口石板上深深的绳索磨痕
磨去了一代代村民的青春
黑洞洞的水井里
隐藏着一代又一代村民的灵魂
五岳独尊
一夜酒宴
太阳喝红了脸
浮云低下了头
远山像入睡的野兽
打着呼噜
频频劝酒的星星不见了踪影
敞开的天门吹进徐徐微风
被远山碰倒的茶壶
流出一帘瀑布
餐桌上举目可见的剩菜残羹
在茶水流淌的热气中
时隐时现
环绕着屹立不倒的酒瓶
酒瓶的标签上
印着“五岳独尊”
在太阳醉醺醺的目光中金光闪闪
作者简介:晁佃荣,笔名晁一民,斋号玉钱堂。1968年生,山东费县人。爱好文学、书画、收藏,均有作品发表。文学作品曾在《星星》《农村青年》《山东文学》《参花》《中国文学》等报刊发表,并有作品入选《当代青年新诗一千家》《齐鲁文学作品年展2014》《2015中国诗选》等作品集。曾入编《山东作家辞典》《中国书画家大辞典》当代卷、《新中国书画六十年》等多部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