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型材料作文“救人哥的遗憾”导写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t43grfd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创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6年8月24日,一辆湖北籍旅游大巴在江西与一辆装满石灰的大货车追尾,大巴车翻到5米深的路基下,车上多人被困。武汉游客孙敏多处受伤,当他准备救自己的家人时,听到一名小女孩儿喊“叔叔救我”,孙敏忍着伤痛救出小女孩儿以及她的母亲,随后,孙敏又把被行李压住的儿子救出。之后,他又救出多名游客。而孙敏的父亲被卡在座位上无法动弹,直到消防官兵赶到将其救出。孙敏的母亲却没能挺过去。
  孙敏英勇救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湖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授予他“湖北好游客”荣誉称号。可是对于母亲的离世,“救人哥”孙敏内心充满了愧疚。社会上也有人认为荣誉是一时的,而母亲去世的伤痛是长久的,应该先救母亲。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时事型材料作文,材料所给的对此事的不同看法,都有现实的社会依据,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截然对立关系,所以,选择什么样的观点并不能决定你能得多少分,而论据与论证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能不能用最合适的方式最充分地表达。
  就材料而言,由于对新闻取舍不当,给人一种揪心的感觉,好像孙敏是在能救母亲的情况下先去救别人而导致母亲死亡,再加上孙敏得到的荣誉,就给人一种舍亲救人是为了“荣誉”,这就挑动大众的感情底线,反对的意见也主要集中在这里。
  赞同与反对都有理由的情况下,“理”就不是关键了,关键是学生用什么样的论据来论证说理,论据要充实,说理要充分,要体现出语文核心素养来。
  有没有所谓的最佳立意?
  在我看来,“最佳立意”有两层含义:
  1.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找到最能体现材料主旨的写作角度。之前还有核心立意与外围立意之说,但近几年审题立意门槛降低了许多,所以指望找到一个最好的立意就能得到高分的可能性已极低。
  2.在诸多可写立意中间,找到一个自己掌握素材最多、最能体现自己思辨思维、最能写出见识与文采的角度去写。这样的路子才是当今高考重点考查的。同样的角度,有人只能看到现象,而有人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有人只能孤立地看问题,而有人能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有人运用语言干巴巴的,有人却可以文采飞扬——得分自然会有很大区别。
  如果某同学感情上赞同救母亲,但苦于论据不多不给力,而救他人相对好写,从作文的角度来讲,写救他人就是最佳立意。所以虽然许多同学写了先救他人,但这种事落到自己头上,先救的肯定是亲人。
  素材及化用
  强力素材1:孟子:“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化用例段:孟子曾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自己的母亲在里边,你忍心踏着外边哭喊的伤者去救母亲?再者,不把外边的人先救出,如何去救自己的母亲。在我看来,“救人哥”当时的心情,绝对不是为了什么荣誉,更不是为了表扬,实实在在就是被伤者的惨状打动,恻隐心同情心油然而生,是一种仁者之心,是自然而为之的。
  强力素材2: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吕氏春秋》
  化用例段:《吕氏春秋》中曾说:“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现在的许多人,不了解实情,却自以为很了解,这样的评论如同“王水”,溶掉了英雄的好心。
  试想,如果孙敏知道自己救人后会被误解,那他还会去救那些与自己无血缘关系的乘客吗?屠呦呦,如果知道自己所做的研究成果还要受到质疑,她还会带给人们救命神器——青蒿素吗?如果人人都知道做好官还要被人民瞧不起,那么正常的社会秩序又有谁来维持?
  例文
  英雄难免“受伤”
  □张鹤锐
  2016年8月24日,对于我们来说,平凡而又普通,可对他来说,沉重而又沉重。
  孙敏,人称“救人哥”,在一次事故中拯救了许多生命,却未能救下自己的母亲,他感到愧疚,因此有些人便认为他为荣誉而失母亲是不恰当的。
  在我看来,孙敏所愧疚的,并不是自己为誉失母,而仅是对失母的痛惜。孙敏所做的也并非是为了获取荣誉,而只是单纯地想拯救生命。
  英雄往往会在拯救他人时失去些什么,事后还可能会被蒙上错误的标签,不是很可悲吗?
  女娲是位英雄,她为了填补缺口而“牺牲”了自己却拯救了苍生;诺贝尔是位英雄,他研制出炸药,造福了人类却失去了亲人,甚至自己;孙敏也是位英雄,拯救了许多生命,却失去了母亲。
  救人已经结束,英雄早该退场,现在却不是这样,英雄在行善后非但不能清净地療养,还得去面对舆论的压力。孙敏就是个例子,行了善,却还会被人说成为了荣誉,这是多么的可悲啊!
  《吕氏春秋》中曾说:“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现在的许多人,不了解实情,却自以为很了解,这样的评论如同‘王水’,溶掉了英雄的好心。
  试想,如果孙敏知道自己救人后会被误解,那他还会去救那些与自己无血缘关系的乘客吗?屠呦呦,如果知道自己所做的研究成果还要受到质疑,她还会带给人们救命神器——青蒿素吗?如果人人都知道做好官还要被人民瞧不起,那么正常的社会秩序又有谁来维持?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是英雄总会“受伤”,我们要做的,是默默地支持英雄,让他们都为自己的善举感到值得。
  “因为有了地下那些默默无闻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了地上那一股股,源源不断的泉水的不断涌流。”每个人都应认清现实,理解英雄。只有我们一起做好,才能给受伤的英雄充溢正能量。
  是英雄难免受伤。别怕,世界上总会有正能量!
  评点
  作者跳出了惯常的立意角度,没有从孙敏的行为入手,而是写了他在抉择时的两难,将罩在他头上的光环去掉,还原出一个真实的人性。无论如何,他都是“受伤”——他的受伤,不仅仅是母亲的逝去,还有被“标签化”的伤痛,从更广阔的社会层面,呼吁我们理解善待英雄,这其实是在呼吁改善英雄出现的社会土壤。试想,如果每一个英雄都遭受非理性的责难,又有谁会挺身而出呢?思考深,剖析透。
  (编辑:于智博)
其他文献
人生徘徊于两个世界中,犹如昼夜交替时星辰挂在天空。  ——拜伦  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将来。在将来的某个时刻,我可能成为您的敌人。  ——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  你以为挑起生活的担子是勇气,其实去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才更需要勇气。  ——萨姆门德斯 《革命之路》  人们感到痛苦
2017年1月14日,112岁生日的第二天,周有光去世。很难用寥寥数语,概括这位传奇老人。他通晓汉、英、法、日4种语言,生于常州,长于苏州,学于上海,游历日美,最终落叶归根。他的一生历经晚清、北洋、民国和新中国四个时代,见证了百年风云的变化。他是作家沈从文的连襟、才女张允和的丈夫。由于博闻强识,他是沈从文眼中的“周百科”;他曾和爱因斯坦聊天下大事,就如同“拉家常”;他还和溥仪做过“饭友”,天天同桌
星空中每个人都有无穷可能,与浩瀚相遇  ——“2016冬季星空演讲”素材拓展与运用  2016年11月8日晚,由腾讯视频、腾讯娱乐主办的“2016冬季星空演讲”活动在北京天桥剧场举行,这也是继6月份“夏季星空演讲”之后的再一次群星演讲活动。汪峰、马东、徐峥、白百何、刘震云、苏芒、贾乃亮七位嘉宾,褪去镜头前的光芒,只成为舞台上真诚的演讲者。在这场走心的演讲中,没有假大空的套路,每位嘉宾都贡献了许多从
优雅是一种姿态和专注,是以精神的丰盛来对抗现实。哪怕明天依然什么改变都没有,你赢了这一天,也是胜利者。  ——木心  全心依赖自己,在自己之中拥有一切,如果说,这样的人还不幸福,你又能相信谁呢?  ——西塞罗  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也不愿了解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路遥《平凡的世界》  我们记忆最精华的部分保存在我们的外在世界,在雨日潮湿的空气里,在幽闭空
这是一场有趣的相遇。华裔設计师刘扬在《东西相遇》这组作品中,以简单而极富表现力的方式,对中德两种文化中不同的行为方式进行了对照,形象地表达出深层的文化差异。而这些差异,来自于她对自己13年北京生活和13年柏林生活的感悟和提炼。睿智的观点,极简的图像,鲜明的对比;东方与西方,男人与女人,现在与过去……正是因为有不同,相遇才变得有趣;正是因为有不同,碰撞才会有意义;也正是因为有不同,才会互相吸引着。刘
随闺蜜游玩归来,途中去一村子看望其姨妈。老人八十七岁了,盘着如今城市里几乎看不到的发髻,梳得一丝不乱,老式的对襟蓝袄很是洁净。特别是那脸庞活泛欢喜,看着让人感觉温润熨帖。莫非老人家每天都将自己收拾得这般利索?我将心里困惑说给老人。她笑了,说习惯了,活一天就利利索索,整整齐齐,高高兴兴,才不会亏了这晴天红日的。  老人的话,让我心生惭愧:别人一句客套的恭维我会嘚瑟半天,一旦受到冷落就破罐子破摔,何曾
1.张全书是都江堰向峨乡邮政所的代办员。在2012年以前,向峨乡每天的报纸都只能派送到蒲阳镇,再由张全书从蒲阳向峨乡派送。为了方便派送,张全书买了辆自行车。从1993年至2006年,13年时间,他骑坏了7辆自行车。2006年,张全书买了辆摩托车,继续送信。24年来,不论刮风下雨,张全书都不退缩。“他就像一个使者,连接着大山里的向峨和外面的城市。”今年4月24日,63岁的张全书被评为都江堰“最美劳动
人 性  1966年9月2日,因不堪红卫兵的殴打、凌辱,傅雷与妻子朱梅馥在家中双双自尽。  在傅雷夫妇的悲剧故事中,还有一位奇女子的存在。按当时惯例,“自绝于人民”者不能保留骨灰,与傅家素不相识、但一向钟爱傅雷文字的文学青年江小燕自称是傅雷的干女儿,冒着巨大危险要回骨灰妥善保管,并给中央写信为傅雷鸣冤,结果吃尽苦头,成了“反革命”。文革后,她被平反,但青春已逝,1985年,46岁的她报考上海第二教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种豆之余,用一种不动声色的冷峻而幽默的语言勾勒出豆子地的模样,可谓“草盛豆苗稀”,但他种豆,为温饱,为消遣也为播种美德,无怪乎他提出了掠夺者和真正的农夫两个概念。  梭罗在文中写到,如停落在地上行走的燕子,厚此薄彼的锄头等。燕子是天空的精灵,而今却欲振翮高飞而不得,影射了为财富等不必要的奢侈品所禁锢,不得已放弃逐梦的群体。锄头使杂草与作物坠茵落溷,产生不同境遇。正如为了满足私欲而破
21年的跌宕与波荡,它被改判,注定会成为中国法治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司法的一个“结”终于解开,搅扰了国人11年的聂树斌案,终于迎来了让人欣慰的结果,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再审宣判:聂树斌无罪。  1994年8月10日,石家庄市西郊一块玉米地里发生一起强奸杀人案,随即,时年21岁的工人聂树斌被认定为凶手,并于次年5月被执行死刑。2005年1月,曾犯下多起强奸杀人案的王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