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S和ScanSAR模式InSAR在广域地灾隐患识别中的联合应用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能够探测地表微小形变信息,但目前开展广域尺度下InSAR地灾隐患识别在技术层面仍存在很大的挑战性:如何"广域、快速、经济"地获取可靠的InSAR产品仍是地灾隐患识别"普查"的重点。哨兵1号(Sentinel-1)渐进逐行扫描模式(ter-rain observation with progressive scans,TOPS)和先进陆地观测卫星(advanced land ob
其他文献
2017-08-08,中国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Ms 7.0级地震,此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浅、烈度高,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并引发了大量山体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InSAR)技术对九寨沟地区开展潜在滑坡隐患早期识别与探测研究。首先,通过常规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SA
陕西省延安新区的"平山造城"是目前世界上在湿陷性黄土沟壑地区规模最大的岩土工程。大规模的土地创造、工程建设及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引起了大量的不均匀地面沉降。首先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对2017-12—2018-12期间获取的升轨哨兵1号A星(Sentinel-1A)数据进行分析,获取了延安新区平山
在高陡边坡岩体结构面的调查中,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可全面、精确、快捷地获得坡面岩体结构信息。以实际崩塌为研究对象,使用多旋翼单镜头无人机开展航测重建三维边坡模型,利用霍夫法向算法和HSV(hue,saturation,value)算法构建可视化三维岩体结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球形k均值聚类来完成结构面分组提取。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从三维岩体结构模型中对结构面倾向和倾角进行快速提取和分析,还可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