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捷克的卡罗维发利是一座隐藏在郁郁葱葱中的世外桃源,它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温泉之乡。作为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温泉小镇,卡罗维发利既是疗养胜地,也是风景区。
鹿跳崖与查理的温泉
卡罗维发利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西北的波西米亚平原,在由戴普拉河与奥赫热河的侵蚀而形成的一条狭长深谷之中,距离布拉格120千米,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这里树林蓊郁,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理想的疗养胜地。小镇上的温泉有很多,最集中的有十几处。据说,这些温泉水中含有40多种矿物质,具有特别的疗效,卡罗维发利因此成了全捷克乃至全欧洲知名的疗养胜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至今,街上依旧游人如织,完全不像一个藏在山谷中的小镇。
罗马帝国查理四世王朝全盛时期的气派,造就了卡罗维发利的精致和富饶。在小镇沿河两岸的街道上,一幢幢巴洛克式的小楼依山而建,风格雅致,既错落有致又规整有序。建筑色彩轻快明朗,以粉红和嫩黄为主基调的建筑物掩映在绿树丛中,分外幽雅而美丽。
传说14世纪时,捷克国王查理四世到此狩猎,一只小鹿被国王射伤,跛腿逃去,国王策马紧追不舍。小鹿跃上峻峭的山崖,纵身跳入山下泉水中,水面上立刻冒起一股白烟。当小鹿从水中出来时,伤口已愈合,不一会便跑入丛林消失得无影无踪。国王看得目瞪口呆,随即命令宫廷医生化验泉水,结果发现,这里的泉水并不是普通的水,而是一种能治疗伤病的矿物质温泉水。于是,人们在山上的森林公园里为小鹿立起雕像,卡罗维发利的城徽也取名为“鹿跳崖”。查理四世将这冒着热气的泉眼命名为“查理的温泉”,卡罗维发利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踏入卡罗维发利,四处可见潺潺的泉水。戴普拉河,在捷克语中的意思是“暖水河”。清澈的河水穿城而过,一年四季飘溢着若有若无、如烟似雾的蒸汽,给小城平添了几分朦胧、几分神秘、几分梦幻般的童话色彩。泰普拉河本身就是由温泉水汇集而成,它蜿蜒穿过卡罗维发利小镇。河岸两边是餐馆、咖啡厅和高级酒店,它们大多是巴洛克、洛可可、拜占庭和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建筑风格。
自1350年建城后,小城先后在1604年和1759年两次遭受火灾,原先的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建筑大都被烧毁,所剩无几。19世纪的时候,这里兴建了大批装饰华丽的新艺术风格的建筑。徜徉城中,你会觉得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奥匈帝国时代。这里一年四季都是旅游旺季。欧洲人很信奉温泉疗法,小镇里总是人满为患。不仅如此,在小镇里,就连路旁的广告都是创意温泉广告。
温泉杯与温泉柱廊
走在古朴的石板街道上,总能够看到人们手里拿着漂亮的杯子,边走边喝。难道这里也有边走边喝东西的习俗?问过当地人才知道,卡罗维发利的温泉不仅具有理疗身心的功效,其最大的特色竟然是能够喝。
据说,在过去,卡罗维发利的温泉径直流入戴普拉河;当地人觉得可惜,于是对河水进行治理改造,用管道从山上的温泉源头引水下山,并在沿途修建了很多饮水喉和凉亭,人们可以一路赏景,一路饮用温泉水。这也是为什么在卡罗维发利,很多游客手里都会抱着一个杯子的缘故。
这种水杯设计独特,类似中国的茶壶,有一个超长的把手,它既是把手,也是水嘴;把手下端跟杯身相通,仿佛吸管一样的设计,略一抬手,便可喝到杯中的温泉水。沿河的小商亭中都有这种水杯出售。这样特别的杯子作为伴手礼送给亲朋,也是一个别致的选择。
捷克人很喜欢给温泉盖柱廊。据说城中有100多处天然温泉,最著名的12眼温泉都建在了漂亮的长长廊道里。不论刮风下雨,游人都可以悠然自得地一路走一路享用风味各异的温泉水。柱廊从累赘繁复的巴洛克风格到玻璃水泥的“现代”风格,一应俱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建筑史上的重要建筑风格都在这些泉眼上留下了身影。这些庞大庄重的建筑物不仅提升了当地温泉水的“身价”,也让来此喝水的人们在坏天气里免受风雨之苦。要知道,卡罗维发利的温泉水可是一年四季、全天候开放的。对于那些对温泉水情有独钟的人们来说,这无疑是最享受的时刻,即使在严冬的坏天气里,也不用放弃自己的喜好,到温泉边来享受几口这里的温泉水。因为他们认为,这能防病强身的温泉水越是在坏天气里就越应该多喝。
在卡罗维发利,最著名的柱廊有三个。这三座风格各异的长廊里有几十眼泉水,温度从30℃到72℃不等。游人可以现场买一个温泉杯,拿在手上边走边喝,怡然自得地慢慢品尝风味迥异的温泉水。
那纯白的、雕刻精巧的木结构长亭是市场柱廊,里面有三眼泉水,其中一眼的上方挂有讲述查理大帝发现温泉经历的木雕。車站长廊——原来是卡罗维发利的老车站,木质的长廊雕饰,做工极其精致。磨坊长廊是一座装饰豪华的大理石长廊,为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出自捷克民族复兴时期的著名建筑大师之手,一排排石柱形成特殊的光影效果,科林斯式柱头雕刻精美,美而壮丽;德沃夏克长廊则充满古典气质。最轻灵漂亮的是果林柱廊,修长的白色立柱上是淡蓝的弯顶,尽显优雅。夏秋季节,这里还时常举办小型音乐会,那悠扬的旋律与潺潺的清泉相得益彰,令游客在漫步品泉时平添一份意外的惊喜。
该镇最有名的柱廊是孚日德罗,因为卡罗维发利最有名的温泉就在这里。孚日德罗的玻璃幕墙和高屋顶就像一座博物馆。刚进入大门,只见一股沸腾的泉水喷向半空,整个大厅弥漫着水汽和硫磺气味。孚日德罗温泉是间歇泉,泉水从地下2500多米深处喷射而出,水量为2000升/分钟,水柱高达12米。很多人会在这里留影,但这里的温泉水是不能喝的。
不过,在孚日德罗的大厅里,另外有一字排开的5眼温泉水是可以喝的,它们的水温由低到高(50~72℃)排列,每眼温泉的水温都不一样。笔者接了点儿温泉水喝,真的很难喝,入口略咸,还有一股铁锈的味道。难道真是苦口的才是良药吗?不过,一点点儿喝下去,慢慢品味,倒是也能接受,要是真能治病,那接受起来更加没有问题。 据说,这里的温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世界各地来此疗养的人会根据疗养院开出的处方,每天定时定量饮用温泉水。
温泉饼与贝赫尔酒
笔者沿着戴普拉河漫步,一边品尝沿途各个温泉的味道,一边领略小镇的美景,顺道探寻当地的美食。
在卡罗维发利,同温泉有关的特色饮食还有温泉饼。这是一种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与茯苓夹饼异曲同工的甜食。据说这种饼由杏仁粉、黄油和当地出产的香料混合后按传统工艺烤制而成,有近500年历史。饼是圆的,里面是不同口味的馅料,每张的直径不过十几厘米,分两层,上面印有卡罗维发利最著名的间歇喷泉图案。笔者特意买了几个尝尝,口感有些类似华夫饼,酥脆、甜糯。
卖饼的大叔宣称,这饼不仅仅是美味的甜品,更对女士有美容驻颜的奇效。这位大叔反复叮嘱:“吃这饼得配上这儿的热泉水!”看来,卡罗维发利的一切都与它的温泉相得益彰。
来到卡罗维发利,除了温泉饼外,还不可不尝此地盛产的贝赫尔酒(Becherovka)。它是由丰富的草药混合卡罗维发利的温泉水酿制而成的开胃酒,具有200年的历史,当地人亲切地称它为仅次为上述12泉的“第13泉”。传说1805年,一个会计师和他的私人医生来卡罗维发利治病,投宿在约瑟夫·贝赫尔家中。贝赫尔是一名药剂师,经营着一家药房。因此,这位医生得到了使用其草药和调料做试验的机会。后来,医生研发了一个治疗胃病的秘方,并把它作为礼物送给贝赫尔。贝赫尔经过两年的调制,于1807年开始在他的药房出售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这种药酒。贝赫尔酒大受欢迎,很快成为捷克最著名的开胃酒。
小镇上有一间温泉酒博物馆,展示贝赫尔酒的制作过程与历史发展,游客能在里面品尝不同口味的酒,如果喜欢,还能直接买几瓶带回去。
名人荟萃与东欧影都
卡罗维发利这个捷克小城混合了多种元素,富豪的、奢侈的、浪漫的、休闲的、艺术的……如果只能用一个普遍都能接受的词来概括这座小城,恐怕“小资”较为合适。假如用世界其他城市来与它比较,笔者认为,卡罗维发利有点儿像蒙特卡洛或者戛纳。
卡罗维发利的美来得十分霸气,甚至还有几分侵略性。它既不像瀚海大漠那样宏大苍凉,也不像边关古镇那般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卡罗维发利直截了当地如同一个绝色佳人把人们的视觉紧紧攫住,甚至让人有点儿喘不过气来。
在卡罗维发利,游人不仅争相喝温泉水,还把每座漂亮的长廊当成歇脚的好去处,长廊的木凳上坐了一大圈手执温泉杯的人们。看样子,大家不仅走累了,也喝撑了。刚坐下不久,身边一对德国老夫妻便主动与笔者攀谈起来。这几年来卡罗维发利的亚洲游客比从前多了许多,老先生问,中国人是否也是因为相信温泉疗法才来卡罗维发利的。笔者坦言相告,自己不太了解“温泉疗法”,但非常喜欢泡温泉,不过,到了此地才知道,卡罗维发利的温泉主要是供饮用的。待我起身跟他们告别时,老先生忽然靠过来神秘地说:“卡尔·马克思也非常喜欢卡罗维发利,他生前常常来这里疗养。”说完还扬了扬手里的杯子,像是在提醒我:马克思也喝了不少这里的温泉水。
老先生所言非虚。卡罗维发利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令人心旷神怡的温泉吸引了欧洲各国王公贵族、富商巨贾和文人雅士。罗马帝国的查理四世、沙皇俄国的彼得大帝、奥匈帝国的玛丽娅·特蕾莎女王都曾在此流连忘返;贝多芬、巴赫、肖邦、李斯特、施特劳斯、勃拉姆斯、德沃夏克、海涅、果戈里、席勒、卡夫卡等都曾来此度假休闲,寻找创作灵感。他们的足迹遍布小城街巷,同时也为小镇增添了厚重的历史韵味和迷人的艺术气息。
馬克思在其女儿的陪伴下曾三次专程来此泡温泉,治疗肝病。据说,闻名于世的伟大著作《资本论》的初稿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在给恩格斯的信中,马克思曾感慨地写道:“这里实在是太美了,在森林覆盖的花岗岩山上散步,谁都不会感到厌烦。”歌德在1785年到1823年间曾13次来此疗养,并盛赞此地为“人间天堂”。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的名作《自新大陆》交响曲,也是在这里首演并大获成功的。
卡罗维发利还有“东欧影都”之称。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始于1950年。自1959年起,电影节同苏联创办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交替举行,改为每两年一次,于六七月间举行,为期两周,旨在发扬和促进社会主义影视文化事业,与西方电影节竞雄。我国故事片《白毛女》《钢铁战士》《良家妇女》和《芙蓉镇》等均曾在卡罗维发利电影节上获过奖。目前,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已跻身于世界五大电影节,以艺术电影和创新电影为主。
【责任编辑】赵 菲
鹿跳崖与查理的温泉
卡罗维发利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西北的波西米亚平原,在由戴普拉河与奥赫热河的侵蚀而形成的一条狭长深谷之中,距离布拉格120千米,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这里树林蓊郁,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理想的疗养胜地。小镇上的温泉有很多,最集中的有十几处。据说,这些温泉水中含有40多种矿物质,具有特别的疗效,卡罗维发利因此成了全捷克乃至全欧洲知名的疗养胜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至今,街上依旧游人如织,完全不像一个藏在山谷中的小镇。
罗马帝国查理四世王朝全盛时期的气派,造就了卡罗维发利的精致和富饶。在小镇沿河两岸的街道上,一幢幢巴洛克式的小楼依山而建,风格雅致,既错落有致又规整有序。建筑色彩轻快明朗,以粉红和嫩黄为主基调的建筑物掩映在绿树丛中,分外幽雅而美丽。
传说14世纪时,捷克国王查理四世到此狩猎,一只小鹿被国王射伤,跛腿逃去,国王策马紧追不舍。小鹿跃上峻峭的山崖,纵身跳入山下泉水中,水面上立刻冒起一股白烟。当小鹿从水中出来时,伤口已愈合,不一会便跑入丛林消失得无影无踪。国王看得目瞪口呆,随即命令宫廷医生化验泉水,结果发现,这里的泉水并不是普通的水,而是一种能治疗伤病的矿物质温泉水。于是,人们在山上的森林公园里为小鹿立起雕像,卡罗维发利的城徽也取名为“鹿跳崖”。查理四世将这冒着热气的泉眼命名为“查理的温泉”,卡罗维发利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踏入卡罗维发利,四处可见潺潺的泉水。戴普拉河,在捷克语中的意思是“暖水河”。清澈的河水穿城而过,一年四季飘溢着若有若无、如烟似雾的蒸汽,给小城平添了几分朦胧、几分神秘、几分梦幻般的童话色彩。泰普拉河本身就是由温泉水汇集而成,它蜿蜒穿过卡罗维发利小镇。河岸两边是餐馆、咖啡厅和高级酒店,它们大多是巴洛克、洛可可、拜占庭和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建筑风格。
自1350年建城后,小城先后在1604年和1759年两次遭受火灾,原先的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建筑大都被烧毁,所剩无几。19世纪的时候,这里兴建了大批装饰华丽的新艺术风格的建筑。徜徉城中,你会觉得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奥匈帝国时代。这里一年四季都是旅游旺季。欧洲人很信奉温泉疗法,小镇里总是人满为患。不仅如此,在小镇里,就连路旁的广告都是创意温泉广告。
温泉杯与温泉柱廊
走在古朴的石板街道上,总能够看到人们手里拿着漂亮的杯子,边走边喝。难道这里也有边走边喝东西的习俗?问过当地人才知道,卡罗维发利的温泉不仅具有理疗身心的功效,其最大的特色竟然是能够喝。
据说,在过去,卡罗维发利的温泉径直流入戴普拉河;当地人觉得可惜,于是对河水进行治理改造,用管道从山上的温泉源头引水下山,并在沿途修建了很多饮水喉和凉亭,人们可以一路赏景,一路饮用温泉水。这也是为什么在卡罗维发利,很多游客手里都会抱着一个杯子的缘故。
这种水杯设计独特,类似中国的茶壶,有一个超长的把手,它既是把手,也是水嘴;把手下端跟杯身相通,仿佛吸管一样的设计,略一抬手,便可喝到杯中的温泉水。沿河的小商亭中都有这种水杯出售。这样特别的杯子作为伴手礼送给亲朋,也是一个别致的选择。
捷克人很喜欢给温泉盖柱廊。据说城中有100多处天然温泉,最著名的12眼温泉都建在了漂亮的长长廊道里。不论刮风下雨,游人都可以悠然自得地一路走一路享用风味各异的温泉水。柱廊从累赘繁复的巴洛克风格到玻璃水泥的“现代”风格,一应俱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建筑史上的重要建筑风格都在这些泉眼上留下了身影。这些庞大庄重的建筑物不仅提升了当地温泉水的“身价”,也让来此喝水的人们在坏天气里免受风雨之苦。要知道,卡罗维发利的温泉水可是一年四季、全天候开放的。对于那些对温泉水情有独钟的人们来说,这无疑是最享受的时刻,即使在严冬的坏天气里,也不用放弃自己的喜好,到温泉边来享受几口这里的温泉水。因为他们认为,这能防病强身的温泉水越是在坏天气里就越应该多喝。
在卡罗维发利,最著名的柱廊有三个。这三座风格各异的长廊里有几十眼泉水,温度从30℃到72℃不等。游人可以现场买一个温泉杯,拿在手上边走边喝,怡然自得地慢慢品尝风味迥异的温泉水。
那纯白的、雕刻精巧的木结构长亭是市场柱廊,里面有三眼泉水,其中一眼的上方挂有讲述查理大帝发现温泉经历的木雕。車站长廊——原来是卡罗维发利的老车站,木质的长廊雕饰,做工极其精致。磨坊长廊是一座装饰豪华的大理石长廊,为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出自捷克民族复兴时期的著名建筑大师之手,一排排石柱形成特殊的光影效果,科林斯式柱头雕刻精美,美而壮丽;德沃夏克长廊则充满古典气质。最轻灵漂亮的是果林柱廊,修长的白色立柱上是淡蓝的弯顶,尽显优雅。夏秋季节,这里还时常举办小型音乐会,那悠扬的旋律与潺潺的清泉相得益彰,令游客在漫步品泉时平添一份意外的惊喜。
该镇最有名的柱廊是孚日德罗,因为卡罗维发利最有名的温泉就在这里。孚日德罗的玻璃幕墙和高屋顶就像一座博物馆。刚进入大门,只见一股沸腾的泉水喷向半空,整个大厅弥漫着水汽和硫磺气味。孚日德罗温泉是间歇泉,泉水从地下2500多米深处喷射而出,水量为2000升/分钟,水柱高达12米。很多人会在这里留影,但这里的温泉水是不能喝的。
不过,在孚日德罗的大厅里,另外有一字排开的5眼温泉水是可以喝的,它们的水温由低到高(50~72℃)排列,每眼温泉的水温都不一样。笔者接了点儿温泉水喝,真的很难喝,入口略咸,还有一股铁锈的味道。难道真是苦口的才是良药吗?不过,一点点儿喝下去,慢慢品味,倒是也能接受,要是真能治病,那接受起来更加没有问题。 据说,这里的温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世界各地来此疗养的人会根据疗养院开出的处方,每天定时定量饮用温泉水。
温泉饼与贝赫尔酒
笔者沿着戴普拉河漫步,一边品尝沿途各个温泉的味道,一边领略小镇的美景,顺道探寻当地的美食。
在卡罗维发利,同温泉有关的特色饮食还有温泉饼。这是一种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与茯苓夹饼异曲同工的甜食。据说这种饼由杏仁粉、黄油和当地出产的香料混合后按传统工艺烤制而成,有近500年历史。饼是圆的,里面是不同口味的馅料,每张的直径不过十几厘米,分两层,上面印有卡罗维发利最著名的间歇喷泉图案。笔者特意买了几个尝尝,口感有些类似华夫饼,酥脆、甜糯。
卖饼的大叔宣称,这饼不仅仅是美味的甜品,更对女士有美容驻颜的奇效。这位大叔反复叮嘱:“吃这饼得配上这儿的热泉水!”看来,卡罗维发利的一切都与它的温泉相得益彰。
来到卡罗维发利,除了温泉饼外,还不可不尝此地盛产的贝赫尔酒(Becherovka)。它是由丰富的草药混合卡罗维发利的温泉水酿制而成的开胃酒,具有200年的历史,当地人亲切地称它为仅次为上述12泉的“第13泉”。传说1805年,一个会计师和他的私人医生来卡罗维发利治病,投宿在约瑟夫·贝赫尔家中。贝赫尔是一名药剂师,经营着一家药房。因此,这位医生得到了使用其草药和调料做试验的机会。后来,医生研发了一个治疗胃病的秘方,并把它作为礼物送给贝赫尔。贝赫尔经过两年的调制,于1807年开始在他的药房出售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这种药酒。贝赫尔酒大受欢迎,很快成为捷克最著名的开胃酒。
小镇上有一间温泉酒博物馆,展示贝赫尔酒的制作过程与历史发展,游客能在里面品尝不同口味的酒,如果喜欢,还能直接买几瓶带回去。
名人荟萃与东欧影都
卡罗维发利这个捷克小城混合了多种元素,富豪的、奢侈的、浪漫的、休闲的、艺术的……如果只能用一个普遍都能接受的词来概括这座小城,恐怕“小资”较为合适。假如用世界其他城市来与它比较,笔者认为,卡罗维发利有点儿像蒙特卡洛或者戛纳。
卡罗维发利的美来得十分霸气,甚至还有几分侵略性。它既不像瀚海大漠那样宏大苍凉,也不像边关古镇那般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卡罗维发利直截了当地如同一个绝色佳人把人们的视觉紧紧攫住,甚至让人有点儿喘不过气来。
在卡罗维发利,游人不仅争相喝温泉水,还把每座漂亮的长廊当成歇脚的好去处,长廊的木凳上坐了一大圈手执温泉杯的人们。看样子,大家不仅走累了,也喝撑了。刚坐下不久,身边一对德国老夫妻便主动与笔者攀谈起来。这几年来卡罗维发利的亚洲游客比从前多了许多,老先生问,中国人是否也是因为相信温泉疗法才来卡罗维发利的。笔者坦言相告,自己不太了解“温泉疗法”,但非常喜欢泡温泉,不过,到了此地才知道,卡罗维发利的温泉主要是供饮用的。待我起身跟他们告别时,老先生忽然靠过来神秘地说:“卡尔·马克思也非常喜欢卡罗维发利,他生前常常来这里疗养。”说完还扬了扬手里的杯子,像是在提醒我:马克思也喝了不少这里的温泉水。
老先生所言非虚。卡罗维发利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令人心旷神怡的温泉吸引了欧洲各国王公贵族、富商巨贾和文人雅士。罗马帝国的查理四世、沙皇俄国的彼得大帝、奥匈帝国的玛丽娅·特蕾莎女王都曾在此流连忘返;贝多芬、巴赫、肖邦、李斯特、施特劳斯、勃拉姆斯、德沃夏克、海涅、果戈里、席勒、卡夫卡等都曾来此度假休闲,寻找创作灵感。他们的足迹遍布小城街巷,同时也为小镇增添了厚重的历史韵味和迷人的艺术气息。
馬克思在其女儿的陪伴下曾三次专程来此泡温泉,治疗肝病。据说,闻名于世的伟大著作《资本论》的初稿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在给恩格斯的信中,马克思曾感慨地写道:“这里实在是太美了,在森林覆盖的花岗岩山上散步,谁都不会感到厌烦。”歌德在1785年到1823年间曾13次来此疗养,并盛赞此地为“人间天堂”。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的名作《自新大陆》交响曲,也是在这里首演并大获成功的。
卡罗维发利还有“东欧影都”之称。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始于1950年。自1959年起,电影节同苏联创办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交替举行,改为每两年一次,于六七月间举行,为期两周,旨在发扬和促进社会主义影视文化事业,与西方电影节竞雄。我国故事片《白毛女》《钢铁战士》《良家妇女》和《芙蓉镇》等均曾在卡罗维发利电影节上获过奖。目前,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已跻身于世界五大电影节,以艺术电影和创新电影为主。
【责任编辑】赵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