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工业时代教师的课堂教学很少得到现代教学媒体的支持,信息时代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持和保障. 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融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详细论述如何在新课标指引下,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助力课堂教学.
【关键词】 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
工业时代教师的课堂教学很少得到现代教学媒体的支持,信息时代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持和保障. 时代在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也从传统的“一支粉笔打天下”转变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字课堂”.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融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助力课堂教学?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数学学科教学过程?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地成为学生能力生根的支撑……这一系列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有几点粗浅的认识,现阐述如下:
一、以“情境”助力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优点,相比于传统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效来创造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 在课堂导入环节时,我经常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的情境,如在讲授等量代换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融入问题情境中,并对生活中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讲授“同样多”这一课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情境动画,引导学生观看动画,用所看到的动画内容讲小故事给同学们听,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比较多少.
二、以“方式”助力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只能是教师知识的复制,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学生的知识比作水,那么,学生桶内的水永远不会比老师桶内的水多. 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在如今一个大数据时代,一个知识以秒速更新的时代,怎么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上课之初,我利用移动设备下发习题,学生利用接收端,接收习题,并快速做答,之后上传到我的教师端. 在教师端,我能够马上看到错题数据统计结果,对于学生错题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针对错误情况,马上调整我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正确的问题我可以少讲,节约课堂时间,对于重点内容和易错内容进行精讲和细讲,从而打造高效课堂,提高40分钟课堂时间的效率. 在我的课堂中,我经常借助移动设备与大屏幕终端设备的屏幕共享,用移动设备与移动学习应用软件构建移动学习课堂,借助信息技术支撑,发起各种类型的小测验等移动学习活动,利用不同的教育类APP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在传统课堂中,我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纸质的本子不容易保存,字迹模糊,再利用时出现很多问题. 如今,我指导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云”中错题本,给自己建立“云档案”. 在课堂延伸中,我让学生通过APP,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在任何地点高效便捷的学习;还可以与PC端同步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课课程视频、完成网上作业、查看最新公告;并为学生制作移动学习达人勋章,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潜移默化地去改变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学习兴趣与日俱增,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改变了我们的传统课堂,实现了以前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无限潜能.
三、以“内容”助力课堂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课堂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并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音乐的伴奏下,将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零与整,虚与实之间实现灵活的相互转化,从而使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情景,交融地再现于教学中,克服了传统的单调模式,达到声画同步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如在讲授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能清楚地看到把圆形转换成近似的长方形的过程. 将圆等分8份,16份,32份后,直观看到所拼的图形由近似平行四边形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确定圆与长方形的关系后,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自然而然地就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真切地经历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在头脑中视觉的冲击会给他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又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水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再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个亮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最后,将端点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 通过这样直观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形成生动有趣的画面,这一切都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和加深.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作为一线教师,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会使我们的有限课堂变成无限的知识海洋,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主动求知搭建平台. 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为学生终身学习助跑.
【关键词】 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
工业时代教师的课堂教学很少得到现代教学媒体的支持,信息时代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持和保障. 时代在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也从传统的“一支粉笔打天下”转变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字课堂”.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融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助力课堂教学?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数学学科教学过程?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地成为学生能力生根的支撑……这一系列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有几点粗浅的认识,现阐述如下:
一、以“情境”助力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优点,相比于传统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效来创造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 在课堂导入环节时,我经常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的情境,如在讲授等量代换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融入问题情境中,并对生活中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讲授“同样多”这一课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情境动画,引导学生观看动画,用所看到的动画内容讲小故事给同学们听,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比较多少.
二、以“方式”助力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只能是教师知识的复制,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学生的知识比作水,那么,学生桶内的水永远不会比老师桶内的水多. 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在如今一个大数据时代,一个知识以秒速更新的时代,怎么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上课之初,我利用移动设备下发习题,学生利用接收端,接收习题,并快速做答,之后上传到我的教师端. 在教师端,我能够马上看到错题数据统计结果,对于学生错题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针对错误情况,马上调整我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正确的问题我可以少讲,节约课堂时间,对于重点内容和易错内容进行精讲和细讲,从而打造高效课堂,提高40分钟课堂时间的效率. 在我的课堂中,我经常借助移动设备与大屏幕终端设备的屏幕共享,用移动设备与移动学习应用软件构建移动学习课堂,借助信息技术支撑,发起各种类型的小测验等移动学习活动,利用不同的教育类APP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在传统课堂中,我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纸质的本子不容易保存,字迹模糊,再利用时出现很多问题. 如今,我指导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云”中错题本,给自己建立“云档案”. 在课堂延伸中,我让学生通过APP,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在任何地点高效便捷的学习;还可以与PC端同步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课课程视频、完成网上作业、查看最新公告;并为学生制作移动学习达人勋章,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潜移默化地去改变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学习兴趣与日俱增,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改变了我们的传统课堂,实现了以前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无限潜能.
三、以“内容”助力课堂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课堂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并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音乐的伴奏下,将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零与整,虚与实之间实现灵活的相互转化,从而使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情景,交融地再现于教学中,克服了传统的单调模式,达到声画同步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如在讲授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能清楚地看到把圆形转换成近似的长方形的过程. 将圆等分8份,16份,32份后,直观看到所拼的图形由近似平行四边形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确定圆与长方形的关系后,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自然而然地就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真切地经历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在头脑中视觉的冲击会给他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又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水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再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个亮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最后,将端点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 通过这样直观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形成生动有趣的画面,这一切都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和加深.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作为一线教师,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会使我们的有限课堂变成无限的知识海洋,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主动求知搭建平台. 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为学生终身学习助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