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毕业后,胡可先后主持了北京电视台的《小神龙俱乐部》、《欢乐总动员》节目——这两个节目都是北京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中央电视台的《中国风》、上海电视台有线影视频道的《评头论足》、上海电视台有线生活频道的《行行360》以及凤凰台的《星光灿烂》、《星迷互联网》、《电影360°》等节目。但胡可又应该是个演员,她先后演了十多部影视作品,电影《聊聊》、电视连续剧《家族利益》、《快嘴李翠莲》、《长缨在手》、《龙珠风暴》、《天下第一丑》、《半生缘》、《生死十七天》等等,并因在电影《聊聊》中的出色表现,获得2002年5月第九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项。
演戏和主持相比,胡可更喜欢演戏。“因为在演戏的过程中你可以体会到不同的人生体验,悲欢离合、大喜大悲的角色在拍戏时能尽你发挥。所以,对我来说,主持是我的工作,而演戏则是我的理想。”
不喜欢与人交流的节目主持人
胡可说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当上节目主持人,做起和电视相关的职业。“那时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导游,因为我是个非常喜欢旅游的人,觉得导游挣钱又多又可以到处玩。”
高中即将毕业的那年,班里有个同学的妈妈在电视台工作,一天,那个同学拿了份招生简章,“北广要提前录取,属于艺术类学校。于是,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就一起去考试了。”
考试的时候,老师问胡可“你是北京人吧?”胡可点点头。原来老师觉得胡可的京腔太重了。出了考场,胡可觉得自己可能没戏了,因为老师的态度非常模糊。于是胡可跑到街上买了个煎饼,并让服务员多放些辣椒,心里想,反正自己也没戏了,多吃点辣椒也无所谓。到看榜的那天,胡可不敢去看考试结果,就让父母替自己去看,听到父母打来的报告好消息的电话,胡可的心这才算放下。于是全力开始准备复试。到了复试那天早晨,在婚庆公司工作的大姨听说考试需要化妆,就自告奋勇带着胡可到影楼去化妆。“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化妆,结果就请人给我化了个新娘妆。影楼里的化妆师也就只会化新娘妆。”想起那天的情景,胡可还觉得可笑。
胡可一直说自己是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不善于与别人交流。因为做节目的缘故,很多人觉得胡可性格外向,是个爱蹦爱跳、爱热闹的人。“实际上我性格里还是内向偏多一些,我喜欢安静。有时候我觉得和陌生人打交道挺难的。当然现在可能比以前好多了。毕竟做了主持人,时间长了,慢慢懂得了与人怎样交流。”
不适合做播音的播音系学生
大学4年,胡可学到了不少东西。但主持方面对胡可来说是个零。而胡可虽然是学播音出身,但她从毕业到现在没有播过一天新闻。“我想大学4年是人生的一个成长过程,让你渐渐成熟,学到一些做事的方法。”
胡可也有露怯的时候,那是大学一年级的暑假,她到北京有线台做一个音乐类的节目。中国唱片总公司出了张唱片叫《千万条江河汇大海》,胡可去中唱录节目,编导让胡可介绍一下唱片是在什么背景下做出来的,顺便说说对音乐的看法。胡可非常紧张,毕竟这是自己第一次做节目,本来该用轻松的语气说的话,到胡可嘴里就变成抑扬顿挫、声调高亢激昂,像朗诵一样。刚说了第一句话,编导就喊停,对胡可一顿数落,“你能不能像个正常人说话?”这件事情胡可始终记得,她觉得有必要时刻提醒自己。
大学三年级后,胡可开始正式做节目。她先是做一个老年类节目叫《金色时光》。大三的下半学期,胡可去了北京电视台的《小神龙俱乐部》栏目。做了不长时间之后,正好迪斯尼想做一个香港回归一周年的特别节目,胡可又被邀请去做这个节目。节目出来后,北京电视台非常满意,想邀请胡可毕业后就留在北京电视台。正在商讨签约的事宜时,正好凤凰电影台成立,也邀请胡可加盟。基于对凤凰台的无限崇拜,胡可想都没有想就去了凤凰台工作。就这样,毕业后,胡可拎着行李去了深圳。
一年后,胡可又去了上海做一档叫《评头论足》的节目。然后又来到了北京四套做《欢乐总动员》,“那是我第一次正式做一档综艺类的节目,刚开始做的时候我就像个傻瓜。因为我以前做儿童节目,和这种综艺类的节目完全是两种概念。刚去的时候对自己的自信心打击太大了。”但好强的胡可咬牙挺过了这一关。“《欢乐总动员》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这是个很好的成长过程。尤其是李彬,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他会告诉你在场上如何把握节奏,如何搭话,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位置,与搭档怎么配合。我庆幸自己有个这么好的搭档。”
最喜欢的职业是演戏
200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胡可进入了影视圈。那时,胡可还在《小神龙俱乐部》做节目,她留给大家的印象是活泼外向而又快乐的女孩。一次,《快嘴李翠莲》的投资方刚好看过一期胡可主持的节目,觉得胡可的形象不错。正好《快嘴李翠莲》第一部的女一号的扮演者是李湘,投资方想再找一个从未拍过戏的主持人来演这部戏的续集。
胡可觉得自己完全没有演戏的天分,在此之前曾有人还开玩笑说过她“完全没有演戏的天分”。“不过那个时候我几乎没什么压力,觉得即使拍不好,大不了以后不再拍戏了,反正也不是我的本行。因此,我带着玩的心情就去了。一个星期后,导演觉得我还行。但拍戏时我才发现,平时觉得容易的事情做起来真的不是那么容易。”
拍《家族利益》时,与胡可演对手戏的是台湾著名演员马景涛和陈德容。“拍这部戏的痛苦不亚于第一部戏,主要是人物的性格非常复杂,我从来没有那样的经历,一开始演起来非常吃力,被骂哭过很多次,导演越骂我我就越紧张。”《家族利益》拍完后,胡可突然开窍了,慢慢地演戏对胡可来说已经变得游刃有余了。也知道怎么去和导演沟通了。
前两天,胡可刚刚拍摄完一部武打戏《大明王朝1449》,胡可扮演一个女侠,常常要被吊着,在空中飞来飞去,吊到最后,一天下来,两条胳膊全是紫的,但胡可觉得非常开心。“拍戏的空间很大,你可以自由发挥,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对我来说,拍戏是我最喜欢的事情,而主持则是我的工作。”
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间
胡可的父母都是北京人,因为都是知青,先是在延安插队,然后又被分配到了天津。胡可出生后不久就被托付给北京的姥姥带,这也是胡可和姥姥有着深厚感情的原因。那时小胡可因为长年与父母分开,和父母感情不是很亲,姥姥担心这样下去对胡可的性格不好,就把胡可送回了天津。胡可不想回天津,只想和姥姥一起住,可又没办法,只好趁着寒暑假到北京看望姥姥,“每次和姥姥分开的时候我都哭得死去活来的,伤心极了。”胡可在天津住了9年,初中毕业后,胡可才回到北京。
因为和姥姥分开,胡可认定是爸妈强行把自己和姥姥分开的,心里总是有种逆反心理,和爸妈感觉总是亲不起来。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次胡可和妈妈一起看一部电视连续剧,剧情非常感人。妈妈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在这之前,胡可一直认为自己的妈妈非常坚强,从没有看到过妈妈流泪。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胡可歪着头,笑嘻嘻地扭头去看妈妈。妈妈抹完泪一抬头,看见胡可正盯着自己看,还笑嘻嘻的,妈妈觉得自己在女儿面前掉眼泪很不好意思,想都没想,抬手“啪”地打了胡可一记耳光。胡可愣了,妈妈也愣了,两个人僵在原地,胡可愣了几秒钟之后“哇”地一声,哭着跑开了。到现在,胡可说这件事情留给自己的印象太深刻了,但也足以证明那时自己和妈妈之间还不是亲密无间,否则的话,即使被女儿看见自己流泪,很没面子又能怎样呢?
和父母不太亲密的关系一直延续到胡可上了大学之后。上大学后,胡可慢慢懂事了,才意识到其实爸妈对自己的那种爱已经深入骨髓。“想想看,天下有哪个父母会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工作后,胡可的压力非常大,事情也很多。为了让胡可能安心地做好工作,妈妈自动担当起“秘书”的职责,帮胡可收集资料、发传真。胡可与父母住在同一幢楼但分别住在不同的楼层,每次胡可要回家的时候,妈妈总是提前把胡可的房间收拾干净。有时候胡可在外地,有什么事情只要给妈妈打个电话,妈妈就会替她提前办好。“妈妈现在年纪大了,越来越像个小孩子。有时,她给我打电话时会冲我撒娇,说想我了,问我什么时候回家。也许我自己也长大了,对人对事比以前更宽容了。现在,只要我在北京,我喜欢和妈妈一起聊天、说话。我很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时间。”
演戏和主持相比,胡可更喜欢演戏。“因为在演戏的过程中你可以体会到不同的人生体验,悲欢离合、大喜大悲的角色在拍戏时能尽你发挥。所以,对我来说,主持是我的工作,而演戏则是我的理想。”
不喜欢与人交流的节目主持人
胡可说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当上节目主持人,做起和电视相关的职业。“那时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导游,因为我是个非常喜欢旅游的人,觉得导游挣钱又多又可以到处玩。”
高中即将毕业的那年,班里有个同学的妈妈在电视台工作,一天,那个同学拿了份招生简章,“北广要提前录取,属于艺术类学校。于是,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就一起去考试了。”
考试的时候,老师问胡可“你是北京人吧?”胡可点点头。原来老师觉得胡可的京腔太重了。出了考场,胡可觉得自己可能没戏了,因为老师的态度非常模糊。于是胡可跑到街上买了个煎饼,并让服务员多放些辣椒,心里想,反正自己也没戏了,多吃点辣椒也无所谓。到看榜的那天,胡可不敢去看考试结果,就让父母替自己去看,听到父母打来的报告好消息的电话,胡可的心这才算放下。于是全力开始准备复试。到了复试那天早晨,在婚庆公司工作的大姨听说考试需要化妆,就自告奋勇带着胡可到影楼去化妆。“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化妆,结果就请人给我化了个新娘妆。影楼里的化妆师也就只会化新娘妆。”想起那天的情景,胡可还觉得可笑。
胡可一直说自己是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不善于与别人交流。因为做节目的缘故,很多人觉得胡可性格外向,是个爱蹦爱跳、爱热闹的人。“实际上我性格里还是内向偏多一些,我喜欢安静。有时候我觉得和陌生人打交道挺难的。当然现在可能比以前好多了。毕竟做了主持人,时间长了,慢慢懂得了与人怎样交流。”
不适合做播音的播音系学生
大学4年,胡可学到了不少东西。但主持方面对胡可来说是个零。而胡可虽然是学播音出身,但她从毕业到现在没有播过一天新闻。“我想大学4年是人生的一个成长过程,让你渐渐成熟,学到一些做事的方法。”
胡可也有露怯的时候,那是大学一年级的暑假,她到北京有线台做一个音乐类的节目。中国唱片总公司出了张唱片叫《千万条江河汇大海》,胡可去中唱录节目,编导让胡可介绍一下唱片是在什么背景下做出来的,顺便说说对音乐的看法。胡可非常紧张,毕竟这是自己第一次做节目,本来该用轻松的语气说的话,到胡可嘴里就变成抑扬顿挫、声调高亢激昂,像朗诵一样。刚说了第一句话,编导就喊停,对胡可一顿数落,“你能不能像个正常人说话?”这件事情胡可始终记得,她觉得有必要时刻提醒自己。
大学三年级后,胡可开始正式做节目。她先是做一个老年类节目叫《金色时光》。大三的下半学期,胡可去了北京电视台的《小神龙俱乐部》栏目。做了不长时间之后,正好迪斯尼想做一个香港回归一周年的特别节目,胡可又被邀请去做这个节目。节目出来后,北京电视台非常满意,想邀请胡可毕业后就留在北京电视台。正在商讨签约的事宜时,正好凤凰电影台成立,也邀请胡可加盟。基于对凤凰台的无限崇拜,胡可想都没有想就去了凤凰台工作。就这样,毕业后,胡可拎着行李去了深圳。
一年后,胡可又去了上海做一档叫《评头论足》的节目。然后又来到了北京四套做《欢乐总动员》,“那是我第一次正式做一档综艺类的节目,刚开始做的时候我就像个傻瓜。因为我以前做儿童节目,和这种综艺类的节目完全是两种概念。刚去的时候对自己的自信心打击太大了。”但好强的胡可咬牙挺过了这一关。“《欢乐总动员》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这是个很好的成长过程。尤其是李彬,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他会告诉你在场上如何把握节奏,如何搭话,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位置,与搭档怎么配合。我庆幸自己有个这么好的搭档。”
最喜欢的职业是演戏
200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胡可进入了影视圈。那时,胡可还在《小神龙俱乐部》做节目,她留给大家的印象是活泼外向而又快乐的女孩。一次,《快嘴李翠莲》的投资方刚好看过一期胡可主持的节目,觉得胡可的形象不错。正好《快嘴李翠莲》第一部的女一号的扮演者是李湘,投资方想再找一个从未拍过戏的主持人来演这部戏的续集。
胡可觉得自己完全没有演戏的天分,在此之前曾有人还开玩笑说过她“完全没有演戏的天分”。“不过那个时候我几乎没什么压力,觉得即使拍不好,大不了以后不再拍戏了,反正也不是我的本行。因此,我带着玩的心情就去了。一个星期后,导演觉得我还行。但拍戏时我才发现,平时觉得容易的事情做起来真的不是那么容易。”
拍《家族利益》时,与胡可演对手戏的是台湾著名演员马景涛和陈德容。“拍这部戏的痛苦不亚于第一部戏,主要是人物的性格非常复杂,我从来没有那样的经历,一开始演起来非常吃力,被骂哭过很多次,导演越骂我我就越紧张。”《家族利益》拍完后,胡可突然开窍了,慢慢地演戏对胡可来说已经变得游刃有余了。也知道怎么去和导演沟通了。
前两天,胡可刚刚拍摄完一部武打戏《大明王朝1449》,胡可扮演一个女侠,常常要被吊着,在空中飞来飞去,吊到最后,一天下来,两条胳膊全是紫的,但胡可觉得非常开心。“拍戏的空间很大,你可以自由发挥,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对我来说,拍戏是我最喜欢的事情,而主持则是我的工作。”
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间
胡可的父母都是北京人,因为都是知青,先是在延安插队,然后又被分配到了天津。胡可出生后不久就被托付给北京的姥姥带,这也是胡可和姥姥有着深厚感情的原因。那时小胡可因为长年与父母分开,和父母感情不是很亲,姥姥担心这样下去对胡可的性格不好,就把胡可送回了天津。胡可不想回天津,只想和姥姥一起住,可又没办法,只好趁着寒暑假到北京看望姥姥,“每次和姥姥分开的时候我都哭得死去活来的,伤心极了。”胡可在天津住了9年,初中毕业后,胡可才回到北京。
因为和姥姥分开,胡可认定是爸妈强行把自己和姥姥分开的,心里总是有种逆反心理,和爸妈感觉总是亲不起来。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次胡可和妈妈一起看一部电视连续剧,剧情非常感人。妈妈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在这之前,胡可一直认为自己的妈妈非常坚强,从没有看到过妈妈流泪。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胡可歪着头,笑嘻嘻地扭头去看妈妈。妈妈抹完泪一抬头,看见胡可正盯着自己看,还笑嘻嘻的,妈妈觉得自己在女儿面前掉眼泪很不好意思,想都没想,抬手“啪”地打了胡可一记耳光。胡可愣了,妈妈也愣了,两个人僵在原地,胡可愣了几秒钟之后“哇”地一声,哭着跑开了。到现在,胡可说这件事情留给自己的印象太深刻了,但也足以证明那时自己和妈妈之间还不是亲密无间,否则的话,即使被女儿看见自己流泪,很没面子又能怎样呢?
和父母不太亲密的关系一直延续到胡可上了大学之后。上大学后,胡可慢慢懂事了,才意识到其实爸妈对自己的那种爱已经深入骨髓。“想想看,天下有哪个父母会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工作后,胡可的压力非常大,事情也很多。为了让胡可能安心地做好工作,妈妈自动担当起“秘书”的职责,帮胡可收集资料、发传真。胡可与父母住在同一幢楼但分别住在不同的楼层,每次胡可要回家的时候,妈妈总是提前把胡可的房间收拾干净。有时候胡可在外地,有什么事情只要给妈妈打个电话,妈妈就会替她提前办好。“妈妈现在年纪大了,越来越像个小孩子。有时,她给我打电话时会冲我撒娇,说想我了,问我什么时候回家。也许我自己也长大了,对人对事比以前更宽容了。现在,只要我在北京,我喜欢和妈妈一起聊天、说话。我很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