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sh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将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对本校的大学英语人文教育现状和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了解学生对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的需求,寻求更加有效和完善的改革之路。
  关健词:大学英语 人文教育 调查与研究
  一.引言
  2007年教育部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曾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公共课,大学英语课也应该起到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工具,了解国际社会、拓展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作用。[1]针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增加和当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高等教育要将“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作为改革目标。[2]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目前高校亟需解决的新课题是:如何协调大学英语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关系,使大学英语课兼具语言教学课程与通识课程的特色,并有效地在语言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为此,本课题组成员在大英学生中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以了解本校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学生对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的需求,探索大学英语改革进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与有效措施。
  二.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在中国,“人文”(Human Culture)一词最早见于《易经》,与天文、地理相对而言,与人道相通。《易经》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观察天道运行规律,以认知时节的变化。注重人事伦理道德,用教化推广于天下。在西方,“人文”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Humanus”,意为“属于人的”、“人性的”等等。这个概念的出现,是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動。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类关怀和生命关怀。[3]
  马克思主义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是由社会关系决定,最终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4]人文素质教育理论是人文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相结合的产物。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人文素质是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是人类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品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而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探讨和研究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构成及课程体系的构建,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提高人文素质教育质量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调查对象、方法和内容
  本项目调查对象为江汉大学2015级(大二)非英语专业的部分学生, 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229人。在我校对大学英语进行分级教学的背景下,其中参与调查的A班学生为81人,B班学生81人,C班(艺体班)学生67人。发放调查问卷22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问卷共设计了十二个问题,分别围绕三个主题进行调查:本校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学生对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学生对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调查的数据采用EXCEL和人工核查进行统计,结果用百分比来显示,即统计出对一道问题分别选择各项的人数,再用选择A项(或B、C、D、E、F项)的人数除以总人数。将所得的各个百分比进行比较,同时在不同级别的班级间进行交叉对比,来了解、分析学生对于本校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认识和期望,和大学英语改革环境下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的需求。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本校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本着“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实施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举措之前,有必要对本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研究。就这一主题,问卷提出了4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自身的人文素质进行思考。整体而言,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当今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较好”的,约三成学生认为“整体素质一般”。当被进一步询问到自身的人文素质水平时,约87.1%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一点点”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和历史地理,约10.1%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此外,约63.3%的学生表示自己能“少量”地用英语表达并解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特有现象,只有14.4%的学生表示“大部分能够”做到这一点。将三个级别的班级进行对比,可以发现,A班学生中,“完全不能够”用英语表达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有11.1%,占比数比B、C两个级别的学生少了一半多(分别是23.4%和25.4%),说明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不仅与文化输出能力存在正比的关系,并且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可见,较高的英语语言能力是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学生对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
  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深入,大学英语课正在从单一的语言课程向着更实用的通识课程转变,大英教师正在尝试在语言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新方法。从整体看,超过半数的学生(53.7%)对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文化比较感兴趣,约三成多学生表示“很感兴趣”。65.5%的学生认为英语基础知识学习和跨文化知识学习“两方面都重要”。55.9%学生认为,目前的大英教学对将来在工作中与外籍同事顺利交往,“会有点帮助”,但约有27.1% 的A班学生表示“不能够”。针对“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能否满足你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的需求?”一问, A、B班学生中,选择“不能满足”的占比数较多,分别是66.7%和45.6%,C班学生则大部分(46.3%)选择“基本满足”,另有7.5%的C班学生选择“不知道”。究其原因,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常常只是“偶尔”(62%)提及并介绍语言背后的文化点,“总是提及”的比例较低(19.2%)。可见,虽然不同级别的学生对西方文化都比较感兴趣,但求知度不同,其中A班学生求知度最强。而且目前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度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尤其是A、B班学生的需求。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需要考虑这一现状,增加人文教育的比重。教材的选择、课堂教学的组织,都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和英语水平设计,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学生对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
  了解本校学生对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有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大英教学改革。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的大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已经认识到了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对如何进行英语人文素质教学有着较为深入的思考,并且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水平,如:阅读书籍(86%)、观看电影(80.3%)、主修或选修相关课程(62.9%)、上网查阅资料(59.5%),等等。各个级别的学生都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效果是积极的,可以帮助他们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81.7%),提高综合素质和自身修养(71.2%),增加对中外文化的了解(67.2%),还有利于学会其他学科思维方法(43.6%)。关于“在提高人文素质方面,学校应该加强什么工作?”一问,各级别学生的觀点也是一致的,首先,建议学校“提高人文课程质量,优化选课设置,增加人文课程数量”(76.4%),其次,应“着力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64.2%),并“加大投入打造校园人文景观,优化人文教育硬件环境”(64.2%)。在大学英语人文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学生也提出了建议,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是“跨文化交际”(71.6%)和“英美文学选读”(62.4%),其后依次是“欧洲文化入门”(55.5%)、“英语国家概况”(53.7%)和“英语演讲与辩论”(41.9%)。选择最少的是“英语阅读与写作”,只有31.4%的学生选择这门课程。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再次表明了他们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兴趣。可以看出,学生们注重实践,对大学英语课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语言学习的层面,而是渴望学习更多有助于实际交流的知识。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分析与研究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本校的学生,已经认识到了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对大学英语改革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观念等方面,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一)分级分段的课程设置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继续采用分级教学法,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教学方法和课程安排。现阶段本校大学英语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一至第四学期,部分学院在高年级开设有英语专业课,因此大英课程设置建议采用2 1 1的方法,即第一、二学期所有班级安排大英听说和读写译必修课,以语言技能的深化为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强调语言基础的训练。第三学期在A、B班开设高级学术英语课程,为必修课,目的是帮助学生为后续全英文教学的专业英语课程做好准备,在C班继续开设大英基础课,帮助学生巩固语言基础,锻炼英语交流能力。第四学期减少听说课程的课时,全部班级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包括通识英语课程,主要是文化类课程(如“跨文化交流”、“英美文学欣赏”、“英美报刊选读”“英美国家概况”等),和部分专业英语课程(如“酒店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等)。这些都是选修课,减少的听说课时,用于安排后续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主选择2门课程,其中1门文化类为必选项,另1门课程为选修课,可以是文化类,也可以是专业类英语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改革会带来教学内容的创新,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改变大学英语教学“单一化”的困境,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工具,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多维、立体的思维方式。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选用英语纪录片和原版影片作为教材的补充,使学生接触到最真实、最具时效性的素材。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教师主讲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演讲、辩论、模拟采访等环节,既生动有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课后作业可以要求学生提交与课程有关的学术论文或应用文,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英语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后续课程的考核方法除了考试,还可以增加英文调查报告或阶段式学习体会,让学生自己总结英语学习心得,认识到英语学习中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理念
  要培养人文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首先,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态度,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带来的后果,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才能在学生中起到表率作用。其次,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进一步完成授课模式的转变,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最后,学校应加大网络课程的建设规模,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完善本校已有的网络教学平台,鼓励教师进行慕课,尤其是英语人文类课程的建设,丰富网络平台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渠道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自觉地将英语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和个性化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2]李亚.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168-169
  [3]张新祥.人文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13卷第5期:101-104
  [4]王忠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283-284
  基金项目:1.2016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6G074)“人文体系视野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2.2016年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6C231)“大学英语后续课(英美文学欣赏)课程设置研究”。
  (作者介绍:刘瑛,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其他文献
钟洁性洁癖吧?老公郝祥经常这样想。每次做爱前,钟洁都要求仔细地将两人身体的每个角落都“洗刷”干净,而且每年都要例行做林林总总的妇科、男科检查。前些天她的一位闺蜜查出患宫颈癌,是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导致的,这更深深地震撼了钟洁。闺蜜恨恨地说,早知如此,就当一辈子处女了,叹口气,又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口吻说,你以后可要定期做HPV检查哪!钟洁便神情凝重地补了这项检查。郝祥觉得是不是有点草木皆兵了,
新闻采访工作作为新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发表的前提.在一些采访的过程当中,不但需要掌握正确的采访技术,还需要做好新闻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以此来保证在新闻采访
本文基于物业企业的实际状况,简要分析了物业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完善措施,希望能为我国物业企业的管理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门诊医疗服务体系中,内科门诊因具有门诊量大、病种多样复杂以及辅助检查多等特点,已成为直接反映门诊医疗护理质量的重中之重[1].以往我院的门诊预诊挂号模式未将内科专家
期刊
【摘要】 本文阐述了目前在重视维护城市传统文化、发掘城市地域特色的背景下,对城市色彩进行统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提升城市的价值,更全面有效地维护城市人文传统和地域特色,应对城市色彩展开系统研究,建立各个城市的色彩档案,并将之纳入城市规划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 城市色彩;传统文化;地域文化    城市,是历史与现实的共同载体,它是人类历史的文明积淀,也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作为人类文
禁毒社会化工作是一项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为此,第一采油厂结合实际,坚持“面向员工、突出重点、常抓不懈、注重实效”,广泛深入宣传禁毒法律法规,不断增强禁毒
近年来,人乳头瘤病毒(HPV)逐渐进入国人的视野。最早的时候,人们只知道它能引起瘊子、皮肤疣。随着改革开放,性病传入,人们知道它是尖锐湿疣的元凶。再后来,发现宫颈癌也与它有关。更为严重的是,高达75%有性生活的女性在一生中会受到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持续感染的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而宫颈癌是目前世界上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二大癌症。全世界每隔两分钟就有一位女性因为宫颈癌而去世,而我国每年有13万新发宫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