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能人才是我国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提高提高综合国力和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经济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从根本上具备了竞争和发展优势。因而中央确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在“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中,技能人才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传统工业化过程相比,技能人才和其他人才一样,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积极能动作用的发挥,对于提高企业乃至整个民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那么究竟如何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作简单探讨。
一、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加大培养力度。
适应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以职业教育为基础,以职业资格证书为评价标准,以高级技工教育为依托”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培训和教育。把培养目标由目前的主要面向升学,逐步转到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方面来,形成技能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级技工教育。适应建设现代制造业强省和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要求,加快建成一批规模大、质量高的高级技工学校,加大高级技工培养比重,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结合培养工人技师的路子。要发挥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适应国企改革改制和民营、外资企业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推动企业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企业要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长远发展的根本措施,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同创立学习型组织相结合,制定规划,构建终身培训体系,建立从初级、中级、高级技术工人直至技师、高级技师的梯级培训模式,形成中级工为主体、高级工和工人技师为骨干的技术工人队伍。落实《劳动法》,将职工培训纳入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并作为企业经营者任期目标,依法保护职工接受培训的权力。有条件的企业要继续办好技工学校和其他培训机构,利用各种培训教育资源开展在职培训。完善以师带徒的培训方式,选拔企业优秀年轻中、高级工拜名师、学绝技,使名师绝技后继有人。企业要对高技能人才与其他人才实行统筹兼顾,在使用待遇方面一视同仁。建立培训、鉴定(考核)与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制度,健全激励机制。要加大职工培训投入,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并确保真正用于职工教育。
二、要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与学历教育具有不同特点的技能人才评价认定体系。
尽快制定相关的地方法规和规章,加大推行力度。继续扩大职业资格证书覆盖领域和范圍。政府有关部门应会同各行业、产业部门制定实施办法,“十五”末,尚未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行业和企业要全部实行。将各类职业院校毕(结)业生、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学员纳入鉴定范围,实行双证就业。并逐步将覆盖范围扩大到民营企业和个体劳动者。要坚持质量和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强化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管理。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对没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各类职业介绍中介机构不得介绍就业,用人单位不得录用。
三、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宣传国家技能人才培养使用的政策措施,宣传优秀技术工人的典型事迹,激励广大劳动者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启动和依靠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发挥市场在技能人才培养、配置方面的作用,引导技能人才合理流动和有效使用。打破技能人才引进和使用身份限制、所有制限制,对引进的技能人才在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高级专业人才同等待遇。大力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举办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为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完善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随同经济发展,逐步提高高级技能人才的政府奖励和津贴标准。要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统计范围,认真落实技能人才有关待遇规定,真正使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享受同等待遇,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需要指出的是,要重视提高技能人才的政治地位。目前许多地方技术工人政治地位出现“边缘化”趋势,在各级党政班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劳模队伍中,技术工人所占比重成下降趋势,工人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淡漠。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提高其政治地位。
综上所述,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应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把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发展战略。破除传统的以学历或身份为衡量标准的人才观,按照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要求,树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为本的、开放的人才观,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把技能人才作为人才看待,纳入各级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纳入人才的统计范围,使技能人才和科学家、工程师一样,受到社会广泛尊重,成为劳动者的普遍职业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和促使社会各方面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迅速改变技能人才短缺的状况。
(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王永炜)
一、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加大培养力度。
适应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以职业教育为基础,以职业资格证书为评价标准,以高级技工教育为依托”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培训和教育。把培养目标由目前的主要面向升学,逐步转到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方面来,形成技能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级技工教育。适应建设现代制造业强省和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要求,加快建成一批规模大、质量高的高级技工学校,加大高级技工培养比重,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结合培养工人技师的路子。要发挥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适应国企改革改制和民营、外资企业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推动企业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企业要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长远发展的根本措施,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同创立学习型组织相结合,制定规划,构建终身培训体系,建立从初级、中级、高级技术工人直至技师、高级技师的梯级培训模式,形成中级工为主体、高级工和工人技师为骨干的技术工人队伍。落实《劳动法》,将职工培训纳入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并作为企业经营者任期目标,依法保护职工接受培训的权力。有条件的企业要继续办好技工学校和其他培训机构,利用各种培训教育资源开展在职培训。完善以师带徒的培训方式,选拔企业优秀年轻中、高级工拜名师、学绝技,使名师绝技后继有人。企业要对高技能人才与其他人才实行统筹兼顾,在使用待遇方面一视同仁。建立培训、鉴定(考核)与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制度,健全激励机制。要加大职工培训投入,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并确保真正用于职工教育。
二、要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与学历教育具有不同特点的技能人才评价认定体系。
尽快制定相关的地方法规和规章,加大推行力度。继续扩大职业资格证书覆盖领域和范圍。政府有关部门应会同各行业、产业部门制定实施办法,“十五”末,尚未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行业和企业要全部实行。将各类职业院校毕(结)业生、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学员纳入鉴定范围,实行双证就业。并逐步将覆盖范围扩大到民营企业和个体劳动者。要坚持质量和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强化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管理。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对没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各类职业介绍中介机构不得介绍就业,用人单位不得录用。
三、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宣传国家技能人才培养使用的政策措施,宣传优秀技术工人的典型事迹,激励广大劳动者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启动和依靠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发挥市场在技能人才培养、配置方面的作用,引导技能人才合理流动和有效使用。打破技能人才引进和使用身份限制、所有制限制,对引进的技能人才在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高级专业人才同等待遇。大力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举办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为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完善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随同经济发展,逐步提高高级技能人才的政府奖励和津贴标准。要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统计范围,认真落实技能人才有关待遇规定,真正使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享受同等待遇,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需要指出的是,要重视提高技能人才的政治地位。目前许多地方技术工人政治地位出现“边缘化”趋势,在各级党政班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劳模队伍中,技术工人所占比重成下降趋势,工人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淡漠。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提高其政治地位。
综上所述,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应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把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发展战略。破除传统的以学历或身份为衡量标准的人才观,按照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要求,树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为本的、开放的人才观,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把技能人才作为人才看待,纳入各级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纳入人才的统计范围,使技能人才和科学家、工程师一样,受到社会广泛尊重,成为劳动者的普遍职业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和促使社会各方面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迅速改变技能人才短缺的状况。
(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王永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