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预习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习惯,一个学生能坚持进行预习,自学能力会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也会提高。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预习;提高;质量;重点
Preparing a lesson is improves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quality the important link
Zhang Guanghua
【Abstract】Prepares a lesson the biggest advantage is can enhance the student independent thinking question effectively ability, raises the student knowledge acquisition the custom, a student can insist to carry on preparing a lesson, will study independently ability to enhance, analysis synthesizing capacity, found that the problem, will hold the question essence ability also to enhance. Preparing a lesson may help the student academic society to study.
【Key words】Preparing a lesson; Enhances; Quality; Key
新的《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教育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持续发展为本,一个不会预习的人怎样能持续发展,怎样实施终生学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在预习时遇到一些问题,带着问题听课使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来讲授,只须通过问题提问,检测学生预习的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作重点精讲,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某一知识点及用法与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只起着主导作用,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主体作用,既省时省力,又提高课堂的效率,既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教学原则,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预习后带着问题上课,目的明确,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的效率自然会好。如果不预习盲目的抄老师的板书,没有精力动脑筋去思考和理解问题。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进行预习,自学能力会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也会提高。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预习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习惯,同时也为老师上课做好准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感,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可见预习的作用非同一般。我国教育界的前辈们都十分重视预习,早在明代就有人提出:“与初学讲书,教弟子先将该讲之处理会一遍,方与讲解。”叶圣陶先生也强调:“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我在教学生涯中一直高度预习这一环节。
预习一般是在课外进行的,首先老师应带着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对高年级学生的预习方法我一般采用下面的方法:整册预习、整章预习、课时预习。
A、整册预习。每期开学时要求学生对本期要学习的全部内容进行预习,大致了解新学期的学习内容。具体做法是:
1. 通读目录。目录以提纲的形式把整册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了,通读目录,能帮助学生理解整册教学内容的轮廓、学习要点、重点、难点等。读目录的方法有:(1)归读法。先把整册内容通读一遍,再根据目录来推想将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按照“数与计算”、“量与计量”、“空间与图形”、“综合应用”、等进行归类,并记在预习笔记本上或圈点在书上,特别应该把自己觉得有难度的内容着上重点符号,以便在今后学习中注意。(2)比较法。通过通读整册内容,应把相关内容与已学内容作比较,了解知识点的联系和发展。如: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目录是:比例,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三、比例的应用。学生通过读目录和联系新旧知识可以认识到它的基础是分数、除法、方程式等教学内容,这样寻求到新旧问题的最短距离,于是可以从温旧知识,与本章内容“比例”作比较。
2. 初读整册内容。就是把教材每一节的内容浏览一遍,初步了解哪些章节简单哪些章节难学,并记在笔记本上,对感到特别难的内容作上特别的符号。
B、整章预习。章节预习的方法是粗读某一章或某一节的内容,明确概念、定理、公式的意义或例题的类型,整理粗读提纲,对整个单元或小节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如,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二小节可以整理如下:粗读章(节)名称:2圆锥。小标题:(1)圆锥的认识:圆锥体的特点,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自制一个圆锥。(2)圆锥的体积:实验,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用水或沙子按教材方法实验得出圆锥体积公式(略),例题练习内容(略)
C、课时预习。
学生预习目的的理解、习惯的养成和预习方法的掌握是有一个过程的,在初始阶段应强行要求学生预习,重点以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主要切入点。对数学预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
1、通读课时学习内容,动手圈点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这主要针对概念性的数学学习内容。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感知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读一读、记一记、想一想、做一做,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2、细读课时内容,理解主要学习内容。这是课时预习的主要环节。学生在对本节数学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方式尝试理解。
(1)运用身边熟悉的事例来理解概念。数学概念总是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或自己熟悉的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数学概念。
(2)动手实践来感受学习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在要求学生预习时也应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
(3)以尝试解答例题寻求运用获取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我们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呈现的。如果我们教师不指导学生怎样预习,很可能会造成学生读完题,再读解答过程,最后读一读答案就了事的现象,这样根本起不到预习的作用。学生仍然不懂或似懂非懂,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甚至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答案是怎么得来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将书上的解答方法盖住,通过自己独立尝试读题、审题、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相比较,看是否正确,若不会解答或解答错误再看书。这样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自然会加深对该知识的理解,尝试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同时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3、再次精读,思考标注的难点、疑点,这是预习的重要一环。预习就是寻找疑难问题、梳理不懂或难懂问题的过程。我们要求的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他,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这才是我们要求学生预习的关键所在。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的。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有高效课堂,教学也才会相长。
4、大胆尝试,以练习方式检验预习效果。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即每一数学知识均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通过新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会运用新学的知识完成教材上做一做、习题等,同时还要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预习时,先让学生把重点和难点理出来,再把这些预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带入课堂。课堂上,老师讲到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时,一定要认真听、仔细思考,懂得老师讲思路。当老师讲授后,还有些问题仍不理解,就要利用课余时间向老师或学懂了的同学请教,直至把这些问题弄明白为止。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必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发现预习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掌握讲课的重点、难点内容,以便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预习;提高;质量;重点
Preparing a lesson is improves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quality the important link
Zhang Guanghua
【Abstract】Prepares a lesson the biggest advantage is can enhance the student independent thinking question effectively ability, raises the student knowledge acquisition the custom, a student can insist to carry on preparing a lesson, will study independently ability to enhance, analysis synthesizing capacity, found that the problem, will hold the question essence ability also to enhance. Preparing a lesson may help the student academic society to study.
【Key words】Preparing a lesson; Enhances; Quality; Key
新的《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教育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持续发展为本,一个不会预习的人怎样能持续发展,怎样实施终生学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在预习时遇到一些问题,带着问题听课使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来讲授,只须通过问题提问,检测学生预习的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作重点精讲,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某一知识点及用法与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只起着主导作用,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主体作用,既省时省力,又提高课堂的效率,既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教学原则,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预习后带着问题上课,目的明确,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的效率自然会好。如果不预习盲目的抄老师的板书,没有精力动脑筋去思考和理解问题。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进行预习,自学能力会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也会提高。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预习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习惯,同时也为老师上课做好准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感,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可见预习的作用非同一般。我国教育界的前辈们都十分重视预习,早在明代就有人提出:“与初学讲书,教弟子先将该讲之处理会一遍,方与讲解。”叶圣陶先生也强调:“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我在教学生涯中一直高度预习这一环节。
预习一般是在课外进行的,首先老师应带着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对高年级学生的预习方法我一般采用下面的方法:整册预习、整章预习、课时预习。
A、整册预习。每期开学时要求学生对本期要学习的全部内容进行预习,大致了解新学期的学习内容。具体做法是:
1. 通读目录。目录以提纲的形式把整册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了,通读目录,能帮助学生理解整册教学内容的轮廓、学习要点、重点、难点等。读目录的方法有:(1)归读法。先把整册内容通读一遍,再根据目录来推想将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按照“数与计算”、“量与计量”、“空间与图形”、“综合应用”、等进行归类,并记在预习笔记本上或圈点在书上,特别应该把自己觉得有难度的内容着上重点符号,以便在今后学习中注意。(2)比较法。通过通读整册内容,应把相关内容与已学内容作比较,了解知识点的联系和发展。如: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目录是:比例,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三、比例的应用。学生通过读目录和联系新旧知识可以认识到它的基础是分数、除法、方程式等教学内容,这样寻求到新旧问题的最短距离,于是可以从温旧知识,与本章内容“比例”作比较。
2. 初读整册内容。就是把教材每一节的内容浏览一遍,初步了解哪些章节简单哪些章节难学,并记在笔记本上,对感到特别难的内容作上特别的符号。
B、整章预习。章节预习的方法是粗读某一章或某一节的内容,明确概念、定理、公式的意义或例题的类型,整理粗读提纲,对整个单元或小节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如,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二小节可以整理如下:粗读章(节)名称:2圆锥。小标题:(1)圆锥的认识:圆锥体的特点,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自制一个圆锥。(2)圆锥的体积:实验,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用水或沙子按教材方法实验得出圆锥体积公式(略),例题练习内容(略)
C、课时预习。
学生预习目的的理解、习惯的养成和预习方法的掌握是有一个过程的,在初始阶段应强行要求学生预习,重点以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主要切入点。对数学预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
1、通读课时学习内容,动手圈点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这主要针对概念性的数学学习内容。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感知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读一读、记一记、想一想、做一做,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2、细读课时内容,理解主要学习内容。这是课时预习的主要环节。学生在对本节数学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方式尝试理解。
(1)运用身边熟悉的事例来理解概念。数学概念总是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或自己熟悉的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数学概念。
(2)动手实践来感受学习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在要求学生预习时也应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
(3)以尝试解答例题寻求运用获取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我们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呈现的。如果我们教师不指导学生怎样预习,很可能会造成学生读完题,再读解答过程,最后读一读答案就了事的现象,这样根本起不到预习的作用。学生仍然不懂或似懂非懂,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甚至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答案是怎么得来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将书上的解答方法盖住,通过自己独立尝试读题、审题、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相比较,看是否正确,若不会解答或解答错误再看书。这样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自然会加深对该知识的理解,尝试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同时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3、再次精读,思考标注的难点、疑点,这是预习的重要一环。预习就是寻找疑难问题、梳理不懂或难懂问题的过程。我们要求的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他,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这才是我们要求学生预习的关键所在。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的。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有高效课堂,教学也才会相长。
4、大胆尝试,以练习方式检验预习效果。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即每一数学知识均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通过新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会运用新学的知识完成教材上做一做、习题等,同时还要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预习时,先让学生把重点和难点理出来,再把这些预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带入课堂。课堂上,老师讲到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时,一定要认真听、仔细思考,懂得老师讲思路。当老师讲授后,还有些问题仍不理解,就要利用课余时间向老师或学懂了的同学请教,直至把这些问题弄明白为止。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必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发现预习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掌握讲课的重点、难点内容,以便提高课堂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