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实现跨境支付的障碍与法制路径

来源 :金融与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sxdcfvgb0987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实现将有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支付份额、维护我国金融主权、提升人民币国际话语权,但美元体系与数字人民币不兼容、国际其他私人数字货币带来的竞争冲击以及全球化合作伙伴国家的缺乏,使得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实现面临诸多障碍.这些障碍主要缘于国内法层面缺乏对数字人民币发展的法律支撑,国际法层面尚未形成数字货币的相关正式国际条约或国际实体法.为实现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在法制层面赋予数字人民币合法性的前提下,重点以签订或加入条约、公约或协议形式展开国际合作,并加强对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的法律监管.
其他文献
在保险资金跨越经济周期的投资决策中,是否更“好”的公司能获得更“好”的收益?基于2010—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具有长期价值投资偏好的保险资金,会具有高ESG投资偏好,且高ESG表现所带来的对“绿色”公司的长期价值投资不需要牺牲短期量化收益,更高ESG表现公司在保险资金增持时存在更高的短期价值和长期价值.这说明ESG是有效的公司长期价值的非财务量化衡量指标.在对其他外部媒体治理指标的交叉效应进一步考察中发现,保险资金会因为更多的调研次数、专业媒体和大众更多的关注度,表现出更高的ESG偏好.
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动态调查(CFPS)数据从个体微观层面就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青年非农就业抉择的影响机制展开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显著促进农村青年非农就业,农村青年互联网的使用和社会信任强化了两者的正相关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青年非农就业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即在东部省份较为显著,中西部省份则不明显,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于男性农村青年的促进效应大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