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IFN-λ是近年来发现的Ⅲ型IFN[1-2],与Ⅰ型IFN -样,均可通过激活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Janus kinase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通路来完成信号传递,因此IFN-λ显示了与IFN-α相似的抗病毒、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以及免疫调节等生物学活性,但由于其特异性受体分布的不同而表现出
【机 构】
:
050051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050051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050051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FN-λ是近年来发现的Ⅲ型IFN[1-2],与Ⅰ型IFN -样,均可通过激活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Janus kinase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通路来完成信号传递,因此IFN-λ显示了与IFN-α相似的抗病毒、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以及免疫调节等生物学活性,但由于其特异性受体分布的不同而表现出骨髓抑制作用弱、不良反应少、生物学作用长而稳定等优势.全基因关联分析发现,IFN-λ相关的单个核苷酸的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原发清除HCV 以及IFN抗HCV疗效之间密切相关,临床试验结果亦显示了IFN-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IFN-λ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个新的抗HCV基因工程药物。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ETV)治疗合并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确诊的60例合并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分为ETV治疗组30例,大黄治疗组30例(拒绝接受抗病毒治疗),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ETV、大黄蛰虫丸治疗,疗程均为52周.比较两组HA、PCⅢ、ⅣC、LN、纤维连接蛋白(FN)等肝纤维化指标及ALT、HBV DNA、Child-Pugh评分结果.分析采用意向性治
HBV感染可引起肝脏炎性反应和纤维化,肝纤维化最终可导致终末期肝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若能及时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的形成,对阻止肝硬化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恩替卡韦为一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本研究通过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代偿性肝硬化,采用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Scan)检测肝脏弹性值,观察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效果。
目的 观察采用普通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标准疗法治疗由同一名献血员所致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 普通IFN治疗组纳入65例由同一名献血员所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隔天给予普通IFN-α 2b 300万~500万U,同时联合600~1000 mg/d RBV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对照组纳入同期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CHC患者32例,给予PEG-IFN-α 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经治患者核苷类药物(NA)再治疗的效果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104例研究对象为初次无间断NA单药治疗至少3个月、停药后再次NA治疗至少1年的CHB患者.分为3组:A组39例,停药时已达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停药标准;B组33例,停药时未达到停药标准但HBV DNA<1.0×103拷贝/mL;C组32例,停药时未达到停药标准且HBV DNA>1.0×103拷贝/mL.
患者男,30岁,因乏力、纳差、尿黄2d入院.体格检查:神清,全身皮肤、巩膜深度黄染,无肝掌、蜘蛛痣,未见皮疹、出血点、瘀斑,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6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击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min,双下肢无水肿,扑翼样震颤阴性.实验室检查:血WBC10.2×109/L,Hb 160.0 g/L,中性粒细胞0.81,PLT
HC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世界约有1.8亿人感染HCV.HCV基因组的高度变异性是导致HCV持续感染以及预后不佳的重要因素,HCV基因型与肝病严重程度、感染途径、抗病毒治疗应答情况等相关,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现将近年来HCV基因型与基因亚型的研究综述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历史宏愿,迫切需要高等教育提供重要支撑。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是加快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引导师生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向世界一流迈进具有重要作用。 一、提升大学文化软
结核病是由单一致病菌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之一.全世界约1/3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其中90%处于疾病潜伏期,10%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而在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中有1%为结核性脑膜炎( 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1-2].据报道,在1926年德国发生的一起误将有活性的Mtb替代卡介苗给儿童注射的事件中,仅有
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病原学特点随自然环境和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而不同,对于地区易感病原体模式及经验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病原体监测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1-2].刘又宁等[3]的大样本调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各个地区可有差异.本研究旨在调查乌鲁木齐市CAP的病原谱,为乌鲁木齐市CAP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目的 探讨P-糖蛋白抑制剂对两性霉素B(AmB)血脑屏障转运的影响.方法 应用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选取维拉帕米作为P-糖蛋白抑制剂,AmB作为受试底物,经细胞毒性实验选定合适的温育时间及药物浓度,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点的AmB细胞摄取实验及不同维拉帕米浓度的AmB细胞摄取实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均数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结果 AmB的血脑屏障转运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