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周大福”价值600亿家族产业的继承人, “80后”郑志刚进入了而立之年……想要客观描述他有些困难。他被太多光环笼罩。
2009年12月的香港被“周大福”的广告覆盖,报纸、公车、电视、八卦杂志到处都是那个红底白字的Logo,尖沙咀的闹市区每走两步就有一个“周大福”的金店,出现频率比便利店7-11还高。“周大福”不过是郑家人生意的一小部分,他们的投资遍布全球,涉足的领域复杂到要用一本几十页的小书来说明。2000年以后,郑氏家族在香港的富豪排行榜上一直名列前五,人称“鲨胆彤”的郑裕彤用半个世纪创造的财富帝国无人不知,而郑志刚是这个帝国的第三代继承人。
能量惊人
从200@年正式加盟家族生意以来,郑志刚成绩卓越。在投资的多样性上,他依旧保持家族传统:他在2007年帮助“新世界百货”成功上市,集资27亿元;同年成立“新世界策略投资公司”发展私募,第二年在他的带领下,“新世界策略投资公司”帮助“人和商业”上市;同时他还收购了中国老牌“海鸥”手表,将其引进香港;创立LUXBAGroup代理意大利顶级品牌MOSCHINO;并且取得法拉利汽车在中国的代理权;由他一手策划的艺术购物中心K11已经在香港开业,而KH的分店也将陆续登陆中国内地;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周大福高级珠宝定制”业务也在他的推进下整装待发…--
毋庸置疑,作为商人,郑志刚能量惊人。他在30岁所获得的,常人可能一生都无法超越。财富、气度和俊美的外表,郑志刚具有成为焦点的一切,他被层层光环包裹,完美无瑕。
贵族文艺青年
出身于全球华人富豪第五位的家庭,郑志刚从小就必须将家族责任扛上肩膀,他似乎很早就知道自己未来要走的道路,保持低调,撇清绯闻,杜绝叛逆,温驯地服从身世安排,只是在加人家族企业之前,他把自己的青春时光全都消耗在文艺上——三四年级开始学习音乐;13岁就去美国,就读于塔夫脱中学,在高中时开始对歌剧感兴趣,专门找了老师学习,并在4年后凭自己的优秀成绩考入哈佛大学。同龄的其他香港富豪子弟都在国外读经济,只有郑志刚主修东亚文学及文化,成了一个另类。“这是我自己决定。的,因为那个时候想,将来当了企业家之后可能没有什么时间去学。”“我认识到文化根底应该是从小到大去培养的,如果现在才培养文化气质太迟了,文学就是五宫,就是你自己的一种感觉、一种情绪,用眼睛看、用心去感受。从小培养的话会比较好,所以为什么我读一个文学专业,后来我还专门去日本京都学了好多关于东亚文化的东西,也学了日语。”
在有限的求学时间里,郑志刚尽可能地学习一切他手头能接触的东西。他喜欢庄子,因为比较喜欢自然一点的东方哲学,同时也钟爱苏格拉底,甚至曾经写过文章阐述这两个东西方哲学家之间相同的观点。
毕业以后,他放弃了自己钟爱的文学及历史,几乎是不间断地迅速投身到金融行业中去,先是加入高盛投资公司,负责客户公司上市及担任分析员,后来又加入瑞士银行,心甘情愿从公司的普通员工做起,~直被提升到瑞士银行的副董事。他知道自己终有一天要回到新世界集团中来,在外面转了一大圈,除了不断提高文艺修养之外又学习和普通员工打交道,最后胸有成竹,觉得自己能够给长辈一个答案以后,才回来面对家族。这一切都在他的计划里,这个时候,他强大的内心才在温和的外表下显露出来。
早熟的富三代
在其他富家子弟都还频频出现在八卦杂志的封面上时,郑志刚已不声不响迎娶了曾任高盛证券及债券执行董事的余雅颖——个温柔贤良、身家清白,符合豪门长孙媳妇形象的姑娘,早早把家庭稳定下来,好全身心投入到事业发展中去。
让郑志月Ⅱ描述他一天的日程,他想了一想,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要是告诉你答案,你会觉得“好无聊啊!”一般都是起床后9点钟上班,然后开会、开会、开会到午饭,然后再开会、开会、开会到晚饭。只不过他开会都喜欢选择在咖啡厅,挺喜欢咖啡厅的那种人性化的感觉,开会的时候员工不会太紧张。周末的很多时候也是去考察一些购物中心,基本没法把工作和生活完全分开,他不想将自己称为“工作狂”,不过显然乐在其中。
郑志刚的朋友圈里已经少有20多岁的人:“我常说,如果要做自己的东西,得比别人成熟5年、10年,我现在都是和四五+岁的人谈生意,见的合作对象也差不多都在这个年龄。我的工作伙伴很多也都是40多岁的人,没有一个是在20多岁,所以我成长得一定很快。”他的喜好和生活方式甚至也开始变得像中年人一般,基本不熬夜,不去夜店疯玩。还是个电脑白痴,也是个科技白痴,平时只用黑莓手机和座机,写E—mail、上网、打文章都还不成问题,但本质上这个1979年出生的少东不主张太科技化,感觉科技化使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到现在他依然坚持手写信件,所有的道谢信一律由他亲自手书:“我比较相信个人化一点的东西,这些是带有情感的。”
虽然还长着一张稚气未脱的娃娃脸,个子不高,精力旺盛,可是他自己说:“就老了。”接手家族生意并开始成立自己的百货公司之后,生活上以及精神上的变化突然增大了。
耗资1.4亿港币的高调婚礼
传言中郑志刚多次提及含蓄和低调,但是他开始为人所知,正因为他那场耗资1.4亿港币,高调到不能再高调的婚礼。新娘是小他两岁,香港海产大王的女儿余雅颖。婚礼现场可以满足我们对上流社会的所有想象,全港绅商名流前来贺喜。李嘉诚、李泽钜、郭炳江、杨受成及荣智健等鱼贯入场。新娘穿着Vivian Luk婚纱,戴着珍珠镶钻戒指站在郑志刚身边宣誓爱他一生一世。
这场空前盛大奢华的婚礼有什么必要?事实是,2008年出版的《郑裕彤传记》250多页中只有一句提及郑志刚,说他在哈佛大学选修经济学,但实际上他在哈佛选修的是东亚文学,旁边的配图更是荒唐,使用的是汤臣一品新掌门汤子嘉的照片。婚礼是一场公关的胜利战役,对财富几近痴迷的香港人,开始对郑志刚津津乐道。
财富赋予自由,但同样剥夺自由
郑志刚在求学期间游历世界,这是财富赋予的自由,但剥夺自由的同样是财富。家族的非比寻常是不能逃避的命运,每一代的延续都要为家族荣誉而战。郑志刚有自己的方式,他要把艺术融于商业。
2009年12月,拥有100多家商户的K11艺术购物中心在香港商场最密集的尖沙咀闹市开业。这算是郑志刚试验的第一步。他用三年筹备这个庞大项目,为使K11在商业定位上有别于其他购物中心,郑志刚设计了艺术主题:K11内陈列着多件他自己收集,总价高达两千万港币的装置艺术,另外还有若干可供参观和购买的香港艺术家画作,这些画间歇地挂在商户和商户之间的墙壁上,既是装饰品也是商品,偶尔有购物者驻足观看。郑志刚对K11的商业前景十分乐观,首先因为它特别,其次因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最困难的是筹备时期,因为正是经济危机爆发,全球商户都表示没钱开新店,我自己发出200封邮件邀请加盟商,并多次去意大利和日本,恳请他们来香港试试。”努力的结果是K11中80%的商户都是外国品牌第一次登陆香港。郑志刚说:“让所有人明白你要做什么,并坚信你能做到真的不容易。但更难的是对人的判断和把控,因为经营的秘诀和商业成功的最终落点都是人。”在对人的判断上,郑志刚的娃娃脸帮了忙。在大家还都不清楚他是谁的时候,他会和下属一起见客户。客户常对着他的下属讲完整个企划,需要做决定的时候下属只能尴尬地问他:“老板,你怎么看?”客户万分慌张,郑志刚得意十分:“他们没有把我看成关键人,我躲在暗处把一切看清了。”
公开成为“周大福”第三代继承人,意味着所有不带功利色彩的交往到此为止。郑志刚称为朋友的还是他孩提时代的交往。“那时候我是个普通人,他们认识的是真正的我。”现在的交往停留在生意层面,他叫他们“伙伴”。“伙伴们”多有利益诉求,注定无法维持简单的关系,“伙伴们”的数量也常多到让人无法招架。“要就事论事,尽量保持简单。”郑志刚说得一脸真诚。
2009年12月的香港被“周大福”的广告覆盖,报纸、公车、电视、八卦杂志到处都是那个红底白字的Logo,尖沙咀的闹市区每走两步就有一个“周大福”的金店,出现频率比便利店7-11还高。“周大福”不过是郑家人生意的一小部分,他们的投资遍布全球,涉足的领域复杂到要用一本几十页的小书来说明。2000年以后,郑氏家族在香港的富豪排行榜上一直名列前五,人称“鲨胆彤”的郑裕彤用半个世纪创造的财富帝国无人不知,而郑志刚是这个帝国的第三代继承人。
能量惊人
从200@年正式加盟家族生意以来,郑志刚成绩卓越。在投资的多样性上,他依旧保持家族传统:他在2007年帮助“新世界百货”成功上市,集资27亿元;同年成立“新世界策略投资公司”发展私募,第二年在他的带领下,“新世界策略投资公司”帮助“人和商业”上市;同时他还收购了中国老牌“海鸥”手表,将其引进香港;创立LUXBAGroup代理意大利顶级品牌MOSCHINO;并且取得法拉利汽车在中国的代理权;由他一手策划的艺术购物中心K11已经在香港开业,而KH的分店也将陆续登陆中国内地;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周大福高级珠宝定制”业务也在他的推进下整装待发…--
毋庸置疑,作为商人,郑志刚能量惊人。他在30岁所获得的,常人可能一生都无法超越。财富、气度和俊美的外表,郑志刚具有成为焦点的一切,他被层层光环包裹,完美无瑕。
贵族文艺青年
出身于全球华人富豪第五位的家庭,郑志刚从小就必须将家族责任扛上肩膀,他似乎很早就知道自己未来要走的道路,保持低调,撇清绯闻,杜绝叛逆,温驯地服从身世安排,只是在加人家族企业之前,他把自己的青春时光全都消耗在文艺上——三四年级开始学习音乐;13岁就去美国,就读于塔夫脱中学,在高中时开始对歌剧感兴趣,专门找了老师学习,并在4年后凭自己的优秀成绩考入哈佛大学。同龄的其他香港富豪子弟都在国外读经济,只有郑志刚主修东亚文学及文化,成了一个另类。“这是我自己决定。的,因为那个时候想,将来当了企业家之后可能没有什么时间去学。”“我认识到文化根底应该是从小到大去培养的,如果现在才培养文化气质太迟了,文学就是五宫,就是你自己的一种感觉、一种情绪,用眼睛看、用心去感受。从小培养的话会比较好,所以为什么我读一个文学专业,后来我还专门去日本京都学了好多关于东亚文化的东西,也学了日语。”
在有限的求学时间里,郑志刚尽可能地学习一切他手头能接触的东西。他喜欢庄子,因为比较喜欢自然一点的东方哲学,同时也钟爱苏格拉底,甚至曾经写过文章阐述这两个东西方哲学家之间相同的观点。
毕业以后,他放弃了自己钟爱的文学及历史,几乎是不间断地迅速投身到金融行业中去,先是加入高盛投资公司,负责客户公司上市及担任分析员,后来又加入瑞士银行,心甘情愿从公司的普通员工做起,~直被提升到瑞士银行的副董事。他知道自己终有一天要回到新世界集团中来,在外面转了一大圈,除了不断提高文艺修养之外又学习和普通员工打交道,最后胸有成竹,觉得自己能够给长辈一个答案以后,才回来面对家族。这一切都在他的计划里,这个时候,他强大的内心才在温和的外表下显露出来。
早熟的富三代
在其他富家子弟都还频频出现在八卦杂志的封面上时,郑志刚已不声不响迎娶了曾任高盛证券及债券执行董事的余雅颖——个温柔贤良、身家清白,符合豪门长孙媳妇形象的姑娘,早早把家庭稳定下来,好全身心投入到事业发展中去。
让郑志月Ⅱ描述他一天的日程,他想了一想,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要是告诉你答案,你会觉得“好无聊啊!”一般都是起床后9点钟上班,然后开会、开会、开会到午饭,然后再开会、开会、开会到晚饭。只不过他开会都喜欢选择在咖啡厅,挺喜欢咖啡厅的那种人性化的感觉,开会的时候员工不会太紧张。周末的很多时候也是去考察一些购物中心,基本没法把工作和生活完全分开,他不想将自己称为“工作狂”,不过显然乐在其中。
郑志刚的朋友圈里已经少有20多岁的人:“我常说,如果要做自己的东西,得比别人成熟5年、10年,我现在都是和四五+岁的人谈生意,见的合作对象也差不多都在这个年龄。我的工作伙伴很多也都是40多岁的人,没有一个是在20多岁,所以我成长得一定很快。”他的喜好和生活方式甚至也开始变得像中年人一般,基本不熬夜,不去夜店疯玩。还是个电脑白痴,也是个科技白痴,平时只用黑莓手机和座机,写E—mail、上网、打文章都还不成问题,但本质上这个1979年出生的少东不主张太科技化,感觉科技化使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到现在他依然坚持手写信件,所有的道谢信一律由他亲自手书:“我比较相信个人化一点的东西,这些是带有情感的。”
虽然还长着一张稚气未脱的娃娃脸,个子不高,精力旺盛,可是他自己说:“就老了。”接手家族生意并开始成立自己的百货公司之后,生活上以及精神上的变化突然增大了。
耗资1.4亿港币的高调婚礼
传言中郑志刚多次提及含蓄和低调,但是他开始为人所知,正因为他那场耗资1.4亿港币,高调到不能再高调的婚礼。新娘是小他两岁,香港海产大王的女儿余雅颖。婚礼现场可以满足我们对上流社会的所有想象,全港绅商名流前来贺喜。李嘉诚、李泽钜、郭炳江、杨受成及荣智健等鱼贯入场。新娘穿着Vivian Luk婚纱,戴着珍珠镶钻戒指站在郑志刚身边宣誓爱他一生一世。
这场空前盛大奢华的婚礼有什么必要?事实是,2008年出版的《郑裕彤传记》250多页中只有一句提及郑志刚,说他在哈佛大学选修经济学,但实际上他在哈佛选修的是东亚文学,旁边的配图更是荒唐,使用的是汤臣一品新掌门汤子嘉的照片。婚礼是一场公关的胜利战役,对财富几近痴迷的香港人,开始对郑志刚津津乐道。
财富赋予自由,但同样剥夺自由
郑志刚在求学期间游历世界,这是财富赋予的自由,但剥夺自由的同样是财富。家族的非比寻常是不能逃避的命运,每一代的延续都要为家族荣誉而战。郑志刚有自己的方式,他要把艺术融于商业。
2009年12月,拥有100多家商户的K11艺术购物中心在香港商场最密集的尖沙咀闹市开业。这算是郑志刚试验的第一步。他用三年筹备这个庞大项目,为使K11在商业定位上有别于其他购物中心,郑志刚设计了艺术主题:K11内陈列着多件他自己收集,总价高达两千万港币的装置艺术,另外还有若干可供参观和购买的香港艺术家画作,这些画间歇地挂在商户和商户之间的墙壁上,既是装饰品也是商品,偶尔有购物者驻足观看。郑志刚对K11的商业前景十分乐观,首先因为它特别,其次因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最困难的是筹备时期,因为正是经济危机爆发,全球商户都表示没钱开新店,我自己发出200封邮件邀请加盟商,并多次去意大利和日本,恳请他们来香港试试。”努力的结果是K11中80%的商户都是外国品牌第一次登陆香港。郑志刚说:“让所有人明白你要做什么,并坚信你能做到真的不容易。但更难的是对人的判断和把控,因为经营的秘诀和商业成功的最终落点都是人。”在对人的判断上,郑志刚的娃娃脸帮了忙。在大家还都不清楚他是谁的时候,他会和下属一起见客户。客户常对着他的下属讲完整个企划,需要做决定的时候下属只能尴尬地问他:“老板,你怎么看?”客户万分慌张,郑志刚得意十分:“他们没有把我看成关键人,我躲在暗处把一切看清了。”
公开成为“周大福”第三代继承人,意味着所有不带功利色彩的交往到此为止。郑志刚称为朋友的还是他孩提时代的交往。“那时候我是个普通人,他们认识的是真正的我。”现在的交往停留在生意层面,他叫他们“伙伴”。“伙伴们”多有利益诉求,注定无法维持简单的关系,“伙伴们”的数量也常多到让人无法招架。“要就事论事,尽量保持简单。”郑志刚说得一脸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