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达十余年的补水史显示,仅靠补水无法使白洋淀摆脱干淀和污染的恶性循环
关于白洋淀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晋代。北宋年间,白洋淀始称“白羊淀”。
古时的白洋淀水量充足,在华北平原水患频频的年代,发挥着缓洪滞沥作用,被誉为“华北明珠”和“华北之肾”。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60年代。
上个世纪50年代,华北平原暴雨成灾。为了“根治海河”,人们在白洋淀上游的九条河流上建起了百余座水库。华北平原上大部分河流因而成为季节河,入淀的河道基本断流。
水库修建的另一个结果是海河严重缺水,白洋淀等湖淀河塘的干涸,极大地降低了华北平原的水面蒸发量。由于缺乏足够的水气补充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雨水大大减少。华北平原开始从湿润、半湿润地区向干旱、半干旱地区演变。
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白洋淀发生了十多次干淀。尤其是1984年到1988年,连续五年干涸,淀中动植物遭到毁灭性打击。
同时,世代以淀为生的人们不得不改变生活方式,开始垦荒造田、建房修路。华北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生态更趋恶化。
1988年夏,华北暴雨,白洋淀上游水库蓄水陡增。当年8月,上游水库开闸放水,总容量10亿立方米的白洋淀蓄水6亿立方米。干涸逾年的白洋淀重获清水,孙犁笔下的水乡胜景一度重现。
新华社记者当时的报道称:“泛舟白洋淀上,但见300多平方公里的淀区渔船点点,苇影摇曳。远处,水天相接,碧波万顷”;并称白洋淀“未来几年内不会再干涸了。”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数月后,白洋淀又陷入来自上游工业污水和城市污水的包围中,三分之一的水面再度遭到污染。1989年2月10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宋健考察白洋淀后指出:白洋淀污染十分严重,治理白洋淀刻不容缓。
1992年,宋健又一次公开强调白洋淀污染之严重,提出要在三到五年内,从根本上改变白洋淀污染状况。当年,为白洋淀第一次正式的人为补水。
1994年和1996年夏天,华北平原又迎来暴雨天气,白洋淀喜迎大量蓄水,但很快再次遭到污水污染。
1996年以后,上游已基本无自然水入淀。 2000年后,白洋淀数次干淀,其面积从上个世纪40年代的1000平方公里,锐减至今天的366平方公里。
上个世纪90年代后,白洋淀每年均需依靠上游水库补水维持水位。据保定市水利局统计,从1998年起至今,水利部和河北省先后从上游水库15次调水补给白洋淀。仅2004年的“引岳济淀”工程,就斥资2540万元,用四个多月时间从岳城水库引水4.17亿立方米,使白洋淀水位提高到7.3米左右,淀内动植物重现生机。
然而,2005年年末到2006年年初,白洋淀再度出现大面积水污染和死鱼事件。长达十余年的补水史显示,仅靠补水无法使白洋淀摆脱干淀和污染的恶性循环。年年补水,年年干淀;屡次补水,屡次污染——似乎已经成为白洋淀难以摆脱的命运。
关于白洋淀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晋代。北宋年间,白洋淀始称“白羊淀”。
古时的白洋淀水量充足,在华北平原水患频频的年代,发挥着缓洪滞沥作用,被誉为“华北明珠”和“华北之肾”。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60年代。
上个世纪50年代,华北平原暴雨成灾。为了“根治海河”,人们在白洋淀上游的九条河流上建起了百余座水库。华北平原上大部分河流因而成为季节河,入淀的河道基本断流。
水库修建的另一个结果是海河严重缺水,白洋淀等湖淀河塘的干涸,极大地降低了华北平原的水面蒸发量。由于缺乏足够的水气补充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雨水大大减少。华北平原开始从湿润、半湿润地区向干旱、半干旱地区演变。
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白洋淀发生了十多次干淀。尤其是1984年到1988年,连续五年干涸,淀中动植物遭到毁灭性打击。
同时,世代以淀为生的人们不得不改变生活方式,开始垦荒造田、建房修路。华北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生态更趋恶化。
1988年夏,华北暴雨,白洋淀上游水库蓄水陡增。当年8月,上游水库开闸放水,总容量10亿立方米的白洋淀蓄水6亿立方米。干涸逾年的白洋淀重获清水,孙犁笔下的水乡胜景一度重现。
新华社记者当时的报道称:“泛舟白洋淀上,但见300多平方公里的淀区渔船点点,苇影摇曳。远处,水天相接,碧波万顷”;并称白洋淀“未来几年内不会再干涸了。”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数月后,白洋淀又陷入来自上游工业污水和城市污水的包围中,三分之一的水面再度遭到污染。1989年2月10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宋健考察白洋淀后指出:白洋淀污染十分严重,治理白洋淀刻不容缓。
1992年,宋健又一次公开强调白洋淀污染之严重,提出要在三到五年内,从根本上改变白洋淀污染状况。当年,为白洋淀第一次正式的人为补水。
1994年和1996年夏天,华北平原又迎来暴雨天气,白洋淀喜迎大量蓄水,但很快再次遭到污水污染。
1996年以后,上游已基本无自然水入淀。 2000年后,白洋淀数次干淀,其面积从上个世纪40年代的1000平方公里,锐减至今天的366平方公里。
上个世纪90年代后,白洋淀每年均需依靠上游水库补水维持水位。据保定市水利局统计,从1998年起至今,水利部和河北省先后从上游水库15次调水补给白洋淀。仅2004年的“引岳济淀”工程,就斥资2540万元,用四个多月时间从岳城水库引水4.17亿立方米,使白洋淀水位提高到7.3米左右,淀内动植物重现生机。
然而,2005年年末到2006年年初,白洋淀再度出现大面积水污染和死鱼事件。长达十余年的补水史显示,仅靠补水无法使白洋淀摆脱干淀和污染的恶性循环。年年补水,年年干淀;屡次补水,屡次污染——似乎已经成为白洋淀难以摆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