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老师,经常听到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自私,任性,难教育,甚至有时候管不住自己的孩子;作为老师,同时也作为母亲的我,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
一次带宝宝去吃馄饨,宝宝被街对面的滑梯吸引住了,吵着要去玩,却不好好吃馄饨,怎么哄也无济于事。我很生气,为了让宝宝记住不乖乖吃饭的后果,就不许她去玩滑滑梯。就这样母女二人在大街上僵持了好久。宝宝哭成了泪人儿,后来趴在我腿上睡着了。我看上去赢了,但却心痛之极一直到很晚才睡着。
后来,每想到这件事,心里就难受。我将这件事告诉了对幼教颇有研究的姐姐,姐姐说:“到后来你是不能同意她去玩滑滑梯了。因为如果你同意了,孩子下次就会用同样的手段去达到目的,时间一长还会变本加厉,到那时你要想控制就更困难了。但是,一开始是你不对,孩子想玩滑滑梯有什么不对呢?是你没有跟孩子讲好,吃完馄饨后去玩,或者玩好了再来吃馄饨,而是实施了家长专制。”
姐姐的一席话让我恍然大悟。是呀,宝宝又没说不吃馄钝,我也不反对她玩一会儿滑滑梯。我为什么不能对宝宝说清楚:“馄饨现在不吃就会凉了,滑滑梯在那儿不会跑掉,我们吃完馄饨后就去爬滑滑梯。”给了宝宝这样的解释和承诺,宝宝会不听吗?后来我碰到和宝宝意见不一的时候,都会蹲下身跟宝宝说清楚,并对她承诺。当然每次都履行了诺言。一次宝宝也对我说:“妈妈,我肚子饿了,先让我吃一根玉米棒,再陪你办事来得及吗?”当时我很惊讶,立刻同意了宝宝的提议,并对她大大地表扬了一番。因为宝宝学会了商量,学会了承诺。现在和同龄的小朋友相比,遇到事情宝宝还是比较乐意商量着做的。
孩子生来是需要教育和引导的。我们作为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老师。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的影响力最大,一般来说,对孩子也最了解。但朝夕相处的家长和孩子之间怎么会产生很大的隔阂的呢?我发现,平时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矛盾时,家长往往是这样想的或者处理的:“谁让他不听话,不罚他罚谁?…‘可以将孩子送到某个兴趣班上,这样既可学东西,又听不到他们的吵闹了。”也常听到孩子埋怨:“兴趣班太多,玩的时间太少了。”“他们说话不算数,一个兴趣班之后还有另一个兴趣班。”家长和孩子之间各有各的想法,但却都不跟对方讲,许多家长都认为,孩子是我生的,我做什么还不都是为他好?所以在教育孩子时,比较随意,手段也比较简单粗暴,往往是“罚你没商量”,“我是家长,我的话你必须听”。孩子也因为害怕,就不讲,或想办法逃避。这样时间越长,相互之间的隔阂就越深。
其实,孩子虽小,但更需要尊重,他们希望和父母谈心,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在父母给他们下达指示和任务时,他们也需要父母给予对应的承诺。作为父母,在原则问题上,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妥协,久而久之就容易养成孩子刁蛮任性的坏脾气,但也不能一味的专断,强迫孩子照自己的意思行事,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每个成年人在做某件事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孩子也一样。当我们和孩子的意见发生分歧时,是不是应该蹲下身来听听孩子的想法,当我们在要求孩子对自己承诺之前,是不是考虑到,孩子也很需要我们的承诺呢?
一次带宝宝去吃馄饨,宝宝被街对面的滑梯吸引住了,吵着要去玩,却不好好吃馄饨,怎么哄也无济于事。我很生气,为了让宝宝记住不乖乖吃饭的后果,就不许她去玩滑滑梯。就这样母女二人在大街上僵持了好久。宝宝哭成了泪人儿,后来趴在我腿上睡着了。我看上去赢了,但却心痛之极一直到很晚才睡着。
后来,每想到这件事,心里就难受。我将这件事告诉了对幼教颇有研究的姐姐,姐姐说:“到后来你是不能同意她去玩滑滑梯了。因为如果你同意了,孩子下次就会用同样的手段去达到目的,时间一长还会变本加厉,到那时你要想控制就更困难了。但是,一开始是你不对,孩子想玩滑滑梯有什么不对呢?是你没有跟孩子讲好,吃完馄饨后去玩,或者玩好了再来吃馄饨,而是实施了家长专制。”
姐姐的一席话让我恍然大悟。是呀,宝宝又没说不吃馄钝,我也不反对她玩一会儿滑滑梯。我为什么不能对宝宝说清楚:“馄饨现在不吃就会凉了,滑滑梯在那儿不会跑掉,我们吃完馄饨后就去爬滑滑梯。”给了宝宝这样的解释和承诺,宝宝会不听吗?后来我碰到和宝宝意见不一的时候,都会蹲下身跟宝宝说清楚,并对她承诺。当然每次都履行了诺言。一次宝宝也对我说:“妈妈,我肚子饿了,先让我吃一根玉米棒,再陪你办事来得及吗?”当时我很惊讶,立刻同意了宝宝的提议,并对她大大地表扬了一番。因为宝宝学会了商量,学会了承诺。现在和同龄的小朋友相比,遇到事情宝宝还是比较乐意商量着做的。
孩子生来是需要教育和引导的。我们作为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老师。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的影响力最大,一般来说,对孩子也最了解。但朝夕相处的家长和孩子之间怎么会产生很大的隔阂的呢?我发现,平时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矛盾时,家长往往是这样想的或者处理的:“谁让他不听话,不罚他罚谁?…‘可以将孩子送到某个兴趣班上,这样既可学东西,又听不到他们的吵闹了。”也常听到孩子埋怨:“兴趣班太多,玩的时间太少了。”“他们说话不算数,一个兴趣班之后还有另一个兴趣班。”家长和孩子之间各有各的想法,但却都不跟对方讲,许多家长都认为,孩子是我生的,我做什么还不都是为他好?所以在教育孩子时,比较随意,手段也比较简单粗暴,往往是“罚你没商量”,“我是家长,我的话你必须听”。孩子也因为害怕,就不讲,或想办法逃避。这样时间越长,相互之间的隔阂就越深。
其实,孩子虽小,但更需要尊重,他们希望和父母谈心,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在父母给他们下达指示和任务时,他们也需要父母给予对应的承诺。作为父母,在原则问题上,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妥协,久而久之就容易养成孩子刁蛮任性的坏脾气,但也不能一味的专断,强迫孩子照自己的意思行事,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每个成年人在做某件事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孩子也一样。当我们和孩子的意见发生分歧时,是不是应该蹲下身来听听孩子的想法,当我们在要求孩子对自己承诺之前,是不是考虑到,孩子也很需要我们的承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