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的现状,以计算机专业为例,从课程开发、教学策划、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等方面对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 工学一体化 职业技术人员 课程设置 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44-02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以教育事业为中心,为广大中等职业学生作贡献,把他们培养成为有道德、有素质的21世纪新型技术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工”和“学”联合起来,建立工学一体化教学,提高工学一体化的课程设置水平,改革当前的教育制度,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发展的技术人员,解决目前最突出的“技工荒”等难题。本文试联系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的现状,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对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的现状
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是工与学的结合,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让学生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能够尽早掌握相关的技术与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较强动手能力。职业教育的教师、职业教育的课程、学生的实习与实践,这三者是工学一体化教育的关键:教师承担着课程教育和工作实习教育的双重任务,职业教育课程与学生的实习相结合,且相辅相成,以使工学一体化教育模式逐渐被各职业教育学校接受。而目前为止,工学一体化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方面都需要大力改革。
二、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开发
(一)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在当前,职业学校中开展工学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开发工学一体化的课程。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定义是将职业教育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课程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工作,通过工作来实现学习。学生通过对职业技术工作的所安排的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三要素进行反思,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工作过程与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二)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的过程
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的过程为:社会各行业情况分析→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工作分析→职业教育典型工作的任务分析→职业教育学习方法设计→学习与实践工作情景与课程设计→职业教育的课程实施与评价、反馈。其中,职业教育的典型工作任务(professional task of Teaching)是一个有关于职业教育的具体工作领域,它反映了该职业教育中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三)工学一体化课程相关的师资提升
在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不断进行的过程中,作为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也应该相应地提高。在职业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更是应积极学习、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在对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大胆突破和改革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重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各种教育课程。在改革的同时,多鼓励教师进行自身的理论、实践的学习和自我提升,鼓励教师参加专家讲座、高职论坛会议,同时出去学习、交流课改,得到职业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等。
三、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教学的策划
(一)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定位
职业技工学校的教学要以职业活动为向导,以提高教学素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标;教学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能够设计出集知识、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的课程。多加强学校与具有技术性的企业的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动手能力,加强他们的积极性,把课堂教学与工作和技术结合起来,让学生们能够走上正确的技工道路。同时,职业技工学校要把培养学生的“自我、自觉学习能力”摆在最为重要为位置,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实践,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分析
在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发展与改革进程的过程中,首先,应明确一体化教学的原则。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教学的主要原则为: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和能力实训;以学生的教育为主体,技术项目为载体,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首先,以职技能的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和能力实训。将符合社会要求的职业技术和活动引入到教育的课堂当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坚持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学生是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核心,职业工学教育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学生为中心进行设计的,包括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等。同时,工学结合的一体化学习应以制定项目的形式进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努力学习,且在学习中反思所学的知识并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条件
以广西为例,通过调查表问卷法、实例见习法等调查和了解,可以发现,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备以下条件:(1)一定协调的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2)较强的获取信息能力、发布信息和信息资源建设的能力;(3)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实施、安装、调试、运作、管理、软硬件的更新能力;(4)阅读计算机专业的英语资料和书籍的能力;(5)自我学习、知识技能的更新、适应岗位变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拓创新能力;(6)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运动能力。
(四)计算机专业的职业技术人员相关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的前期,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为中心,该阶段以奠定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为主,以简单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操作为载体,要求学生在完成最基础的工作任务的同时,掌握包括专业技术能力。通过各种行为的引导,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计算机、基本游戏或表格制作操作等,使学生在学习和娱乐中提高学习兴趣。
课程设置的中期以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为主要的任务,工学一体化在该阶段表现得最为突出,按照计算机工作知识的规律性,从简到难,并按照计算机工作过程业务环节的时间先后顺序,完成逐渐复杂的工作任务,并逐步提高技工学生独立的能力,这样做不仅强化了专业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沟通等社会能力、分析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等。 课程设置后期以学生自我发展为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的创新能力需要不断增强与提高。让学生能真正进入工厂、企业中去,实际了解企业、工厂的运作系统,感受他们最真实的工作状态。学校同时也给予各种学生一定的辅导课程,这样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比如可以让他们在工厂或企业之中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熟悉工厂、企业计算机的操作流程、技术和所需要的知识。课程设置后期的高级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体现在“在岗实习”当中,通过企业和工厂去来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开发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
依据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设计工学一体化的各种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出各种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学习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
(二)开发工学一体化课程教材
创新各种专业的教材编写模式,编写出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与一体的教材和教辅资料,依据当前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努力实现职业技术工作过程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三)建设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场所
必须打破从前工学一体化教育的传统模式,建设既能满足追随当前时代的理论教学,又具备一定技能的工学一体化教学场所,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训练场所结合,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
(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技术的师资队伍
培养既能讲授各种技能课程和理论知识课程,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教师。在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注重促进教师更新技能和技术的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教师与企业密切联系所得到的实践能力,逐步形成一支高水平、高技术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五、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步骤
(一)教学改革的试点启动
地点:在职业技术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召开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启动仪式;同时,制定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的技术规程,对学校所有的教室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
(二)教学课程的开发
职业技术学校需要依据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标准,对于学校开发的教育技术规程,学校组织开发教学试点,设置各种专业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教材及其相关的辅助教学资料。
(三)教学课程的试验阶段
对于开发完成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成果,职业技术学校分步进行教学试验,在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评价,进行反馈,随后修改和完善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各项相关设施与资料等。
(四)教学课程的验收
职业技术学校组织开展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并组织学校领导及其评估小组进行检查、评估的工作;总结各教学试点的经验和做法,然后进一步完善与教学改革相关政策措施,为进一步推广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职业教育应培养更多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技工技术学校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实现工学一体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凤林.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学改革,2011(11)
[2]王奎英.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5)
[3]张晓梅.工学一体化教学需处理好四组关系[J].改革探索,2011(10)
[4]李青.技工学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23)
【作者简介】张 帆,满族,广西桂林人,桂林高级技工学校教学科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责编 胡修远)
【关键词】职业教育 工学一体化 职业技术人员 课程设置 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44-02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以教育事业为中心,为广大中等职业学生作贡献,把他们培养成为有道德、有素质的21世纪新型技术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工”和“学”联合起来,建立工学一体化教学,提高工学一体化的课程设置水平,改革当前的教育制度,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发展的技术人员,解决目前最突出的“技工荒”等难题。本文试联系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的现状,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对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的现状
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是工与学的结合,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让学生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能够尽早掌握相关的技术与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较强动手能力。职业教育的教师、职业教育的课程、学生的实习与实践,这三者是工学一体化教育的关键:教师承担着课程教育和工作实习教育的双重任务,职业教育课程与学生的实习相结合,且相辅相成,以使工学一体化教育模式逐渐被各职业教育学校接受。而目前为止,工学一体化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方面都需要大力改革。
二、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开发
(一)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在当前,职业学校中开展工学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开发工学一体化的课程。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定义是将职业教育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课程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工作,通过工作来实现学习。学生通过对职业技术工作的所安排的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三要素进行反思,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工作过程与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二)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的过程
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的过程为:社会各行业情况分析→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工作分析→职业教育典型工作的任务分析→职业教育学习方法设计→学习与实践工作情景与课程设计→职业教育的课程实施与评价、反馈。其中,职业教育的典型工作任务(professional task of Teaching)是一个有关于职业教育的具体工作领域,它反映了该职业教育中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三)工学一体化课程相关的师资提升
在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不断进行的过程中,作为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也应该相应地提高。在职业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更是应积极学习、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在对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大胆突破和改革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重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各种教育课程。在改革的同时,多鼓励教师进行自身的理论、实践的学习和自我提升,鼓励教师参加专家讲座、高职论坛会议,同时出去学习、交流课改,得到职业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等。
三、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教学的策划
(一)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定位
职业技工学校的教学要以职业活动为向导,以提高教学素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标;教学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能够设计出集知识、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的课程。多加强学校与具有技术性的企业的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动手能力,加强他们的积极性,把课堂教学与工作和技术结合起来,让学生们能够走上正确的技工道路。同时,职业技工学校要把培养学生的“自我、自觉学习能力”摆在最为重要为位置,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实践,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分析
在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发展与改革进程的过程中,首先,应明确一体化教学的原则。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教学的主要原则为: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和能力实训;以学生的教育为主体,技术项目为载体,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首先,以职技能的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和能力实训。将符合社会要求的职业技术和活动引入到教育的课堂当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坚持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学生是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核心,职业工学教育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学生为中心进行设计的,包括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等。同时,工学结合的一体化学习应以制定项目的形式进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努力学习,且在学习中反思所学的知识并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条件
以广西为例,通过调查表问卷法、实例见习法等调查和了解,可以发现,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备以下条件:(1)一定协调的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2)较强的获取信息能力、发布信息和信息资源建设的能力;(3)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实施、安装、调试、运作、管理、软硬件的更新能力;(4)阅读计算机专业的英语资料和书籍的能力;(5)自我学习、知识技能的更新、适应岗位变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拓创新能力;(6)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运动能力。
(四)计算机专业的职业技术人员相关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的前期,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为中心,该阶段以奠定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为主,以简单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操作为载体,要求学生在完成最基础的工作任务的同时,掌握包括专业技术能力。通过各种行为的引导,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计算机、基本游戏或表格制作操作等,使学生在学习和娱乐中提高学习兴趣。
课程设置的中期以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为主要的任务,工学一体化在该阶段表现得最为突出,按照计算机工作知识的规律性,从简到难,并按照计算机工作过程业务环节的时间先后顺序,完成逐渐复杂的工作任务,并逐步提高技工学生独立的能力,这样做不仅强化了专业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沟通等社会能力、分析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等。 课程设置后期以学生自我发展为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的创新能力需要不断增强与提高。让学生能真正进入工厂、企业中去,实际了解企业、工厂的运作系统,感受他们最真实的工作状态。学校同时也给予各种学生一定的辅导课程,这样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比如可以让他们在工厂或企业之中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熟悉工厂、企业计算机的操作流程、技术和所需要的知识。课程设置后期的高级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体现在“在岗实习”当中,通过企业和工厂去来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开发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
依据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设计工学一体化的各种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出各种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学习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
(二)开发工学一体化课程教材
创新各种专业的教材编写模式,编写出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与一体的教材和教辅资料,依据当前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努力实现职业技术工作过程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三)建设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场所
必须打破从前工学一体化教育的传统模式,建设既能满足追随当前时代的理论教学,又具备一定技能的工学一体化教学场所,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训练场所结合,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
(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技术的师资队伍
培养既能讲授各种技能课程和理论知识课程,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教师。在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注重促进教师更新技能和技术的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教师与企业密切联系所得到的实践能力,逐步形成一支高水平、高技术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五、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步骤
(一)教学改革的试点启动
地点:在职业技术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召开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启动仪式;同时,制定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的技术规程,对学校所有的教室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
(二)教学课程的开发
职业技术学校需要依据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标准,对于学校开发的教育技术规程,学校组织开发教学试点,设置各种专业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教材及其相关的辅助教学资料。
(三)教学课程的试验阶段
对于开发完成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成果,职业技术学校分步进行教学试验,在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评价,进行反馈,随后修改和完善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各项相关设施与资料等。
(四)教学课程的验收
职业技术学校组织开展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并组织学校领导及其评估小组进行检查、评估的工作;总结各教学试点的经验和做法,然后进一步完善与教学改革相关政策措施,为进一步推广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职业教育应培养更多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技工技术学校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实现工学一体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凤林.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学改革,2011(11)
[2]王奎英.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5)
[3]张晓梅.工学一体化教学需处理好四组关系[J].改革探索,2011(10)
[4]李青.技工学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23)
【作者简介】张 帆,满族,广西桂林人,桂林高级技工学校教学科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责编 胡修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