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溶液浸泡法将贝壳在37 ℃转化成磷灰石,借助XRD、FTIR、SEM、TEM等分析手段研究磷灰石的形貌、结构和体外生物活性.贝壳在磷酸缓冲溶液中浸泡24 h后,通过溶解-再结晶反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溶液浸泡法将贝壳在37 ℃转化成磷灰石,借助XRD、FTIR、SEM、TEM等分析手段研究磷灰石的形貌、结构和体外生物活性.贝壳在磷酸缓冲溶液中浸泡24 h后,通过溶解-再结晶反应在其表面沉积上一层具有片状形貌的缺钙型磷灰石,其Ca/P比为(1.35±0.05).低温下制备的磷灰石结晶度较低,而且晶格内含有碳酸根和磷酸氢根离子.SBF实验表明,以贝壳为原料制备的磷灰石具有优良的体外生物活性,试样在SBF溶液中浸泡12 h后表面就沉积上一层类骨型磷灰石.预计溶液浸泡法制备的磷灰石可应用于骨支架材料或者填充材料.
其他文献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羟基磷灰石前躯体为成核剂,制备CaO-P_2O_5-SrO-MgO-Na_2O体系玻璃陶瓷,并控制其析晶相的种类、含量以及晶粒大小.结果表明:在溶胶凝胶法制备CaO-P_2O_5-Sr
研究了氧化铝粉浆的固相含量及预烧温度、氧化铝基底块体成形工艺对用于制作全瓷冠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加工(CAD/CAM) &In-Ceram玻璃渗透氧化铝陶瓷复合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原位合成与溶液共混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短切碳纤维(C(f))增强纳米羟基磷灰石(H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生物复合材料。分别研究了丙烯腈基短切碳纤维含量、引发剂(过
通过生理盐水浸泡实验研究了掺锶碳酸化羟基磷灰石多孔陶瓷(Sr-CHA)的溶解性能.结果表明:碳酸根含量对多孔陶瓷溶解性能影响显著,通CO_2气体引入碳酸根的制品溶解性能最好;Sr
采用冷喷涂法在AZ91合金表面预置纯Ti涂层,再采用微弧氧化对Ti涂层进行仿生生物改性。用SEM、XRD、EDS等方法分析涂层的组织结构,用动电位法测试涂层的腐蚀学性能。结果表明:
采用体内骨组织工程的方法,探索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支架在不同非骨组织中构建骨移植物的可行性,并比较其差异,为体内骨组织工程的临床构建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为选取家犬的
首先研制出具有取向性类骨结构的β-TCP三维仿骨支架,经过仿生类骨处理和组织工程化后,植入犬的股骨头坏死区,30周后取出股骨头进行分析研究.与此同时开展了几种支架材料重建
以紫外光度法监测胶原生物矿化的动力学过程,用液氮冻结法采集胶原生物矿化反应中不同时间状态点的样品,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胶原生物矿化过程中人工骨表面结构的变
以44CaO-43P_2O_5-10Na_2O-3B_2O_3 为玻璃体系,通过高温熔融法制备基质玻璃,并进行相应的热处理,可获得由基质玻璃和析晶相组成的玻璃陶瓷.用DSC, XRD, SEM和EDS对玻璃的成
为了把磷灰石引入到壳聚糖材料表面,以无需任何表面功能化改性的壳聚糖水凝胶为模板,在温和条件下采用离子组装法在壳聚糖表面构建了磷灰石涂层,通过IR、XRD和SEM表征了磷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