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新观点、新文化等总能以适当的形式从人们的生活语言中体现出来。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流行语开始成为人们在日常交往里不可缺少的社交工具。本文以2019-2021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归纳出网络流行语的成因、特点、影响,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网络流行语,加以正确引导。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特征;成因;影响
流行语指在一定时期、地区和社会群体中,被广泛使用、流传、熟知的用语。一般来说,它们的出现与使用和特定范围、职业或某些社会现象有密切联系,有的只是一定范围内、一定人群中的流行语,有的则可能有更广的流行范围,是一种社会流行语。[1]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应运而生,成为时下不容忽略的一大语言现象,本文将通过对近三年的网络流行语的分析,探讨网络流行语的成因、特征及其影响。
一、2019至2021年十大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是指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现实社会发生的事情在互联网上受到了网友的普遍关心和议论,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有着极强生命力的热门词语。网络流行语对社会现实有着真切、敏锐的反应的同时,也成为了一个社会现象,其形成及广泛使用与时代、社会、文化均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语言和社会共变的结果。
自2004年起,新浪网、人民网等各大网络媒体也陆续开始推出自己的年度网络流行语版本,本文列举的2019-202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选自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年度十大网络用语。2021年至今的网络流行语暂无官方大数据统计,取自梅花网、腾讯网等相关统计文章,在某种程度上不加筛选、更加真实地反映本年至今的网络流行语。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征
(一)简洁性
网络流行语具有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特点。通过对2019-2021这三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字数统计可以看出,大多数网络流行语的字数不超过五个字,集中于二到三个字。短短几个字,表达清晰有力。如2019年度流行词“硬核”,短短两个字表达出“很厉害”“很彪悍”“很刚硬”的含义。“带货”则是随着明星、网红等名人纷纷开始通过直播的途径对商品进行推销和售卖而开始流行。“绝绝子“则巧用叠词和后缀表达出人们对人事物的赞叹。
(二)幽默性
网络流行语还具有幽默诙谐、新奇有趣的特点。在2019-2021三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中,“好嗨哟“、”好家伙“、”夺笋啊“等语气词和感叹词在表达吐槽或表示惊讶的同时,还具有幽默的效果。“与女无瓜”、“奥里给”、“卑微文学”等则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因素,或略带攻击色彩,或产生于沮丧的情绪,利用幽默俏皮的方式进行表达,多了些调侃的意味,也缓和对话双方的语气。
(三)时效性
网络流行语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动态性。网络流行语通常在一段时间内得到大部分网民的支持和拥护,同时受限于特殊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和受众范围,常常局限于娱乐和日常抒发层面,影响力有限,难以产生持久的热度和影响力,逐渐会在失去新鲜感之后归于沉寂。从初期的886(拜拜咯)、I服了You、顶、打酱油、蓝瘦香菇到近三年的柠檬经、集美、绝绝子,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流行语,层出不穷,不断更新。
(四)时代性
网络流行语具有极强的时代性。通过对近三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流行语反映当年的社会热点和大众的心理特征。2019年人们的关注点更多的在于国家发展与个人生活,因此“不忘初心”、“硬核”、“14亿护旗手”等词多次出现在国家安全和发展相关的讨论中,“996”工作制、“断舍离”生活方式则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所有中国人的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出现了“逆行者”、“云监工”等与之相关的网络流行语。成语“不约而同”此前的网络意思是“因太久没有被异性约而变成同性恋”,当年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不约会、不聚集已经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2021年,疫情高峰已过,人们的关注点更多地回归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发展规划,“躺平”、“内卷”、“什么是快乐星球”等和个体状态和情绪相关的语言广泛流行。
三、网络流行语的成因
1、語言的内部因素
现代社会追求高效率的运作方式,语言也相应如此。广大网民通过创作出简单、容易模仿和运用的话语符号,来传达蕴含着复杂情义的社会讯息,遵循语言的经济原则。语言的经济原则指的是人们为保证语言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消耗做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尽可能地节省力量的消耗,使用比较省力的、具有普遍性的语言单位。[2]
2、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的出现是网络流行语产生的首要前提和物质基础。网络这种工具本身就提供给人们许多创作语句的灵感,网络流行语的创作也是人们利用计算机键盘上提供的字符管理系统以及拼音输入法创作的成果。网络世界里也没有现实世界的复杂规则,因此人们可以忽略交流双方的年龄、性别、职业,而轻易把本性表现出来,减少了伪装,多了宽松与自由,也可以说互联网世界给予了网民最高限度的交流权利,让他们在网络世界里能够自由地创造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语言形式。
3、文化、语言的接触与传播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进一步发展,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也在不断交流、互相影响,因此出现了如“yyds”等多种语言形式的网络流行语。同时中国幅员辽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间文化,一些网络流行语如“与女无瓜”来源于方言读音。
4、网民群体的年轻化
当代青年追求语言与众不同,大多具有求新、求变和求简的语用心理,对于古旧的词语系统高频、重复使用产生乏味感,渴望能够找到个性化、新潮的语言表达方式。后现代主义式的颠覆、解构、张扬和去标准化的多重需求,正是互联网流行语所形成的内驱力量。同时,当今国内会运用网络语言的也主要为具有中等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并略懂外文的年轻人。这批年轻人相比于他们的父母来说文化素质普遍提高,这也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保障。 5、浅阅读时代图像文化对人们思考阅读习惯和情感表现习性的影响
浅阅读是以简单轻松、不做过多思索的方法完成的一类相对较浅层次的阅读,这些阅读方法有时更是以娱乐性为最终追求。一方面,这种对于文字文本的疏离同时对于图形语言文化的热衷久而久之对于个人的思考习惯与表述习惯形成了负面影响,进而在思考和表述过程中逐渐形成对于图像以及形象化字符的依附心态。另一方面,因为长期"读图"的习性,网友们也更愿意接受有趣、幽默、轻松的图形化的表述方式,对于一本正经的规范语言不感兴趣。
6、网络环境交际的需要
网络流行语在日常用语基础上的变异契合了网络交际的需要。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接触网络的机会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在面对社会热点事件时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用这些能够表达网友褒贬态度的词语进行交际,符合了网络环境复杂而又生动的特点。同时,交际的需要使得人们在网络环境中选择极富生动的语言表达日常生活中的信息,网友们通过生动有趣的词汇表达内心种种心境,与网络另一头的网友共情,使得网络交际顺利进行。
四、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一定的语言文化形成于一定的时代与社会背景,而语言也会反过来影响整个社会文化与社会发展。网络流行语也是如此,对现代人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积极影响:
1、新颖好玩的网络流行语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的日常沟通与信息传递都显得更加诙谐风趣,幽默生动的表达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对女性则称为"集美",这种亲切的称谓使两个素未谋面的人之间的交往少了一些陌生感,多了亲切感。
2、网络流行语丰富了话语的多元化与鲜活性。"网络流行语在表现技法上通过各种修辞方式,以达到独特的表现效果。比如“夺笋啊(多损啊)、886(拜拜咯)、狗带(go die)分别采用了汉语谐音、数字谐音、外文谐音。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让汉语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并充满幽默与风趣,具有生命力和时代感。
3、人们在使用反映社会热点的网络流行语时,也会促使他们更多地关注社会热点,提升人们的社会参与度。很多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与人们对社会时事的关注与参与密切相关,如“光盘行动”是人们拒绝浪费,珍惜粮食的光荣宣言。“夺冠”则表达了人们对于中国女排的赞扬与奋斗成功的追求。
4、网络流行语使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表述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心态。比如"柠檬精"多用以自嘲式地表示对别人从外表到内心、从物质到情感生活方式的多重羡慕。"yyds"也表达了对某些人的极度欣赏和好感。
消极影响:
1、某些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让语言的规范性受到了冲击。网络流行语里存在了大量不合规范的语言表达:搭配方式不合理、词序倒置、望文生义、词不达意等。这种不标准的语言表达,很大程度上由于创作者一味要求新颖和标新立异,从而造成了语句表述的杂乱、不标准,很有可能会引起人们对一些字的曲解和误用,尤其是对未成年人有着误导作用。
2、网络流行语使用者的群体具有年轻化的趋向,很多年纪大或是不常关注互联网的人对网络流行语都相对陌生,因此这样会更易形成语言代沟,造成不同圈层、年龄段人群之间的沟通障碍。
3、网络流行语中存在相当大比例的脏话和粗语。互联网世界鱼龙混杂,过于宽容自由的互联网环境也导致"网络喷子"、"键盘侠"等此起彼伏,互联网暴力事件频出。这种"网络喷子"和"键盘侠"们所用的网络语言中存在不少带有人身攻击或者侮辱性内容的词语,这种低俗的话语严重污染了人们的网络环境,而且很容易影响某些年轻人的价值观,从而导致一部分心智发展还不健全的青少年在实际生活中模仿、运用这种低俗的话语,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4、网络流行语可能会引发语言的空洞和思想的匮乏。语言不只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载体,受到思维方式的支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众表示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这和互联网的氛围以及流行文化的传播语境有关。在很多人看来,网络流行语会让人们遗忘原有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五、结语
网络流行语作为流行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时代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流行与传播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其最终的走向也仍需要时间的见证。我们要用辩证批判的目光去审视其形成的社会条件及其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并在必要时加以正确引导。“鼓励使用那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流行语[3]”,相信未来网络流行语会朝着多元、正面的方向不斷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朱元荣,女,2000年12月,中国计量大学,学生。
沈爱君,女,1973年7月,中国计量大学,教师。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特征;成因;影响
流行语指在一定时期、地区和社会群体中,被广泛使用、流传、熟知的用语。一般来说,它们的出现与使用和特定范围、职业或某些社会现象有密切联系,有的只是一定范围内、一定人群中的流行语,有的则可能有更广的流行范围,是一种社会流行语。[1]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应运而生,成为时下不容忽略的一大语言现象,本文将通过对近三年的网络流行语的分析,探讨网络流行语的成因、特征及其影响。
一、2019至2021年十大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是指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现实社会发生的事情在互联网上受到了网友的普遍关心和议论,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有着极强生命力的热门词语。网络流行语对社会现实有着真切、敏锐的反应的同时,也成为了一个社会现象,其形成及广泛使用与时代、社会、文化均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语言和社会共变的结果。
自2004年起,新浪网、人民网等各大网络媒体也陆续开始推出自己的年度网络流行语版本,本文列举的2019-202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选自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年度十大网络用语。2021年至今的网络流行语暂无官方大数据统计,取自梅花网、腾讯网等相关统计文章,在某种程度上不加筛选、更加真实地反映本年至今的网络流行语。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征
(一)简洁性
网络流行语具有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特点。通过对2019-2021这三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字数统计可以看出,大多数网络流行语的字数不超过五个字,集中于二到三个字。短短几个字,表达清晰有力。如2019年度流行词“硬核”,短短两个字表达出“很厉害”“很彪悍”“很刚硬”的含义。“带货”则是随着明星、网红等名人纷纷开始通过直播的途径对商品进行推销和售卖而开始流行。“绝绝子“则巧用叠词和后缀表达出人们对人事物的赞叹。
(二)幽默性
网络流行语还具有幽默诙谐、新奇有趣的特点。在2019-2021三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中,“好嗨哟“、”好家伙“、”夺笋啊“等语气词和感叹词在表达吐槽或表示惊讶的同时,还具有幽默的效果。“与女无瓜”、“奥里给”、“卑微文学”等则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因素,或略带攻击色彩,或产生于沮丧的情绪,利用幽默俏皮的方式进行表达,多了些调侃的意味,也缓和对话双方的语气。
(三)时效性
网络流行语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动态性。网络流行语通常在一段时间内得到大部分网民的支持和拥护,同时受限于特殊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和受众范围,常常局限于娱乐和日常抒发层面,影响力有限,难以产生持久的热度和影响力,逐渐会在失去新鲜感之后归于沉寂。从初期的886(拜拜咯)、I服了You、顶、打酱油、蓝瘦香菇到近三年的柠檬经、集美、绝绝子,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流行语,层出不穷,不断更新。
(四)时代性
网络流行语具有极强的时代性。通过对近三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流行语反映当年的社会热点和大众的心理特征。2019年人们的关注点更多的在于国家发展与个人生活,因此“不忘初心”、“硬核”、“14亿护旗手”等词多次出现在国家安全和发展相关的讨论中,“996”工作制、“断舍离”生活方式则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所有中国人的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出现了“逆行者”、“云监工”等与之相关的网络流行语。成语“不约而同”此前的网络意思是“因太久没有被异性约而变成同性恋”,当年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不约会、不聚集已经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2021年,疫情高峰已过,人们的关注点更多地回归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发展规划,“躺平”、“内卷”、“什么是快乐星球”等和个体状态和情绪相关的语言广泛流行。
三、网络流行语的成因
1、語言的内部因素
现代社会追求高效率的运作方式,语言也相应如此。广大网民通过创作出简单、容易模仿和运用的话语符号,来传达蕴含着复杂情义的社会讯息,遵循语言的经济原则。语言的经济原则指的是人们为保证语言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消耗做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尽可能地节省力量的消耗,使用比较省力的、具有普遍性的语言单位。[2]
2、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的出现是网络流行语产生的首要前提和物质基础。网络这种工具本身就提供给人们许多创作语句的灵感,网络流行语的创作也是人们利用计算机键盘上提供的字符管理系统以及拼音输入法创作的成果。网络世界里也没有现实世界的复杂规则,因此人们可以忽略交流双方的年龄、性别、职业,而轻易把本性表现出来,减少了伪装,多了宽松与自由,也可以说互联网世界给予了网民最高限度的交流权利,让他们在网络世界里能够自由地创造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语言形式。
3、文化、语言的接触与传播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进一步发展,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也在不断交流、互相影响,因此出现了如“yyds”等多种语言形式的网络流行语。同时中国幅员辽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间文化,一些网络流行语如“与女无瓜”来源于方言读音。
4、网民群体的年轻化
当代青年追求语言与众不同,大多具有求新、求变和求简的语用心理,对于古旧的词语系统高频、重复使用产生乏味感,渴望能够找到个性化、新潮的语言表达方式。后现代主义式的颠覆、解构、张扬和去标准化的多重需求,正是互联网流行语所形成的内驱力量。同时,当今国内会运用网络语言的也主要为具有中等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并略懂外文的年轻人。这批年轻人相比于他们的父母来说文化素质普遍提高,这也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保障。 5、浅阅读时代图像文化对人们思考阅读习惯和情感表现习性的影响
浅阅读是以简单轻松、不做过多思索的方法完成的一类相对较浅层次的阅读,这些阅读方法有时更是以娱乐性为最终追求。一方面,这种对于文字文本的疏离同时对于图形语言文化的热衷久而久之对于个人的思考习惯与表述习惯形成了负面影响,进而在思考和表述过程中逐渐形成对于图像以及形象化字符的依附心态。另一方面,因为长期"读图"的习性,网友们也更愿意接受有趣、幽默、轻松的图形化的表述方式,对于一本正经的规范语言不感兴趣。
6、网络环境交际的需要
网络流行语在日常用语基础上的变异契合了网络交际的需要。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接触网络的机会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在面对社会热点事件时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用这些能够表达网友褒贬态度的词语进行交际,符合了网络环境复杂而又生动的特点。同时,交际的需要使得人们在网络环境中选择极富生动的语言表达日常生活中的信息,网友们通过生动有趣的词汇表达内心种种心境,与网络另一头的网友共情,使得网络交际顺利进行。
四、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一定的语言文化形成于一定的时代与社会背景,而语言也会反过来影响整个社会文化与社会发展。网络流行语也是如此,对现代人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积极影响:
1、新颖好玩的网络流行语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的日常沟通与信息传递都显得更加诙谐风趣,幽默生动的表达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对女性则称为"集美",这种亲切的称谓使两个素未谋面的人之间的交往少了一些陌生感,多了亲切感。
2、网络流行语丰富了话语的多元化与鲜活性。"网络流行语在表现技法上通过各种修辞方式,以达到独特的表现效果。比如“夺笋啊(多损啊)、886(拜拜咯)、狗带(go die)分别采用了汉语谐音、数字谐音、外文谐音。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让汉语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并充满幽默与风趣,具有生命力和时代感。
3、人们在使用反映社会热点的网络流行语时,也会促使他们更多地关注社会热点,提升人们的社会参与度。很多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与人们对社会时事的关注与参与密切相关,如“光盘行动”是人们拒绝浪费,珍惜粮食的光荣宣言。“夺冠”则表达了人们对于中国女排的赞扬与奋斗成功的追求。
4、网络流行语使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表述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心态。比如"柠檬精"多用以自嘲式地表示对别人从外表到内心、从物质到情感生活方式的多重羡慕。"yyds"也表达了对某些人的极度欣赏和好感。
消极影响:
1、某些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让语言的规范性受到了冲击。网络流行语里存在了大量不合规范的语言表达:搭配方式不合理、词序倒置、望文生义、词不达意等。这种不标准的语言表达,很大程度上由于创作者一味要求新颖和标新立异,从而造成了语句表述的杂乱、不标准,很有可能会引起人们对一些字的曲解和误用,尤其是对未成年人有着误导作用。
2、网络流行语使用者的群体具有年轻化的趋向,很多年纪大或是不常关注互联网的人对网络流行语都相对陌生,因此这样会更易形成语言代沟,造成不同圈层、年龄段人群之间的沟通障碍。
3、网络流行语中存在相当大比例的脏话和粗语。互联网世界鱼龙混杂,过于宽容自由的互联网环境也导致"网络喷子"、"键盘侠"等此起彼伏,互联网暴力事件频出。这种"网络喷子"和"键盘侠"们所用的网络语言中存在不少带有人身攻击或者侮辱性内容的词语,这种低俗的话语严重污染了人们的网络环境,而且很容易影响某些年轻人的价值观,从而导致一部分心智发展还不健全的青少年在实际生活中模仿、运用这种低俗的话语,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4、网络流行语可能会引发语言的空洞和思想的匮乏。语言不只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载体,受到思维方式的支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众表示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这和互联网的氛围以及流行文化的传播语境有关。在很多人看来,网络流行语会让人们遗忘原有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五、结语
网络流行语作为流行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时代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流行与传播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其最终的走向也仍需要时间的见证。我们要用辩证批判的目光去审视其形成的社会条件及其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并在必要时加以正确引导。“鼓励使用那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流行语[3]”,相信未来网络流行语会朝着多元、正面的方向不斷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 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64-165
-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对语言的经济原则做出的具体阐述
- 张艳红.人民日报新知新觉:利用网络流行语更好凝聚社会共识[N].人民日报.2020-02-18(9)
作者简介:
朱元荣,女,2000年12月,中国计量大学,学生。
沈爱君,女,1973年7月,中国计量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