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猴年春节期间,一场名为“丙申春节话家风”的话题讨论在互联网上如火如荼地开展。活动鼓励网友在回家间隙,通过指尖忆传统、晒家风、传正气,引发热烈反响。
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处何位,身上永远会有家风的印迹。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的后代,习近平也在家风的影响下,接受了良好的熏陶。习近平生活简朴,在小时候就经常穿姐姐剩下的衣服、鞋子。在走上从政之路后,习近平秉承家风,告诫亲朋好友不得以他的旗号谋私利,一心为公,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重视家庭、强调家风,更是深刻地烙印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
家风到底是什么?在“快”文化盛行的互联网时代,这些传统风尚,还有人愿意遵守吗?在“丙申春节话家风”的话题讨论中,很多青年网友的留言给我们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从最朴素的“不偷不抢”“吃亏是福”“老实做人本分做事”,到寄予厚望的“扶弱济贫”“无私奉献”,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代表一种态度,承载着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
网友“年轮”回忆,除夕团圆夜,聚少离多的家人之间总少不了这样一段对白——长辈问儿孙们:“在外工作生活顺心吗?”晚辈们答曰:“一切都好,您放心!”儿孙们再问长辈:“您身体还好吧,生活快乐吗?”长辈答道:“好好好,只要你们好,我就好!”一席话,年复一年,然后就是一辈子。“年轮”说,尊老爱幼,这就是我们的家风。平时不以为然,但是,其实这些品质已经融化于我们的行动中。
“年轮”的观点,让网友“第二类农民工”颇有同感。他留言说道:“我的父母祖辈都是农民,没有什么家谱家训传家,但平凡中自有传统融入其中。兄友弟恭,邻里互助,家庭和睦就是在平常的点滴中体现出来。父母在做,我们在做,子子孙孙能够延续下去的优良品质,在我看来就是最好的家风。”
“这些你都记得吗?让长辈先动筷子、吃饭不乱翻饭菜;要什么回家和爸爸妈妈说,不许拿别人的一针一线……”网友“透明皂丫头”晒出的家训被多人点赞,“这不仅是你的家训,也是我们很多人的家训,这就是咱们社会的正向风气。”也有网友就此感慨,“一针一线,一双小小的筷子,就能看见一个人的家风家教与修养。家风是无言的教育,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
“诚恳做人,踏实做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不骂人不议论人不笑话人;要礼貌让人帮助人尊重人。”“爸爸从小教育我,剪刀拿人,刀锋一定要对着自己。”“俺娘说,要想公道,打个颠倒。凡事要善于换位思考。”“正人先正己——爷爷不识字,但是会画出这几个字,背后的故事爷爷没说,但他一辈子用行动为我们做着示范。”……家风不仅有饱含深意的传统词句,还有朗朗上口的大白话,在网络上引发共鸣。很多记录平凡故事的留言,更是戳中了网友们的“泪点”。
“半夏未夏”在微博上写道,“我的后妈只上过小学,没什么文化,但她常说,那么小的孩子没了妈妈多可怜,要对她好一点。我俩相处九年了,跟亲母女一样。她教会了我‘善良’。”
网友“春之约田园”在话题下留言称,年前自己接到了一个陌生“母亲”打给儿子的电话。老人家听力不好,思儿亲切。“我不忍心挂电话,就当一回儿子吧。”于是,他要了陌生“妈妈”的地址,把买给媳妇的雪地靴给她邮了过去。“春之约田园”说,“愿她暖暖过个年。父母在,家就在,牵挂就在。不管赚钱亏钱,记得向父母亲道个平安,记得多陪老人家聊聊。家幸福了,社会就幸福了。”
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习近平曾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良好的家风是可以与人相伴一生的正能量,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好的“家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它需要社会发扬,需要青年传承,需要长期的“润物细无声”。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诚如网友“东风”所言,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风”,家风则是践行价值观的第一粒扣子。讨论家风,不仅仅是怀念过往,更是憧憬未来。相信随着社会氛围的形成,家风建设必能结出更多硕果,核心价值观也一定能真正落细落小、落地生根。
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处何位,身上永远会有家风的印迹。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的后代,习近平也在家风的影响下,接受了良好的熏陶。习近平生活简朴,在小时候就经常穿姐姐剩下的衣服、鞋子。在走上从政之路后,习近平秉承家风,告诫亲朋好友不得以他的旗号谋私利,一心为公,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重视家庭、强调家风,更是深刻地烙印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
家风到底是什么?在“快”文化盛行的互联网时代,这些传统风尚,还有人愿意遵守吗?在“丙申春节话家风”的话题讨论中,很多青年网友的留言给我们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从最朴素的“不偷不抢”“吃亏是福”“老实做人本分做事”,到寄予厚望的“扶弱济贫”“无私奉献”,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代表一种态度,承载着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
网友“年轮”回忆,除夕团圆夜,聚少离多的家人之间总少不了这样一段对白——长辈问儿孙们:“在外工作生活顺心吗?”晚辈们答曰:“一切都好,您放心!”儿孙们再问长辈:“您身体还好吧,生活快乐吗?”长辈答道:“好好好,只要你们好,我就好!”一席话,年复一年,然后就是一辈子。“年轮”说,尊老爱幼,这就是我们的家风。平时不以为然,但是,其实这些品质已经融化于我们的行动中。
“年轮”的观点,让网友“第二类农民工”颇有同感。他留言说道:“我的父母祖辈都是农民,没有什么家谱家训传家,但平凡中自有传统融入其中。兄友弟恭,邻里互助,家庭和睦就是在平常的点滴中体现出来。父母在做,我们在做,子子孙孙能够延续下去的优良品质,在我看来就是最好的家风。”
“这些你都记得吗?让长辈先动筷子、吃饭不乱翻饭菜;要什么回家和爸爸妈妈说,不许拿别人的一针一线……”网友“透明皂丫头”晒出的家训被多人点赞,“这不仅是你的家训,也是我们很多人的家训,这就是咱们社会的正向风气。”也有网友就此感慨,“一针一线,一双小小的筷子,就能看见一个人的家风家教与修养。家风是无言的教育,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
“诚恳做人,踏实做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不骂人不议论人不笑话人;要礼貌让人帮助人尊重人。”“爸爸从小教育我,剪刀拿人,刀锋一定要对着自己。”“俺娘说,要想公道,打个颠倒。凡事要善于换位思考。”“正人先正己——爷爷不识字,但是会画出这几个字,背后的故事爷爷没说,但他一辈子用行动为我们做着示范。”……家风不仅有饱含深意的传统词句,还有朗朗上口的大白话,在网络上引发共鸣。很多记录平凡故事的留言,更是戳中了网友们的“泪点”。
“半夏未夏”在微博上写道,“我的后妈只上过小学,没什么文化,但她常说,那么小的孩子没了妈妈多可怜,要对她好一点。我俩相处九年了,跟亲母女一样。她教会了我‘善良’。”
网友“春之约田园”在话题下留言称,年前自己接到了一个陌生“母亲”打给儿子的电话。老人家听力不好,思儿亲切。“我不忍心挂电话,就当一回儿子吧。”于是,他要了陌生“妈妈”的地址,把买给媳妇的雪地靴给她邮了过去。“春之约田园”说,“愿她暖暖过个年。父母在,家就在,牵挂就在。不管赚钱亏钱,记得向父母亲道个平安,记得多陪老人家聊聊。家幸福了,社会就幸福了。”
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习近平曾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良好的家风是可以与人相伴一生的正能量,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好的“家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它需要社会发扬,需要青年传承,需要长期的“润物细无声”。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诚如网友“东风”所言,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风”,家风则是践行价值观的第一粒扣子。讨论家风,不仅仅是怀念过往,更是憧憬未来。相信随着社会氛围的形成,家风建设必能结出更多硕果,核心价值观也一定能真正落细落小、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