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之前我讲到了有关意义缺失的话题,那么意义为什么缺失了呢?意义之所以缺失是因为我们不再相信生活中有高于我们个体存在之上的那样一种存在和意义,这是意义缺失的一个根源。那么,说的更简单一点,实际上意义缺失同时是跟一个现象伴随出现的,这个东西就是神圣感的缺失,或者是神圣性的缺失,我们对所有神圣的存在都开始怀疑了,甚至对神圣本身也开始怀疑。这是意义缺失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神圣感的缺失
也许你们会说杨老师说的神圣跟宗教、跟迷信到底有没有关系?是不是让我们回到迷信的,相信鬼、相信神,甚至相信上帝的时候才有意义?我们相信上帝的时候,每个人的意义是跟他上帝的关系界定而存在的,那是没错的,但是我们可以回去吗?我们可以把理性化的进程逆转吗?现代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而所谓的现代化同时就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而理性化的过程本质就是怯魅的过程,魅就是神秘的,不可思议的东西,理性化的过程就是把神秘的、不可思议的东西赶出人们视野的东西。这样的东西既然不可逆转,我们重新构造一个有神圣性的东西可能吗?还是有可能的,这个时候我要引入一个我自己非常喜欢的时代,就是北宋,北宋恰恰是既有理性又重新神圣的时代,我们知道其实儒家是极端理性的,儒家人文精神的自觉在世界历史上都是最早的,在孔子那个时代,人文精神的自觉就已经出现了,孔子相信不相信鬼神呢?孔子说过一句话,叫敬鬼神而远之,孔子那个时候鬼神的已经变成文化、风俗和政治里面功能性的意义了,这样的理性的精神到了宋代就更加清楚了。宋代的大儒者讲鬼和神的时候,讲鬼者归也,神者伸也。那么归是什么呢?是回去、是终结,他对对应的是阴阳的阴的功能,伸就是延展,就是出新,他对应阴阳二气的阳气。因此,他们说鬼神者二气之良能耳,鬼神只不过是阴阳二气的功能和作用而已,他们彻底的理性化了,在北宋看来,没有死后的事情,人的生命是元气凝聚而来,死了是元气复归而已。
我们都是传承者
那么在整个这样的生命里面如何建立起神圣,神圣从哪来?我们儒家搞祭祀的时候有五个字叫做天地君亲师,这五个字代表什么?天地代表我们每个个体生命根源的存在,这是先于你的存在。君是什么?就是国家,在古代君就是国家,国家是在我们个体之先还是在我们个体之后?这个逻辑也是很清楚的。亲是什么?亲是我们个体肉身的直接来源,父母双亲当然在我们之前,他们的存在先于我们。还有师是什么?师是我们个人精神的来源。当天地君亲师摆在那个地方的时候,他就告诉每一个个体:第一,你是有来源的,你是来源于一个更悠久的存在。第二,你是向着那个悠久的存在成其为你自己的。第三,你是被那个悠久的存在打开为你自己的,我们之所谓成其为我们自己,我们恰恰是被一个悠久的文化浸润和打开的结果。
这个就是我们无论到哪里去,只要你在汉语的环境成长,只要你有悠久的民族文化的熏陶,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无法改变你中国人本性的原因。由于个体生命中有那么多比我们更重要,更优秀的存在,神圣性就不会缺失,我们个体性就是恰恰跟那个神圣的存在和文化的整体的关联中获得意义。我们既是一个生命的传承者,我们传承着父母,我们的祖宗流传下来的生命的血脉,我们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承者,我们必须是文化的传承者,而且我们也必然是文化的传承者,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你身上都承载着文化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意义上,文化本身是比个体更具能动性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每个个体都不过是那个悠久的文化的一个载体,或者是一种工具而已。这个意义上我们是向着那样一个文化,向着那种文化的价值来获得我们自己,获得神圣性,从而获得意义的。
在虚无中自立
我们自己本身呢?我们自己内在的心灵里有没有确定性呢?也找不到,有吗?我们脑子里冒出的那些念头都归我们掌握吗?我们难道没有这个经验,脑子里面冒出一个念头有的时候龌龊的让我们自己都吃惊,或者可怕的让我自己不安。或者有时候一种情绪顽固的把握你的时候,你会发现在那种情绪面前我们是无力自拔的。所以,我们会发现人是生活在“内在的无限和不测”与“外在无限和不测”中间。所以尼采说了一句话,是一句令人绝望又令人兴奋的话,尼采说“人站在哪儿不是深渊呢?”但是尼采同时也在告诉我们,生命的意志,强力的意志,确定性的意志,绝不来源于任何外在的以及内在的领域,只在于你自己的当下。因此,确定性来源于你的意志。因此,我们总结儒家的精神实质的话,可以总结一句话,就是在虚无中自立的意志,或者荒芜中自立的意志,这才是儒家的意志,这是儒家的真正的强。那种把儒家读成柔弱如水的人,都是误解了儒家的精神。
我把儒家的精神讲的很清楚了,那么儒家精神对我们生活提供的矫正,我们已经能够体会到了,这堂课我是希望能通过短短的时间内调动起大家阅读一点儒家的东西,儒家的思想的兴趣。比如大家真的回去可以看一看《论语》,看一看《孟子》,看一看《大学》,看一看《中庸》。
神圣感的缺失
也许你们会说杨老师说的神圣跟宗教、跟迷信到底有没有关系?是不是让我们回到迷信的,相信鬼、相信神,甚至相信上帝的时候才有意义?我们相信上帝的时候,每个人的意义是跟他上帝的关系界定而存在的,那是没错的,但是我们可以回去吗?我们可以把理性化的进程逆转吗?现代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而所谓的现代化同时就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而理性化的过程本质就是怯魅的过程,魅就是神秘的,不可思议的东西,理性化的过程就是把神秘的、不可思议的东西赶出人们视野的东西。这样的东西既然不可逆转,我们重新构造一个有神圣性的东西可能吗?还是有可能的,这个时候我要引入一个我自己非常喜欢的时代,就是北宋,北宋恰恰是既有理性又重新神圣的时代,我们知道其实儒家是极端理性的,儒家人文精神的自觉在世界历史上都是最早的,在孔子那个时代,人文精神的自觉就已经出现了,孔子相信不相信鬼神呢?孔子说过一句话,叫敬鬼神而远之,孔子那个时候鬼神的已经变成文化、风俗和政治里面功能性的意义了,这样的理性的精神到了宋代就更加清楚了。宋代的大儒者讲鬼和神的时候,讲鬼者归也,神者伸也。那么归是什么呢?是回去、是终结,他对对应的是阴阳的阴的功能,伸就是延展,就是出新,他对应阴阳二气的阳气。因此,他们说鬼神者二气之良能耳,鬼神只不过是阴阳二气的功能和作用而已,他们彻底的理性化了,在北宋看来,没有死后的事情,人的生命是元气凝聚而来,死了是元气复归而已。
我们都是传承者
那么在整个这样的生命里面如何建立起神圣,神圣从哪来?我们儒家搞祭祀的时候有五个字叫做天地君亲师,这五个字代表什么?天地代表我们每个个体生命根源的存在,这是先于你的存在。君是什么?就是国家,在古代君就是国家,国家是在我们个体之先还是在我们个体之后?这个逻辑也是很清楚的。亲是什么?亲是我们个体肉身的直接来源,父母双亲当然在我们之前,他们的存在先于我们。还有师是什么?师是我们个人精神的来源。当天地君亲师摆在那个地方的时候,他就告诉每一个个体:第一,你是有来源的,你是来源于一个更悠久的存在。第二,你是向着那个悠久的存在成其为你自己的。第三,你是被那个悠久的存在打开为你自己的,我们之所谓成其为我们自己,我们恰恰是被一个悠久的文化浸润和打开的结果。
这个就是我们无论到哪里去,只要你在汉语的环境成长,只要你有悠久的民族文化的熏陶,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无法改变你中国人本性的原因。由于个体生命中有那么多比我们更重要,更优秀的存在,神圣性就不会缺失,我们个体性就是恰恰跟那个神圣的存在和文化的整体的关联中获得意义。我们既是一个生命的传承者,我们传承着父母,我们的祖宗流传下来的生命的血脉,我们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承者,我们必须是文化的传承者,而且我们也必然是文化的传承者,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你身上都承载着文化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意义上,文化本身是比个体更具能动性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每个个体都不过是那个悠久的文化的一个载体,或者是一种工具而已。这个意义上我们是向着那样一个文化,向着那种文化的价值来获得我们自己,获得神圣性,从而获得意义的。
在虚无中自立
我们自己本身呢?我们自己内在的心灵里有没有确定性呢?也找不到,有吗?我们脑子里冒出的那些念头都归我们掌握吗?我们难道没有这个经验,脑子里面冒出一个念头有的时候龌龊的让我们自己都吃惊,或者可怕的让我自己不安。或者有时候一种情绪顽固的把握你的时候,你会发现在那种情绪面前我们是无力自拔的。所以,我们会发现人是生活在“内在的无限和不测”与“外在无限和不测”中间。所以尼采说了一句话,是一句令人绝望又令人兴奋的话,尼采说“人站在哪儿不是深渊呢?”但是尼采同时也在告诉我们,生命的意志,强力的意志,确定性的意志,绝不来源于任何外在的以及内在的领域,只在于你自己的当下。因此,确定性来源于你的意志。因此,我们总结儒家的精神实质的话,可以总结一句话,就是在虚无中自立的意志,或者荒芜中自立的意志,这才是儒家的意志,这是儒家的真正的强。那种把儒家读成柔弱如水的人,都是误解了儒家的精神。
我把儒家的精神讲的很清楚了,那么儒家精神对我们生活提供的矫正,我们已经能够体会到了,这堂课我是希望能通过短短的时间内调动起大家阅读一点儒家的东西,儒家的思想的兴趣。比如大家真的回去可以看一看《论语》,看一看《孟子》,看一看《大学》,看一看《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