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的语言讲究“五个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ongc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我们该怎样来提高自身的数学语言修养呢?认为,主要是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性”。
  
  一、准确性
  
  准确性是教学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学语言就没有生命。缺乏科学性的语言,无论用词如何考究,语句怎样华美,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数学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学科,在数学学科中,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来不得半点含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逻辑地进行推理,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简约性
  
  简约性是指教师要用言简意赅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容。
  在我们平时的课堂语言中,做得最不够就是语言的“简约性”。主要表现在:
  1 问题的针对性欠明确。如在教学新教材第二册“找规律”这一内容时,有位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怎样的六一儿童节呀?”这个问题一提,学生的回答可就丰富多彩了,有的说痛痛快快地玩一天,有的说去买好东西……这时,教师要把学生的思维拉回到本节课教学中可就要多费很多口舌了。
  2 提问的次数过于频繁。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启发式教学,就频繁地使用提问语,因而使问题难易不当,数量失控。如频繁地使用“为什么”“怎么”类提问,致使学生来不及思考,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好;过多地使用“对不对”“是不是”等选择向句,因为太容易,学生根本用不着思考……有人曾调查过一些教师使用提问语的情况,发现其中有一教师一节课竟提了117个问题,真是不可思议。
  3 对学生的“关爱”过多。许多教师在课堂中总是不放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回答总是要重复一遍,似乎只有从老师口中说出的话才是对的,老师说出的话才是学生该注意的。长此以往,一方面学生对于同学的回答不注意倾听(反正老师会重复一次的1,只关注教师的语言;另一方面学生由于自己的回答不能得到大家的充分肯定,不愿再回答问题;于是整个一堂课便只闻教师声,不见学生语。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做到“该放手时且放手”。对于一些需要强调或疑问的地方,不妨问一问“大家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谁来重复一遍?”“他的方法行吗?请大家试一试。”等等。
  
  三、启发性
  
  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启发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因为由“生疑”到“解疑”的过程,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精选带有重点、关键,学生感到困惑、易错的地方,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去启发。这时,教师应注意开导学生的思路,切不可越俎代庖,先把结论交给学生;应鼓励学生见难解疑,思索争辩,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时教师要抓在关键处,要善于“引渡”,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达到活跃思想、开拓思略及发展思维的目的。此外,语言的启发性还包括“以情感人”。教师如果没有满怀激情,其语言必然苍白无力,其态度必然冷漠无情,不能感染、启发学生。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充满激情,教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有轻重缓急。只有真挚的感情、和谐的语言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共鸣。
  
  四、趣味性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培养一定的幽默感和教育机智是调节师生情绪状态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缺少幽默感和教育机智,常会在师生之间筑起无法理解的高墙,增加许多无谓的矛盾。同样一个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设计,为什么特级教师的课就很精彩,而我们的课却很平淡?原因就在于特级教师的语言魅力上。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机智的教师,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善于缓和课堂中的紧张局面,也更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从而造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
  
  五、激励性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老师的肯定,能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适时地启发诱导,及时评价,提供榜样,鼓励进步并寄以希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但我们应相信,只要认真努力,克服缺点,发挥长处,在每一堂课中好好地落实课堂语言的“五个性”,相信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能过好语言这一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