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时钟”的话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swzjh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上吃太好可能会得糖尿病,深夜加班可能会致癌,心脏病常常在凌晨发作,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事故大都发生在凌晨……这一切都是生物钟在捣鬼。因此,诺贝尔生理学奖给我们的健康启示就是—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生理学奖又颁布了,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扬因为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获奖。如果你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那么可以通俗的说,这三位科学家其实是研究“时钟”的,只不过他们所研究的并不是那些可以买得到、戴在手上或者挂在墙上的时钟,而是在我们体内滴答作响的生物钟。

“时钟”怎样滴答走动?


  生物鐘是一种奇妙的生理机能。动物的昼伏夜出、植物的春华秋实是早已被我们熟知的生物钟现象,而跨时区旅行的疲倦以及值夜班时的困意则是生物钟带给我们的最直接的感受。雖然生物钟现象很常见,但很长时间里,科学家并不明白藏在体内的这个小小的时钟,它究竟在哪,又是怎样滴答走动的。
  为了寻找这个时钟,科学家曾经在动物实验中剥离过动物的肾上腺、脑垂体、甲状腺、胰腺,或者施以电休克,甚至还用酒灌醉了这些动物。手段用尽,动物的生物节律仍未改变。直到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切除了位于老鼠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发现老鼠的生物节律终于消失。科学家这时才明白,人以及其他哺乳动物的主生物钟就是视交叉上核。以人为例,日常活动中,虽然人体的内脏、皮肤无法感光,但视交叉上核可以通过眼睛感受到外界光线的强弱,以此产生“时钟定时”进而调节昼夜节律。
  随后,科学家进一步发现,生物钟现象其实并不一定需要脑的参与,它是一种可以仅在单个细胞内就完成的生物节律现象。比如,地球上最简单的原核生物蓝藻也有自己的生物钟。蓝藻通过光合作用从阳光中获取能量,并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生产有机分子和氧气。在生物钟的作用下,蓝藻在日出之前即可提前开启光合作用,这一特性令其能在日光一出现的时候就可摄取能量,比那些纯粹依靠光线启动光合作用的生物抢先了一步。日落之后,蓝藻的光合作用亦会遵循生物钟的指令而关闭,这避免了自身能量在夜间被白白浪费,节约下来的能量可转而用于修复白天被日光晒伤的DNA。
  尽管人与蓝藻调控自身生物钟的机制有很大的不同,但我们的昼夜节律与蓝藻却有一些相似之处。这表明生物钟现象是地球生命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非常重要的基本生存技能,它必然受到生物遗传物质的调控。于是,科学家又开始从遗传学寻找生物钟的线索。迄今为止,从细菌到果蝇,再到人类自身,科学家已在大量物种中发现了生物钟基因,其中不少基因的命名都使用了“Clock”(意为时钟)、“Per”(Period的简写,意为周期)和“Tim”(Timeless的简写,意为永恒)等字眼。
  三位诺贝尔奖得主就从果蝇的角度,为我们解释基因如何为生物建立起了一套时钟系统。20世纪80年代,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扬在果蝇体内找到了两种蛋白质,名为Per和Tim,而Per基因和Tim基因则分别是编码Per、Tim这两种蛋白的基因,后者还对光线敏感。夜晚的时候,Per基因会编码Per蛋白,使Per蛋白的含量升高。当Per蛋白在细胞内越聚越多时,它会和Tim蛋白发生合体反应,然后抑制Per基因的编码活动。在白天,Per蛋白被细胞降解,含量会越来越少,这时它和Tim蛋白对Per基因的抑制作用就会减弱,于是Per蛋白含量到了夜晚又会重新恢复。这样,Per蛋白水平的振荡周期恰好就是24小时,与昼夜节律同步。我们人类所属的哺乳动物虽然更复杂些,但细胞内生物钟运行的机制也与果蝇相似。两种分别叫做Clock和Bmal1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建立了人体细胞的周期性节律。由此可见,仅仅依靠基因与蛋白质这样的分子材料,大自然竟然搭建出了一套准确的时钟。

体内生物钟像一支乐队


  科学家已经告诉我们,人脑中的视交叉上核存在一个主生物钟,控制着人体的昼夜节律,而诺贝尔奖得主又告诉我们,人体内的单个细胞仅用基因和蛋白质就可以组装出一个最基本的生物钟。这说明,人体内部的生物钟不止一个,而是有一群。
  如果把这一群生物钟比作一个乐队,那么视交叉上核的主生物钟就是乐队的“总指挥”,而身体各部分的生物钟是演奏不同乐器的“队员”。这些“队员”位于肝脏、肾脏、脾脏、胰脏、心脏、胃、食道、肌肉、皮肤,甚至很小的细胞组织中,具体控制着每个器官和组织的活动。比如,肝脏里的生物钟调控着肝脏中糖分子的生产以及糖分子释放入血的时间;钠、钾以及氯化物的保留与释放取决于肾脏生物钟的命令;在黎明前,心脏的生物钟基因就会给心脏发出信号,提醒它为身体的苏醒做好准备,所以心脏病常常在拂晓发作……
  众位“队员”所处的“环境”不同,调控器官周期性节律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样,但都要通过“总指挥”来协调一致,才能使人体机能顺利发挥。科学家就做过实验,如果把动物的各个器官中的细胞组织放在体外培养,那么细胞组织即使存活也无法表现出生物钟现象,然而,这些细胞组织中单个细胞的基本生物钟(基因、蛋白质含量的周期性振荡)还在,只不过每一个细胞的生物钟周期都不同,所以无法形成一个能够表现生物节律的整体。随后,科学家在培养环境中放入视交叉上核细胞,那么这些细胞组织又会出现生物钟现象,这说明视交叉上核能够使全身各个器官里的生物钟相互协调。老鼠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在视交叉上核已经损坏了的老鼠体内,不同器官之间的生物钟节律逐渐变得杂乱无章,但如果把视交叉上核再植回去,老鼠又可以让一些器官的生物钟周期变得同步。
  那么在人体内,“总指挥”又如何联系身体各处的“队员”,让彼此能够做到协调一致呢?科学家认为,有两条途径。首先,视交叉上核是人脑的一部分,这里充满了神经细胞,它们可以通过与全身各处相联系的神经纤维向全身传达时间信息。其次,视交叉上核也可以先把时间信息传到人脑中的另一个叫作松果体的部位。松果体根据视交叉上核的节律,周期性地分泌一种叫作褪黑激素的物质。这种激素进入血液,再循环到全身,就像一个“报时员”,向各个器官甚至各个细胞报告现在是什么时间。不过,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传递的时间信息,也只有我们的身体能够读懂。这些时间信息不能够进入我们的意识,我们也无法从生物钟的周期知道一天之内的时间。比如我们在黑暗中醒过来,如果不看表,是无法知道当时是白天还是黑夜的,想知道是具体几点就更不可能了。
其他文献
星系都市旁的空旷郊区  “太空”其实是对宇宙空间的一个很恰当的称呼,毕竟那里基本啥也没有。我们这里与月球相隔大约38万千米,在这之间,基本上什么也没有——最多是一些氢原子、氦原子以及其他的尘埃粒子等。在更大的范围里,这种“空无一物”变得难以置信的巨大。例如,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相隔约250万光年,它们之间是一片荒凉之地,基本没有几颗恒星。  然而,在可观测宇宙范围内,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其实是近邻。就
南极和北极到处都是厚厚的冰雪,冷得要命,可总是有爱好者去那里考察,并且还能在冰窟窿里钓上鱼来。为什么那么冷的地方,鱼不会被冻死呢?原来,鱼是一种变温动物,它的温会随着水温而改变。和其他地方的鱼相比,南极的鱼体液中蛋白质比较多,而蛋白质是热能的保证,是“不冻液”,也正是凭借这一点,南极的鱼才得以在冰天雪地里健康成长。当然,不要妄想把南极的鱼放到热带海洋中去,每个生物适应性都有一个极限,超过了极限就会
让我们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地球上的各种灾难越来越频繁,火山爆发、地震、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逐渐淹没了陆地……地球变成不适于居住的星球只是时间问题,我们不得不逃离“濒临死亡”的地球,寻找替代的栖息地。  现在让我们以一种乐观的态度认为,至少在地球不适合居住之前,我们发明和掌握的技术足以带领人类物种离开地球。那么,即使人类绝迹于地球,人类物种也不会灭绝。  去往哪里?  移居外星球是人類一个长久的梦想。
平行宇宙的概念从何而来?科幻显然是源头之一:20世纪60年代,《星际迷航》里的柯克船长在《魔镜,魔镜》一集里遇到了“另一个自己”,而菲利普·迪克的小说《高堡奇人》(1963)则幻想了一个美国是纳粹傀儡政府的平行世界。自那时起,平行宇宙的想法就进入了主流,一系列文艺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其他世界的图景,其中包括浪漫喜剧《滑动的门》(1998),以及菲利普·罗斯的小说《反美阴谋》(2004)中令人毛骨悚然的
在看似人畜无害的花花草草当中,也潜伏着无数完全没有底线的骗术专家。不信?且让我们把这些扮猪吃老虎的家伙细细数一数!番木瓜:安能辨我是雌雄  由于传说中的神秘滋养效果,香甜的番木瓜一向深得爱美女生的喜爱。不过,这些“面目憨厚”的果实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腹黑往事。与大多数植物不同,番木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树木。它们的雄花与雌花天各一方,只有靠蜜蜂之类的昆虫殷勤做媒,雌花才能结出健康壮硕的果实。然而,番木瓜的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点整,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等全球六地同步召开了全球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事件视界望远镜”的第一项重大成果,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的实拍照片。  我们知道,任何拍摄的设备都需要光线或电磁波照射物体后反射回设备再成像。而黑洞能把光线和电磁波都吸收进去,不会有任何光线和电磁波反射回來。人类连找到黑洞都十分困难,更别说拍摄了。那么,科
抹掉甜味的叶子  神秘果可以让整个世界变得甜蜜起来,相应地,也有植物可以让甜味变得无影无踪,那就是宽叶匙羹藤。  宽叶匙羮藤是一种特别不起眼的藤子,一根藤子上无毛无刺,四季常绿。它们就像其他野草一样安安静静地趴在篱笆之上、庭院之中。就好像茫茫人海中的陌生人,没有一点引人注意的特征,但是它们改变味道的能力一点都不比神秘果弱。会“魔法”的植物  在人类的饮食世界里,讲究个五味俱全。中国人对味道更是有执
張玉环的旧居已经被拆张玉环和母亲  张家的生活从早晨7点多开始苏醒。在和二儿子张保刚一家合住的出租屋里,张玉环最早醒来。孙子修杰和他睡一间屋,也早早地醒了,穿戴好了衣服。小孙女一诺和爸妈一起睡,还在赖床。孙子和孙女今年上幼儿园大班。张玉环负责接送他们。  8点差10分,张玉环忍不住催促孙女:“准备好了吗?快点穿鞋子,拿书包。”张玉环和孙子孙女交流时尽量用普通话,虽然说得不标准。很不巧,一诺的书包背
英国伦敦一名男子将自己打包成圣诞礼物送给自己的爱犬,使得其异常兴奋。该视频被上传至“脸谱”后,浏览量已超1400万次。视频中,诺埃尔·帕森斯用金色的包装纸將自己打包,并系上蝴蝶结,玩着咀嚼玩具,在圣诞树下等着自己的宠物狗“蠢宝”去找他。“蠢宝”跑过去兴奋地围着这份礼物蹦蹦跳跳打转,想要打开礼物。但试了几次却以失败告终。于是,它失去了耐心,对着礼物大叫。最终,诺尔森自己打开了礼物的包装,对心爱的“蠢
李振声  李振声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文学批评界,历经90年代社会的极速变革,他的内心攒下了许多困惑:学者如何反应,何以自处,何以接洽已有的知识体系和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新的学术体系等等。这些困惑指向更根本的追问:学问究竟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学问?进入新世纪,李振声将研究视野转向晚清思想史,想看一看上个世纪之交的思想家如何面对社会转型,为自己找到学术研究者在社会转型中的位置。  内心的困惑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