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两三年前,大家就在探讨“行业冬天”的问题,但毕竟困难都是暂时的,“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大家往往都乐观看待;也有“正常‘洗牌’阶段”的观点,依然积极向上。
只是这个“冬天”长了点,似乎直到现在还没有彻底缓过劲儿来。
两个月前我们受邀参加科促会换届年会暨会员大会,在彭妙颜教授连任会长的致辞中,我们除了对科促会各项工作成果之丰硕惊叹之余,关于她几次提到“我知道很多企业都很困难”的说法也印象深刻。彭会长固然是在强调会员企业对科促会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理解,并表达对大家的感谢,但是“困难”的说法仍不免让人唏嘘。
关于“冬天”,我们曾首先从行业内找原因,然后到政策,到整体大环境,大家寄希望于大环境好轉,AV行业跟着好起来。有人一方面忧心政策的“不给力”,毕竟不是必需品,另一方面又愿意相信AV已经从“锦上添花”逐步过渡到了“不可或缺”。
实际上,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步深入深化,展览展示、教育、医疗、交通、金融、企业、零售、舞美……对于AV的依赖越来越大,尤其是大型盛事活动,大量运用声光影像技术之余,还形成巨大的示范效应,“带货”作用不可谓不大。完全可以有底气地说——在很多领域,AV就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毫无疑问,有一部分企业确实遇到了“困难”。
是行业不景气?并没有——尽管大环境影响巨大!
无论是各调查机构、协会的数据报告,还是反馈出来的实际的项目量或者销售总额,都显示出行业依然处于较大幅度的增长态势;
是不是有可能,我们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同了?
仅仅其中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就是,玩家在持续变多。或者更准确一点说,“职业玩家”变多了。
抛开陆续进来的互联网、广电及上游企业这些“跨界”玩家,也不论一窝蜂涌进来赚快钱的“杂牌军”,就说在行业内稳打稳扎耕耘多年的职业选手,做后端的,分分钟连前端一起做了,美其名曰“打造闭环”;原本专精于一项或少数几项显示技术的前端企业,“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多更适宜的选择”而把DLP、LCD、LED全都做起来;深耕某些领域的工程、集成商,将业务领域拓展到更广的应用场景,叫做“复制”“标杆工程”;代理商拿下的品牌、品类,也都与先前不可同日而语,甚至不乏企业更进一步,搞自有品牌运营。所谓“技多不压身”,每一家都在“打怪升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全都要为客户提供真正的“total solution”。
也有一种情况,原本就存在的问题,但掩藏在早些年行业和企业自身高速发展的光环之下,无关痛痒,一旦发展陷入停滞,很多企业就难以适应。有一些企业,原本规模小,业务模式和团队结构都很简单,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遇到瓶颈了,比如一些公司要上市,家族式企业,老板一言堂一肩挑的模式就不一定还能游刃有余了。好的例子就是不少企业早早布局,聘用职业经理人,将制度化、流程化工作提上日程,希冀把企业推向更高层次,其中不少企业成功上市,风光无限。当然,咱们行业很多企业的体量不大,所以上市的欲望暂时并不强烈,但来自外界的虎视眈眈,却是很难容得下小富即安的。
一家之言,就啰嗦这么多吧!希望我们大家能走过冬天,不再“困难”!
只是这个“冬天”长了点,似乎直到现在还没有彻底缓过劲儿来。
两个月前我们受邀参加科促会换届年会暨会员大会,在彭妙颜教授连任会长的致辞中,我们除了对科促会各项工作成果之丰硕惊叹之余,关于她几次提到“我知道很多企业都很困难”的说法也印象深刻。彭会长固然是在强调会员企业对科促会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理解,并表达对大家的感谢,但是“困难”的说法仍不免让人唏嘘。
关于“冬天”,我们曾首先从行业内找原因,然后到政策,到整体大环境,大家寄希望于大环境好轉,AV行业跟着好起来。有人一方面忧心政策的“不给力”,毕竟不是必需品,另一方面又愿意相信AV已经从“锦上添花”逐步过渡到了“不可或缺”。
实际上,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步深入深化,展览展示、教育、医疗、交通、金融、企业、零售、舞美……对于AV的依赖越来越大,尤其是大型盛事活动,大量运用声光影像技术之余,还形成巨大的示范效应,“带货”作用不可谓不大。完全可以有底气地说——在很多领域,AV就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毫无疑问,有一部分企业确实遇到了“困难”。
是行业不景气?并没有——尽管大环境影响巨大!
无论是各调查机构、协会的数据报告,还是反馈出来的实际的项目量或者销售总额,都显示出行业依然处于较大幅度的增长态势;
是不是有可能,我们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同了?
仅仅其中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就是,玩家在持续变多。或者更准确一点说,“职业玩家”变多了。
抛开陆续进来的互联网、广电及上游企业这些“跨界”玩家,也不论一窝蜂涌进来赚快钱的“杂牌军”,就说在行业内稳打稳扎耕耘多年的职业选手,做后端的,分分钟连前端一起做了,美其名曰“打造闭环”;原本专精于一项或少数几项显示技术的前端企业,“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多更适宜的选择”而把DLP、LCD、LED全都做起来;深耕某些领域的工程、集成商,将业务领域拓展到更广的应用场景,叫做“复制”“标杆工程”;代理商拿下的品牌、品类,也都与先前不可同日而语,甚至不乏企业更进一步,搞自有品牌运营。所谓“技多不压身”,每一家都在“打怪升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全都要为客户提供真正的“total solution”。
也有一种情况,原本就存在的问题,但掩藏在早些年行业和企业自身高速发展的光环之下,无关痛痒,一旦发展陷入停滞,很多企业就难以适应。有一些企业,原本规模小,业务模式和团队结构都很简单,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遇到瓶颈了,比如一些公司要上市,家族式企业,老板一言堂一肩挑的模式就不一定还能游刃有余了。好的例子就是不少企业早早布局,聘用职业经理人,将制度化、流程化工作提上日程,希冀把企业推向更高层次,其中不少企业成功上市,风光无限。当然,咱们行业很多企业的体量不大,所以上市的欲望暂时并不强烈,但来自外界的虎视眈眈,却是很难容得下小富即安的。
一家之言,就啰嗦这么多吧!希望我们大家能走过冬天,不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