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中脘穴治疗急症胃痛的可行性探讨

来源 :按摩与康复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z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它所处的解剖位置与人体胃的位置相近,故推测该穴治疗急症胃痛的可能,通过文献整理,研究急症胃痛的病因病机、中脘穴的特性、艾灸的作用,探讨艾灸中脘穴治疗急症胃痛的可行性。
  关键词:艾灸 中脘穴 急症胃痛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52-02
  急症胃痛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脘部突发中度以上疼痛持续半小时以上不能缓解的病症,如西医溃疡病、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出现上述症状时,当属中医“胃脘痛”范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急症胃痛有一定季节性,夏秋季多见,青壮年居多。急症胃痛是急诊科常见疾病,目前在未确定病因之前尚缺乏明确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对症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艾灸中脘穴治疗急症胃痛的可行性探讨如下。
  急症胃痛发病机制:中医学对胃痛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胃病者,腹瘨胀,胃脘当心而痛。关于其发病,《仁斋直指方》曰:有寒,有热,有死血,有食积,有痰饮,有虫。《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急症胃痛的发生,主要责于饮食不节、寒温不适、肝气犯胃、诸邪犯胃等,每因气怒、感寒、暴饮、暴食、过劳而诱发,导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现代医学[1]认为急症胃痛的发生可能是有害物质造成胃粘膜的急性损伤与组织中PGE2和NO减少、肿瘤坏死因子TNF-α增加有关。
  中脘穴的研究及其与胃的关系:中脘穴的解剖层次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分布有第8胸椎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主要有第8胸椎前支的分支,有胃幽门部、横结肠。童晨光[2]等用荧光双标法探求胃与其募穴中脘之间的神经联系通路,分别将PI和Bb注入中脘穴和胃,分别在T8-T12脊神经节内观察到双标细胞的存在,T9最为集中,说明脊神经节中存在这样的神经元,它具有分叉的周围突分别支配胃和提示脊神经节中存在可以支配内脏和体表的神经元,胃位于T6-10神经节段,中脘位于T7神经节段,从理论上讲,凡是在此神经节段范围内的体表上任何一点,都应该与胃有着神经联系。啜振华[3]等利用CT轴扫描发现长针深刺中脘穴时针体穿到的器官中机率最高的是胃体达60.00%,其次是横结肠和小肠。中脘穴所处的解剖位置与胃相近,这为临床上治疗胃疾方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重要的临床价值。
  艾灸疗法的相关研究: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止痛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经脉气血阻滞不通之痛疾。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可镇痛,提高痛阈。赵青认为针灸治疗急症胃痛的镇痛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继而刺激机体产生自身广泛的调整与修复,如促进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释放,提高痛阈,双向调节内脏植物神经功能活动等而起止痛效应。艾灸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钟蓝艾灸时的红外线辐射,既可为机体细胞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必要的能量,也为能量缺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并有利于生物大分子氢键偶极子产生受激共振,从而产生得气感;同时又可借助反馈调节机制,纠正病理状态下的能量信息代谢的紊乱,调控机体的免疫功能。艾灸可降低机体炎性反应,有消炎、抗感染作用。刘密等认为艾灸足三里、中脘等预处理可促进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修复,减轻急性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炎性反应的免疫促炎因子IL-1β、TNF-α和促进抗炎因子IL-10而达到保护胃粘膜作用。
  艾灸中脘穴治疗急症胃痛的可行性:急症胃痛的发生主要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胃平滑肌及胃内血管异常收缩、胃粘膜相关因子分泌失调引起的急性重症炎性反应。艾灸疗法可以抗炎、镇痛、改善機体免疫,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加之中脘穴与胃的特殊位置相关性,艾灸中脘穴可使艾灸效应更加接近病所,以达松弛平滑肌,解痉止痛之效。翟道荡等通过艾灸不同穴位调节ACTH、β-EP和免疫功能的研究发现,艾灸中脘穴不但能使血浆ACTH浓度显著增高,而且能增加血浆β-EP浓度。易受乡等认为艾灸预处理可诱导血清内eHSP70升高,影响胃粘膜细胞NF-κB的表达,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缓解胃粘膜炎性浸润损伤。艾灸预处理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确与艾灸上调HSP70表达有关。王灵选用中脘穴,对急性胃粘膜损伤大鼠进行治疗,发现中脘穴可以提高胃粘膜中表皮生长因子、NO的含量,降低胃泌素含量,有较好修复胃粘膜作用。
  结语:急症胃痛为急诊科常见疾病,临床常用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解痉止痛药,容易引起口干、眩晕,严重时瞳孔散大、皮肤潮红、心率加快、烦躁、惊厥等不良反应,而且在未明确病因之前使用止痛药后容易掩盖病情,贻误诊断,耽误治疗时机。针刺效果虽然显著,但病人依从性相对较低。从中脘与胃的解剖位置来看,如果深刺,可针入胃,若提插捻转则有可能将胃内容物带入腹膜腔,引起腹膜炎,安全性较难控制。艾灸中脘穴刺激温和,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可改善胃平滑肌收缩,并释放胃粘膜保护因子,减轻胃粘膜损伤,加快损伤胃粘膜修复,从而缓解急性发作时的痉挛性疼痛。
  参考文献
  [1] Arakawa T,Higuchi K,Fujiwara Y,et al.15th anniversary of rebam-ipide:looking achcad to the new mechanisms and new applications[J].Dig Dis Sci,2005,50(Suppl1):S3-S11
  [2] 童晨光,谷世劼等.胃俞募穴与特异性联系通路的荧光双标法研究.上海针灸杂志.2003,22(5):18
  [3] 啜振华,王子辰.CT轴扫评价深刺中脘穴安全措施.河北医药,2002,24(8):615
其他文献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以下简称PSD)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国内外文献报道PSD总发生率为20%~79%[1~2].特别是急性.发生率达25%,3个月31%[3].本文对186例急
目的探讨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法在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中,对提高手术复位后骨折愈合率和加快肘关节功能恢复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
<正> 监管理念就是在清晰而明确的监管目标导向下,贯穿于银行业监管全过程,指导监管实际并在其中始终遵循和贯彻的原则和精神,简而言之,监管理念就是我们开展监管实践工作的
会议
眩晕症在临床上常见,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成因较复杂,许多眩晕是由于颈椎病变引起,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应用脊柱手法在颈椎部位治疗,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