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防身术”/ 孔佳零 24

来源 :阅读(科学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jing0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植物为了能在自然界生存,进化出各种奇特的“防身”本领。有的植物还具有厉害的“武器”,只要贪吃的动物胆敢前来侵犯,它们就会毫不客气地给予回击。
   植物体内的毒素,是它们最有效的“防身武器”。有趣的是,许多植物的毒素并不是遍布全身的,而常常集中在叶、果实、花等一些容易受到动物侵袭的部位。植物毒素大多是生物碱、树脂类有机化合物。比如,万年青分泌的有毒生物碱,会引起动物皮疹,让动物浑身上下又红又肿,奇痒难忍。一些野生植物体内,有一种叫氢氰酸的毒素,毒性很大。动物吞食这些野生植物后,几分钟之内就会被毒死。科学家还发现,奶牛吃了白蛇根草后,会得一种奇怪的病症:肌肉松弛,全身不停地颤抖;更令人奇怪的是,奶牛得的这种病症还能传染给人。原来,这种毒素可以溶解在牛奶中,人们喝了含毒素的牛奶,也会战栗不止,这种病就被叫做“牛奶病”。有的植物还会分泌“光敏毒素”,动物误食了这类植物后,在阴凉的地方不会有什么反应,可一到阳光下就会感到十分难受,甚至在痛苦中死去。
   有的植物本身没有毒,或毒性不大,但它体内含有让动物难以入口的刺激性物质,有时还会散发出臭味。这也是植物的一种驱敌办法。有些植物的味道又苦又涩,动物吃了这种植物,就牢牢记住了这种难吃的味道,再也不肯吃第二次。味道和气味关系密切,植物释放出各种难闻的气味,动物闻到气味后,还没吃就已经认为这些植物不好吃。具有怪味的植物有茴香、烟草、水毒芹等。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原始森林中,生长着一种叫做大王花的植物,它散发出一种类似尸体腐烂的臭味,许多动物闻到这种臭味就会远离大王花,但这种臭味却能吸引小昆虫前来传播花粉。
   有些植物用锐利的刺、荆棘作为“防身武器”,使动物不敢贸然接近。这类植物中,最有名的要算仙人掌了。植物的刺也像植物毒素一样,并不都是均匀地分布在植物体表的。在一些容易受到动物侵害的部位,刺往往长得特别粗而尖利,分布得也特别集中。
   光长刺的植物还不算厉害,有些植物还会把针刺和毒素结合起来。蝎子草就是典型的例子,它的刺能扎进动物的皮肤中,同时释放出毒素。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了蝎子草,蝎子草的刺就会扎在他的皮肤上,与此同时,蝎子草刺里的有毒物质就会注入人的皮肤里,人就像被蝎子、马蜂蜇过一样疼痛难忍。
   有些植物身上没有防卫“武器”,它们就采用“打不过就躲”的策略。植物拟态惑敌的例子有很多,有时它们会把自己的外表变得酷似另一种植物。例如死荨麻,它的外表看起来与蝎子草一模一样,虽然它没有蝎子草那种厉害的蜇人本领,但谁都不敢去招惹它。另一种有出色拟态本领的植物是生石花。生石花主要生长在南非的小河中,样子很像鹅卵石,如果你不是一位植物学家,不亲手去摸一摸,你很难发现脚下那些圆圆的“石头”,竟是一株株植物。
   有许多植物既没有防卫“武器”,也没有拟态本领,为了躲避食草动物的侵害,它们不得不迁居到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在干旱的地区,食草动物稀少,可耐旱植物却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來,因为它们早已锻炼出一套对付干旱的本领。对它们来说,食草动物比恶劣的气候更可怕。
   植物的演化途径是从水生到陆生,但有些植物又重新回到水里,这是什么缘故呢?一是陆地上植物的生存竞争相当激烈,二是为了躲开陆地上种类繁多的食草动物,在水域中生活要比在陆地上生活安全得多。
   除此之外,植物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御敌方法。许多植物的叶子边缘长有锯齿似的刺,这些刺能刺伤动物的嘴巴。有些植物虽然没有锯齿状的叶子,但叶片中充满二氧化硅沉积物,像许多禾草类植物那样,叶子又粗又硬,薄而坚硬的叶片锋利程度可以和刀刃相比。动物的嘴巴碰上它,常被割得“唇破血流”。还有,桃树的桃胶又软又粘,一团团地聚在树干上,能把爬上来的昆虫牢牢粘住。
其他文献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约1.2米,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就是米。大家可曾知道,水稻,原产于中国。  在中国北方,有“四大文明”之一的黄河文明;南方则有规模与“四大文明”相当的长江文明。黄河文明的发展是以谷子、大豆为主要作物的旱地耕作文化,而长江文明则是以水稻为主,并且更为发达一些。  历史资料证明,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起源时间不相上下。在公元前五世纪,气候逐渐
期刊
冬天,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房屋白了,树木白了,大地也白了,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思。雪花原来就是白色的吗?  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这样的现象:饮水时,不小心将玻璃杯打碎了,当把碎玻璃片扫在一起后,原来透明的玻璃变成白白的一堆了。这说明玻璃能透过光线(玻璃平整光滑时,是无色的,因为光线是平平稳稳过去的)。玻璃破碎以后,就不平整,甚至毛糙了,这些不规则的小块堆在一起,光线照上去,要发生很多次反射和折射
期刊
晚上在家,爸爸让我用水壶烧一壶水。我打开壶盖,发现里面有许多白色的粉末状物质,我连忙喊来爸爸,说:“爸爸,你来看,水壶好像不干净!”爸爸走过来看了看水壶,对我说:“这些白色的物质是水垢,看我怎么把它们‘消灭’掉。”  爸爸往水壺中倒了一些白醋,接着往水壶中倒了一些热水。我发现,水中有许多小气泡不断地冒出。爸爸盖上壶盖等了一会儿,然后把壶里的水倒掉,再用清水把水壶冲洗一下。我拿起水壶看了看,水壶里已
期刊
有些资料中有“向日葵的花盘总是朝向太阳”的表述,向日葵的花盘真的始终朝向太阳吗?某学校王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他在一块向日葵田里,隨机挑选2组处于不同花蕾期的向日葵,每组10株,并定时记录每株向日葵花盘的朝向及太阳的位置。  1.该实验选择多株向日葵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什么?  2.该实验选择2组向日葵做实验,是因为王同学猜测: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除了与太阳光有关外,还可能与向日葵的____
期刊
田径场给人们提供了运动场所,也是运动员比赛争夺冠军的地方。田径场由草地和跑道组成。  《国际田联手册》规定:标准半圆式田径场,由两个直道和两个半圆形的弯道组成,两个半圆形弯道部分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圆。有一田径场直线部分为84m,弯道部分最内围的半径为37m,每个跑道宽1m,第一跑道的测量线距离内圈标线0.3m,其余跑道的测量线距离内圈標线0.2m。  1.请计算:第一跑道的长度为多少米?  2.请
期刊
食欲是一种主观意愿,当然归神经系统管。神经生理学家早就发现,支配人食欲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又称丘脑下部,重约4克。  下丘脑分为前、中、后三部分。中部为结节部,其内侧有一个神经核团,称下丘脑腹内侧核。在动物实验中,该核的外侧部受到电刺激后,动物即感到饥饿而进食,称为饥饿中枢。腹内侧核的内侧部受到电刺激,动物即停止进食,称为饱食中枢。破坏双侧饱食中枢后,动物就会大量进食而变得肥胖。此时再破坏双
期刊
周末,爸爸带我去公园玩。走累了,我们就坐在湖边休息。闲来无事,我把一颗石子扔到了水里。我发现水面出现一圈圈的波纹,从石子落下去的地方向四周扩散。  看到这些波纹,我很好奇:为什么石子落入水中,水面会出现波纹呢?这些波纹为什么又是一圈一圈的呢?  第二天,我到学校向老师请教这个问题。老师告诉我,水面就像是一层有弹性的薄膜。当我往水里扔石子的时候,会让水面发生振动。水面的一处上下振动,就会带动邻近的水
期刊
夏天的傍晚,如果我们去农村或者郊外,总能听见农田里、池塘边的各种蛙叫声。然而到了冬天,无论我们怎样寻找,却连青蛙的影子也看不到。那么在冬天,青蛙都到哪里去了呢?  原來,它们为了躲避冬天的低温天气,都去冬眠了。青蛙的冬眠期大约为每年的10月末至第二年的3月中旬。春天,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青蛙才会渐渐地出来活动。青蛙的活动时间与大自然的温度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类是恒温动物,无论外界的温度如何变
期刊
渔猫,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猫科动物,体长为65~85厘米,体重为5~10千克。  渔猫主要分布于亚洲偏东南部地区,包括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  渔猫的脚趾之间有蹼,它可以在水中自由地活动。不过,因为长着这样的爪子,渔猫不能像其他猫科动物一样轻松地在树上攀爬。  渔猫的食物以鱼类为主,“钓鱼”是渔猫必备的技能。为了生存,渔猫从小就要接受“钓鱼”训练。当渔猫准备“钓鱼”
期刊
蛇的全身都包裹着鳞片,但这些鳞片和鱼的鳞片不同。蛇的鳞片由表皮的角质层构成,所以叫角质鳞。鸟类和哺乳动物体表的局部区域也有角质鳞,如鸟类的足部,穿山甲的尾部。  角质鳞比较坚韧,也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蛇长大一些,就需要蜕一次皮,蜕皮后新长的鳞片比原来的要大一些。蛇鳞不仅有防止水分蒸发和机械损伤的作用,也是蛇爬行的主要工具。蛇类蜕皮的过程和人们脱袜子的过程有点像。  蜕皮对于蛇类而言有很多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