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与皖江中学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o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人通过各种资料对严复1905年担任皖江中学堂监督一事进行了考证,认为子虚乌有。
  关键词: 严复 皖江中学堂 监督
  
  皖江中学堂的前身是始建于1765年的中江书院。1895年,安徽芜湖道袁昶扩建中江书院。1903年,皖南道刘树屏将中江书院改办为皖南中学堂,同年底学校迁至赭山,易名为皖江中学堂,开创了芜湖官办近代初等教育之先河。由于该校是太平府官办的唯一中学堂,故又称太平府中学堂。皖江中学堂后陆续易名为省立二师、省立五中、省立七中、省立芜湖中学、省立芜湖高级中学、芜湖市中。皖江中学堂成为芜湖市第一中学的前身。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是提倡教育救国的代表人物,曾担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虽然任职时间不长,但对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却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据芜湖一中校史记载:“严复是1905年皖江中学堂的监督(即校长)。严复也是北大第一任校长,是1912年5月,98年5月北大百年校庆福建省北大同学会向北大赠送了一尊严复铜像。”[1]由于2003年是皖江中学堂成立100周年,包括央视国际在内的地方新闻、网络、报刊杂志和电视都大力宣传“严复1905年担任皖江中学堂监督”。[2]
  那么,严复是否如芜湖一中的校史所载,1905年担任其学校的监督呢?严复与皖江中学堂有没有关系呢?搞清这个问题,有必要对严复那几年的活动进行准确的梳理。
  1902年2月13日,管学大臣张百熙邀请严复“为译局总办”。[3]p174严复起初不愿就职,后经梁启超劝导,于3月4日“同意应聘为译局总办”。[3]p175任内严复逐渐发现晚清政府“新政”的真面目,即不是需要他的才华和报国之心,而是要他的名字当招牌。此外,他也觉得自己不谙官道,在北京的这段时间便时常闭门谢客,以译书自娱。1904年3月,“严复辞去京师大学堂编译局总办职”。[3]p1884月18日,“已辞去编译局总办一职的严复离开北京”。[3]1914月28日,“严复离开天津南下。三月十七日(5月2日),严复南下到达上海。三月十九日(5月4日),严复一家南迁到上海铁马路图南里551号”。[3]p1926月8日,“严复收到由京师大学堂编译局转寄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监督曹典球三月十一日(4月26日)寄给严复的请求‘推荐教习’的信”,[4]p566第二天,严复复信给曹典球,表示“所委推荐教习一事,殆为难力”。[4]p566
  11月,张翼以每月1000元的薪水力邀严复前往伦敦助诉。“旧伤”未平的严复对国内政界的尔虞我诈早已厌倦,再加上对早年出洋留学的怀念,有再度远游的想法。张翼又用为国家争权利的大义相邀,严复的这趟伦敦之旅也就势在必行了。1905年1月6日,“赴英讨回开平矿权的严复等一行到达英国”,[3]p199开始紧张筹备开平一案的诉讼工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他惊悉开平煤矿被卖的事实,张翼也参与了卖矿,中饱私囊。在了解了张翼的品性后,严复一改以往对他的维护态度,并于1月下旬以精力不济为借口离开了。1月30日,严复在英国写信给张元济,称他“已辞席”。[3]p200严复离开张翼后,顺游欧洲各国。3月1日,严复在巴黎给张元济写信,述及“此行毫无所得”。[3]p2011905年5月21日,“严复已从欧洲回到上海”。[3]p2027月29日,严复给长子严璩回信,述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南洋公学”、“复旦公学”等事。[3]p2048月24日,“复旦公学举行第一次招生考试,严复和马相伯任主考人”。[3]p2069月14日,“复旦公学正式开学,严复承担英文的翻译教学”。[3]p207
  1904年,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刘葆良由于“多所要挟”,被迫辞职赴沪,代理监督姚永概学堂因屡起风潮,办学成效甚微。1905年秋,姚永概探知严复正寓居上海,“便函请他主持安徽高等学堂校务”。[5]p5610月6日,姚永概到上海,力恳严复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3]p210“严复起初推辞,但他本人当时有在东南择地办学的想法,又见皖地官绅态度恳切,便答应勉励而为。此时,好友林纾来信劝阻;芜湖又有人不断从皖宁两地寄来匿名书信,百般恫吓,阻止严复赴皖”。[5]p56“‘当此之时,皖中已有反对之人,由宁皖两处寄以匿名之书,百方恫吓,戒以勿来,于是仆辞’。而该校代理监督姚叔节又至上海,‘且辞且请,至四五复’”。[6]p256严复好友劝他不要来安徽的事情是属实的,在严复给曹典球的信中得到了印证:“比者,皖中官绅敦以高等学堂,知交见其颓堕,相劝勿行。顾念吾国讲教育者将及十年,而起视所为,皆如盲者论锦,聩者说钟。使皖中人果相信从,则为定规章,聚师资,使数年之中,费不虚掷,士可期成,此于社会亦非无补。于是慨然诺之,大约明岁正、二月之交,当抵淮水。至于事之成否,固不敢预言也。”[3]p569
  1906年3月3日,“恩铭接替诚勋为安徽巡抚,仍派姚永概赴沪聘请严复。此次严复接受了安徽高等学堂监督之职”。[3]p2143月15日,“严复到达安庆,严复到安庆不久,即偕姚永概到上海物色教员”。[3]p2143月17日,“安徽高等学堂召开欢迎会,严复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3]p2159月,严复赴北京考试留学毕业生。[3]p23011月29日,“严复允诺出任复旦公学监督,即校长。时严复还兼任安庆高等学堂的监督”。[3]p23012月6日,安庆恩铭抚台来电催严复赴皖主持安徽高等学堂事。严复因拟二十三日(12月8日)天明赶赴安徽。[3]p231-232十月二十四日(12月9日)早五点,严复到达安庆,一切平顺。[3]p232
  1907年5月24日,“甲班学生陈寄密、谢师衡(芜湖人)二人在讲堂张挂三道揭贴”,[7]p300辱骂“伪监督严复”,丑化诋毁斋务长严复校友、同乡周献琛,攻击所有闽籍教员,引发学潮,受到当时报界关注。1907年6月6日,因为无法处理学潮事件,严复拒绝蒯光典提出的折中方案“严复不住校,仍然当监督,或者至少当名誉监督”[8]p104,坚辞安徽高等学堂监督之职,“这成为安徽教育史上的一大耻辱”。[9]p74
  由上述资料可知,严复来担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之前,就有皖江中学堂所在地芜湖人从皖宁两地寄来匿名书信,百般恫吓,阻止严复赴皖。严复被迫辞职,也是芜湖人陈寄密、谢师衡挑起的。从这两件事情来看,当时芜湖人对严复来安徽是抵制的。因此,严复在1905年前后几年中没有和皖江中学堂有任何关联,更不用说担任皖江中学堂监督了。
  
  参考文献:
  [1]见芜湖一中网页http: / / www. wuhuyizhong. com / about /shcool. asp,2008.3.6.
  [2]严复担任皖江中学堂监督的报道在2003年最多。4月5日晚中央电视台十套《当代教育·博览》、央视国际4月07日9:49播出的《高考大咨询·2003年艺术院校招生考试》、10月的芜湖新闻《芜湖一中举行建校239周年暨新学101年庆典》和11月8日江淮晨报《百年名校庆华诞》等都进行了报道。
  [3]罗耀九.严复年谱新编写[M].福建:鹭江出版社,2004.
  [4]王栻.严复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6.
  [5]皮后锋.严复的教育生涯[J].史学月刊,2000,(1).
  [6]孙应详.严复年谱[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7]皮后锋.严复大传[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8]沈寂.严复为安徽高等学堂的“礼聘”与“辞馆”[J].安徽大学学报,1994,(2).
  [9]高语罕.白花亭畔[M].上海:上海亚东图书馆,1933.
  
  本文为宿州学院2007年人文社科项目论文,项目批准号为2007ysk03。
其他文献
摘要: 《圣经》是一部基督教典籍,影响全世界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圣经》原文主要由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写成,现在《圣经》已被翻译成两千多种语言,遍布世界各地。《圣经》早在唐朝就传入中国但只是局部翻译成汉语,明清时各种译本层出不穷,而1919年官话和合本的出版标志着《圣经》中译达到一个高潮。目前中国通用的是和合本和现代中文译本,两者翻译风格迥异,具有极大的比较价值。本文略介绍这两个译本及其翻译原则,着重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英语在国际中交流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初中阶段进行英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将来进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在初中阶段让学生
初中课本中摘录了相当篇幅的文言文内容,约占到三分之一,所选的文章都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精华,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文言文阅读能力是考察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一环.此文是对文
在全面推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幼儿教育作为新时代教育体系中极其重要的构成元素开始引发广泛重视,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对孩子的合作能力进行培养,增强幼儿教育的有效性,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