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那里山清水秀,远离城市的喧嚣,是这座工业化城市里仅存的一方净土。我在这里有过一些美好的童年回忆,每年过年回去探亲的时候,总能激起我许多感慨。那里留有我的大伯、二伯,逢年过节都会叫我们回去一家团圆。而每次回老家,爸爸都会拎着油米柴盐带着我去看我的叔公。(开篇对老家环境和我童年回忆的介绍过于详细,与主题关系不大。)
叔公已经八十多了,叔公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那双“眼睛”。(叔公的“眼睛”是重头戏,此处缺乏细节描写。)
离老家很近了,迎面走来四五个和我一般大的少年。个个打扮时尚,穿着名牌,手指夹着手机,悠閑地聽着音乐。他们似乎讨论得很热烈,车驶过的一刹那,从风带给我的讯息中我得知他们说的是网络游戏。我想,他们应该也是由父母带着回来过节探亲的吧!回首,只见爸爸不停地摇头。
拎着两桶油、几包盐,我和爸爸绕过崎岖不平的石头小路爸爸出发了。几分钟后,我终于又见到了叔公。“叔公!”我激动地大叫。一听是我们的声音,叔公慌忙地喊着“你们来了啊,好——好……”(对叔公现状的描写不够详细,无法体现出叔公苍老、孤独的现状。)
一年一次例行公事般的见面,只剩下前三分钟的嘘寒问暖和后七分钟的局促尴尬。十分钟后,我搀扶着叔公重新坐到那条门槛上后。(缺乏对叔公“目光”的描写,扣题不够。)
我好奇地问爸爸:“老爸,为什么每次叔公总是独自一个人啊?”
“你叔公有两个儿子,都是做建筑工人的,整天都在外面,最近又凑钱盖了幢新房,两家人自己搬进去了,却把你叔公一个人留在那间老房子里了,你叔公早年丧妻,后来一直一个人过。”爸爸淡淡地回答。
“那他的孙子、孙女呢?”我追问。
“也许是你老家来得少,小时候和他们一起玩过你都忘了。叔公有两个孙子,你刚刚在路上不是看到四五个年纪和你差不多的人吗?那个戴着耳机听音乐的就是他的大孙子,走在最后面的就是他的小孙子。整天游来逛去,去网吧,买名牌,不好好读书,也不回家照顾你叔公……”
听到这,我愕然了。叔公啊!你操劳了大半辈子,最终却为何要忍受这样的孤独、寂寞啊!为何陪伴您永远只是那幢破旧的木屋,那不堪入目的衣裤啊!我不禁感叹,在这个弘扬新风的社会里,为什么一个孤独老人却得不到应有的家庭的温暖,为什么只有在电视里看到过的不赡养老父母的故事会在现实里上演!(抒情的语言过于详细,有说教味。结尾未能点题。)
问题诊断
这篇记叙文思路比较清晰,思想内容的表达也较到位,但是,文章在详略安排上有诸多不妥之处。开篇对老家的记叙与主题关系不大,不需要赘述;中间部分并没有紧扣“目光”一词展开,不够扣题,也不利于叔公形象的塑造;结尾部分,在感情的处理上不够收敛,使得文章的说教味过浓。
叔公已经八十多了,叔公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那双“眼睛”。(叔公的“眼睛”是重头戏,此处缺乏细节描写。)
离老家很近了,迎面走来四五个和我一般大的少年。个个打扮时尚,穿着名牌,手指夹着手机,悠閑地聽着音乐。他们似乎讨论得很热烈,车驶过的一刹那,从风带给我的讯息中我得知他们说的是网络游戏。我想,他们应该也是由父母带着回来过节探亲的吧!回首,只见爸爸不停地摇头。
拎着两桶油、几包盐,我和爸爸绕过崎岖不平的石头小路爸爸出发了。几分钟后,我终于又见到了叔公。“叔公!”我激动地大叫。一听是我们的声音,叔公慌忙地喊着“你们来了啊,好——好……”(对叔公现状的描写不够详细,无法体现出叔公苍老、孤独的现状。)
一年一次例行公事般的见面,只剩下前三分钟的嘘寒问暖和后七分钟的局促尴尬。十分钟后,我搀扶着叔公重新坐到那条门槛上后。(缺乏对叔公“目光”的描写,扣题不够。)
我好奇地问爸爸:“老爸,为什么每次叔公总是独自一个人啊?”
“你叔公有两个儿子,都是做建筑工人的,整天都在外面,最近又凑钱盖了幢新房,两家人自己搬进去了,却把你叔公一个人留在那间老房子里了,你叔公早年丧妻,后来一直一个人过。”爸爸淡淡地回答。
“那他的孙子、孙女呢?”我追问。
“也许是你老家来得少,小时候和他们一起玩过你都忘了。叔公有两个孙子,你刚刚在路上不是看到四五个年纪和你差不多的人吗?那个戴着耳机听音乐的就是他的大孙子,走在最后面的就是他的小孙子。整天游来逛去,去网吧,买名牌,不好好读书,也不回家照顾你叔公……”
听到这,我愕然了。叔公啊!你操劳了大半辈子,最终却为何要忍受这样的孤独、寂寞啊!为何陪伴您永远只是那幢破旧的木屋,那不堪入目的衣裤啊!我不禁感叹,在这个弘扬新风的社会里,为什么一个孤独老人却得不到应有的家庭的温暖,为什么只有在电视里看到过的不赡养老父母的故事会在现实里上演!(抒情的语言过于详细,有说教味。结尾未能点题。)
问题诊断
这篇记叙文思路比较清晰,思想内容的表达也较到位,但是,文章在详略安排上有诸多不妥之处。开篇对老家的记叙与主题关系不大,不需要赘述;中间部分并没有紧扣“目光”一词展开,不够扣题,也不利于叔公形象的塑造;结尾部分,在感情的处理上不够收敛,使得文章的说教味过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