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影像资料的数据分析,对当今世界女子排球后排攻及立体攻运用的布局结构及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从而得到了立体进攻具有点多面广、平面与纵深交叉的优势,不仅仅是当今世界女子排球,更是现代排球的技战术发展趋势,为各个世界强队所争先采用。
[关键词]后排攻 立体攻 女排技战术
从1993年第六届世界杯女子排球比赛开始,女子排球运动已出现男子化趋向。女子排球运动。在技术动作结构、战术打法、比赛得失分规律和比赛规则等方面,同男子排球运动基本相同。最引人注目的女子排球战术男子化倾向是立体进攻战术在重大比赛中的大量运用。何谓立体进攻战术,中国男子排球的后排进攻技术出现于八十年代的比赛赛场上,当时后排进攻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弥补前排强攻能力的不足。探讨女子排球运动立体进攻战术中前排进攻与后排进攻的关系结构,分析女子排球运动立体攻战术的运用效果是当前女子排球运动发展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女子排球后排攻的战术特征
后排进攻是指比赛中后排队员在进攻限制线后起跳扣球的一种战术进攻形式。女子排球后排进攻战术的运用与前排快攻、强攻战术相比,战术组成的难易程度、战术效果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接发球、接扣球和二传球的要求相对较低,战术组成率高。女子后排进攻扣球的击球点相对于前排进攻的扣球点距离球网远,因此在接发球不到位,无法组织前排快攻的情况下,很容易组织后排低弧度进攻扣球。后排进攻与前排强攻相比,在接发球或接扣球不到位的情况下,后排进攻的二传球弧度高、线路短,易于后排进攻运动员的扣击。而前排强攻球一般弧度高、线路长,球的飞行路线与球网呈现一定的夹角,前排进攻运动员扣击时较难把握。后排进攻与前排强攻和前排快攻相比,对二传球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因此在二传球不到位的情况下进攻队员也能进行有效的扣杀。
2、突破拦网的能力强。后排进攻与前排强攻相比,进攻时被对方直接拦死的比率较低,突破拦网能力强。这是因为后排进攻与前排强攻相比,后排扣球进攻前冲力大、拦网时起跳时机难以把握,不能进行有效的拦击。根据有关统计表明,前排强攻的直接拦死率平均为14.23%,而后排进攻的直接拦死率平均为6.78%。
3、能够有效的弥补前排进攻点的不足和前排进攻实力的不足。当今世界女子排球强队,一般都采用五一配备的阵容,即场上六名队员中,一个二传队员,五个进攻队员。在二传队员位置轮转到前排时,该队的进攻能力就明显减弱。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后排进攻就可以增加进攻点,给对方的拦防增加困难。当前排进攻能力较弱时,后排队员在后排发动进攻可以增强前排的进攻威力。
4、单纯的后排进攻有利于对手组织防守。规则的限制使后排进攻队员只能在进攻限制线后起跳扣球,为了使击球点更加接近球网的上方和提高球的飞行速度,后排进攻大都采用冲跳的方式起跳扣球,这一特点决定了进攻队员起跳后在空中的运动方向无法改变,起跳后的飞行方向基本上只能靠助跑方向决定,不能像前排进攻可以靠身体在空中的变向和手腕的变化来改变球的线路。而且后排进攻击球点虽高但球的过网点较前排进攻为低,球的落点较前排进攻相对集中于后场中心区距离端线1-2米处,因此单纯的后排进攻有利于对手组织防守。
二、女子排球立体进攻战术的特征
1、立体进攻的布局特点。比赛中单纯前排的多点进攻我们将其称之为前排平面进攻,没有前排掩护的后排扣球我们将其称之为后排进攻。只有前后排互相配合、互相掩护的进攻形式才是立体进攻战术。立体进攻的布局是指前、后排各进攻点之间相互配合的组织结构。立体进攻将前排进攻和后排进攻的集中优点在一起,克服了单纯前排进攻或单纯后排进攻的不足,使进攻具有点多面广,平面进攻与纵深进攻交叉的优势。
2、立体进攻战术的效果分析。由于立体进攻将前排进攻和后排进攻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克服了单纯前排进攻和单纯后排进攻的不足,使进攻具有点多面广,平面进攻与纵深进攻交叉的优势,让对手的拦网和后排防守顾此失彼,因此具有良好的进攻效果。
统计结果表明,立体后攻的扣死率为82%,前排强攻为54%,前排快攻为47%,一般后攻为15%,可见,立体进攻中的后排进攻与前排平面进行强攻、快攻和单纯的后排进攻相比平均直接扣死率明显大于后两者。
三、结论与建议
立体进攻将前排进攻和后排进攻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克服了单纯前排进攻或单纯后排进攻的不足,使进攻具有点多面广、纵横交叉的优势。当今世界女排立体进攻的结构布局有三种基本形式:1、前后排相互掩护的多点立体交叉进攻。2、前后排相互掩护的重叠立体进攻。3、前后排相互掩护的综合立体进攻。每种进攻布局又包括若干种常用的战术打法。
当今世界女排,没有立体进攻战术攻防体系的队伍,难以达到世界女子排球运动发展的顶峰。中国女排要想成为世界女排队伍中的强者,就要掌握、提高立体进攻技术,建立完善的攻防战术体系。立体进攻技战术是中国乃至世界排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后排攻 立体攻 女排技战术
从1993年第六届世界杯女子排球比赛开始,女子排球运动已出现男子化趋向。女子排球运动。在技术动作结构、战术打法、比赛得失分规律和比赛规则等方面,同男子排球运动基本相同。最引人注目的女子排球战术男子化倾向是立体进攻战术在重大比赛中的大量运用。何谓立体进攻战术,中国男子排球的后排进攻技术出现于八十年代的比赛赛场上,当时后排进攻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弥补前排强攻能力的不足。探讨女子排球运动立体进攻战术中前排进攻与后排进攻的关系结构,分析女子排球运动立体攻战术的运用效果是当前女子排球运动发展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女子排球后排攻的战术特征
后排进攻是指比赛中后排队员在进攻限制线后起跳扣球的一种战术进攻形式。女子排球后排进攻战术的运用与前排快攻、强攻战术相比,战术组成的难易程度、战术效果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接发球、接扣球和二传球的要求相对较低,战术组成率高。女子后排进攻扣球的击球点相对于前排进攻的扣球点距离球网远,因此在接发球不到位,无法组织前排快攻的情况下,很容易组织后排低弧度进攻扣球。后排进攻与前排强攻相比,在接发球或接扣球不到位的情况下,后排进攻的二传球弧度高、线路短,易于后排进攻运动员的扣击。而前排强攻球一般弧度高、线路长,球的飞行路线与球网呈现一定的夹角,前排进攻运动员扣击时较难把握。后排进攻与前排强攻和前排快攻相比,对二传球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因此在二传球不到位的情况下进攻队员也能进行有效的扣杀。
2、突破拦网的能力强。后排进攻与前排强攻相比,进攻时被对方直接拦死的比率较低,突破拦网能力强。这是因为后排进攻与前排强攻相比,后排扣球进攻前冲力大、拦网时起跳时机难以把握,不能进行有效的拦击。根据有关统计表明,前排强攻的直接拦死率平均为14.23%,而后排进攻的直接拦死率平均为6.78%。
3、能够有效的弥补前排进攻点的不足和前排进攻实力的不足。当今世界女子排球强队,一般都采用五一配备的阵容,即场上六名队员中,一个二传队员,五个进攻队员。在二传队员位置轮转到前排时,该队的进攻能力就明显减弱。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后排进攻就可以增加进攻点,给对方的拦防增加困难。当前排进攻能力较弱时,后排队员在后排发动进攻可以增强前排的进攻威力。
4、单纯的后排进攻有利于对手组织防守。规则的限制使后排进攻队员只能在进攻限制线后起跳扣球,为了使击球点更加接近球网的上方和提高球的飞行速度,后排进攻大都采用冲跳的方式起跳扣球,这一特点决定了进攻队员起跳后在空中的运动方向无法改变,起跳后的飞行方向基本上只能靠助跑方向决定,不能像前排进攻可以靠身体在空中的变向和手腕的变化来改变球的线路。而且后排进攻击球点虽高但球的过网点较前排进攻为低,球的落点较前排进攻相对集中于后场中心区距离端线1-2米处,因此单纯的后排进攻有利于对手组织防守。
二、女子排球立体进攻战术的特征
1、立体进攻的布局特点。比赛中单纯前排的多点进攻我们将其称之为前排平面进攻,没有前排掩护的后排扣球我们将其称之为后排进攻。只有前后排互相配合、互相掩护的进攻形式才是立体进攻战术。立体进攻的布局是指前、后排各进攻点之间相互配合的组织结构。立体进攻将前排进攻和后排进攻的集中优点在一起,克服了单纯前排进攻或单纯后排进攻的不足,使进攻具有点多面广,平面进攻与纵深进攻交叉的优势。
2、立体进攻战术的效果分析。由于立体进攻将前排进攻和后排进攻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克服了单纯前排进攻和单纯后排进攻的不足,使进攻具有点多面广,平面进攻与纵深进攻交叉的优势,让对手的拦网和后排防守顾此失彼,因此具有良好的进攻效果。
统计结果表明,立体后攻的扣死率为82%,前排强攻为54%,前排快攻为47%,一般后攻为15%,可见,立体进攻中的后排进攻与前排平面进行强攻、快攻和单纯的后排进攻相比平均直接扣死率明显大于后两者。
三、结论与建议
立体进攻将前排进攻和后排进攻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克服了单纯前排进攻或单纯后排进攻的不足,使进攻具有点多面广、纵横交叉的优势。当今世界女排立体进攻的结构布局有三种基本形式:1、前后排相互掩护的多点立体交叉进攻。2、前后排相互掩护的重叠立体进攻。3、前后排相互掩护的综合立体进攻。每种进攻布局又包括若干种常用的战术打法。
当今世界女排,没有立体进攻战术攻防体系的队伍,难以达到世界女子排球运动发展的顶峰。中国女排要想成为世界女排队伍中的强者,就要掌握、提高立体进攻技术,建立完善的攻防战术体系。立体进攻技战术是中国乃至世界排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