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2年10月,梁嘉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月山镇博健兴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4年8月,他在中山大学文学院社会系读书。大学期间,梁嘉参加了中国青年同盟和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为声援北京“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参加示威游行,两次被捕入狱。1936年冬,梁嘉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8月大学毕业后,担任广东省青年抗日先锋队第一总队副总队长,1939年1月,任中共西江临工委组织部长,开始在西江地区从事革命活动。
1945年1月,梁嘉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政委。5月,率领400多人的精干部队西挺,建立了以广宁为中心的广(宁)清(远)边、广(宁)高(要)边、广(宁)四(会)边、广(宁)怀(集)边等4个抗日根据地。7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和中共西江特委书记。1947年7月,梁嘉任中共粤桂湘边工委书记,率领粤桂湘边部队奋战在粤汉线以西,桂林以东,西江以北,五岭以南地区,成立了连江支队、绥贺支队、边纵独立团和桂东独立团等武装。
1949年7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正式成立,梁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带领粤桂湘边纵队解放了湖南的临武、广东的广宁、德庆、开建和广西的怀集等5个县城,并配合野战军解放了粤桂湘边50多个县全境。10月27日,根据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指示,成立中共西江地委,梁嘉任中共西江地委书记,成为解放后肇庆地区第一任地委书记。
1949年11月,梁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江军分区政治委员。1951年7月任西江清匪治安委员会主任。他提出实施“先北后南”的剿匪方针,分进剿、驻剿、清剿三个阶段进行剿匪。至1952年底,剿匪斗争胜利结束,共歼灭团以上匪首600余人,匪众1.69万人,缴获各种火炮29门,各种枪9.5万多支,彻底根除了肇庆地区历史上的匪患。
1949年底,西江地区支前委员会成立,梁嘉任政治委员。他积极领导开展大规模的迎军支前运动,至1950年3月,全区共筹送支前粮6000多万斤,木柴59亿斤;抢修粤桂西线公路;载运了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十三军、十五军前往广西作战;组织了一支拥有3000多副担架的担架大队开赴前线,还发动本地人民为前线捐赠人民币7141万元。
1950年6月,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梁嘉领导全区人民积极开展抗美援朝运动,通过了各种渠道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举行了大规模的和平签名运动和反美示威游行,发动各阶层捐献飞机大炮,支援前线。至1951年底,全区有85万人参加了和平签名运动,共捐资购置了“西江号”、“罗定号”、“郁南号”、“高要号”、“怀集人民号”等多架战斗机和“新兴号”大炮一门,以及其他财物一大批。
1950年12月,西江地区的土改运动拉开序幕,梁嘉对土改干部作了动员讲话,号召全区人民积极开展土改运动。1951年5月,他又作了《依靠南下大军,开展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的报告,明确了土地改革实施计划,提出依靠南下大军,结合当地政府共同完成土改任务的指导方针。1953年夏,土改运动胜利结束,全区167万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每人获得大约1亩土地,废除了过去农民每年要向地主交纳14670万斤粮食地租的制度。
1951年春,西江地区相继发生了严重的寒、涝灾害,全区损失农作物4.6万亩,受灾73.5万多人,冻死耕牛3704头。梁嘉发出了《关于迅速开展抢救春耕春荒工作的紧急指示》,提出“不荒废一亩,不饿死一人”方针,要求各级党政迅速组织力量投入抢救工作。4月,梁嘉任西江区防汛指挥部政委。在他的领导下,先后建起了景福围、金安围等一大批联围工程。1951年全区共修筑了水利工程5243宗,受益农田78万亩,修建防洪工程120多万立方米,大大提高了本地的旱涝防御能力。
总之,梁嘉在肇庆任职期间,致力于肇庆地区党和人民政权的建设,领导肇庆人民群众铲除封建残余势力,巩固新生政权,同时大力发展工业、农业生产,不断地改善人民的生活。至1952年底,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1.64亿元,比1949年增长69.20%,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03亿元,比1949年增长69.35%,农业总产值为10.2亿元,比1949年增长33.7%。全区农、林、牧、副、渔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1953年后,梁嘉调任粤中区党委副书记、中共广东省委文教部常务副部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州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组织部副部长等职。“文革”后,历任广州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省文教办副主任兼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省科委党组副书记、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党组书记、院长兼广东省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2009年9月10日于广州因病逝世,享年98岁。
1945年1月,梁嘉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政委。5月,率领400多人的精干部队西挺,建立了以广宁为中心的广(宁)清(远)边、广(宁)高(要)边、广(宁)四(会)边、广(宁)怀(集)边等4个抗日根据地。7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和中共西江特委书记。1947年7月,梁嘉任中共粤桂湘边工委书记,率领粤桂湘边部队奋战在粤汉线以西,桂林以东,西江以北,五岭以南地区,成立了连江支队、绥贺支队、边纵独立团和桂东独立团等武装。
1949年7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正式成立,梁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带领粤桂湘边纵队解放了湖南的临武、广东的广宁、德庆、开建和广西的怀集等5个县城,并配合野战军解放了粤桂湘边50多个县全境。10月27日,根据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指示,成立中共西江地委,梁嘉任中共西江地委书记,成为解放后肇庆地区第一任地委书记。
1949年11月,梁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江军分区政治委员。1951年7月任西江清匪治安委员会主任。他提出实施“先北后南”的剿匪方针,分进剿、驻剿、清剿三个阶段进行剿匪。至1952年底,剿匪斗争胜利结束,共歼灭团以上匪首600余人,匪众1.69万人,缴获各种火炮29门,各种枪9.5万多支,彻底根除了肇庆地区历史上的匪患。
1949年底,西江地区支前委员会成立,梁嘉任政治委员。他积极领导开展大规模的迎军支前运动,至1950年3月,全区共筹送支前粮6000多万斤,木柴59亿斤;抢修粤桂西线公路;载运了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十三军、十五军前往广西作战;组织了一支拥有3000多副担架的担架大队开赴前线,还发动本地人民为前线捐赠人民币7141万元。
1950年6月,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梁嘉领导全区人民积极开展抗美援朝运动,通过了各种渠道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举行了大规模的和平签名运动和反美示威游行,发动各阶层捐献飞机大炮,支援前线。至1951年底,全区有85万人参加了和平签名运动,共捐资购置了“西江号”、“罗定号”、“郁南号”、“高要号”、“怀集人民号”等多架战斗机和“新兴号”大炮一门,以及其他财物一大批。
1950年12月,西江地区的土改运动拉开序幕,梁嘉对土改干部作了动员讲话,号召全区人民积极开展土改运动。1951年5月,他又作了《依靠南下大军,开展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的报告,明确了土地改革实施计划,提出依靠南下大军,结合当地政府共同完成土改任务的指导方针。1953年夏,土改运动胜利结束,全区167万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每人获得大约1亩土地,废除了过去农民每年要向地主交纳14670万斤粮食地租的制度。
1951年春,西江地区相继发生了严重的寒、涝灾害,全区损失农作物4.6万亩,受灾73.5万多人,冻死耕牛3704头。梁嘉发出了《关于迅速开展抢救春耕春荒工作的紧急指示》,提出“不荒废一亩,不饿死一人”方针,要求各级党政迅速组织力量投入抢救工作。4月,梁嘉任西江区防汛指挥部政委。在他的领导下,先后建起了景福围、金安围等一大批联围工程。1951年全区共修筑了水利工程5243宗,受益农田78万亩,修建防洪工程120多万立方米,大大提高了本地的旱涝防御能力。
总之,梁嘉在肇庆任职期间,致力于肇庆地区党和人民政权的建设,领导肇庆人民群众铲除封建残余势力,巩固新生政权,同时大力发展工业、农业生产,不断地改善人民的生活。至1952年底,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1.64亿元,比1949年增长69.20%,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03亿元,比1949年增长69.35%,农业总产值为10.2亿元,比1949年增长33.7%。全区农、林、牧、副、渔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1953年后,梁嘉调任粤中区党委副书记、中共广东省委文教部常务副部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州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组织部副部长等职。“文革”后,历任广州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省文教办副主任兼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省科委党组副书记、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党组书记、院长兼广东省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2009年9月10日于广州因病逝世,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