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和教育的同病相怜说起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knif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作为国学之重要一脉,我略有兴趣。去年,某一天开车途中,偶尔听到著名主持人梁冬和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先生在《国学堂·中医太美》节目谈《黄帝内经》,以一个小时的时间只谈了“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养,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二十四个字。我当时惊叹的是中文之博大浩渺,以这二十四个字足以囊括人之一生,还字字珠玑,句句真言,多一字不多,少一字不少;惭愧自己“认字而不识字”,在徐先生那里一个字几乎可以讲一天:在文字学上、中医学上的渊源、例用、涵义,借喻,延伸,等等。(所以,回头还看了百余天的甲骨文、小篆、金文,整理了“一字一理”系列,这是后话,暂且不论。)以这样的速度计,主持人笑曰,讲完《黄帝内经》得有三十三年!所以最终只选择了“上古天真论”、“金匮真言论”、“异法方宜论”和“四气调神大论”四篇,从年头讲到年尾,足足一年矣。于是,我录制成集,没事就放在车上享受。
  可惜的是,随着内容之深入,徐先生讲文字变得少了,多是中医之虚实、表里、阴阳之论,以及经络、脏腑、气血之说,手上又没有图卦,渐渐不大能懂,所以,心里由盼望着讲解文字,开始稍微涉及些中医理论,或者说养生、养长、养收、养藏之道,知道不要违逆天时节律,不要肆意妄情,不要反道强为,所以,一直有的晚睡习惯渐渐有所纠正,饮食上也颇多注意,也算是心有所悟吧。
  话说回来,我是一名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天职,而如今的教育现状,并非如意。虽说大道如砥,但道之颓废,心之不古,个个妄想“成而登天”,一步成事,所以只重术术而陷入应试的功利怪圈。今天的你我倾轧和骄横蛮干已是司空见惯了,方今更有教育产业化、流水线之说,实在可叹——这也就无怪乎类似有“钱学森之问”的悲怆了。从一定意义上说,“医者意也”,医生和教师是有某种共通性的;所面对的,也都是活生生的人;所做的工作,都是有关人的工作,只是,一个重身体,一个重精神。
  从中医中,也能一窥我们教育的境况。近代以后,随着西学渐起,国学势衰,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于是,就有人提出“国学”的概念,意欲重振而后发,这在满世界建立的“孔子学院”上,可见一斑。而西医素以“科学”著,中医以“精气神”之形而上的学说,被某些人讥为“伪科学”。其实,通过真理的道路不止一条,艺术、宗教,都是——又何必要纠结于是不是科学呢?况且,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其历史不过数百年,那几千年流承下来的中医,当然就不是科学了。但不管怎么说,如今的中医的确不及西医发达。原因在哪里?有人说,是西医打败了中医,恐怕不是,而是中医自己打败了自己,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教育打败了中医。
  非常感慨,说到这里,教育又和中医成了一体。我听人说,那些讥笑和攻击中医的人,其实都是懂中医的,甚至自己就是医生;倒是那些不懂中医的人,天天在为中医义愤填膺地摇旗呐喊。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下来,他们满眼看到的都是纸上谈兵的庸医,有些人阴阳不辨,连自己的病都治不好,自己更不会练气养生,只是死记一些药方,靠着运气,惨淡经营;还有人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后人不要误入歧途,虚度光阴。也就是说,那些攻击的人,并不是信口胡言,恶意诽谤,很多人还是值得敬佩的——因为他毕竟还有说真话的勇气,而这个,却不是人人都做得到。问题的核心是,如今的时代,真正的中医,除了世传等家族因素外,实在是凤毛麟角。我们教师中,按水品不一,可分有教授级、特级、高级、中级、二级等,当然,这都是体制内的分法。在中医的传统之中,我听闻有治未病的道医、技术精湛的术医、糊口饭吃的庸医和专门败坏中医名声的柴医。那些诅咒中医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是被庸医或柴医忽悠,哪里见过术医?道医更有可遇而不可求!所以,中医是欺世盗名之说由此肇始。
  这样的境况,和建国后的中医教育有关,一方面废除了传统的“师带徒”的方式,改为“科学的”班级授课制,师生之间失去了原有建立在口耳相授基础上的传授方式;另一方面,由满腹经纶却缺乏实战经验的医学博士组织教材,搞大跃进式的突击,短短时间就汇编、撰写、印刷成全国通行的“权威”教材,而传统医典,如《黄帝内经》等,只能成为选修用书(一定程度上,这又和大家读不懂自己老祖宗的文字——文言文有关,说起来,又是可叹),而且上课的老师是不是冬烘先生还很难说。更为可笑的是,凡是学西医的人,没有必要学中医;而凡是学中医的人,必须得学西医,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于是,就出现了中医大夫常常开西药的情况。此外,大学教育中,还有一大堆的英语、计算要考级,还有政治课需要背诵,所以,教育结果就可想而知了。“60年多来,中国的中医学院中从没有培养出一个真正的中医”,有人如是说。虽然比较夸张,不足为信,但的的确确道出了我们这个时代中医的窘境,也惊人地和中国的文化教育遭遇相似,两者被人诟病也实在不是空穴来风。
  所以,网上有篇对中医教育的血泪控诉,转一个角度,对我们的基础教育、高中教育,也同样适用。比如,班级授课制,本来就是工业化的产物,如果实在不能避免,那就退而求其次:小班化总可以吧?实际上,一个班七十人、八十人,很常见,现在还在“资源整合”的噱头下搞出了“航母班级”、“航母学校”,对“术”的苛求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对生命的漠视和个性也压抑到极点,我们中国人素有种“大一统”的思想,特别喜欢强调“面”上的大局观,那些普通的个体,犹如蚍蜉,既不足为道,也不足为虑。
  再如教材,现在很多人喜欢用外国教材,我手边也有本美国的地理教材,他们不喜欢机械、教条和断章取义的训诂,不喜欢锱铢计较,而是用大量的图、表、实验,在“动手动脚”中让学生自己去看、去说、去发现、去讨论,践行的是生命自觉的杜威实用主义。而我们高中的数学教材,不断下潜大学中的理论和知识,仿佛原先的内容太过浅薄一样;我们的英语,总是喜欢在“a”“the”上找差异,在各种各样的短语、词组、俚语上考验“记忆力”和“阅读面”,总想喜欢训练Chinglish(中式英语);我们的语文肆意拔高主旨或生搬硬套“主义”,让博大精深的汉文字正变成一场不可避免的苦役,而简化字和娱乐至上的世俗文化又进一步将语文教育推向“拿来主义”和鄙俗的“实用主义”(有别于西方张扬个性的实用主义),在一个人人都可以立论、出书的环境里,古人对文字的敬畏、对词句的斟酌,对文章的推敲,早已荡然无存。
  唐代诗人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对今人来讲,不啻于笑话,如此的“傻劲”和“疯劲”,恐怕再也没有人效仿了。而这一切的一切,回到根源上,难道不是打了教育一记重重的耳光吗?
  但其实这样有“傻劲”的人,还真不缺。比如,德国人卢安克放着优越的生活不过,万里迢迢跑到中国西南边陲的农村,做了18年志愿支教,其间被人赶过、骂过,也曾因“不能提升考试成绩”而被开除、因没有“就业证”遭到罚款,甚至还出过车祸,但他依然喜欢默默无闻地在大山中陪伴孩子,在泥水里、在田野中、在陋室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十余年间,他从来没有拿过一分钱工资,翻译的大量教育书籍的稿费,悉数捐给了慈善机构。他也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金钱资助。在他的眼里,“拿去主义”和“务虚主义”似乎更像是个人的价值参照。另一个浑身冒着“傻气”的“拿去主义者”,是湖南大学的雷孝祯教授,老先生虽然上了年纪,却精神矍铄,整日背着一只包,行走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中,做一个快乐的电影课推广者。2006年中央电视台崔永元在《小崔说事》栏目中专门请来了这位极富激情和使命感的创立电影课的第一人,目前,他已陆续在全国26个省(市)的近400所中小学推进电影课,也出版了有关推动电影课、发展电影课的书籍。
  所以,从中医谈到教育,两者似乎同病相怜,但却不是没有希望的。我们始终会发现,总有一些感动人心的行动者,坚定地站在“少数派”这一方,他们如同麦田中的守望者,默默耕耘,做着“日拱一卒”的推动的动作,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信仰和精神为我们的教育留下燎原的火种。
  如果从回来每一个人的基本立场来说,我以为首先不要怨天尤人,心魔不除,找多少借口也无济于事。真正需要做的,是沉潜下来,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用心实实在在做些基础的夯实工作,如卢安克,如雷孝祯,不折腾,不贪利,不被世事纷扰,不妄自菲薄,不汲汲而营,只是一心求志,做点有功德的事情。人生在世,如此而已!
  中医中有这样一句:“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我知道这是对最高境界的修为者——“真人”的评价。或许,我们都做不了“真”、“至”、“圣”、“贤”,但我愿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金沙中学)
  责任编辑 李 淳
其他文献
6月24日是查询高考成绩的日子。安徽各批次录取分数线随即公布。合肥一考生因成绩不理想,查得分数几小时后从27楼坠落。救援人员立即赶到现场,但已经晚了,男孩永远回不来了。
语文考试,可以只考作文么近些年来。作文在语文考试中的比重渐有上升。但是,相比古代科举取士,只考一篇文章的简练大胆,现代的语文考试.无疑失之零碎繁琐,虽有字词句篇的全面考查,但
大班幼儿常会为一点小事而你争我吵,针对班级出现的问题,我们组织幼儿集体讨论,决定开辟“友好谦让”专栏,并师生齐动手剪剪贴贴,很快在教室一角布置好了专栏。平时,发现能谦
期刊
复习是教学工作的常规环节,更是一种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整理和检查的活动过程。但是面对薄弱学校的“三差”(生源差、学习习惯差、知识基础差)现象,如何才能避免整个复习陷入“三低”(认知水平低、考试能力低、复习效率低)的恶性循环呢?本人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颇有成效的复习策略:始终坚持3个步骤(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基础知识——能力提升训练),严格遵守
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我校数学科组围绕建设高效课堂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例如:校本教研、与信息技术整合、构建课堂模式、科组建设等等,其中,课题研究是串联各种手段,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方式。  一、为何要以课题研究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学校培养教师的需要。十年前,我校的教师团队基本形成两队方阵:一队是调入学校的中青年教师,另一队是刚跨出师范院校的新生力量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先生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而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自己
目的:发展幼儿的跑、追、跳、钻等动作,培养机敏和团结合作的品质。准备:蘑菇房4个、大树一棵、套圈18只(一只套圈上系一张网)。场地布置如下图: 玩法:16个蓝精灵在蓝爸爸的
曾经,在教育路上,我面对的是教材与分数,留下的是疲惫与心伤。哪里有可以解脱的路?梦醒的我在寻找。慢慢发现,前面确有这么一条路,许多行者已见到了曙光,他们微笑:来吧,这条路叫“新教育”,它的尽头,是完整的幸福!  今年四月下旬,作为知行社的一员,我有幸随着社团到北川新县城,去参加“新教育开放周”的活动。4天时间,我们参观了永昌小学、幸福小学、安昌小学等七所新教育实验学校,聆听了新教育团队童喜喜和小风
期末,又是给班上学生写评语的时候了。昨晚睡觉前,我细细梳理了这几个月来和这群小朋友一起共度的时光,居然失眠了。细细想来,这半年的经历还真是喜忧参半,感慨良多。军训第
Menon在对连续Domain进行推广时引入C-偏序集的概念,即可用主滤子与上完备下集分离点的偏序集。基于Menon的思想,我们把拟连续偏序集推广至拟C-偏序集,即可用有限生成上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