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糖心病”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gen_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先生患糖尿病已5年有余,平时一直服用降糖药,生活也很规律。可近半年来,他发现稍微活动一会就会出现心慌,有时就是坐着休息也能感觉到心跳很快。一天吃饭时,王先生突然觉得心慌、胸痛,晕倒在地。家人忙将其送到附近医院,检查发现其存在心动过速和心肌缺血,医生说王先生患的是“糖尿病性心脏病”。家人很迷惑,平时没听他说有心脏病呀,怎么突然就发病了呢?
  
  糖尿病与心脏病
  关系密切
  
  糖尿病性心脏病,简称“糖心病”,是糖尿病患者并发或伴发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由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糖尿病跟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非常密切。据调查显示,80%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同时,60%~70%冠心病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或高血糖。
  过去人们对糖尿病的心脏病变认识大都局限于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然而大量证据表明,糖尿病心脏病绝非单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事实上,糖尿病心脏病变可更多累及心肌、营养心肌的小血管及自主神经。
  糖尿病为什么会引起心脏病呢?
  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比一般人罹患冠心病的几率高2~3倍。究其原因,主要是糖尿病引起的代谢紊乱加重了心肌微小血管病变,小血管内膜增生加剧,继而心肌缺血、缺氧直至冠心病。不仅如此,糖尿病患者支配心脏的植物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也有不同程度损害,使心脏对各种信息的感受、传递和支配功能钝化甚至丧失。简单来说,就是糖尿病患者的心脏不仅容易得病,还常常“反应迟钝”。
  而且,由于长期的慢性高血糖状态,糖尿病患者脂质及蛋白质糖化与氧化过程势必加剧,而这一过程会促使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也正因为如此,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刚被诊断就已经有冠心病。在糖尿病易患人群中,胰岛素抵抗(通俗地讲就是对胰岛素不敏感)是最早出现的变化,可发生在临床糖尿病之前15~25年。胰岛素抵抗与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有关,它可在临床糖尿病出现前许多年就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糖尿病可加速任何年龄阶段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过程。动脉粥样硬化后,管腔部分或全部被阻,导致靶器官缺血、缺氧产生病变。如病变阻塞在冠状动脉,即引起冠心病。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和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相比,前者一般多支冠脉血管受累,而且病变弥散广泛,有更多的斑块和血栓形成。
  
  心脏损害“悄无声息”
  
  糖尿病对心脏的损害常常是悄无声息的,其特点可以概括为3个字:高、隐、难。
  高,即发病率高。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脏病的时间早、发展快。
  隐,指患者大多没有心绞痛症状。即使发生心肌梗死,患者可仅表现为恶心、呕吐、心力衰竭等,却没有心前区疼痛。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将会出现生命危险。
  难,是治疗上有困难。这是因为冠心病伴随着糖尿病而生,治疗上可能互相干扰。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尤其是心力衰竭时,容易产生酮症酸中毒;严重的低血糖也可以诱发心肌梗死;由于心肌存在病变,使抗心率失常的药物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早期也有“蛛丝马迹”
  
  “糖心病”包括心脏和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冠心病,尤以冠心病为多见。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头晕、多汗、心悸,容易疲劳,过度活动后出现气促、胸闷、胸骨后不适等。因此,尽管糖尿病对心脏的损害“悄无声息”,但即便是早期,也会有一些“蛛丝马迹” 可寻。
  
  静息时心动过速
  静息时心动过速是“糖心病”常见的一种早期表现。患者可在早晨觉醒时自测心率,心脏受累者在休息状态下每分钟心率常大于90次,甚至可高达130次。
  这是因为,心脏本来受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神经支配,交感神经使心率加速,副交感神经使心率减慢,从而调节和协调心率,以适应不同生理状态下的需要。糖尿病性心脏病变早期常先损害副交感神经,故交感神经处于相对兴奋状态,心率遂增快;到了糖尿病晚期,交感和副交感神经都受损害,心脏几乎完全失去神经支配,心率则相对固定。
  
  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在“糖心病”患者中也较常见。体位性低血压是指当患者由卧位到站立时,出现头晕、心悸、大汗、眼前发黑或突然晕倒等不适。正常人体位变化时,人体可通过提高血管紧张度和心排出量,从而使血压维持正常。糖尿病患者由于支配血管的植物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受损,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管张力,就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测量患者从卧位起立时的血压,如果收缩压下降大于30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大于20毫米汞柱,就可确诊为体位性低血压。
  不典型心绞痛
  不典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远多于非糖尿病患者,病死率高达30%~50%。这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进而影响患者的感知功能,所以不少患者在出现心梗的时候,并不会感觉到心绞痛。
  这种心绞痛症状常不典型,甚至可无任何症状,常易漏诊或误诊,所以危害性更大。
  
  猝死
  由于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功能紊乱,“糖心病”患者可因各种应激、感染、手术麻醉等导致猝死,表现为严重心率失常或心源性休克,患者仅感短暂胸闷、心慌,随后迅速发展为严重休克或昏迷状态以至死亡。
  
  冠脉造影是重要诊断方法
  
  怎样才能诊断“糖心病”呢?除相关症状外,可进行必要检查。
  如果你有糖尿病,又有胸闷、心慌等症状,通常做个心电图检查可能就能确诊。但有时候出现症状,心电图都没测出来什么,可能过几个小时又测出来了,这样可以再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看心律紊乱的情况。
  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看心脏大小、收缩力及心排血情况。
  冠脉造影能准确判断是哪种心脏病,确定血管的具体情况,比如哪条血管坏了,可以做支架或者做搭桥手术。
  这些检查通常要一步一步地进行。第一要做心电图。如果入院症状不是特别严重的话,再做动态心电图。如果患者情况很严重,高度怀疑是冠心病,就应该直接做造影,以便紧急手术。
  
  多管齐下,合理调控
  
  糖尿病治疗一般都是以降糖为主要目的。不过,单纯降糖并不能减少糖尿病并发心梗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只有有效地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多管齐下,才能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这里,我们结合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标准化诊疗程序,为糖尿病患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做到这些,将会大大阻止“糖心病”的进程。
  
  定期检查
  首先,必须定期做心电图等心脏相关检查。由于糖尿病造成的神经病变,患者对疼痛不敏感,很多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往往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或仅感觉轻微憋闷,这使他们容易忽视自己的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造成猝死等严重后果。所以,不管是否有胸闷、胸痛等症状,都要定期做心电图等检查,必要时可能还需要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
  
  合理降糖
  积极控制血糖,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空腹血糖应<6.1 mmol/L(毫摩尔/升),HBA1C(糖化血红蛋白)应≤6%。
  对糖心病患者而言,降低心脑血管病危险已经成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目标。但需要提醒的是,“糖心病”患者血糖控制不是越低越好,而是越早越好,治疗中要尽量避免低血糖。对于冠心病患者,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加危险,因为低血糖可能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死,导致严重后果。因此,降糖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避免低血糖。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在选择糖尿病药物时应注意药物对心脏的影响。例如,用格列酮类药物时要提防水肿的出现,预防心衰发生。
  控制血压
  控制血压不仅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还能减少肾病发病率,可谓一箭双雕。
  关于如何使用药物干预来控制血压,可以到正规医院咨询心内科医生选择个性化方案,在此不再赘述,只提醒一点: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将血压控制在120/80mmHg(毫米汞柱)以内。当然,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做到的,是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控制血压,主要包括减轻体重、限盐、少饮酒、戒烟。
  
  调节血脂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治疗的首要目标。控制血脂的首要目标是LDL(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对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来说应该力争降到更低。同时,争取HDL(高密度脂蛋白)>0.91mmol/L, TG(甘油三酯)<2.2 mmol/L。
  减少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胆固醇的摄入对于调节血脂至关重要。饮食控制是一个重要方面。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患者,应限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及肝、脑、肾、肺等动物内脏,骨髓、蛋黄、蟹黄、鱼子、动物脂肪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墨鱼、鳗鱼等;甘油三酯升高的患者同时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少吃糖和甜食。建议多吃蒜、葱、蕈类、海带、蔬菜、豆类等。如饮食控制无效,则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调脂药物。
  
  阿司匹林抗凝
  血液中的血小板有促使血凝块形成的作用,这在受到外伤时是好事。可是,当血凝块形成于变狭窄的血管之中,事情可就不那么妙了,冠心病及卒中就是这么造成的。相比普通人,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更有“黏性”,更易于形成血凝块,而阿司匹林的作用就是可以让血小板变得不那么“黏”。
  凡是出现过心脏病发作、卒中、短暂性缺血发作、心绞痛、周围血管疾病、外周动脉病变,或有过血管成形术及其他血管外科手术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都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几率。对于这类人群,服用阿司匹林是必须的。建议75~150毫克/日。
  假如没有过心血管疾病史,但是具备以下危险因素中的任何一项,也推荐服用阿司匹林:(1)年龄超过40岁;(2)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3)高血压;(4)吸烟;(5)胆固醇水平超标;(6)有肾病早期征兆。
  具有以下情况者则不能服用阿司匹林:(1)对阿司匹林过敏;(2)有出血倾向;(3)正在进行抗凝治疗;(4)近期有过胃肠道出血;(5)活动期肝病的患者。此外,对于30岁以下患者不推荐服用阿司匹林,21岁以下患者则禁用,因为有可能增加“雷尔氏综合征”的发病风险。
  注:雷尔氏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急性脑病综合征,多见于未成年人。
  
  预防性用药
  2型糖尿病合并有冠状动脉性疾病危险因子的患者也应及早进行预防性治疗,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若已有冠心病,且左室功能受损,即使血压和尿白蛋白排泄正常,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也是有益的。若是诊断明确的无症状性冠心病,应及早治疗,预防心肌缺血。
  
  适当运动
  根据病情许可,最好每周有3次以上、每次持续30~60分钟的中等程度活动(如走路、骑自行车等)。
  
  良好心态
  良好心态是战胜疾病的法宝,这一点对任何患者都适用。虽然说,一想到心脏病和糖尿病都要长期治疗,没有哪个患者能开心起来。但事已至此,也只能坦然接受,同时要看到希望,早期诊断糖尿病后,和医生积极配合治疗,其严重并发症是可防的,并不会对生活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患者要有信心和恒心,积极配合治疗。先从心理上战胜疾病,才可能真正在生活中战胜它。
  
  >> 扩展阅读
  女“糖友”提防房颤
  美国一项最新调查发现,女性糖尿病患者患心房纤颤(即房颤)的风险比其他女性高26%,从而进一步确认两种疾病间存在关联。
  来自美国锡达斯—赛奈医疗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糖尿病护理》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1.7万多名糖尿病患者和同样数量没有糖尿病的人进行了为期7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女性糖尿病患者患房颤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女性,而对于男性糖尿病患者来说,虽然罹患心房纤颤的风险也高于其他男性,但二者之间的关联不像在女性中那么显著。
  研究人员说,此前也有小规模的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心房纤颤,而这次是医学界首次完成相关研究的大规模调查,且确认糖尿病是女性患心房纤颤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关链接
  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测心梗风险
  1.有没有心慌。 (有:20分;没有:0分)
  2.有没有胸闷。 (有:20分;没有:0分)
  3.有没有胸口疼痛。 (有:30分;没有:0分)
  4.有没有头晕乏力。 (有:10分;没有:0分)
  5.有没有呼吸困难。 (有:10分;没有:0分)
  6.有没有恶心、呕吐。 (有:10分;没有:0分)
  注:在有糖尿病的前提下测定。分数越高,发生心梗的机会就越大。有任何的一条都可能预示着有可能发生心梗。出现的条数越多,出现心梗机会就越大。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大出血的处理。方法:收治行经皮肾镜碎石术取石术大出血患者78 例,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大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78 例患者在术后3~7 d 内出现出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术后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治全髋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治疗,观察组给予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治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牛
目的:探讨哌替啶复合甲氧氯普胺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自愿终止妊娠的患者11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用哌替啶复合甲氧氯普胺麻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若不采取措施,猪群重则中暑,轻则产生热应激,出现采食量和繁殖力下降等;而饲料易发霉变质导致中毒,以及蚊蝇病菌滋生传播疾病,更是危害猪群安全度夏的重要因素。
精氨酸是一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也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为多能的功能性氨基酸。精氨酸在提高多胎哺乳动物的繁殖性能、促进幼龄动物的生长发育、改善动物的健康水平、调控动物
【摘要】400羽1日龄科比肉仔鸡在推荐的适宜温度下饲养至20日龄,在21日龄,肉仔鸡称重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环境温度为22±
目的:探讨中医散结法治疗皮肤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皮肤病患者84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 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散结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
<正>近年来,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保证了粮棉油收购资金的供应.最近我们对某地区粮棉油收购资金
目的:探析Ⅱ区拇长屈肌腱断裂的急诊修复策略和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手术治疗的Ⅱ区拇长屈肌腱断裂患者54 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愈合39 例,显效12 例,总有效率94.44%。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