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设问”的几点思考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da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而能否科学地设计出新颖、巧妙、击中重点、触及难点、激发思考的问题,将成为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本文中笔者对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问”进行了几点思考,以期对初中历史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设问
  一、“有效设问”的基础:根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设问
  课堂上为了将知识传授到位,常用的方法是设置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但在课堂上会遇到许多问题,教师是绝对不可能全部都提出给学生思考,所以就要依据教学目标有主有次、有轻有重的提出来。教师只要提出重要和难以理解的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才能圆满的实现教学目标,一旦设问与教学目标不一致,就会让学生感到模糊不清,不知所措。所以,判断一节历史课堂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培养程度是否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中花样再多、气氛再活跃、学生参与度再高,如果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提高不多,这堂课就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因此,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学生学情是设问的基础。
  例如,讲“隋朝的灭亡”时,出示如下两首诗:
  唐代诗人胡曾《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晚唐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设问:“两理由。”这样的设问就是根据课标“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来设问的,同时也是在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二、有效设问的关键:设问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不管什么类型的设问,不能拨动学生心弦,引发学生思想共鸣的设问就无法产生应有作用,就算不上是有效的设问。因此,能过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设问才是有效的。
  例如,讲完“三大战役”后,出示漫画《三年来的蒋介石》,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的同时设问:
  “1.你能通过观察画面猜想作者创作时的心情,猜出这幅画的创作意图吗?”
  “2.看完这幅漫画后,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呢?”
  虽然学生在课堂中看到的图片不少,但往往是照片或地图,内容较为呆板,而漫画这种形式的图片比较少见,能够立即吸引学生,使学生认真研究漫画、思考问题,进而将眼中所见与心中的感受和所学知识进行连接,形成语言表达出来,使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有效设问的原则:循序渐进、难易适度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提问的难度应当以全班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学生经过思考后能回答上来为宜。问题太浅,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不思考;问题太难、高不可攀,学生不会动脑筋。
  例如,讲“郑和下西洋”时,设计了以下一组问题:
  “1.明朝时的‘西洋’是今天的哪里?鄭和何时共几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2.明成祖为什么要派郑和下西洋?”
  “3.郑和为什么可以七下西洋?”
  “4.郑和下西洋都做了哪些事情,与哥伦布、麦哲伦等人远航的所作所为做一下对比,有何不同?”。
  实践证明,通过这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的问题,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很好地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反之,讲“人工取火”时,如果提问:“人工取火对原始农业和手工业起到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就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因为学生没有学习原始的火耕和手工业的冶炼、制陶等方面知识,因此就会出现课堂学生回答不上冷场,或者学生胡编乱造的回答等现象,既拖延了上课时间,损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又会挤占教学重难点突破的时间,极大的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问题设计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灵魂,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个老师的永恒追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高质量的课堂设问,可以达到引发兴趣、激活思维、促进互动、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M].海峡出版发行集团/附件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M].教育科学出版社.
  [3]提问技能训练[M].天津教育出版社.
  [4]何晓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宁夏教育网,2011(1).
  [5]白恩怀.初中历史教学应用有效设问之关键点分析.
  [6]曾皓.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1).
其他文献
摘 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就像一把双刃剑,理解到位可以大力推进学科教学进度,得益于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理解欠缺的话,很容易引导失误,更多的是教育质量的下滑。为了真正让大家精准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对学科教学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以高中课程为切入点,从不同人对普痛高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精准理解对学科教学的意义的内容及如何做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理解普及度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家对人才的竞争越来越强烈。英语作为我国各大军事院校教学的重要科目,在培养学员语言素养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军事院校在教学时过度注重学员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培养学员的思辨能力。这对于学员今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本文以思辨能力的含义和作用为切入点,通过对军事院校英语教学思辨能力缺乏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可行性强的军事院校英语教学思
摘 要:论述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中教师主导作用的高效性,要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真正为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生物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高效课堂;策略;主导作用  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事关学校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成长,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认识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所谓“高效”应该是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