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列举了哲学思想、诗词歌赋、山水绘画三种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景观园林的影响,并结合中国景观园林的实例进行分析,探讨传统文化在景观园林中的具体运用情况。
关键词:景观园林;传统文化;诗词歌赋;运用
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代代相传,与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作为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中国景观园林从这种口头的、无形的文化形式中汲取养分。
一 哲学思想
中国景观园林的最大特色是重视景观园林的意境设计,造园艺术又以自然山水为创作主体,园林景致以山水为胜。总体布局小中见大,大中见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曲径通幽,诗情画意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中国景观园林思想深受儒释道家美学所影响,儒家以“仁”为其积极入世的精神所在,表现在“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是人格投射与山水自然的表现。道家以老庄为代表,用“道法自然”、“逍遥游”来追求“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 之精神上的自由理想人生,“心齐”与“坐忘”修性养生的方法,成为了隐士的人生信仰。而儒家的入世与道家的隐退,往往是文人内在的矛盾,所以避居“庄园”成为其无奈的选择。另外,神仙思想带动山水游历与欣赏等活动的盛行,也使游赏的文化渗透到文人的生活之中,这也是对园林传统思想、美学理论研究的入手方法。
艺术是一种精神现象,同时又是一种社会现象,中国艺术的特点中,儒家将乐看成是道德感化和政治教化,不仅是因乐自身的艺术境界,在古代社会“体与乐”的人生艺术观念以“道”中心思想,追求“崇尚和谐统一,体现“道”的本质就是“天地”的“大美”,并提出艺术主体精神修养“心齐”与“坐忘”等方法。中国景观园林既是文人生活空间的 主要场所,也是艺术“诗情画意”创作的重要背景图题材,诗文与情造园。古代造园者善于应用文学上的形象思维和艺术魅力来美化园林建筑,常用匾额、对联、碑碣来做装饰,园林中厅堂、楼榭上的匾额、题字、诗歌,不仅起着装饰的作用,并且借景抒情,为园林增添了不少的景色。
二 诗词歌赋
园林是“无文景不意,有景景无情”,的园林中汉字品题和满文品题可谓是琳琅满目,或者是刻在石壁上,或者是隽在砖墙之中;或者是书写于树木中,或者是悬挂在中堂。其主要被用作园名、景名、陶情写性,藉以抒发人们的审美情怀和感受。也有少数用来颂人写事的,成为一种独特的文艺小品[1]。这些匾额,大都摘抄自古代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歌文赋。其也透露了造园设景的文学源泉或人文内涵。并将园林境界做了美的升华,也是对园林景观的一种诗化,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中国园林是一种荟萃文化、积淀传统的有力形式,是古代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因此,研究中国园林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国园林文化发展的土壤。
比如拙政园中就有很多的诗词,拙政园的小踉跄亭有这样的一首诗:
偶傍沧浪构小亭,依然绿水绕虚楹。若无风月供垂钓,亦有儿童唱濯缨。
满地江湖聊寄与,百年鱼鸟已忘情。舜钦已矣杜陵远,一段幽踪谁与争。
坐在视野极佳的小沧浪亭来欣赏眼前景色,鱼与鸟自由自在的生活,年代已经非常就断久远了,他们超脱于世俗之外美好的形影踪迹还有谁能与他俩来比拟。园林景色、诗词歌赋,文人骚客的吟咏可谓是相得益彰。造园的艺术家门可谓是苦心经营,一方面使园林建筑满足日常生活的起居、饮宴、游玩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与周围的景物巧妙结合,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天堂图画来。因此,追求“自然”之境是中国园林的第一要求。因此,优秀的原料建筑无不因自然之势巧作安排,按照山石的脉络走向和水的源头、流向来组织风景,顺应景物自然肌理的布置,园林中的山水景物是对自然的概括和提升。
二山水画
从山水画、景观园林两种艺术来看,他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用人为的方法在“仿造自然”,都是在制造与自然接触的经历。山水画用墨色、线条、布局来创造自然,园林用植物、景观的重新构建来布置自然,他们都在“有限的空间里制造无限的想象”。中国古代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具有共同文化背景,二者在创作元素,创作手法甚至创作理论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同一性和互动性。
用于园林建筑的主要是苏式彩画,主要要由图案和绘画两大类组合而成,苏式彩画能恰当地运用透视、肌理相互交织成活灵活现的图像。景观园林中的绘画内容包括山水田园、人物情节、花鸟虫鱼、雕栏画栋等内容,此外还有一些是装饰类的内容,如折枝黑叶花、异兽、流云、博古、竹叶、梅花等。画意都是呈现幸福、吉祥、安康、快乐的意思。
景观园林用人工的方法在土地上建构画境一般的风景,游玩者走进景观园林就如同进入了一幅活动的山水画作。清代宫廷画家冷牧画《避暑山庄》,描绘了康熙时期的避暑山庄,生动细致。乾隆时画家钱雏城《避暑山庄》,描绘的是避暑山庄全盛时期的境况。
有的景观园林山水画,以描绘园林的景物为主,主要在于营造天然合一的统一性、协调性。比如文徵明的《拙政园图册》、《东园图》等,都是描绘山水风光的上乘之作。也有以文人雅事为题材的,凡是琴棋书画品茗赏古、清淡、宴坐,都是文人生活中的趣事、雅事,多突出雅事活动的内在环境。比如文徵明《拙政园图》的内容,除了描绘出文人聚会,独处静修的情形,里面还可以看到文人居室内的生活。比如《芭蕉栏》里的文人,闭关踏坐,手靠在书卷上,目光注视着远方。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道常見的景,没有丰富的剧情,没有过多的想象,平静的生活形态,背景里海可以搜寻到居室内的细节,虽然仅仅是建筑里的一个小角落,但是已经可以看出厨房、几案、器具等,细节之处尽览无遗。
关键词:景观园林;传统文化;诗词歌赋;运用
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代代相传,与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作为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中国景观园林从这种口头的、无形的文化形式中汲取养分。
一 哲学思想
中国景观园林的最大特色是重视景观园林的意境设计,造园艺术又以自然山水为创作主体,园林景致以山水为胜。总体布局小中见大,大中见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曲径通幽,诗情画意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中国景观园林思想深受儒释道家美学所影响,儒家以“仁”为其积极入世的精神所在,表现在“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是人格投射与山水自然的表现。道家以老庄为代表,用“道法自然”、“逍遥游”来追求“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 之精神上的自由理想人生,“心齐”与“坐忘”修性养生的方法,成为了隐士的人生信仰。而儒家的入世与道家的隐退,往往是文人内在的矛盾,所以避居“庄园”成为其无奈的选择。另外,神仙思想带动山水游历与欣赏等活动的盛行,也使游赏的文化渗透到文人的生活之中,这也是对园林传统思想、美学理论研究的入手方法。
艺术是一种精神现象,同时又是一种社会现象,中国艺术的特点中,儒家将乐看成是道德感化和政治教化,不仅是因乐自身的艺术境界,在古代社会“体与乐”的人生艺术观念以“道”中心思想,追求“崇尚和谐统一,体现“道”的本质就是“天地”的“大美”,并提出艺术主体精神修养“心齐”与“坐忘”等方法。中国景观园林既是文人生活空间的 主要场所,也是艺术“诗情画意”创作的重要背景图题材,诗文与情造园。古代造园者善于应用文学上的形象思维和艺术魅力来美化园林建筑,常用匾额、对联、碑碣来做装饰,园林中厅堂、楼榭上的匾额、题字、诗歌,不仅起着装饰的作用,并且借景抒情,为园林增添了不少的景色。
二 诗词歌赋
园林是“无文景不意,有景景无情”,的园林中汉字品题和满文品题可谓是琳琅满目,或者是刻在石壁上,或者是隽在砖墙之中;或者是书写于树木中,或者是悬挂在中堂。其主要被用作园名、景名、陶情写性,藉以抒发人们的审美情怀和感受。也有少数用来颂人写事的,成为一种独特的文艺小品[1]。这些匾额,大都摘抄自古代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歌文赋。其也透露了造园设景的文学源泉或人文内涵。并将园林境界做了美的升华,也是对园林景观的一种诗化,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中国园林是一种荟萃文化、积淀传统的有力形式,是古代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因此,研究中国园林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国园林文化发展的土壤。
比如拙政园中就有很多的诗词,拙政园的小踉跄亭有这样的一首诗:
偶傍沧浪构小亭,依然绿水绕虚楹。若无风月供垂钓,亦有儿童唱濯缨。
满地江湖聊寄与,百年鱼鸟已忘情。舜钦已矣杜陵远,一段幽踪谁与争。
坐在视野极佳的小沧浪亭来欣赏眼前景色,鱼与鸟自由自在的生活,年代已经非常就断久远了,他们超脱于世俗之外美好的形影踪迹还有谁能与他俩来比拟。园林景色、诗词歌赋,文人骚客的吟咏可谓是相得益彰。造园的艺术家门可谓是苦心经营,一方面使园林建筑满足日常生活的起居、饮宴、游玩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与周围的景物巧妙结合,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天堂图画来。因此,追求“自然”之境是中国园林的第一要求。因此,优秀的原料建筑无不因自然之势巧作安排,按照山石的脉络走向和水的源头、流向来组织风景,顺应景物自然肌理的布置,园林中的山水景物是对自然的概括和提升。
二山水画
从山水画、景观园林两种艺术来看,他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用人为的方法在“仿造自然”,都是在制造与自然接触的经历。山水画用墨色、线条、布局来创造自然,园林用植物、景观的重新构建来布置自然,他们都在“有限的空间里制造无限的想象”。中国古代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具有共同文化背景,二者在创作元素,创作手法甚至创作理论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同一性和互动性。
用于园林建筑的主要是苏式彩画,主要要由图案和绘画两大类组合而成,苏式彩画能恰当地运用透视、肌理相互交织成活灵活现的图像。景观园林中的绘画内容包括山水田园、人物情节、花鸟虫鱼、雕栏画栋等内容,此外还有一些是装饰类的内容,如折枝黑叶花、异兽、流云、博古、竹叶、梅花等。画意都是呈现幸福、吉祥、安康、快乐的意思。
景观园林用人工的方法在土地上建构画境一般的风景,游玩者走进景观园林就如同进入了一幅活动的山水画作。清代宫廷画家冷牧画《避暑山庄》,描绘了康熙时期的避暑山庄,生动细致。乾隆时画家钱雏城《避暑山庄》,描绘的是避暑山庄全盛时期的境况。
有的景观园林山水画,以描绘园林的景物为主,主要在于营造天然合一的统一性、协调性。比如文徵明的《拙政园图册》、《东园图》等,都是描绘山水风光的上乘之作。也有以文人雅事为题材的,凡是琴棋书画品茗赏古、清淡、宴坐,都是文人生活中的趣事、雅事,多突出雅事活动的内在环境。比如文徵明《拙政园图》的内容,除了描绘出文人聚会,独处静修的情形,里面还可以看到文人居室内的生活。比如《芭蕉栏》里的文人,闭关踏坐,手靠在书卷上,目光注视着远方。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道常見的景,没有丰富的剧情,没有过多的想象,平静的生活形态,背景里海可以搜寻到居室内的细节,虽然仅仅是建筑里的一个小角落,但是已经可以看出厨房、几案、器具等,细节之处尽览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