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声乐教学中,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使学生的演唱水平达到一个较高的质量和程度,掌握尽量多的作品,自然是每一个教师的主要职责。但是,另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即学生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能力比掌握具体的技巧更重要。“修行”的能力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及早建立主动思维的问题,因此,思维主动性的培养应贯穿于声乐教学的诸多方面。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指学生对教师的示范或对其他人的演唱,以及对自己演唱观察的广度、深度和敏感度。学生学习演唱初期,模仿虽是一个必要而有效的手段,通过语言自然也可以传授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如果能有尽可能完美的示范、录音、录像,则会使学生在获得理性知识的同时而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且受益更大。特别是录像不仅可以让学生聆听到较完美的歌唱声音,而且,也能让欣赏者目睹到他们精彩的整体艺术。在学习欣赏别人演唱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细节处理到整体把握、从技巧运用到艺术处理,从作品内容的表现到演唱状态的保持进行仔细观察思考,并与自己的声音作对照,找出差距和主要问题,以利于今后的学习。以上一切都必须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前提下方才有效,在这里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此外,必须提供尽可能多的观察机会。我国发达地区(北京、上海、深圳)与不发达地区特别是边远穷困地区的学生,在音乐素质、接受能力等方面差距甚大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则是两地可提供观察的条件和机会极为悬殊。
二、理解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所观察到的,或对教师所教的内容,要理解以后方可去做。理解力的前提一是专业知识的积累,二是思维上的专注。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师生双方合作的过程。作为教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只有学生理解了才有意义。加之声乐是以自身器官为表现手段和工具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不具象性,怎样让学生得心应手地运用体内发声器官来表现音乐,这方面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教师在讲解和示范时,应根据学生所具有的专业层次,观点明确,描述通俗易懂,尽可能避免抽象。可以用形象的比喻来启发学生,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比如,通过“吸住唱”“像忍住打哈欠一样”,让学生体会打开口腔;“把声音站在胸前的纽扣上”,让学生体会喉头的低位置;“让气息往脚下走”,让学生体会往深处叹气;“把声音喝下去”,让学生体会喉咙打开等。还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将正确的与错误的声音都示范给学生。在学生方面,则应在教师指导下逐步提高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弄清所追求的声音形象。通过积极主动地探索达到理解,并经过循序渐进和坚持不懈地练习加以掌握。一些学生进步缓慢的主要原因并非不勤奋,而是缺乏能动的理解力,劳而无功地训练自己并不理解的内容。这种盲目的学习方法,不仅不能使学习有所提高,还会更加巩固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三、感受能力的培养
感受能力指学生对作品的内容、情感、风格的感觉能否被激发或激发到何种程度,是一种感性思维和情绪体验,主观性较强。感受能力有先天的因素,有的学生能十分敏锐地受到启发而强烈地感受到歌曲内容的情感要求,而引起兴奋、专注和投入。而有的学生则迟钝、无动于衷甚至冷漠。感受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它体现在学习过程和练习阶段。培养学生的感受力除用语言启发外,还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那就是教师高质量的示范。因为歌唱情感是一种审美情感,它比生活中的情感更集中、更生动、更具有感染力。特别是在指导学生演唱特定的段落时,效果会更明显。例如:《兰花花》《断桥遗梦》《儿行千里》《西部情歌》,这些歌曲艺术形象鲜明具体,教师富有表情的歌唱,将是点燃学生感受能力的一把钥匙。教师把对歌曲内容的深刻体验、情感内涵及审美情感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激起他们歌唱表现的欲望,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感染力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四、探索能力的培养
声乐学习与理解了也就掌握了的知识(如历史、地理)不同,演唱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一定的时间过程、大量的练习才可掌握,真正有效的练习应是处在不断检查、对照之中。以连贯练习为例:获得优美连贯的声音,理论上并不复杂——喉咙打开、声音位置统一、气息流畅。但要让它们互相配合,特别是在加入别的因素如力度的变化、速度的快慢等诸多要求的时候,简单的理论就会变得复杂起来,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你没开口唱之前,就要把所有歌唱中要使用的肌体调整至歌唱所需要的状态。这种细致的调整协调工作,旁人无法替代,只有让学生自己通过积极思考、不断比较,方可掌握。因此,探索能力的形成前提,首先是要让学生改变“练习是熟练的过程”这样一种片面认识,错误的练习只会使错误越来越严重,要树立起“探索是掌握演唱技术乃至艺术表现的必经之路”的观念。
五、联想能力的培养
声乐艺术具有鲜明生动的特点,其表达的内容就更丰富、更具体。这就要求学生一要对大自然、人物、社会、生活加深观察和理解,在实际的体验中将丰富的生动具体的形象积累于脑海中,并与相应的声乐作品所要塑造的人物相联系;二要拓展知识面,特别是对美术、建筑、戏剧、舞蹈等姊妹艺术的学习,以及文学、人文科学、历史等学科的掌握和了解也极为重要,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形成丰富的联想力。比如,在辅导学生演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时,启发学生要有情景联想:在广阔无边碧绿的大草原上,一位美丽的牧羊姑娘,有着明亮的眼睛,粉红的脸庞,明媚的阳光沐浴着秀发,轻柔的微风抚弄着她的长裙……怎不令人心神荡漾。歌曲《黄河怨》描写了一位遭受日军凌辱、孩子也被杀害的中国妇女,在走投无路、悲恸欲绝时的悲愤和呐喊。怎样用声音把歌曲内容所要塑造的音乐形象表现出来,联想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声乐学习的能力与专业基本功的训练虽然有别,但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并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因此,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应成为我们声乐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中心内容。
(驻马店广播电视电视大学艺术系)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指学生对教师的示范或对其他人的演唱,以及对自己演唱观察的广度、深度和敏感度。学生学习演唱初期,模仿虽是一个必要而有效的手段,通过语言自然也可以传授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如果能有尽可能完美的示范、录音、录像,则会使学生在获得理性知识的同时而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且受益更大。特别是录像不仅可以让学生聆听到较完美的歌唱声音,而且,也能让欣赏者目睹到他们精彩的整体艺术。在学习欣赏别人演唱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细节处理到整体把握、从技巧运用到艺术处理,从作品内容的表现到演唱状态的保持进行仔细观察思考,并与自己的声音作对照,找出差距和主要问题,以利于今后的学习。以上一切都必须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前提下方才有效,在这里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此外,必须提供尽可能多的观察机会。我国发达地区(北京、上海、深圳)与不发达地区特别是边远穷困地区的学生,在音乐素质、接受能力等方面差距甚大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则是两地可提供观察的条件和机会极为悬殊。
二、理解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所观察到的,或对教师所教的内容,要理解以后方可去做。理解力的前提一是专业知识的积累,二是思维上的专注。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师生双方合作的过程。作为教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只有学生理解了才有意义。加之声乐是以自身器官为表现手段和工具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不具象性,怎样让学生得心应手地运用体内发声器官来表现音乐,这方面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教师在讲解和示范时,应根据学生所具有的专业层次,观点明确,描述通俗易懂,尽可能避免抽象。可以用形象的比喻来启发学生,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比如,通过“吸住唱”“像忍住打哈欠一样”,让学生体会打开口腔;“把声音站在胸前的纽扣上”,让学生体会喉头的低位置;“让气息往脚下走”,让学生体会往深处叹气;“把声音喝下去”,让学生体会喉咙打开等。还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将正确的与错误的声音都示范给学生。在学生方面,则应在教师指导下逐步提高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弄清所追求的声音形象。通过积极主动地探索达到理解,并经过循序渐进和坚持不懈地练习加以掌握。一些学生进步缓慢的主要原因并非不勤奋,而是缺乏能动的理解力,劳而无功地训练自己并不理解的内容。这种盲目的学习方法,不仅不能使学习有所提高,还会更加巩固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三、感受能力的培养
感受能力指学生对作品的内容、情感、风格的感觉能否被激发或激发到何种程度,是一种感性思维和情绪体验,主观性较强。感受能力有先天的因素,有的学生能十分敏锐地受到启发而强烈地感受到歌曲内容的情感要求,而引起兴奋、专注和投入。而有的学生则迟钝、无动于衷甚至冷漠。感受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它体现在学习过程和练习阶段。培养学生的感受力除用语言启发外,还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那就是教师高质量的示范。因为歌唱情感是一种审美情感,它比生活中的情感更集中、更生动、更具有感染力。特别是在指导学生演唱特定的段落时,效果会更明显。例如:《兰花花》《断桥遗梦》《儿行千里》《西部情歌》,这些歌曲艺术形象鲜明具体,教师富有表情的歌唱,将是点燃学生感受能力的一把钥匙。教师把对歌曲内容的深刻体验、情感内涵及审美情感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激起他们歌唱表现的欲望,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感染力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四、探索能力的培养
声乐学习与理解了也就掌握了的知识(如历史、地理)不同,演唱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一定的时间过程、大量的练习才可掌握,真正有效的练习应是处在不断检查、对照之中。以连贯练习为例:获得优美连贯的声音,理论上并不复杂——喉咙打开、声音位置统一、气息流畅。但要让它们互相配合,特别是在加入别的因素如力度的变化、速度的快慢等诸多要求的时候,简单的理论就会变得复杂起来,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你没开口唱之前,就要把所有歌唱中要使用的肌体调整至歌唱所需要的状态。这种细致的调整协调工作,旁人无法替代,只有让学生自己通过积极思考、不断比较,方可掌握。因此,探索能力的形成前提,首先是要让学生改变“练习是熟练的过程”这样一种片面认识,错误的练习只会使错误越来越严重,要树立起“探索是掌握演唱技术乃至艺术表现的必经之路”的观念。
五、联想能力的培养
声乐艺术具有鲜明生动的特点,其表达的内容就更丰富、更具体。这就要求学生一要对大自然、人物、社会、生活加深观察和理解,在实际的体验中将丰富的生动具体的形象积累于脑海中,并与相应的声乐作品所要塑造的人物相联系;二要拓展知识面,特别是对美术、建筑、戏剧、舞蹈等姊妹艺术的学习,以及文学、人文科学、历史等学科的掌握和了解也极为重要,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形成丰富的联想力。比如,在辅导学生演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时,启发学生要有情景联想:在广阔无边碧绿的大草原上,一位美丽的牧羊姑娘,有着明亮的眼睛,粉红的脸庞,明媚的阳光沐浴着秀发,轻柔的微风抚弄着她的长裙……怎不令人心神荡漾。歌曲《黄河怨》描写了一位遭受日军凌辱、孩子也被杀害的中国妇女,在走投无路、悲恸欲绝时的悲愤和呐喊。怎样用声音把歌曲内容所要塑造的音乐形象表现出来,联想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声乐学习的能力与专业基本功的训练虽然有别,但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并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因此,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应成为我们声乐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中心内容。
(驻马店广播电视电视大学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