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 者 自 荐
写这篇文字的动机,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
读中学时看到了密密匝匝的青蛙,从桥的这端到那端,一点缝隙都没有,它们在举行大迁徙。再后来,在读师范的时候,看生物杂志,被昆明一村民对蝴蝶的痴迷打动。走上讲台后,生命的可贵成为阅读的必备。那个赵渊,在暑假撕裂一只毛发未出的小鸟,我落泪。
青蛙,蝴蝶,成长中的孩子,生命的可贵,热爱自然,这些在炎热的午后,纷纷走进笔端。为存身的地球、眼里的孩子、身边所有的我见过的未见过的生命发出一点声音,尽管微不足道,我想你乐意听。
这篇文字已经写出七年,用我不太悦耳的嗓音读过七遍,几百个孩子们的眼睛里蒙着泪,我知道,你也会喜爱。如果你喜欢,那么,从你自身做起,把我们身边的生命当作亲人。你会发现,生命都有情感,在这个共同的地球上和你相濡以沫。
作 者 简 介
颜琳,女,七十年代末生于豫西,现在三尺讲台上书写对生活的热爱。自幼热爱文字,学生时代作品获河南省“漫步人生”征文二等奖、《少年文艺》“我的心声”征文三等奖。小说散文诗歌均有涉猎,散见于《中国教育报》《少年文艺》《中国诗歌》等报刊杂志。
眼前所面对的,是一幅标本,蝴蝶的翅膀,半截,只有一扇。这是不久以前,一位学生送我的。学生说,我曾经教给他的爱的道理,让他选择了生物,或者说是生命,作为一生的事业和追求。
眼前的蝴蝶标本,玄色的底板,黑红相间的斑纹,透明的质地,外在的磷一般的光泽,在灯光下闪闪烁烁,一跳一跳,刺着我的眼。它似乎在与我对视。我感知它的目光,来自于它翅羽间黑白分明的眼睛,目光里似乎有一种敌意,向我诉说的,是残忍、是创伤、是无奈、是驱逐,也是决绝。
在与它的对视中,心底里滑过的是凄然,也是悲怆。
一只小鸟,刚从蛋壳挣扎出来,羽毛未丰,连眼睛也没有睁开。
与它相逢,在一个炎热的午后。我伏在树荫下静静读书,一个孩子慌慌张张地跑来,上气不接下气,可我,还是明白了她要表述的意思,一只小鸟,被赵渊一扯两半了。
匆匆赶过去,看到的是一只小斑鸠,尚不知生命为何物的小家伙。此刻,却已面目全非:一小摊红红的血液,两条小腿被分成两半,一只腿上带了一团皮,另一只腿上带着身躯和脑袋,脑袋上的小眼睛还圆圆睁着,躯体上的小心脏还在一鼓一鼓地跳着……
这扇断翅的主人,曾经生存在华山的密林之中。在春末夏初的时节,成群结队的蝴蝶,从东南方迁徙而来,它们中的每一个,都身着艳丽的外衣,扇动着黑白相间的翅膀。更为奇妙的是,在黑白相间处,都有一只眼睛。因为每只蝴蝶都有一双眼睛,它们又赢得了别致的名称:天眼蝶。
大批的天眼蝶,要在华山度过小半年的时间,在下霜之前,还要远走,回到来的地方。但是,命运谁也不能预知。天眼蝶的身上,更没有感知的器官。谁也不曾知道,天眼蝶的最后一次迁徙,面临的是灭绝的灾难,再没有生命的启动与延续。
赵渊,那个调皮的男孩子,将斑鸠肢解的人,就站在我的面前。我不知该如何面对他,真不知道。我感到为人师的悲哀、无奈,还有无能。
曾经,无数次在教室宣讲生命的可贵,无论是怎样的生命,我们都要善待。因为它和我们一样,生存在这个地球上,呼吸着和我们一样的空气,享受着美好的生命。苦口婆心的教诲,却换来如此的结果,令我心痛莫名。
浩浩荡荡的队伍,刚从源地出发,便遇上了多年未遇的暴雨。这场暴雨来势凶猛,丝毫没有提前预知的可能,前后只有半分钟,便已是物是人非。半分钟前,还是艳阳高照,而半分钟后,却是暴雨突至,黄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
这群天眼蝶,面对此番劫难,茫然失措,没有任何招架之力、还手之功。队伍前方,成熟的天眼蝶,借助雨点的来势,巧妙地躲藏于树干之下;而后面刚刚成形的幼蝶,翅羽尚未健全,判断力、应变力也尚未形成,在暴雨初降的刹那,悉被拍于地面。仅仅三分钟的暴雨,却给了天眼蝶致命的一击,三分之一的生命结束了,大队伍损失惨重。
在我五次三番、三番五次的教育之下,赵渊的头终于低了下去,伴随的,还有脸红和心跳。我不动声色,打开电脑搜索地球上已经灭绝的物种给他看,虽说他只有十多岁,可他,看得懂画面,听得懂画面上的文字解说。再让他回忆以前讲过的关于小生命的故事和文章。
他终于泪流满面,嚎啕痛哭起来。
天眼蝶的队伍里,只剩下成年的了,它们仍旧沿着旧时的道路,飞向华山。途经一片辽阔的田野,田野里茫茫的,都是水稻。稻田的间隙里,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正在悄然怒放。淡淡的芳香,弥散在空中,引诱着飞翔的天眼蝶。
花朵是蝶类致命的天堂,生命因为花的存在而璀璨夺目。天眼蝶俯冲下来,聚向这一群野花的所在。可是在落于花蕊的瞬间,一只只如失事的飞机一般,直直地栽了下去,后面的才急急返回……
原来,稻田间喷洒了太多的农药,虽已到了后期,没什么气味了,可天眼蝶离得太近,生命又是那么的弱小,一点异常即可摧毁。
撕裂小斑鸠的事件过去之后,赵渊有了大大的转变。暑假里的一个黄昏,他来到我面前,低头不语,两颊潮红。我面对着他,笑笑说,没有做错事,就大大方方的,像个小男子汉。好大一会儿,他才抬起了头,双眼亮晶晶的,“蝉的幼虫,要在树下经历四年,才会化为蝉形,钻出地面来,是吗?”
听他这么一说,我真是又惊讶又兴奋,伸手拥住了他,“是啊,不经历风雨,是无法见彩虹的。蝉在地下,要经历四年的黑暗,才能破土而出,见到阳光。它是最有资格,在树上鸣唱的了。”
赵渊开心地笑了,洁白的牙齿,在阳光下闪着光泽。送他远走,我深深地陶醉起来,我相信,又有一个美丽的梦要开始,又有一个灿烂的梦想要启程。这是为人师者的乐趣:为学生的欠缺而痛,为学生的丰盈而乐。
回到空中的天眼蝶,灵魂里溢满了苦痛。每一只天眼蝶,都在追忆着自己身侧紧紧追随过的小生命,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小生命,因为天灾,因为人祸,它们远离了自己,一去不返……连环的打击,让蝶类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对与改变,不再走乡村的路线,走城市,城市应该有比较洁净的空气吧?
一行队伍,从城市的南方出现,漫过大半个城市,向北方而去。
当一双双眼睛出现于城市上空的时候,引起了市民们的关注,一双双抬头观望的眸子里,写满了好奇,写满了探究的欲望。于是,一架架相机来了,古老的、新颖的,各式各样,各具功能,都对准了天空,都将拍下这迷人的一刻,拍下天眼蝶辉煌与美丽的瞬间。
天眼蝶啊,你们悄无声息地飞越城市,给多少孩子制造了梦想的舞台,又引发了多少成人飞扬的梦想啊!
没有想到,曾经让我遗憾失望的赵渊,竟成了环保队的队长。整整一个假期,他带着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为身边的小生命,制造了许多安全的网,让每一个光临此地的生灵,都能够快乐地嬉戏,自由地飞奔,恬静地呼吸。
近处的山坡,因为采山开矿,一声声爆破震响了天空,让每一个生灵胆战心惊,纷纷逃离生活了许多年的家园,来到陌生的平原,躲在庄稼地里,小心翼翼地生存……偏有些贪财好食之人,觅准了良机,在庄稼地里,设了夹子,布了线网,去捕捉。
赵渊目睹过一次,看到了小生命在夹子上惊恐挣扎,看到那种挣扎下哀求与绝望的眼神,心中就再也不忍了。于是,就跟在那些人身后,将他们布下的夹子与网,悉数破坏,让经过这里的生命有了安全的空间。为此,赵渊也付出了代价,不为人知的代价……
从城市上空飞越的天眼蝶,做梦也没有想到,它们的生命里,会遭遇这样的一幕。在飞行途中,要经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桥,可就在离华山不远的一座小桥上,它们看到了史无前例的景观:
桥中央,乃至桥的两端,遍布着蟾蜍,褐色的、躯体布满了凸起的斑纹的蟾蜍,密密麻麻,不见一点空隙,足足延伸有五六百米长。这些蟾蜍昂首向天,响亮地嚎叫着,声音之响亮,盖过了飞机的轰鸣,盖过了火车的汽笛……
途经此地的天眼蝶,纷纷从空中跌落。原来,这是一种毒蟾,它们会放毒,在天眼蝶经过的时候,毒气弥漫空中,致使天眼蝶窒息而亡。
转眼之间,十年已过去。赵渊凭借对生命的热爱,读中学,读大学,而今,又读了生物科学的研究生。他给我发来许多邮件,这些邮件只有一个主题:灭绝的天眼蝶。
他依据自己还有同伴的研究,断断续续地发给我天眼蝶的故事,读他的故事,每一则,都让我感受到他悲天悯人的情怀,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珍视、理解。
飞越毒蟾区的天眼蝶,只剩下十多只了,且都是雌蝶。这让我不能不联想到女性,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女性的承受力,往往比男性要强得多。蝶类也是如此。十多只天眼蝶抵达目的地,在黄昏时分,一路的磨难与苦痛使它们疲惫不堪,等待 休整后,再去寻找其他蝶类,繁衍生息。
可是再也没有机会了。作为人,我为此感到汗颜。
在寻找天眼蝶伙伴的过程中,它们遭遇了游客的捕捉,在花朵上,在落叶上,一个个捕捉的网罩住了它们,把它们变成好奇的孩子们手心里的玩具。唯一逃脱的一只,是领头蝶,倔强的生命不肯在人类的贪婪面前罢休,在竭力逃生的过程中,体力不支,跌落在赵渊的帐篷之顶。
或许,这只天眼蝶以为,这个帐篷,是无人可以企及的硕大花朵。
赵渊给我发来最后一封邮件,他说:当我感到篷顶有异物时,我本能地抬头,看到的是一双眼睛。小心地捧它下来,安放在帐篷内的玫瑰之上,可它已经再无力动弹。我仔细地观望,它黑白相间的躯体,黑白相间的翅膀,使人惊奇的是,翅膀上有一双眼睛。
我温柔地注视它,希望它能活过来。可在我的注视中,它的翅膀合起,它死了。我和同伴对它进行了研究,尽可能地还原了它的经历和遭遇,用它的翅膀制作了标本。送给你,给予我爱的启蒙的恩师。
我把天眼蝶的标本,轻轻贴在脸颊上,似乎感觉到它温软的翅膀,在轻轻地震动。冥冥中,似乎有一双眼睛在高空中注视我、告诉我——我们,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灭绝的。
我不禁潸然泪下。生物资料告诉我:在人类干预下的物种灭绝,比自然速度快了近千倍。全球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很多物种还没有来得及被科学家描述,就已经消失。
天眼蝶,是上天的眼睛,它将安静地注视人类,会以怎样膨胀的欲望,去破坏自己生存的地球,去挖掘自己的坟墓。
发稿/金晶[email protected]
写这篇文字的动机,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
读中学时看到了密密匝匝的青蛙,从桥的这端到那端,一点缝隙都没有,它们在举行大迁徙。再后来,在读师范的时候,看生物杂志,被昆明一村民对蝴蝶的痴迷打动。走上讲台后,生命的可贵成为阅读的必备。那个赵渊,在暑假撕裂一只毛发未出的小鸟,我落泪。
青蛙,蝴蝶,成长中的孩子,生命的可贵,热爱自然,这些在炎热的午后,纷纷走进笔端。为存身的地球、眼里的孩子、身边所有的我见过的未见过的生命发出一点声音,尽管微不足道,我想你乐意听。
这篇文字已经写出七年,用我不太悦耳的嗓音读过七遍,几百个孩子们的眼睛里蒙着泪,我知道,你也会喜爱。如果你喜欢,那么,从你自身做起,把我们身边的生命当作亲人。你会发现,生命都有情感,在这个共同的地球上和你相濡以沫。
作 者 简 介
颜琳,女,七十年代末生于豫西,现在三尺讲台上书写对生活的热爱。自幼热爱文字,学生时代作品获河南省“漫步人生”征文二等奖、《少年文艺》“我的心声”征文三等奖。小说散文诗歌均有涉猎,散见于《中国教育报》《少年文艺》《中国诗歌》等报刊杂志。
眼前所面对的,是一幅标本,蝴蝶的翅膀,半截,只有一扇。这是不久以前,一位学生送我的。学生说,我曾经教给他的爱的道理,让他选择了生物,或者说是生命,作为一生的事业和追求。
眼前的蝴蝶标本,玄色的底板,黑红相间的斑纹,透明的质地,外在的磷一般的光泽,在灯光下闪闪烁烁,一跳一跳,刺着我的眼。它似乎在与我对视。我感知它的目光,来自于它翅羽间黑白分明的眼睛,目光里似乎有一种敌意,向我诉说的,是残忍、是创伤、是无奈、是驱逐,也是决绝。
在与它的对视中,心底里滑过的是凄然,也是悲怆。
一只小鸟,刚从蛋壳挣扎出来,羽毛未丰,连眼睛也没有睁开。
与它相逢,在一个炎热的午后。我伏在树荫下静静读书,一个孩子慌慌张张地跑来,上气不接下气,可我,还是明白了她要表述的意思,一只小鸟,被赵渊一扯两半了。
匆匆赶过去,看到的是一只小斑鸠,尚不知生命为何物的小家伙。此刻,却已面目全非:一小摊红红的血液,两条小腿被分成两半,一只腿上带了一团皮,另一只腿上带着身躯和脑袋,脑袋上的小眼睛还圆圆睁着,躯体上的小心脏还在一鼓一鼓地跳着……
这扇断翅的主人,曾经生存在华山的密林之中。在春末夏初的时节,成群结队的蝴蝶,从东南方迁徙而来,它们中的每一个,都身着艳丽的外衣,扇动着黑白相间的翅膀。更为奇妙的是,在黑白相间处,都有一只眼睛。因为每只蝴蝶都有一双眼睛,它们又赢得了别致的名称:天眼蝶。
大批的天眼蝶,要在华山度过小半年的时间,在下霜之前,还要远走,回到来的地方。但是,命运谁也不能预知。天眼蝶的身上,更没有感知的器官。谁也不曾知道,天眼蝶的最后一次迁徙,面临的是灭绝的灾难,再没有生命的启动与延续。
赵渊,那个调皮的男孩子,将斑鸠肢解的人,就站在我的面前。我不知该如何面对他,真不知道。我感到为人师的悲哀、无奈,还有无能。
曾经,无数次在教室宣讲生命的可贵,无论是怎样的生命,我们都要善待。因为它和我们一样,生存在这个地球上,呼吸着和我们一样的空气,享受着美好的生命。苦口婆心的教诲,却换来如此的结果,令我心痛莫名。
浩浩荡荡的队伍,刚从源地出发,便遇上了多年未遇的暴雨。这场暴雨来势凶猛,丝毫没有提前预知的可能,前后只有半分钟,便已是物是人非。半分钟前,还是艳阳高照,而半分钟后,却是暴雨突至,黄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
这群天眼蝶,面对此番劫难,茫然失措,没有任何招架之力、还手之功。队伍前方,成熟的天眼蝶,借助雨点的来势,巧妙地躲藏于树干之下;而后面刚刚成形的幼蝶,翅羽尚未健全,判断力、应变力也尚未形成,在暴雨初降的刹那,悉被拍于地面。仅仅三分钟的暴雨,却给了天眼蝶致命的一击,三分之一的生命结束了,大队伍损失惨重。
在我五次三番、三番五次的教育之下,赵渊的头终于低了下去,伴随的,还有脸红和心跳。我不动声色,打开电脑搜索地球上已经灭绝的物种给他看,虽说他只有十多岁,可他,看得懂画面,听得懂画面上的文字解说。再让他回忆以前讲过的关于小生命的故事和文章。
他终于泪流满面,嚎啕痛哭起来。
天眼蝶的队伍里,只剩下成年的了,它们仍旧沿着旧时的道路,飞向华山。途经一片辽阔的田野,田野里茫茫的,都是水稻。稻田的间隙里,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正在悄然怒放。淡淡的芳香,弥散在空中,引诱着飞翔的天眼蝶。
花朵是蝶类致命的天堂,生命因为花的存在而璀璨夺目。天眼蝶俯冲下来,聚向这一群野花的所在。可是在落于花蕊的瞬间,一只只如失事的飞机一般,直直地栽了下去,后面的才急急返回……
原来,稻田间喷洒了太多的农药,虽已到了后期,没什么气味了,可天眼蝶离得太近,生命又是那么的弱小,一点异常即可摧毁。
撕裂小斑鸠的事件过去之后,赵渊有了大大的转变。暑假里的一个黄昏,他来到我面前,低头不语,两颊潮红。我面对着他,笑笑说,没有做错事,就大大方方的,像个小男子汉。好大一会儿,他才抬起了头,双眼亮晶晶的,“蝉的幼虫,要在树下经历四年,才会化为蝉形,钻出地面来,是吗?”
听他这么一说,我真是又惊讶又兴奋,伸手拥住了他,“是啊,不经历风雨,是无法见彩虹的。蝉在地下,要经历四年的黑暗,才能破土而出,见到阳光。它是最有资格,在树上鸣唱的了。”
赵渊开心地笑了,洁白的牙齿,在阳光下闪着光泽。送他远走,我深深地陶醉起来,我相信,又有一个美丽的梦要开始,又有一个灿烂的梦想要启程。这是为人师者的乐趣:为学生的欠缺而痛,为学生的丰盈而乐。
回到空中的天眼蝶,灵魂里溢满了苦痛。每一只天眼蝶,都在追忆着自己身侧紧紧追随过的小生命,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小生命,因为天灾,因为人祸,它们远离了自己,一去不返……连环的打击,让蝶类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对与改变,不再走乡村的路线,走城市,城市应该有比较洁净的空气吧?
一行队伍,从城市的南方出现,漫过大半个城市,向北方而去。
当一双双眼睛出现于城市上空的时候,引起了市民们的关注,一双双抬头观望的眸子里,写满了好奇,写满了探究的欲望。于是,一架架相机来了,古老的、新颖的,各式各样,各具功能,都对准了天空,都将拍下这迷人的一刻,拍下天眼蝶辉煌与美丽的瞬间。
天眼蝶啊,你们悄无声息地飞越城市,给多少孩子制造了梦想的舞台,又引发了多少成人飞扬的梦想啊!
没有想到,曾经让我遗憾失望的赵渊,竟成了环保队的队长。整整一个假期,他带着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为身边的小生命,制造了许多安全的网,让每一个光临此地的生灵,都能够快乐地嬉戏,自由地飞奔,恬静地呼吸。
近处的山坡,因为采山开矿,一声声爆破震响了天空,让每一个生灵胆战心惊,纷纷逃离生活了许多年的家园,来到陌生的平原,躲在庄稼地里,小心翼翼地生存……偏有些贪财好食之人,觅准了良机,在庄稼地里,设了夹子,布了线网,去捕捉。
赵渊目睹过一次,看到了小生命在夹子上惊恐挣扎,看到那种挣扎下哀求与绝望的眼神,心中就再也不忍了。于是,就跟在那些人身后,将他们布下的夹子与网,悉数破坏,让经过这里的生命有了安全的空间。为此,赵渊也付出了代价,不为人知的代价……
从城市上空飞越的天眼蝶,做梦也没有想到,它们的生命里,会遭遇这样的一幕。在飞行途中,要经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桥,可就在离华山不远的一座小桥上,它们看到了史无前例的景观:
桥中央,乃至桥的两端,遍布着蟾蜍,褐色的、躯体布满了凸起的斑纹的蟾蜍,密密麻麻,不见一点空隙,足足延伸有五六百米长。这些蟾蜍昂首向天,响亮地嚎叫着,声音之响亮,盖过了飞机的轰鸣,盖过了火车的汽笛……
途经此地的天眼蝶,纷纷从空中跌落。原来,这是一种毒蟾,它们会放毒,在天眼蝶经过的时候,毒气弥漫空中,致使天眼蝶窒息而亡。
转眼之间,十年已过去。赵渊凭借对生命的热爱,读中学,读大学,而今,又读了生物科学的研究生。他给我发来许多邮件,这些邮件只有一个主题:灭绝的天眼蝶。
他依据自己还有同伴的研究,断断续续地发给我天眼蝶的故事,读他的故事,每一则,都让我感受到他悲天悯人的情怀,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珍视、理解。
飞越毒蟾区的天眼蝶,只剩下十多只了,且都是雌蝶。这让我不能不联想到女性,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女性的承受力,往往比男性要强得多。蝶类也是如此。十多只天眼蝶抵达目的地,在黄昏时分,一路的磨难与苦痛使它们疲惫不堪,等待 休整后,再去寻找其他蝶类,繁衍生息。
可是再也没有机会了。作为人,我为此感到汗颜。
在寻找天眼蝶伙伴的过程中,它们遭遇了游客的捕捉,在花朵上,在落叶上,一个个捕捉的网罩住了它们,把它们变成好奇的孩子们手心里的玩具。唯一逃脱的一只,是领头蝶,倔强的生命不肯在人类的贪婪面前罢休,在竭力逃生的过程中,体力不支,跌落在赵渊的帐篷之顶。
或许,这只天眼蝶以为,这个帐篷,是无人可以企及的硕大花朵。
赵渊给我发来最后一封邮件,他说:当我感到篷顶有异物时,我本能地抬头,看到的是一双眼睛。小心地捧它下来,安放在帐篷内的玫瑰之上,可它已经再无力动弹。我仔细地观望,它黑白相间的躯体,黑白相间的翅膀,使人惊奇的是,翅膀上有一双眼睛。
我温柔地注视它,希望它能活过来。可在我的注视中,它的翅膀合起,它死了。我和同伴对它进行了研究,尽可能地还原了它的经历和遭遇,用它的翅膀制作了标本。送给你,给予我爱的启蒙的恩师。
我把天眼蝶的标本,轻轻贴在脸颊上,似乎感觉到它温软的翅膀,在轻轻地震动。冥冥中,似乎有一双眼睛在高空中注视我、告诉我——我们,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灭绝的。
我不禁潸然泪下。生物资料告诉我:在人类干预下的物种灭绝,比自然速度快了近千倍。全球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很多物种还没有来得及被科学家描述,就已经消失。
天眼蝶,是上天的眼睛,它将安静地注视人类,会以怎样膨胀的欲望,去破坏自己生存的地球,去挖掘自己的坟墓。
发稿/金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