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成绩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诸多教学改革的原则当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不仅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知识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面就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谈谈笔者自己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景创设;方法
针对情境创设所存在问题的思考,笔者认为情境创设必须为教学服务,为教学内容服务,为学生掌握知识服务,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服务,只有这样的情境创设,才是有效的情境创设。
一、情境创设要有目的性
我们知道情景教学就是为了实现教材的优化使用,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以实现知识的生活化,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枯燥的知识通过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来展现,使学习活动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让学生观察思考,引起学生的情境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但是情景的创设必须依据教学内容,为教学服务,这其中的意思,也是凸现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要先考虑到所情境创设是否有必要性,是否有价值。
例如:七(上)1.2《数轴》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情景1:(实物加多媒体演示)观察生活中的杆秤特点:拿根杆秤称物体,移动秤陀使秤杆平衡时,秤杆上的对应星点表示的数字即为所称物体的重量。显然秤陀越往右移,所称的物体越重。
情景2:(实物演示)观察温度计,将温度计靠近热源(如酒精灯),在靠近冷源(如冰水),观察水银柱的变化。
引出问题:
问题 l:能否抽象出杆秤和温度计的一些相同的本质属性?
问题2:秤陀的重量和杆秤的刻度之间、温度的大小和温度计的刻度之间有对应关系吗?
你能找到对应的规律吗?
这样做的目的性就很明确,这里创设这样一个数学问题情境,就使得“数轴”这个抽象的概念和生活联系起来,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有价值的。
二、情境创设要有现实性
“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数学教学应以现实材料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激活学习经验,使学生有可能在现实的、逼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等手段,从而形成科学家、数学家等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用情境的现实性素材要贴切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的问题,把学生学习新知前在生活中碰到的事出来给学生认识。创设的情境越真实,学生构建的知识就越可靠,且越容易向实际生活迁移。因此,教师在结合相应课题设计情境时,应避免那些脱离现实的、人为编制的情境,而盲目地为用情境而用情境,因为对于脱离现实情境的教学,学生往往只能获得对数学知识的刻板的、机械的、不完整的、肤浅的理解,从而使得课堂丧失应有的“数学味”,造成学生应用能力的欠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综合、优化各种社会、自然因素,以现实逼真的情境引入课题,尽量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情境间的合理融合,使数学真正的融入情境。
三、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就会产生急切地“愿问其详”的愤悱心理。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节内容时,我没有直接将教材知识“奉献”给学生。而是先安排了这样的游戏,由学生随意出一道一元二次方程式(Δ≥0),并求出它的根,然后让学生说出两根及二次项系数。由我猜学生所出的方程,一个、两个……学生争着出题,结果一一被我说中。“真奇怪,老师怎么知道我出的方程呢?”这就引起学生的奇妙感并产生了疑问,从而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就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质疑探究的劲头。
四、为学生创设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探究知识的情境
创设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自主发现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时间、空间例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两个不等圆的透明纸板拿出来,同桌两人动手实验,发现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情况,学生上黑板公布自己总结的五种情况,教师适当补充。这样做既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体现学生动手、动脑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自己试验总结出来的知识,更能突出它的实际性,因为它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得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创设带有问题的故事情境引入教学内容
创设带有问题的故事情境引入教学内容,学生会感到有兴趣,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思维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时,可以用以下情境引入:卡克发明了国际象棋后,国王为了嘉奖他,向他许诺全国的金银珠宝任他挑选。而卡克提出一个请求,在他发明的国际象棋的64 个方格中,第1 格放1 粒米,第2 格放2 粒米,第3 格放4 粒米,然后是8 粒、16 粒、32 粒……一直到第64 格。”你知道第64 格里放了多少粒米吗?国王能满足大臣的要求吗?这个故事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此情境能够和课本的内容紧密联系。
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对学生来说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参与探究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悟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同一个教学内容也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但是不论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都要把握一条原则,那就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为学生更好地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庆涛.浅谈实现数学情境教学的对策[J].成功之路,2012(1)
[2]文静.初中数学课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2011(6)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景创设;方法
针对情境创设所存在问题的思考,笔者认为情境创设必须为教学服务,为教学内容服务,为学生掌握知识服务,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服务,只有这样的情境创设,才是有效的情境创设。
一、情境创设要有目的性
我们知道情景教学就是为了实现教材的优化使用,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以实现知识的生活化,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枯燥的知识通过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来展现,使学习活动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让学生观察思考,引起学生的情境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但是情景的创设必须依据教学内容,为教学服务,这其中的意思,也是凸现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要先考虑到所情境创设是否有必要性,是否有价值。
例如:七(上)1.2《数轴》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情景1:(实物加多媒体演示)观察生活中的杆秤特点:拿根杆秤称物体,移动秤陀使秤杆平衡时,秤杆上的对应星点表示的数字即为所称物体的重量。显然秤陀越往右移,所称的物体越重。
情景2:(实物演示)观察温度计,将温度计靠近热源(如酒精灯),在靠近冷源(如冰水),观察水银柱的变化。
引出问题:
问题 l:能否抽象出杆秤和温度计的一些相同的本质属性?
问题2:秤陀的重量和杆秤的刻度之间、温度的大小和温度计的刻度之间有对应关系吗?
你能找到对应的规律吗?
这样做的目的性就很明确,这里创设这样一个数学问题情境,就使得“数轴”这个抽象的概念和生活联系起来,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有价值的。
二、情境创设要有现实性
“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数学教学应以现实材料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激活学习经验,使学生有可能在现实的、逼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等手段,从而形成科学家、数学家等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用情境的现实性素材要贴切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的问题,把学生学习新知前在生活中碰到的事出来给学生认识。创设的情境越真实,学生构建的知识就越可靠,且越容易向实际生活迁移。因此,教师在结合相应课题设计情境时,应避免那些脱离现实的、人为编制的情境,而盲目地为用情境而用情境,因为对于脱离现实情境的教学,学生往往只能获得对数学知识的刻板的、机械的、不完整的、肤浅的理解,从而使得课堂丧失应有的“数学味”,造成学生应用能力的欠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综合、优化各种社会、自然因素,以现实逼真的情境引入课题,尽量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情境间的合理融合,使数学真正的融入情境。
三、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就会产生急切地“愿问其详”的愤悱心理。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节内容时,我没有直接将教材知识“奉献”给学生。而是先安排了这样的游戏,由学生随意出一道一元二次方程式(Δ≥0),并求出它的根,然后让学生说出两根及二次项系数。由我猜学生所出的方程,一个、两个……学生争着出题,结果一一被我说中。“真奇怪,老师怎么知道我出的方程呢?”这就引起学生的奇妙感并产生了疑问,从而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就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质疑探究的劲头。
四、为学生创设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探究知识的情境
创设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自主发现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时间、空间例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两个不等圆的透明纸板拿出来,同桌两人动手实验,发现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情况,学生上黑板公布自己总结的五种情况,教师适当补充。这样做既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体现学生动手、动脑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自己试验总结出来的知识,更能突出它的实际性,因为它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得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创设带有问题的故事情境引入教学内容
创设带有问题的故事情境引入教学内容,学生会感到有兴趣,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思维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时,可以用以下情境引入:卡克发明了国际象棋后,国王为了嘉奖他,向他许诺全国的金银珠宝任他挑选。而卡克提出一个请求,在他发明的国际象棋的64 个方格中,第1 格放1 粒米,第2 格放2 粒米,第3 格放4 粒米,然后是8 粒、16 粒、32 粒……一直到第64 格。”你知道第64 格里放了多少粒米吗?国王能满足大臣的要求吗?这个故事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此情境能够和课本的内容紧密联系。
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对学生来说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参与探究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悟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同一个教学内容也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但是不论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都要把握一条原则,那就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为学生更好地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庆涛.浅谈实现数学情境教学的对策[J].成功之路,2012(1)
[2]文静.初中数学课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