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海草房,就不得不提起苫匠,他们有修葺海草房的老手艺,他们是海草房的营造者。海草房营造技艺是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如今这是一门濒临失传的手艺,在海草房的聚集地荣成也只剩下28个苫匠。这些苫匠大都已年过花甲,苦于没有传人,依旧在年久失修的海草房上辛勤劳作着。当地人戏称:苫匠比大熊猫珍贵多了。
苫匠巧工筑房 只恨手艺无人传
东楮岛年久失修的海草房上,到处都是忙碌的人,不要以为所有人都是苫匠,每一间房子周围只有一两个人是苫匠,其他都是干零活的小工。苫匠的手艺,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
老苫匠说:“(苫房)像搭扑克牌一样,一层的边压着一层的边。”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海草和麦秸都是提前捆绑好的,然后由苫匠们一层一层地压在房顶上,压得时候是讲究技巧的,一层麦秸一层海草,海草覆盖着麦秸,一般要压二三十层之多。层层叠压的海草整体性较好,冬暖夏凉,冬天风吹不进,夏天阳光照不透。
这样的技艺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学会的,现在会这门手艺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荣成海韵海草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经理樊昌海说:“我们公司的苫匠,最大的82岁了,最小的也57岁了。”几乎没有年轻人会这门手艺,年轻人嫌这活脏累。以前这门手艺经常是父亲传给儿子,现在儿子们都不愿意学了。
82岁老苫匠与他的三个儿子
82岁的苫匠王振聚和他的三个儿子王书生、王书敬、王书礼,都参与了此次东楮岛的修复工作。年龄最小的三儿子干的不是苫匠的活,而是修路的活。老人说:“到三儿子这儿就不愿意学苫房子,上房顶,又脏又累人啊,更不要说孙子辈了。”
对于年轻人来说,不要说修海草房,住海草房都不情愿。现在居住在海草房里的也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从王振聚的言语中能听出,他对于后继无人这件事的遗憾,但他还是希望孙辈们能过得更好。
谈起儿孙,他满脸的骄傲。他说:“去问问谁是二队领头的,那就是俺家老二。”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是腿脚还是很灵敏,老人自己说:“别看我老了,我拽着檐上的草就能上房,只是儿子们都不让干了,就在下面帮帮忙。”老大和老二在一处忙碌,尽管手艺不如老人纯熟,但是依旧秉承了老人的一丝不苟。
儿子的手艺是老人传的,而老人在那个年代为了学这门手艺,还是“走了后门”,拜的师傅。那时候海草房这样的手艺还是很受欢迎的,现在虽然工资高了,但是活少了。苫匠的工资是一天260元,但他们并不是每天都有活。现在修的海草房主要是需要保护的文物和新建的景观房。
非遗海草房 未来如何苫?
当地的小工戏说:“这苫匠现在比大熊猫还宝贝。”苫匠越来越少了,樊昌海曾经想过自己培养苫匠,每天掏一百五十块钱,雇年轻人来学,希望年轻人学会了手艺能为他的公司服务。起初来了一些年轻人,但都陆陆续续地离开了,都不愿意干这又脏又苦的活。
不仅海草房建筑工程公司,政府也在积极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海草房苫一次能用几十年,几十年后谁来苫它们呢?用什么苫它们呢?
除了苫匠,海草也越来越少了。原先海边的住户需要海草可以去海边捞,现在海里几乎已经捞不到了。这次东楮岛修海草房用的海草,大都买的别处老海草房上的旧海草。物以稀为贵,海草的价钱也与日俱增,现在已经卖到三块钱一斤了,修一次房子需要数万斤海草,成本远高于砖瓦房。
买不起的海草,再过些年月可能有钱也买不到了。海边养殖业的发展,阻碍了海草的生长,使得原本多如牛毛的海草渐渐地越来越少。东楮岛当地人说:“政府多费心,苫匠还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但是海草没了,就不好整了。”
苫匠和海草是海草房保护面临的两大问题,技艺需要传承,海洋需要保护。不能为了短暂的经济利益,一味地发展海产养殖,破坏海洋生态。宛如童话世界的海草房,在现实世界还能留存多久?要想长存,苫匠和海草的问题是时候需要解决了。
苫匠巧工筑房 只恨手艺无人传
东楮岛年久失修的海草房上,到处都是忙碌的人,不要以为所有人都是苫匠,每一间房子周围只有一两个人是苫匠,其他都是干零活的小工。苫匠的手艺,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
老苫匠说:“(苫房)像搭扑克牌一样,一层的边压着一层的边。”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海草和麦秸都是提前捆绑好的,然后由苫匠们一层一层地压在房顶上,压得时候是讲究技巧的,一层麦秸一层海草,海草覆盖着麦秸,一般要压二三十层之多。层层叠压的海草整体性较好,冬暖夏凉,冬天风吹不进,夏天阳光照不透。
这样的技艺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学会的,现在会这门手艺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荣成海韵海草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经理樊昌海说:“我们公司的苫匠,最大的82岁了,最小的也57岁了。”几乎没有年轻人会这门手艺,年轻人嫌这活脏累。以前这门手艺经常是父亲传给儿子,现在儿子们都不愿意学了。
82岁老苫匠与他的三个儿子
82岁的苫匠王振聚和他的三个儿子王书生、王书敬、王书礼,都参与了此次东楮岛的修复工作。年龄最小的三儿子干的不是苫匠的活,而是修路的活。老人说:“到三儿子这儿就不愿意学苫房子,上房顶,又脏又累人啊,更不要说孙子辈了。”
对于年轻人来说,不要说修海草房,住海草房都不情愿。现在居住在海草房里的也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从王振聚的言语中能听出,他对于后继无人这件事的遗憾,但他还是希望孙辈们能过得更好。
谈起儿孙,他满脸的骄傲。他说:“去问问谁是二队领头的,那就是俺家老二。”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是腿脚还是很灵敏,老人自己说:“别看我老了,我拽着檐上的草就能上房,只是儿子们都不让干了,就在下面帮帮忙。”老大和老二在一处忙碌,尽管手艺不如老人纯熟,但是依旧秉承了老人的一丝不苟。
儿子的手艺是老人传的,而老人在那个年代为了学这门手艺,还是“走了后门”,拜的师傅。那时候海草房这样的手艺还是很受欢迎的,现在虽然工资高了,但是活少了。苫匠的工资是一天260元,但他们并不是每天都有活。现在修的海草房主要是需要保护的文物和新建的景观房。
非遗海草房 未来如何苫?
当地的小工戏说:“这苫匠现在比大熊猫还宝贝。”苫匠越来越少了,樊昌海曾经想过自己培养苫匠,每天掏一百五十块钱,雇年轻人来学,希望年轻人学会了手艺能为他的公司服务。起初来了一些年轻人,但都陆陆续续地离开了,都不愿意干这又脏又苦的活。
不仅海草房建筑工程公司,政府也在积极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海草房苫一次能用几十年,几十年后谁来苫它们呢?用什么苫它们呢?
除了苫匠,海草也越来越少了。原先海边的住户需要海草可以去海边捞,现在海里几乎已经捞不到了。这次东楮岛修海草房用的海草,大都买的别处老海草房上的旧海草。物以稀为贵,海草的价钱也与日俱增,现在已经卖到三块钱一斤了,修一次房子需要数万斤海草,成本远高于砖瓦房。
买不起的海草,再过些年月可能有钱也买不到了。海边养殖业的发展,阻碍了海草的生长,使得原本多如牛毛的海草渐渐地越来越少。东楮岛当地人说:“政府多费心,苫匠还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但是海草没了,就不好整了。”
苫匠和海草是海草房保护面临的两大问题,技艺需要传承,海洋需要保护。不能为了短暂的经济利益,一味地发展海产养殖,破坏海洋生态。宛如童话世界的海草房,在现实世界还能留存多久?要想长存,苫匠和海草的问题是时候需要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