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破解小微企业首贷难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t4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微企业  信贷服务  首贷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日前,国务院推出新增贷款支持小微企业,比如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减少和降低小微企业首贷难度。2020年4月1日,全国首家首贷服务中心正式运行,致力于打通小微企业融资信贷“最先一公里”,实现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深度交流,定制符合企业需求的金融信贷产品,这既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金融机构风险过高,又能精准满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如何将金融活水滴灌至小微企业,将是考验我国金融体系完善度的重要标准,小微企业首贷难现象或将得到缓解。

小微企业“贷款难,难于上青天”


  一直以来,业界都流传着一句话:贷款难,难于上青天。据中国银行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小微企业3000多万户,获得贷款比例不足20%。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某负责人表示,小微企业获得首贷的时间平均在52个月,多数小微企业尚未迎来首贷就因资金断裂错失生存和发展机遇,但一旦获得首贷,小微企业后续贷款比例就高达76%,获得4次以上贷款比例为51%。相比国有大型企业,小微企业获取融资更为困难,尤其是处于初创期的小微企业,其财务制度、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并不具备市场经营经验,金融机构也难以深入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属于征信服务中“薄档案”群体。同时,只使用负债类数据,自然会产生首贷难题,金融机构无法预估小微企业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就形成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现象,而一旦金融机构主观不愿意提供贷款,小微企业首贷就将陷入困局。因此,如何获得金融机构“恩惠”,顺利获得企业的第一笔资金,成为小微企业经营者的头等难题。而一旦小微企业得到金融机构注资,就会挺过危机关头,持续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步入快速成长期。

挖根源,找准首贷难症结


  小微企业信息披露失准、风险管理薄弱、抵押代偿缺失。一般来看,小微企业信息公开化、精准化程度偏低,甚至时常选择性披露信息,金融机构无法通过更多渠道了解小微企业真实财务状况,无法对其作出真实的判断,也不信赖小微企业提供的数据信息,拒绝向小微企业提供免抵押、免担保类金融信贷服务。同时,小微企业经营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压力巨大,难以抵御强劲的外部风险,在资金、技术等领域并不具备竞争优势,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一旦行业走势下滑,小微企业随即面临生存难题,市场前景并不乐观,金融机构并不看好小微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对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持有风险疑虑。此外,小微企业厂房、设备等多源自租赁,无法向金融机构提供价值充足的抵押物,即便选择以其他产品代偿,价值也远远达不到金融機构要求,导致金融机构始终保持高度谨慎态度。
  金融机构政策执行失位、追责力度过大、产品推广不足。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小微企业的信贷政策,其中也包含小微企业首贷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不具有激励作用,金融机构从自身风险控制出发,依然不愿意执行和落实相关政策,导致小微企业首贷政策形式化。同时,根据银保监会相关规定,允许金融机构针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不高于3%,但实际上,各金融机构总部依然将不良贷款控制在1%以内,任何分支机构超过1%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指标都会受到追责,分支机构担心追责自然不敢提高小微企业贷款比例。此外,即便部分金融机构推出小微企业专项贷款产品,但该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远远不足,诸多小微企业并不了解专项贷款产品,导致产品使用率不高,也加剧了小微企业首贷难题。
  地方政府政策金融失效、担保难以落实、监管严重缺失。尽管多地政府高度重视小微企业信贷服务,甚至利用地方财政设立政策性担保资金,但是由于小微企业数量过多,地方财政能力有限,多地政策性担保资金无法落实,导致小微企业政策性金融失效,部分产品已经暂停,难以发挥持续性作用。同时,部分地方开始尝试新型担保服务,引入保险公司开展担保业务,由政府、金融机构、担保公司依照比例分摊信贷风险,但由于风险损失责任难以理清,三者之间利益纠纷严重,也难以形成长效机制。此外,政府对金融机构监管存在缺失,即便制定政策文件,也难以履行监管责任,时常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小微企业首贷问题并未真正解决。

破解小微企业首贷难,要用“活”措施


  “搞活”体系。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金融机构要形成联动机制,明确各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目标,基于目标分解任务,金融机构要按照任务制定实施计划,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一旦能够做到上下齐心,“搞活”金融体系,切实提高小微企业信贷服务重视度,小微企业首贷难势必得到缓解。同时,金融机构也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工商部门、税务部门、司法部门等要最大限度获取小微企业真实信息,了解小微企业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将资金更多地注入具有经营能力、诚实守信的企业当中。
  “用活”政策。当前,我国已经出台服务于小微企业的政策文件,试图减少小微企业首贷压力,改善小微企业生存环境。金融机构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设立小微企业专项贷款,提高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比重,帮助小微企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践行党和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金融机构要善于解读政策,利用自身优势和特点,“用活”政策文件,找准具有潜力的发展行业,比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医疗卫生等领域,既要遵循政策要求,向小微企业投入一定规模的信贷资金,又要减少金融机构风险系数,构建小微企业信贷服务长效机制。
  “盘活”客户。首贷难一直被小微企业诟病,诸多小微企业对金融机构信贷服务望而却步,不了解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不熟悉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流程,导致首贷服务难上加难。事实上,金融机构应设立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事业部,专门负责小微企业信贷服务,培训专职推广人员,“盘活”潜在客户,深入小微企业进行“一对一”服务,既帮助小微企业了解信贷产品、解答小微企业经营者信贷难题,又深入目标客户群体,详细了解小微企业真实状况及发展前景,从而帮助金融机构筛选优质客户,减少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
  “研活”技术。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发展为金融机构降低风险提供了技术支撑,金融机构应投入资金用于研发信贷技术,或与第三方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利用现代化技术甄别小微企业质量;善于“研活”服务技术,创建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智能审批,转变传统金融层层审批的低效局面,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满意度;加强供应链融资平台、票据自助贴现平台等建设工作,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多元的融资渠道。
  “控活”成本。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首贷服务,既是帮助小微企业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也要确保金融机构具有充足的利润空间,保障金融机构正常运营。鉴于国家出台“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秉承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态度,金融机构想要继续保持合理的利润空间,就需要着手于如何降低信贷服务成本。应用现代智能技术比如区块链技术,减少金融机构人力成本,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激活”环境。一方面,金融机构惧怕小微企业高风险,不愿涉及小微企业信贷,即便优质小微企业也难以获得金融机构青睐;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自知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充足的信贷资金,被迫选择高额网贷、民间借贷,小微企业信贷服务环境恶劣。但是,随着首贷难问题得到解决,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系数得到良好控制,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提高小微企业资金投入比例,而小微企业看到金融机构的信贷诚意,也更愿意加大投入,积极发展。
  (作者均为河北金融学院经济贸易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闫东修:《破解民营小微企业首贷难的实践探索》,《金融发展研究》,2020年第1期。
  责编/张忠华    美编/陈媛媛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各地农产品的销路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为了加快复工复产进程,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不少地区的领导干部采取直播带货的方式促进农产品销售,使"滞销"变为"畅销"
在刚刚过去的 2 0世纪 ,中法战争史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但比之于近代中国其他重大事件的研究 ,差距还相当大。目前这个领域内学术争鸣比较激烈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打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日渐成熟,带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使得房地产项目数量增加。如在城市化进程中,商业地产的项目数量增加,发展形势大好。商业地产建设完善
弹簧钢向高强度发展是当前弹簧钢生产和应用中表现出来的趋势。在日本,汽车、摩托车所用弹簧占弹簧钢生产总量的64.9%,从节能和经济性出发,要求汽车、摩托车减重,而减轻弹簧重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