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们转学科或是转专业教学,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现象。转学科转专业教学,阻碍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影响了教科研的深度;但同时又促进了教师知识体系的形成,促进教师间的相互理解,拓展了教师的知识面和视野。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趋利避害,建立转学科转专业教学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个人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转学科;专业教学;激励机制
在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们转学科或是转专业教学,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现象。中等专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学校的专业设置会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对专业课教师的需求也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在我国的现有体制下,教师不可能稳定专业而不断择校,只能因学校专业设置的变化而转学科或是转专业教学。
笔者,自1988年8月开始工作至今,已经多次转学科转专业教学,分别任教初二的代数、几何,初一的《代数》、高中《代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液压传动》、《钳工工艺学》、《车工工艺学》、《汽车常用材料及加工工艺》、《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职高《物理》、《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机械常识与识图》、《工厂供电》、《弟子规》、《管理学基础》、《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Protel)、《安全教育》、《Auto CAD》(机械制图)等等。横跨数学、物理、机械、电子、人文科学等不同的专业和学科。因此,对转学科转专业教学,有过不少的感触和思考。
转学科转专业教学的烦恼
1.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不利影响
自己的学生时代,经常以个人好恶来评价老师的好歹。自己当了老师以后,才知道什么是好老师。
走上讲台的第一年,笔者教的是初二的代数和几何,上几何课时,首先要复习提问,以督促学生们勤奋学习;其次,要讲解、证明新的定理、推论;第三,要讲例题,示范怎样利用新学的定理解决问题;第四,要让学生练习,引导学生应用新知识解题;第五,要纠正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习题的难度,推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最后,还要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我每节课上得都很紧张,下了课总是累得精疲力竭。这时,我才感觉到,我初二的几何老师(姓赵)是多么的强大。赵老师上课总是能不紧不慢、慢条斯理、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不带一丝丝火气,没有一点儿生涩,似行云流水,像水银泻地。这说明赵老师对知识结构了如指掌,运用教学方法驾轻就熟。我暗暗下定决心,争取做一个这样的老师。
遗憾的是,笔者没有这样认真钻研一门课的机会。走跑灯似的转专业换学科教学,让我疲于学习新教材、备新课之中。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新认识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感悟,几乎都没有机会在下一次的教学中得以实践,得以改进。
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个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反复过程。频繁地转换教学课程,使得这个认知过程受到干扰,甚至中断。教师们不能深入研究某一门课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阻碍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2.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教一门新的课程,与一门教过的熟悉的课程相比,工作量增加很多很多。对于同一专业的不同课程来说,各课程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因果,教师理解教材相对容易。如果是教师自己曾经学过的课程,那就更容易一些。教师可以轻易地打开自己记忆的闸门,唤醒相关知识的记忆,并能很快地把新的信息融入到旧的知识中,完成对这门课程的知识建构,形成恰当的教学方法。
但是,如果教师转换了专业,新的课程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同,那么,学习理解教材、备课的工作就非常大了。任何一门专业课,是不可能完全独立存在的,它总要与其它的专业知识相关联。教师们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就要去学习理解这个专业中的很多基础知识,这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至于拿出合理的教学方法,完成备课、上课的教学任务,其难度可想而知。
3.影响了教科研的深度
“广学而博,专一而精”。不停地转换教学课程,可以拓展教师的知识面,但却影响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深度。正如法国人所说:与其花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人之学力有限,术业贵乎专攻”(元 黄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转学科转专业教学的优势
事无百利而无一弊,百弊而无一利者。转学科转专业教学,尽管有很多弊端,却也有它的好处。
1.促进知识体系的形成
经过同一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学,教师能够把本专业中的每门学科知识连接起来,促进教师本人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能够精准地把握各学科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科教学更加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2.促进教师间的相互理解
一辈子只教一个学科的教师,容易对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形成全面的认知,精于本学科教学。但往往会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本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忽视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而教过几门不同的学科以后,教师们会认清不同学科在学生专业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把本学科的教学与相关学科知识联系起来,有利于教师之间的沟通理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3.拓展了教师的知识面和视野
海以合流为大,君子以博识为弘。——《三国志》
沧海因为百川汇流而变得更为广阔,君子因为博学多识而志向变得更为广大。经过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学习和教学,教师们的知识面得以扩大,教学方法得以拓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不同的学科或是专业教学中接触到的知识和教法,相互碰撞、融合,能够促进教师们不断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
趋利避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自强不息,不断超越自我
面对新的课程,教师们要克服畏难情绪,知难而上。毛泽东在《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中豪迈地歌咏:“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教师都经过正规的学历教育,具有很高的知识修养和很强的学习能力,只要有信心、有恒心,就一定在新的学科教学中取得好成绩。我校的刘俊老师、黄翠云老师都在是转专业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技能大赛的金牌、银牌,给我们树立的榜样。
2.相对稳定,关爱教师成长
鉴于转学科转专业教学的种种不利因素,学校在安排教师工作的时候,要从长远处着眼,从教师的专业成长着手,尽可能多地稳定教师的任教学科,为教师减少无谓的工作量,为教师们深入探究学科教学的规律和方法,创造机会,提供方便。
3.建立激励机制,创造成长氛围
很多中等专业学校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一方面,学校需要外聘不少专业课教师;另一方面,学校有不少文化课教师,或是专业课教师无课可上。因此,有必要建立转学科转专业教学的激励机制,如精神激励——在各种评比中加分,物质激励——减少工作量或是增加津贴,以调动教师转学科转专业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唯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教师的人力资源,避免人才的闲置、浪费;同时,有效促进教师们自强不息,不断学习,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个人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老子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事物发展过程中,利弊是相互包含因机转化的。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趋利避害,努力发挥转学科转专业教学中有利的一面,有目的地在本专业范围内安排教师转学科教学,尽量减少教师转专业教学,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师的成长,需要我们每个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奋斗,也需要学校的培养和造就。教师是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有了教师的成长,才会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为之而奋斗的职业教育,才会不断地走向辉煌。
关键词:转学科;专业教学;激励机制
在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们转学科或是转专业教学,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现象。中等专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学校的专业设置会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对专业课教师的需求也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在我国的现有体制下,教师不可能稳定专业而不断择校,只能因学校专业设置的变化而转学科或是转专业教学。
笔者,自1988年8月开始工作至今,已经多次转学科转专业教学,分别任教初二的代数、几何,初一的《代数》、高中《代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液压传动》、《钳工工艺学》、《车工工艺学》、《汽车常用材料及加工工艺》、《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职高《物理》、《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机械常识与识图》、《工厂供电》、《弟子规》、《管理学基础》、《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Protel)、《安全教育》、《Auto CAD》(机械制图)等等。横跨数学、物理、机械、电子、人文科学等不同的专业和学科。因此,对转学科转专业教学,有过不少的感触和思考。
转学科转专业教学的烦恼
1.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不利影响
自己的学生时代,经常以个人好恶来评价老师的好歹。自己当了老师以后,才知道什么是好老师。
走上讲台的第一年,笔者教的是初二的代数和几何,上几何课时,首先要复习提问,以督促学生们勤奋学习;其次,要讲解、证明新的定理、推论;第三,要讲例题,示范怎样利用新学的定理解决问题;第四,要让学生练习,引导学生应用新知识解题;第五,要纠正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习题的难度,推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最后,还要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我每节课上得都很紧张,下了课总是累得精疲力竭。这时,我才感觉到,我初二的几何老师(姓赵)是多么的强大。赵老师上课总是能不紧不慢、慢条斯理、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不带一丝丝火气,没有一点儿生涩,似行云流水,像水银泻地。这说明赵老师对知识结构了如指掌,运用教学方法驾轻就熟。我暗暗下定决心,争取做一个这样的老师。
遗憾的是,笔者没有这样认真钻研一门课的机会。走跑灯似的转专业换学科教学,让我疲于学习新教材、备新课之中。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新认识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感悟,几乎都没有机会在下一次的教学中得以实践,得以改进。
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个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反复过程。频繁地转换教学课程,使得这个认知过程受到干扰,甚至中断。教师们不能深入研究某一门课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阻碍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2.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教一门新的课程,与一门教过的熟悉的课程相比,工作量增加很多很多。对于同一专业的不同课程来说,各课程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因果,教师理解教材相对容易。如果是教师自己曾经学过的课程,那就更容易一些。教师可以轻易地打开自己记忆的闸门,唤醒相关知识的记忆,并能很快地把新的信息融入到旧的知识中,完成对这门课程的知识建构,形成恰当的教学方法。
但是,如果教师转换了专业,新的课程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同,那么,学习理解教材、备课的工作就非常大了。任何一门专业课,是不可能完全独立存在的,它总要与其它的专业知识相关联。教师们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就要去学习理解这个专业中的很多基础知识,这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至于拿出合理的教学方法,完成备课、上课的教学任务,其难度可想而知。
3.影响了教科研的深度
“广学而博,专一而精”。不停地转换教学课程,可以拓展教师的知识面,但却影响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深度。正如法国人所说:与其花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人之学力有限,术业贵乎专攻”(元 黄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转学科转专业教学的优势
事无百利而无一弊,百弊而无一利者。转学科转专业教学,尽管有很多弊端,却也有它的好处。
1.促进知识体系的形成
经过同一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学,教师能够把本专业中的每门学科知识连接起来,促进教师本人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能够精准地把握各学科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科教学更加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2.促进教师间的相互理解
一辈子只教一个学科的教师,容易对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形成全面的认知,精于本学科教学。但往往会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本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忽视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而教过几门不同的学科以后,教师们会认清不同学科在学生专业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把本学科的教学与相关学科知识联系起来,有利于教师之间的沟通理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3.拓展了教师的知识面和视野
海以合流为大,君子以博识为弘。——《三国志》
沧海因为百川汇流而变得更为广阔,君子因为博学多识而志向变得更为广大。经过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学习和教学,教师们的知识面得以扩大,教学方法得以拓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不同的学科或是专业教学中接触到的知识和教法,相互碰撞、融合,能够促进教师们不断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
趋利避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自强不息,不断超越自我
面对新的课程,教师们要克服畏难情绪,知难而上。毛泽东在《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中豪迈地歌咏:“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教师都经过正规的学历教育,具有很高的知识修养和很强的学习能力,只要有信心、有恒心,就一定在新的学科教学中取得好成绩。我校的刘俊老师、黄翠云老师都在是转专业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技能大赛的金牌、银牌,给我们树立的榜样。
2.相对稳定,关爱教师成长
鉴于转学科转专业教学的种种不利因素,学校在安排教师工作的时候,要从长远处着眼,从教师的专业成长着手,尽可能多地稳定教师的任教学科,为教师减少无谓的工作量,为教师们深入探究学科教学的规律和方法,创造机会,提供方便。
3.建立激励机制,创造成长氛围
很多中等专业学校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一方面,学校需要外聘不少专业课教师;另一方面,学校有不少文化课教师,或是专业课教师无课可上。因此,有必要建立转学科转专业教学的激励机制,如精神激励——在各种评比中加分,物质激励——减少工作量或是增加津贴,以调动教师转学科转专业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唯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教师的人力资源,避免人才的闲置、浪费;同时,有效促进教师们自强不息,不断学习,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个人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老子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事物发展过程中,利弊是相互包含因机转化的。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趋利避害,努力发挥转学科转专业教学中有利的一面,有目的地在本专业范围内安排教师转学科教学,尽量减少教师转专业教学,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师的成长,需要我们每个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奋斗,也需要学校的培养和造就。教师是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有了教师的成长,才会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为之而奋斗的职业教育,才会不断地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