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京东大山深处的一个千年古村中,我意外地遇到了一个带领全村一同走出特色发展之路的人。在谈到彼此的梦时,我们都十分默契地笑了。而从他那淳朴、沧桑却充满乐观、坚定和随和的脸上,我似乎隐隐感受到了一种来自历史深处淡淡的和甜甜的东西。
走出去为生活,返回来为致富
已经54岁的谭书记回想起当年在外的打拼生活,内心充满感慨。幸运的是,仅凭着那点微不足道的美术知识,他却与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干起了玻璃画花工作。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对当年的他来说,除了浓厚的兴趣外,一个更不容忽视的原因是为了穿衣和吃饭。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不知道是好是坏的机会正在一点点向他靠近。2001年,他祖祖辈辈生活的那个村子——大平安村,正式开始搞农家乐,做乡村休闲旅游。村里人所以对农家乐有如此高的热情,一个主要原因是,在离这个村子二十多里外的另外一个村子,因为做农家乐村民们都尝到了甜头。
所以,当村大队号召大家做农家乐时,村民们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屋子腾了出来,新棉被做了出来,床单织了出来,院子里也比往常干净了许多。大家意气风发,将所有事情都准备停当,只等客人进门。然而那一年,大家从初春开始折腾,一直苦苦盼到年底,也没有等来几个人。于是,村民们坐不住了,大家的心开始骚动起来。
看着大伙的心气一天天降了下来,前任老书记肩上的压力也天天重了起来。他在脑子中一遍遍像过电影一样思索着那个能为全村带来转机的人。最后,老书记将人选落在了谭忠身上。为了将他请回来,2002年5月份,老书记亲自来到蓟县县城。
因为都是一个村子的人,老书记见到谭忠后开诚布公,将村民们搞农家乐的事情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地和盘托出。老书记说:“谭忠啊,这几年在外面,跟外面人接触的比较多,你回家吧,跟我一起跑跑农家乐的事情!”
老书记干脆,谭忠也没有含糊,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老书记。为了带领村民致富,他带着无上的荣誉与使命返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2002年5月12日,他正式担任大平安旅游开发办公室主任。
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
对于藏在大山里的大平安村来说,村民要想致富,要想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过上富裕而又有尊严的好日子,发展乡村旅游也许是最好的办法。
由于耕地较少,这个村子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过着吃粮靠政府救济的日子,在周边是个地地道道的穷山村。后来,村子在上级政府的号召下开始建设农家乐旅游度假村,全村开办了十二家农家院。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作为村旅游开发办的第一任主任,谭忠的第一个把火应该怎么烧呢?他带领下的村旅游开发办的第一个决定是,如何让外来的人了解大平安。
为了达到这个宣传目的,他采用了几个办法,一是成立“大平安顾问委员会”,二是建立“大平安名誉村长”制度,三是建立“大平安荣誉村民”制度。其用意很明显,就是让这些从城市来的,有能力的,喜欢在这个村子呆的人来帮着村子做推介、宣传。
5月17日,他有了自己的第二个计划,就是想在第二天跑一趟天津,到劳务局雇一个人帮着参谋参谋大平安的农家乐如何搞,结果,想什么来什么,17日晚上一个家在天津的老知青来到了这里,找到了谭忠。
两个人一聊天他才知道,来人姓张,是天津三丰厂主管旅游的经理。两个人秉烛夜谈,聊得很深,也聊了很多。他们一拍即合,来人很爽地答应了谭忠的邀请,成为大平安顾问委员会的第一任秘书长。
张秘书长回到天津后,把自己要帮助大平安做农家乐的事情告诉了周围的人。其中有三个一直生活在城市的老太太听了张秘书长对大平安的描述后,就有了想去大平安村买点芥子和住两天的想法。于是,张秘书长当机立断,亲自把她们带到了大平安村。
就这样,大平安村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批游客。虽然只有三个人,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谭忠坚信毛主席的一句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个人在这里住了两天,对这里的休闲吃住非常满意。没过几天,令村民没想到的是,这三个人又带了六个人来到了这里。
为了赢得持续的客源,他没少对村民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村民知道他这样做也是为大家好,也就很爽快地答应了。对大平安的乡村旅游发展来说,正是靠着这种熟人间的口碑传播和转介绍,从2002年5月到当年年底,大平安农家乐共接待游客近3000人次。
面对危机:硬件软件两手抓
2003年、2004年,大平安村的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村民们陶醉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然而,周围村子看到大平安农家乐搞得有声有色,也一窝蜂跟着都搞起了农家乐。做农家乐的村子多了,大平安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一点点浮出水面。在所有服务项目趋于雷同的情况下,大平安单一的吃住服务一下子失去了核心竞争优势,从而导致到大平安的游客锐减。对此,村委会反复谈论思考,最后一致研究认为,大平安的农家乐要想搞好,必须要找到一个定位点——深挖大平安的民俗文化特色,打造千年文化古村。
2004年,在村委会提出“文化”特色旅游的发展思路后,谭忠发扬模仿带头作用,率先创办了“大平安花坊”,办起了“文化农家”示范户。时隔二十多年后,美术、画画再次成为了他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组织了几次书法、书画笔会后,他结识了天津当地不少文化名流,而且有幸拜杨玉忠、樊兰华、李学亮等人为师,从头开始学习国画创作。后来,他又在家办起了“绘画坊”、“裱画坊”。
此外,他还组建了村民小乐队,与城里来的游客举行联欢活动。每年他还会邀请天津老年艺术团队到村里进行文艺演出活动,并邀请京津两地书画家举行笔会活动。为了形成良好村风、民风,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在对村民文化教育方面,他积极展开了群众评选活动,全村涌现出了20多个好典型和学习标兵。
深谋远虑:老村子,新思路
2010年,谭忠开始任大平安村党支部书记,同时兼任村旅游公司经理。俗话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看着全村天翻地覆的变化,看着村民们越来越幸福和谐的生活,谭忠觉得自己这十几年没有白费,总算为乡亲们做了一件实事。
2002年,大平安村被评为县级生态示范村,2006年被评为农家院旅游专业村,2008年又被评为天津市旅游特色村,2012年被评为天津市平安示范村。从十年前的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到2012年人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大平安的百姓生活水平逐年不断提高。而且现在大平安村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健身场、娱乐场、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周转站、接待站、中心办公室等基础设施。
对于谭忠来说,能将一个90多户,300多人口,全村仅277亩耕地,1968亩山地的村子改造成现在这样实在是很不容易。对于已经五十多岁的他来说,可以说也算是功德圆满了。但在和他的聊天中,我分明能够感受到他内心对大平安未来发展的那份热情的温度,炽烈且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深情。
走出去为生活,返回来为致富
已经54岁的谭书记回想起当年在外的打拼生活,内心充满感慨。幸运的是,仅凭着那点微不足道的美术知识,他却与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干起了玻璃画花工作。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对当年的他来说,除了浓厚的兴趣外,一个更不容忽视的原因是为了穿衣和吃饭。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不知道是好是坏的机会正在一点点向他靠近。2001年,他祖祖辈辈生活的那个村子——大平安村,正式开始搞农家乐,做乡村休闲旅游。村里人所以对农家乐有如此高的热情,一个主要原因是,在离这个村子二十多里外的另外一个村子,因为做农家乐村民们都尝到了甜头。
所以,当村大队号召大家做农家乐时,村民们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屋子腾了出来,新棉被做了出来,床单织了出来,院子里也比往常干净了许多。大家意气风发,将所有事情都准备停当,只等客人进门。然而那一年,大家从初春开始折腾,一直苦苦盼到年底,也没有等来几个人。于是,村民们坐不住了,大家的心开始骚动起来。
看着大伙的心气一天天降了下来,前任老书记肩上的压力也天天重了起来。他在脑子中一遍遍像过电影一样思索着那个能为全村带来转机的人。最后,老书记将人选落在了谭忠身上。为了将他请回来,2002年5月份,老书记亲自来到蓟县县城。
因为都是一个村子的人,老书记见到谭忠后开诚布公,将村民们搞农家乐的事情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地和盘托出。老书记说:“谭忠啊,这几年在外面,跟外面人接触的比较多,你回家吧,跟我一起跑跑农家乐的事情!”
老书记干脆,谭忠也没有含糊,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老书记。为了带领村民致富,他带着无上的荣誉与使命返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2002年5月12日,他正式担任大平安旅游开发办公室主任。
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
对于藏在大山里的大平安村来说,村民要想致富,要想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过上富裕而又有尊严的好日子,发展乡村旅游也许是最好的办法。
由于耕地较少,这个村子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过着吃粮靠政府救济的日子,在周边是个地地道道的穷山村。后来,村子在上级政府的号召下开始建设农家乐旅游度假村,全村开办了十二家农家院。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作为村旅游开发办的第一任主任,谭忠的第一个把火应该怎么烧呢?他带领下的村旅游开发办的第一个决定是,如何让外来的人了解大平安。
为了达到这个宣传目的,他采用了几个办法,一是成立“大平安顾问委员会”,二是建立“大平安名誉村长”制度,三是建立“大平安荣誉村民”制度。其用意很明显,就是让这些从城市来的,有能力的,喜欢在这个村子呆的人来帮着村子做推介、宣传。
5月17日,他有了自己的第二个计划,就是想在第二天跑一趟天津,到劳务局雇一个人帮着参谋参谋大平安的农家乐如何搞,结果,想什么来什么,17日晚上一个家在天津的老知青来到了这里,找到了谭忠。
两个人一聊天他才知道,来人姓张,是天津三丰厂主管旅游的经理。两个人秉烛夜谈,聊得很深,也聊了很多。他们一拍即合,来人很爽地答应了谭忠的邀请,成为大平安顾问委员会的第一任秘书长。
张秘书长回到天津后,把自己要帮助大平安做农家乐的事情告诉了周围的人。其中有三个一直生活在城市的老太太听了张秘书长对大平安的描述后,就有了想去大平安村买点芥子和住两天的想法。于是,张秘书长当机立断,亲自把她们带到了大平安村。
就这样,大平安村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批游客。虽然只有三个人,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谭忠坚信毛主席的一句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个人在这里住了两天,对这里的休闲吃住非常满意。没过几天,令村民没想到的是,这三个人又带了六个人来到了这里。
为了赢得持续的客源,他没少对村民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村民知道他这样做也是为大家好,也就很爽快地答应了。对大平安的乡村旅游发展来说,正是靠着这种熟人间的口碑传播和转介绍,从2002年5月到当年年底,大平安农家乐共接待游客近3000人次。
面对危机:硬件软件两手抓
2003年、2004年,大平安村的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村民们陶醉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然而,周围村子看到大平安农家乐搞得有声有色,也一窝蜂跟着都搞起了农家乐。做农家乐的村子多了,大平安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一点点浮出水面。在所有服务项目趋于雷同的情况下,大平安单一的吃住服务一下子失去了核心竞争优势,从而导致到大平安的游客锐减。对此,村委会反复谈论思考,最后一致研究认为,大平安的农家乐要想搞好,必须要找到一个定位点——深挖大平安的民俗文化特色,打造千年文化古村。
2004年,在村委会提出“文化”特色旅游的发展思路后,谭忠发扬模仿带头作用,率先创办了“大平安花坊”,办起了“文化农家”示范户。时隔二十多年后,美术、画画再次成为了他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组织了几次书法、书画笔会后,他结识了天津当地不少文化名流,而且有幸拜杨玉忠、樊兰华、李学亮等人为师,从头开始学习国画创作。后来,他又在家办起了“绘画坊”、“裱画坊”。
此外,他还组建了村民小乐队,与城里来的游客举行联欢活动。每年他还会邀请天津老年艺术团队到村里进行文艺演出活动,并邀请京津两地书画家举行笔会活动。为了形成良好村风、民风,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在对村民文化教育方面,他积极展开了群众评选活动,全村涌现出了20多个好典型和学习标兵。
深谋远虑:老村子,新思路
2010年,谭忠开始任大平安村党支部书记,同时兼任村旅游公司经理。俗话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看着全村天翻地覆的变化,看着村民们越来越幸福和谐的生活,谭忠觉得自己这十几年没有白费,总算为乡亲们做了一件实事。
2002年,大平安村被评为县级生态示范村,2006年被评为农家院旅游专业村,2008年又被评为天津市旅游特色村,2012年被评为天津市平安示范村。从十年前的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到2012年人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大平安的百姓生活水平逐年不断提高。而且现在大平安村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健身场、娱乐场、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周转站、接待站、中心办公室等基础设施。
对于谭忠来说,能将一个90多户,300多人口,全村仅277亩耕地,1968亩山地的村子改造成现在这样实在是很不容易。对于已经五十多岁的他来说,可以说也算是功德圆满了。但在和他的聊天中,我分明能够感受到他内心对大平安未来发展的那份热情的温度,炽烈且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深情。